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其中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建立具有职业特色的实践教学的课程目标、课程模式和评价方式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关键。
一、职业学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不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进一步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进行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改革和创新。”这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参考国外成熟的职业教育经验,要达到这一目标,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比例一般在3∶7至2∶8。但目前,在我国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中,由于实践教学环境有限,实践教学地位并没有在教学环节中真正得以体现,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和所对应的专业技能无法得到很好的培养。
2.教学方法陈旧。虽然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就总体而言,培养模式仍然单一,管理过死,条条太多,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不少教学内容陈旧落后,某些已经随着科技的发展失去原有价值的内容,仍然在我们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而某些正在转化为新的知识体系的科学前沿的知识,却仍被我们置于教学大门之外。另外,单一化、灌输性教学方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很少交流。实验实习都是采用多年形成的传统方法。在实验实习前,教师把实验的内容、操作方法与步骤、甚至连每一步得到什么结果等都写得一清二楚,学生完成教学大纲规定内容,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完全是在教师设定的范围内,机械地完成操作,缺少主动积极的思考,一旦离开了教师,学生就不知所措,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3.专业实习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实习实践效果。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多数都是来自本、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其自身实践经验就有限,由于又要担任一定的教学任务,平时没有过多的时间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导致专业教师本身专业技能的不足。这将不可避免地造成教师在教学中也有意识地躲避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校的经费有限、场地不足等诸多不利因素,也导致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从而根本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系统的、高质量的专业技能训练。
二、科学定位,理清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加强实践教学,应根据专业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目标的要求,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精神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重点,以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为基础,以专业科研为引领,以教师培训为抓手,以优化专业和课程实践教学设计方案为切入点,以就业指导为契机,以创新专业实践教学为核心,不断提高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不断探索适应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逐步形成实践教学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改革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实践教学就是综合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和实习教学,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达到能力与素质培养的目的。
1.采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可增大学习的信息量。首先,多媒体课件声、像、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多媒体课件能逼真、直观地表达设备形体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以及设备的操作方法。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简便、灵活的特点,加大知识量,开阔学生视野。借助于多媒体,对一些过程进行仿真和模拟。
2.加强实验实训课的教学,在实验教学方面,减少验证性实验,更新实验内容,有计划地开设设计型、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
3.带领学生到大型现代化制造企业去参观,让学生对高性能加工装备、先进制造过程和生产管理有一个基本了解,可以使学生对工程实践有直观的认识,对现代制造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有更深的了解,尤其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工程实践在制造业中的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借助计算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仿真教学。例如在计算机上模拟施工、编程、加工过程、故障检测等过程。
5.校企结合,实践“产学研”是实现高职教学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校企结合与产学研协调发展是职业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师资队伍、铸造金领人才的可靠保证,是使职业教育教学更加贴近社会,更加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目标的重要途径。首先,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是生产一线的职业岗位或技术领域的实用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方案的落实依赖于企业的合作,利用企业的人才、设备资源和管理经验。同时,产学研相结合协调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整体职业素质提高。这样,既有利于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学生的培养模式,又有利于把各专业的优势和教师的科研实力推向社会,从而形成了学校与社会的互动互利的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的目标。
21世纪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发展和创新的机遇。实践教学知识面广,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索,需要我们不断创新,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从而培养高素质的符合新时代发展的人才。
一、职业学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不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进一步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进行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改革和创新。”这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参考国外成熟的职业教育经验,要达到这一目标,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比例一般在3∶7至2∶8。但目前,在我国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中,由于实践教学环境有限,实践教学地位并没有在教学环节中真正得以体现,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和所对应的专业技能无法得到很好的培养。
2.教学方法陈旧。虽然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就总体而言,培养模式仍然单一,管理过死,条条太多,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不少教学内容陈旧落后,某些已经随着科技的发展失去原有价值的内容,仍然在我们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而某些正在转化为新的知识体系的科学前沿的知识,却仍被我们置于教学大门之外。另外,单一化、灌输性教学方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很少交流。实验实习都是采用多年形成的传统方法。在实验实习前,教师把实验的内容、操作方法与步骤、甚至连每一步得到什么结果等都写得一清二楚,学生完成教学大纲规定内容,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完全是在教师设定的范围内,机械地完成操作,缺少主动积极的思考,一旦离开了教师,学生就不知所措,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3.专业实习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实习实践效果。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多数都是来自本、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其自身实践经验就有限,由于又要担任一定的教学任务,平时没有过多的时间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导致专业教师本身专业技能的不足。这将不可避免地造成教师在教学中也有意识地躲避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校的经费有限、场地不足等诸多不利因素,也导致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从而根本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系统的、高质量的专业技能训练。
二、科学定位,理清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加强实践教学,应根据专业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目标的要求,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精神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重点,以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为基础,以专业科研为引领,以教师培训为抓手,以优化专业和课程实践教学设计方案为切入点,以就业指导为契机,以创新专业实践教学为核心,不断提高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不断探索适应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逐步形成实践教学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改革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实践教学就是综合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和实习教学,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达到能力与素质培养的目的。
1.采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可增大学习的信息量。首先,多媒体课件声、像、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多媒体课件能逼真、直观地表达设备形体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以及设备的操作方法。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简便、灵活的特点,加大知识量,开阔学生视野。借助于多媒体,对一些过程进行仿真和模拟。
2.加强实验实训课的教学,在实验教学方面,减少验证性实验,更新实验内容,有计划地开设设计型、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
3.带领学生到大型现代化制造企业去参观,让学生对高性能加工装备、先进制造过程和生产管理有一个基本了解,可以使学生对工程实践有直观的认识,对现代制造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有更深的了解,尤其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工程实践在制造业中的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借助计算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仿真教学。例如在计算机上模拟施工、编程、加工过程、故障检测等过程。
5.校企结合,实践“产学研”是实现高职教学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校企结合与产学研协调发展是职业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师资队伍、铸造金领人才的可靠保证,是使职业教育教学更加贴近社会,更加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目标的重要途径。首先,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是生产一线的职业岗位或技术领域的实用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方案的落实依赖于企业的合作,利用企业的人才、设备资源和管理经验。同时,产学研相结合协调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整体职业素质提高。这样,既有利于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学生的培养模式,又有利于把各专业的优势和教师的科研实力推向社会,从而形成了学校与社会的互动互利的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的目标。
21世纪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发展和创新的机遇。实践教学知识面广,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索,需要我们不断创新,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从而培养高素质的符合新时代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