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路径探索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y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涉农高职院校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力量。涉农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不仅有利于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也将极大地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但目前来看校企合作之间紧密联系的机制尚未形成,校企合作中存在科研和市场脱节、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结合涉农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探索校企深度合作新模式以实现校企之间的互惠共赢。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涉农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路径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8-0276-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8.06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ploration on the Path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Agricultur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LIU Yuan (Hunan Polytechnic of Environment and Biology, Hengyang, Hunan 421005)
  Abstract Agriculture-relate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rich scientific and educational resources, which is an indispensable force to promote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 agricultur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ll not on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t also great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However, at present, the mechanism of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has not yet been forme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uch as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market, the low enthusiasm of enterprises to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so on.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proposes to explore a new model of school-enterprise in-depth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Agriculture-relate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Path
  基金项目 2020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XJK20CDY022)。
  作者简介 刘媛(1979—),女,湖南衡南人,副研究员,从事高职大学生教育与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2-22
  “乡村振兴”是党在十九大中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涉农高职院校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其他高等院校所没有的独特优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急需大量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类型人才,涉农高职院校聚集了大量的农业科学专家和特色鲜明的农学专业,是乡村振兴战略急需人才的培育基地。涉农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建成大量的科研创新和实习实训基地,具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他们借助现代化的科研手段和创造性的劳动可产生出许多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等无形的科學知识和研究报告。涉农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和科技优势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将大量的农业科研成果传递给农民,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近十余年来校企合作的实践有力地促进了科技与农业经济的结合,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然而校企合作虽然成绩巨大但依然面临着许多现实瓶颈。例如:当前涉农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依然偏低,缺乏对农业企业的吸引力;涉农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低;涉农高职院校与农业行业紧密联系的体制尚未形成。因此涉农高职院校如何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以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对农村经济的引领、支撑和服务功能,是摆在我国涉农高职院校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 涉农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现状   1.1 校企合作双方理念迥异,信息不对称
  在涉农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和农业企业都是同等重要的主体。然而校企双方在合作理念上存在天然的差异[1]:企业以利润为准绳,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时刻关注的是经济效益;高职院校作为农业技术人才的培育基地,其行为活动以服务社会为自身价值导向,高质量农业人才培养是其主要目标,其在校企活动中关注的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由于校企双方在合作理念上存在天然差异,在合作过程中双方会以自己的价值取向为出发点作出理性选择。涉农高职院校选择与企业合作是想利用企业的基地、厂房、现代化的设备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而企业与涉农高职院校合作仅仅是为了获取廉价劳动力的供应者。如果校企双方都打着“借助他人、实现自我”的如意算盘,校企合作最终将难以成功。其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能够为校企双方提供合作信息与服务的第三方中介机构缺乏,双方获得的信息不对称,也是导致校企合作推进困难的原因之一。
  1.2 农业企业对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
  我国涉农高职院校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相对其他高等院校办学条件有限。现代设备缺失、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社会服务能力弱;高职院校多数学生高考成绩差,学生生源条件参差不齐。即使他们通过3年职业教育的培训,但大部分依然技能水平差、职业能力有限。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业企业,尤其是大型农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2]。
  虽然国家在宏观层面上对校企合作提倡多,但政策中对于企业的奖励部分表述较为模糊。因此政府对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经济补偿政策没有到位,企业的利益在校企合作得不到体现,校企合作处于自发状态。
  1.3 高职院校科研和市场脱节,科技创新力度不够 科研成果只有进行有效转化,才能变为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生产力,以实现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目标。但长期以来涉农高职院校普遍对科研技术转化重视不够,应用技术的转化能力明显不足。许多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或仅仅停留在论文、期刊和专利成果等纸面上。
  涉农高职院校的科技人员缺乏成本效益观念,科研成果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3],使相当比例的科研成果即使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理论和技术均可行,但由于其制作成本高、缺乏进入实践运用的价值,不可能实现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因此涉农高职院校的科研专利成果多,满足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的少;科研成果交流会上签订意向合同的多,日后达成实施协议的少。
  2 深化涉农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建议
  2.1 提高涉农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水平,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 涉农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要更新观念,摒弃传统过时的治校理念,深刻认识到以企业为代表的其他社会主体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根本要求。①高职院校自身应加快改革力度,吸引企业资本以寻求合作。涉农高职院校要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科研水平,鼓励骨干教师面向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加快科研成果向农业生产转化,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4]。②涉農高职院校要深刻领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思路,制定灵活的政策吸引社会资源共同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5-6]。既要考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职能,也要积极协助企业并适当满足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实现合作双赢乃至多赢的局面。③加快推进多种所有制办学改革的尝试。为了进一步丰富多种所有制办学形式,吸引行业、企业主体参与职业办学,高职院校要支持和鼓励企业凭借技术、资金、设备等生产要素参与职业教育建设,实现校企之间资源共享、深度合作、共同发展。
  2.2 涉农高职院校应苦练内功,深化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不是简单的表面合作,而是要从单一地安排学生上岗实习走向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深度合作。在当前校企合作存在诸多困难的情况下,涉农高职院校要苦练内功,迎难而上,深化产教融合。
  2.2.1 抓好课程设置的针对性,让专业课程设置贴近企业、贴近市场。涉农高职院校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行业标准为依托,遵循“够用、适用、需用”的原则,在课程设置上贴近企业、贴近市场需求。首先高职院校要围绕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按照产业转型升级对专业设置的要求,按需调整,打造骨干专业和品牌专业、淘汰过时专业,建设一批有特色的国家重点学科。其次高职院校要以专业课程为重点,以实践课程为亮点,加大实践课和技能课的权重,让学生毕业后零距离就业、零距离上岗、零距离操作。最后涉农高职院校要加大教材建设力度,淘汰知识陈旧、滞后的教材内容,把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由简到繁地编入教材。总之,高职院校要通过深化校企合作达到涉农高职院校与农业企业融合、课程设置与生产一线融合、知识与操作技能融合、学生与员工融合、作品与产品融合的良好效果。
  2.2.2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育标准。根据农业企业对技术人才的使用要求,校企双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标准,培育企业“用得上、留得住、上手快、干得好”的技术人才。校企双方可以合作拟定教学计划,增加生产、实践课程的权重,让学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同时校企双方可以共建实训基地,依托实训基地的资源和设备进行农作物的栽植、育种、农化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活动,解决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识与技能脱节、实际与科研发展脱节等问题,把高职院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成高新技术孵化器和技术创新基地。
  2.3 加大校企合作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教育、人力资源等政府职能部门与农业企业应搭建公开透明、信息共享的校企合作信息化平台。通过信息化平台涉农高职院校可以提前了解农业企业最新动态,及时了解农业一线的用工需求并根据用户市场的变化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以提高农业人才培养的效率。农业企业可以在信息化平台上发布用工需求和农业技术难题,从而有效地解决企业用工荒和技术力量薄弱等方面的问题。政府职能部门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宣传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增加校企合作的可信度,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利用校企合作信息化平台的优势,为校企合作各方顺利进行搭建有效的沟通桥梁。   3 涉农高职院校要全面推动校企合作新模式
  应智而需、赋能未来。对于涉农高职院校而言扎根脚下大地办好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的自信。高职教育要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融入城市发展和乡村的振兴,培养社会急需人才。高职教育要实现学习者的高质量就业,把科研论文写在工厂、农村和社区。高职教育要吸引社会资源聚集,打造创新驱动的发动机,以形成高职院校和农业企业的文化、知识技术和技能积累创新共同体。高职教育要建设龙头企业、职业院校、初创企业协同机制,推动社会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7]。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和“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农业院校、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民的科学意识明显增强。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校企合作各方所表现出来的合作意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为各方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因此涉农高职院校要抓住历史机遇、积极进行校企合作的试点,全面推动校企合作新模式[8]。
  3.1 涉农高职院校要大力开展联合办学试点,探索新时代校企合作新机制 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学校为企业进行人才培养和提供技术服务,企业可作为学生的教学、生产实习基地。为加强对学生毕业实习指导,企业可配置业务精湛的兼职实习老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撰写。学生可以和普通员工一样顶班上岗,通过实习牢固掌握生产技术要领,积极顺利地实现生产和实习的有机结合。
  校企合作办学解决了校内科研和生产的密切结合的问题。教师的科学研究可以在工厂里试验,成熟的科研成果可以在企业里迅速转化;同时科研成果形成的产值可为学院提供发展基金,将资金补充到不足教学费用中去,以此形成“产业养教学、科研促生产”的良性循环。这样既改善了教学条件,又转变了教育职能,充分发挥了校企联合办学的作用[9]。
  实践证明涉农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姻”,实行农科教一体化运行模式,有助于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培养质量;有助于加大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经营的管理水平;有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得企业有充足的发展后劲。
  3.2 符合条件的涉农高职院校要有勇闯市场的信心,在农业生产一线主战场开展综合技术服务
  采用邀请农业企业或兼并重组破产企业等方法,独立建设现代化农业基地、承担农业项目等。使校企合作的形式由目前的合同协商方式向涉农高职院校为主导的股份制、集团化方向发展,形成更大的利益共同体[10]。
  技术入股是涉农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服务社会的另一模式。例如高职院校可以派出农业专家为企业提供从良种繁育、孵化、饲料配方到农产品销售全过程全套科技服务,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题。农业专家还可以和相关企业科技人员通力合作,共同建立综合性服务体系,共同培养一批具有高新科技知识基础和开发创造能力的科研人员队伍,使农业企业实现由经验型企业向技术型企业转变。
  3.3 涉农高职院校要围绕当地资源优势,共同培育当地农业主导产业
  涉农高职院校借助农业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和资金优势,共同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开发,不断提高特色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销售率。校企双方在共同培育优质农产品的过程中,共同培育了高质量的复合型农业人才,也为校企双方共同发展迎来蓬勃生机[11]。
  4 结语
  加快推进涉农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使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这是涉农高职院校承担的时代重任也是谋求自身发展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涉农高职院校要抓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乡村振兴战略”所提供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新机制,加强农业科学技术和实用技术的集成应用,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影响力大的龙头企业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12]。
  参考文献
  [1]
  沈宇.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问题表征与解决对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4):10-12.
  [2] 苏茜.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9,38(4):81-84.
  [3] 刘馨芳,陈志强.促进农业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1):80-81.
  [4] 刘媛.涉农高职院校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5):280-282.
  [5] 杜朝斌.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全力推进校企协同育人:以南充市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为例[J].中国培训,2019(8):28-29.
  [6] 马国胜.高职院校现代农业校企合作联盟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6):14148-14151.
  [7] 蔡思雄.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研究:以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8(22):159-160.
  [8] 周璐璐.农业院校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性思考:以吉林省省情为例[J].农家参谋,2017(21):2.
  [9] 韩惠鹏,孟凡.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高等农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1998(5):3-6.
  [10] 刘媛.多路径下的校企合作、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新模式[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8):14-15,24.
  [11] 黄文泽.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20(6):48-52.
  [12] 王锐.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大发展[J].中国科技产业,2012(2):24-27.
其他文献
导读:春季上市的胡萝卜,一般经冬季贮藏,品质及食用口感下降,利用小拱棚提早播种、地膜覆盖栽培,可使胡萝卜提早上市,产量和经济效益可观,技术要点主要包括品种选择、土壤选择、整地施肥、拱棚设置、播种、定苗、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4大棚栽培4.1品种选择长江流域各地可根据市场需求选用绿白色荚豇豆品种或青色荚早熟品种种植。大棚春早熟栽培宜选择坐荚容易、较耐弱光、耐寒性强的品种,如天畅四号、改良宁豇3号、扬早豇12、鄂豇豆9号、鄂豇豆11号、雪玉1号、春满园、高优4号等;大棚秋季延迟栽培宜选用前期抗高温、后期耐低温,抗病、抗逆性强,商品性状好,产量高的品种,如白玉龙、比秀20、剑龙二号、天畅一号、改良宁豇3号、扬豇40、紫秋豇1号、苏青豇1号等.
导读:长江流域大部分区域适宜冬瓜生长,利用设施进行冬瓜春提早栽培,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整地施肥、育苗与管理、定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上市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长江流域春提早冬瓜丰产栽培技术,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导读:广西北海市是名副其实的秋冬早春“南菜北运”蔬菜生产基地,豇豆(豆角)已成为该区域早春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北海市蔬菜研究所示范应用了豇豆水肥一体化技术,并配套推广使用豇豆专用水溶肥、叶面肥及优质丰产豇豆新品种,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推荐了几种当地的优势栽培品种。
裕安区位于安徽西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新老淠河呈南北走向贯穿全境,水资源丰富,土质疏松肥沃,非常适合蔬菜生产,是安徽省蔬菜产业化发展十强县区。近年来,裕安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菜篮子”工作,提出了“打好六张牌,做强四产业”工作思路,围绕“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主题,以“扩面积、提质量、促增收、保供应”为目标,以产业化开发和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通过组织实施“优化结构、扩大规模、监控环节、提升质量、创建品牌”等措施,取得明显发展成效,蔬菜已成为全区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摘要 2020年8—10月在貴州省余庆县、都匀市、息烽县、三都县、瓮安县、安龙县、关岭县、播州区、岑巩县9个县(市、区)共举办鼠害防治农民田间学校(FFS)10间,共培训学员300人,采用参与式、互动式培训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前学员测试题正确率为71.10%,培训后正确率为92.93%,正确率提高12.33%~32.33%,平均提高21.83%;测试题按照鼠害防控意识、鼠害传统防控技术掌握、鼠害新型
2021年武汉种业博览会(以下简称种博会)在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北部园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召开。“耕耘之芯,种业先行”,展会进行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设备的综合示范展示,助力科技成果的转化。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辣椒良种示范推广,加强种博会在新优品种升级换代过程中的社会引导作用,组委会组织国内著名育种专家、种企相关负责人组成专家组,对参展的辣椒品种进行了实地观察评选,盲评出10个优良辣椒品种作为“专家推荐品种”向社会推介。整个评选过程进行了图文直播,公平公开,排名不分先后。
导读:蔬菜地膜U型槽栽培是农户总结出的新技术,即将定植厢作成U型槽再覆盖地膜栽培蔬菜,具有管理便捷、省工增效的优点,主要包括平整土地、开沟覆膜,打孔取土、规范移栽,水肥一体、省工增效等技术要点。
菜用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也称叶用枸杞,为茄科枸杞属落叶小灌木,可作一年生或多年生绿叶蔬菜栽培,由于具有特殊的营养和保健功能,其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等南方地区规模化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产业化发展趋势明显。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总结了宿迁市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发生面积、发生特点,分析具体形成原因,提出对应治理措施及工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