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任务规划课程设计与实践

来源 :计算机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nnie00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无人机任务规划课程教学实际,梳理相关概念与内涵,分析其在无人机专业本科学员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根据任务规划人才培养的能力需求提出课程的建设思路,并着重强调该方向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动手能力,对教学实践环节进行详细设计,构建开放式任务规划教学框架和递进式试验内容.
其他文献
通过入纤阈值、光纤掺铒放大器输入光功率与调制误差比劣化关系、直调插播覆盖负载用户、系统传输结构的调查,提出现阶段1 550 nm传输系统存在的不足,通过对投入光缆实测,得出入纤光功率阈值;调整光放大器输入光功率,记录MER变化值,绘制函数图像,分析最佳输入光功率;对支撑系统数据分析计算,规划出直调覆盖的合理户数.提出分前端机房IPQAM下沉至偏远地区与用户密集地区,能有效解决偏远地区射频信号指标差等缺陷,同时实现了本地自办节目插入.
针对人工智能产业高速发展带来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滞后的状况,对比分析国内外大学有代表性的人工智能研究生课程体系,总结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的特点和不足,提出明确人工智能专业内涵,面向行业设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有层次多模块的课程体系架构,引入企业力量产教融合育人等建议.
通过5G核心网容灾的总体架构,NF故障检测机制的原理,SBI与非SBI的故障探测机制区别,5GC的NF之间3种容灾模式的适用场景进行研究.分析比较各种容灾方案的资源利用率、数据丢失、业务中断、用户感知度等因素,结合中国广电5G建设的现状,建议中国广电5GC采用SA模式建设5G核心网,对5GC中主要的4个关键网元如何提高系统可用性,确保5G业务连续性提出了实施方案.
期刊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理论+实验”类课程教学中面临的新挑战,提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线上线下混合、课内与课外融合、虚拟与真实结合”的授课新模式,从分析当前的学情和教学难点出发,介绍“理论+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阐述该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强调充分融合线上教学资源与线下实验教学资源的优势,实现全流程、全方位培养学生.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当前我国智能人才的培养现状,立足西北地区,依托学校信息技术学科优势,以服务现代邮政、物流快递行业为特色,阐述“课程体系、实践平台、保障体系”3个关键环节进行的改革,构建“创意、创新、创业”的“三创合一”智能人才培养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针对如何高效地实现人才培养模式转型问题,分析工程教育“融合创新”范式对人才培养的挑战,厘清政、校、企三方对人才培养的利益诉求与职责,提出工程教育新范式下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思路,阐述以校企“双元育人”为中心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最后说明实施效果与辐射效应.
针对机器人技术发展快、专业知识综合性强、实验设备成本高等特点,提出机器人视觉引导控制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设计方法和机器人专业综合设计实验方案,以此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为例,介绍基于科教融合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设计、基于仿真平台的机器人综合设计实验课程建设、机器人综合设计实验教学,最后说明教学成效,以期对机器人工程专业的综合设计实验课程以及创新型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基于机器人操作系统(ROS)课程作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特色专业课现状,分析目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中ROS课程的教学实际情况,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延伸和教学框架3个方面提出机器人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以实现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针对当前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教学特点与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一三五”课程体系、增设协同合作课程配套实验、改革多样化考核方式等课程改革方案,并结合武汉工程大学的教改实践阐述实施过程,实践结果证明提出的改革措施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
引入以无人系统自主控制为核心的计算智能课程内涵,分析面向国防需求的研究生人才培养学情,介绍面向控制、应用导向、科教融合、课程思政等课程特色,提出按照生物原理、算法实现、问题求解3个维度,以及生物体及群体在结构、过程、行为、协作等4个层面的智能性来讲解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糊系统、群体智能等内容的理论教学设计思路和实践环节设计方案,为实现计算智能理论和实践协调发展的教学模式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