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阅读很重要,“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来说,阅读很重要,“一个民族的灵魂史,就是这个民族的群体阅读进程”;对于一所学校的建设来说,阅读文化很重要,一个学校的发展史,就是它的校园阅读文化建设过程。借着区教育系统“行动学习工程”的东风,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红卫小学开始了以行动学习为载体,建设校园阅读文化的历程。
阅读文化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种理论层出不穷,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为当前的教育指明了方向。但也因为与教育一线的实际情况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解决问题慢、难、效果差,所以在反复摸索求证后,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红卫小学决定通过行动学习走出困境。
行动学习,顾名思义是指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的动态过程。不同于杜威的“做中学”,行动学习不只注重活动对主体成长的积极作用,还注重从活动中发现问题,如天心区的反思型微讲座就象征着“活动教研”向“问题教研”的转变。“问题”即“课题”,行动学习正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以学习小组的合作来共同研讨和反思提升的科学研究过程。
如果说行动学习是手段,阅读文化建设则是目标、是任务。什么是阅读?《现代汉语词典》对“阅读”的解释是“看(书、报等) 并领会其内容”;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那么,阅读文化是指在长期的读书领悟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价值判断。校园阅读文化则是以校园为主要依托,向家庭和社区辐射的普遍阅读价值观。
营造阅读氛围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从阅读物质文化、阅读行为文化、阅读制度文化、阅读精神文化等方面,学校开始了有宽度的探索,勇于尝试、善于反思,开始了一系列有高度的推进活动。首先,表现在营造浓郁的书香阅读环境:
书香四溢满校园 学校一方面致力于打造书香四溢的硬件环境:学校姓“学”,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场所,就要保证学生有内容可学,要保证图书馆的高质高量。阅读文化首先从图书馆开始,目前,学校有近四万册藏书,较好地满足了师生的阅读需要;班级作为学校的重要细胞,班级图书角是其亮丽风景,学校班级平均藏书50册,有的班级甚至高达200册;“让图书触手可及!”“乐思楼”的每一层楼的主题阅读让学生们在课间休息时都可以享受阅读;“乐阅屋”的牛奶吧与玻璃架上的藏书,让学生享受美食的时候得到精神的滋养;而专为教师开发的《学无止境》读本,既有经典名篇共读,又有哲理美文选读,在编排上做到了合理预留空间供教师撰写心得或设计个性摘抄;学校斥资400万改建的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校园绿化带,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自由、和谐、活力四射”的文化诉说,让学生在阅读之余体会到动静结合的乐趣。
另一方面内化“悦读越美”的行为策略(软件环境):物质环境的改造归根到底是为全体师生服务,也只有真正内化为实际行动,才能效益最大化。这个过程分三步:
第一,师资培训。学校深信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带出优秀的学生,学校有针对新教师培训的“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校内导师指借助“青蓝工程”,利用“师傅上课、徒弟评课”“徒弟上课、师傅评课”的形式,评选“星级师徒”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校外导师”指通过观摩名师课堂,使教师受到启迪。作为一所拥有102名教职员工的大学校,学校恪守人尽其才的原则,采取了“首席指导教师制”,既充分展示教师的才华个性,又充分整合校内的优秀师资,夯实学校教师教学基本功。此外利用“徐蓉英语名师工作室”将深度研讨做在实处,引向高点。以上,学校概括为“新青教师打基础,首席教师展风采,骨干教师做支撑,名师工作室搭平台”的红卫教师培养模式。
第二,宣传推广。“微型秀吧”一直以来是学校的传统节目,以时间短、形式灵活、内容丰富而深受教师们的喜欢。具体做法是利用教师周工作例会,或教师个人讲座,或以办公室为单位才艺表演,如“在阅读中从容讲座”,就是教师个人阅读经验的分享;“新闻联播”就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模仿新闻联播的形式,利用蒙太奇手法播报办公室的日常生活,真实生动、新鲜活泼;而阅读“点灯人群”则突破时空的限制,供教师们随时分享所思所想,促进了资源共享、思维碰撞。
第三,家校合力。红卫乐道讲坛是引领教师阅读的又一平台,目的是让教师学会在研究中思辨,在思辨中突围,就当前的教育热点百家争鸣展开讨论。其中亮点之一是家长义工的主题讲座,带着浓郁的全民阅读气息。主讲的家长义工往往自身素质良好,对学校工作非常支持,他们的存在,把“让书香跟着孩子回家”成为现实,“家长伴读”“故事妈妈”“书香家庭”也就应运而生,为校园阅读文化建设增添了忠实的同盟军。
阅读文化在提升 学校的行动学习是按照“设计—行动—反思—提升”的模式进行的。
第一是设计读书主题,引领方向。学校通过学校阅读主题设计、教师教学拓展设计、依托上级任务设计,多方面引领学生读好书、好读书。
第二,推进阅读文化,重在行动。为让学生充分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学校分三级打造读书活动,分别是:在全校范围内,每个学年会组织读书节活动;在班级范围内,配合班级书册阅读课题,每个班级每个学期都有不同主题的阅读;在学校、班级大型阅读活动开展的同时,小型阅读小组的行动也一直在场。如此高浓度的读书氛围,让学生不喜欢读书都难。
第三,及时总结反思,勿忘初心。读书重读,更重思。为此,学校通过阅读经验心得分享、成立红卫夜校、学校教师介入纠偏、校外专家辅导纠偏、师生校外交流参观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生读书的稳定性、创造读书的趣味性、实现教师的引领性,让学生爱读书,且读有所思,实现对多元文化的吸收。
第四,重新设计规划,螺旋上升。阅读中,学校也会发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此学校及时调整。首先,把阅读文化与国民教育有机结合,体现了面向“每一个”的教育宗旨。其次,让阅读困难生得到重点辅导,体现了面向“这一个”的阅读文化。再次,让简单的读书走向创造性阅读,体现了彰显“我”的阅读文化。
阅读文化的建设永远在路上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一路走来,笔者深信在阅读价值方面对新时代小学教育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具体表现为“三个转变”:
第一,就教师教学来说,以读死书向重思想转变。“有知识没思想”,是当前遭人唾弃的问题之一,根源就在于长期以来的满堂灌。随着阅读文化建设的深入,学生们的视野将更加宽阔,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知识重复、满足于看得见的知识传授,这样倒逼着教师开始思考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自己的课堂更加丰盈、更有张力,甚至引领学生走向形式的深处。
第二,就家庭教育来说,以重分数向重素养转变。一部分眼光远大的家长开始把目光投向学生的心灵成长,在追逐成绩的同时,更懂得强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家长努力使自己沉静,也帮助学生认清本来的自己。
第三,就学生阅读来说,以不爱读向善阅读转变。阅读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根据课题研究时的问卷调查,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逐年增加,而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逐年减少或几乎为零;根据对教师的访谈也可得知,学生们的阅读正朝着主动、深刻的方向发展。
“三大转变”给予了学校教师很大的信心,也让学校将来的工作重心得到明晰:
重点探索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推进校园阅读文化。一方面是小升初越演越烈的趋势,大量的培训占据学生们的课外时间,学生有书没有时间读;另一方面是课外阅读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占,功利性阅读侵扰着学生的心灵世界,学生有书难以好好读。平衡这两者的关系是教育努力的方向。
重点探索更好地推进以教师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文化。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方面努力改善教师懒于阅读、疏于阅读的现状,身正为范,激活校园阅读;另一方面,努力营造学生勤于、乐于阅读的氛围,激趣为上,呵护童心阅读。在鼓励学生走出去享受社区公共资源的同时,教师也可以争取开发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问题永远在产生,探索永远在进行,阅读文化的建设永远在路上。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红卫小学)
阅读文化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种理论层出不穷,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为当前的教育指明了方向。但也因为与教育一线的实际情况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解决问题慢、难、效果差,所以在反复摸索求证后,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红卫小学决定通过行动学习走出困境。
行动学习,顾名思义是指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的动态过程。不同于杜威的“做中学”,行动学习不只注重活动对主体成长的积极作用,还注重从活动中发现问题,如天心区的反思型微讲座就象征着“活动教研”向“问题教研”的转变。“问题”即“课题”,行动学习正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以学习小组的合作来共同研讨和反思提升的科学研究过程。
如果说行动学习是手段,阅读文化建设则是目标、是任务。什么是阅读?《现代汉语词典》对“阅读”的解释是“看(书、报等) 并领会其内容”;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那么,阅读文化是指在长期的读书领悟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价值判断。校园阅读文化则是以校园为主要依托,向家庭和社区辐射的普遍阅读价值观。
营造阅读氛围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从阅读物质文化、阅读行为文化、阅读制度文化、阅读精神文化等方面,学校开始了有宽度的探索,勇于尝试、善于反思,开始了一系列有高度的推进活动。首先,表现在营造浓郁的书香阅读环境:
书香四溢满校园 学校一方面致力于打造书香四溢的硬件环境:学校姓“学”,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场所,就要保证学生有内容可学,要保证图书馆的高质高量。阅读文化首先从图书馆开始,目前,学校有近四万册藏书,较好地满足了师生的阅读需要;班级作为学校的重要细胞,班级图书角是其亮丽风景,学校班级平均藏书50册,有的班级甚至高达200册;“让图书触手可及!”“乐思楼”的每一层楼的主题阅读让学生们在课间休息时都可以享受阅读;“乐阅屋”的牛奶吧与玻璃架上的藏书,让学生享受美食的时候得到精神的滋养;而专为教师开发的《学无止境》读本,既有经典名篇共读,又有哲理美文选读,在编排上做到了合理预留空间供教师撰写心得或设计个性摘抄;学校斥资400万改建的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校园绿化带,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自由、和谐、活力四射”的文化诉说,让学生在阅读之余体会到动静结合的乐趣。
另一方面内化“悦读越美”的行为策略(软件环境):物质环境的改造归根到底是为全体师生服务,也只有真正内化为实际行动,才能效益最大化。这个过程分三步:
第一,师资培训。学校深信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带出优秀的学生,学校有针对新教师培训的“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校内导师指借助“青蓝工程”,利用“师傅上课、徒弟评课”“徒弟上课、师傅评课”的形式,评选“星级师徒”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校外导师”指通过观摩名师课堂,使教师受到启迪。作为一所拥有102名教职员工的大学校,学校恪守人尽其才的原则,采取了“首席指导教师制”,既充分展示教师的才华个性,又充分整合校内的优秀师资,夯实学校教师教学基本功。此外利用“徐蓉英语名师工作室”将深度研讨做在实处,引向高点。以上,学校概括为“新青教师打基础,首席教师展风采,骨干教师做支撑,名师工作室搭平台”的红卫教师培养模式。
第二,宣传推广。“微型秀吧”一直以来是学校的传统节目,以时间短、形式灵活、内容丰富而深受教师们的喜欢。具体做法是利用教师周工作例会,或教师个人讲座,或以办公室为单位才艺表演,如“在阅读中从容讲座”,就是教师个人阅读经验的分享;“新闻联播”就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模仿新闻联播的形式,利用蒙太奇手法播报办公室的日常生活,真实生动、新鲜活泼;而阅读“点灯人群”则突破时空的限制,供教师们随时分享所思所想,促进了资源共享、思维碰撞。
第三,家校合力。红卫乐道讲坛是引领教师阅读的又一平台,目的是让教师学会在研究中思辨,在思辨中突围,就当前的教育热点百家争鸣展开讨论。其中亮点之一是家长义工的主题讲座,带着浓郁的全民阅读气息。主讲的家长义工往往自身素质良好,对学校工作非常支持,他们的存在,把“让书香跟着孩子回家”成为现实,“家长伴读”“故事妈妈”“书香家庭”也就应运而生,为校园阅读文化建设增添了忠实的同盟军。
阅读文化在提升 学校的行动学习是按照“设计—行动—反思—提升”的模式进行的。
第一是设计读书主题,引领方向。学校通过学校阅读主题设计、教师教学拓展设计、依托上级任务设计,多方面引领学生读好书、好读书。
第二,推进阅读文化,重在行动。为让学生充分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学校分三级打造读书活动,分别是:在全校范围内,每个学年会组织读书节活动;在班级范围内,配合班级书册阅读课题,每个班级每个学期都有不同主题的阅读;在学校、班级大型阅读活动开展的同时,小型阅读小组的行动也一直在场。如此高浓度的读书氛围,让学生不喜欢读书都难。
第三,及时总结反思,勿忘初心。读书重读,更重思。为此,学校通过阅读经验心得分享、成立红卫夜校、学校教师介入纠偏、校外专家辅导纠偏、师生校外交流参观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生读书的稳定性、创造读书的趣味性、实现教师的引领性,让学生爱读书,且读有所思,实现对多元文化的吸收。
第四,重新设计规划,螺旋上升。阅读中,学校也会发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此学校及时调整。首先,把阅读文化与国民教育有机结合,体现了面向“每一个”的教育宗旨。其次,让阅读困难生得到重点辅导,体现了面向“这一个”的阅读文化。再次,让简单的读书走向创造性阅读,体现了彰显“我”的阅读文化。
阅读文化的建设永远在路上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一路走来,笔者深信在阅读价值方面对新时代小学教育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具体表现为“三个转变”:
第一,就教师教学来说,以读死书向重思想转变。“有知识没思想”,是当前遭人唾弃的问题之一,根源就在于长期以来的满堂灌。随着阅读文化建设的深入,学生们的视野将更加宽阔,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知识重复、满足于看得见的知识传授,这样倒逼着教师开始思考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自己的课堂更加丰盈、更有张力,甚至引领学生走向形式的深处。
第二,就家庭教育来说,以重分数向重素养转变。一部分眼光远大的家长开始把目光投向学生的心灵成长,在追逐成绩的同时,更懂得强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家长努力使自己沉静,也帮助学生认清本来的自己。
第三,就学生阅读来说,以不爱读向善阅读转变。阅读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根据课题研究时的问卷调查,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逐年增加,而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逐年减少或几乎为零;根据对教师的访谈也可得知,学生们的阅读正朝着主动、深刻的方向发展。
“三大转变”给予了学校教师很大的信心,也让学校将来的工作重心得到明晰:
重点探索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推进校园阅读文化。一方面是小升初越演越烈的趋势,大量的培训占据学生们的课外时间,学生有书没有时间读;另一方面是课外阅读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占,功利性阅读侵扰着学生的心灵世界,学生有书难以好好读。平衡这两者的关系是教育努力的方向。
重点探索更好地推进以教师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文化。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方面努力改善教师懒于阅读、疏于阅读的现状,身正为范,激活校园阅读;另一方面,努力营造学生勤于、乐于阅读的氛围,激趣为上,呵护童心阅读。在鼓励学生走出去享受社区公共资源的同时,教师也可以争取开发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问题永远在产生,探索永远在进行,阅读文化的建设永远在路上。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红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