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人文地理野外实习课程建设浅探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oucun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野外实习对于人文地理学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人文地理野外实习的意义和内容,以南京晓庄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教学为例,提出建设皖南古村落实习基地,在分析皖南古村落实习基地文化特点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人文地理野外实习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
  关键词:人文地理;野外实习;课程建设;皖南古村落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1]。人文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一,观察与实践是学习、研究地理学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工作对于人文地理学有着重要意义。
  一、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意义
  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能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学生将来从事地理教学和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从专业学习方面看,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并提高学生观察和独立研究人文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实习地第一手资料的收集与获取,为学生探索人地关系规律打下基础[2]。从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看,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有利于激发新的研究视角和兴趣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险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可见,人文地理野外实习带给学生的积极影响是单一的课堂教学难以实现的,因此,各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都非常重视人文地理野外实习的教学。
  二、人文地理野外实习内容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内容丰富,涉及人口地理、旅游地理、文化地理、经济地理、聚落地理、历史地理和政治地理等内容,学生应在系统学习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城市地理、文化地理、旅游地理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开展人文地理野外实习。人文地理野外实习具体内容包括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经济和交通概况;实习区域工农业生产发展趋势和布局原则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当地民俗的表现形式及民俗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观察沿途聚落的形态,沿途交通状况和聚落的关系;理解城市等级规模法则和城市地域结构理论,了解城市形成和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地区城市化;了解当地旅游业的特点和旅游资源状况;了解当地宗教的形成、发展以及影响,了解宗教景观[3]。
  受实习时间和实习经费等因素制约,人文地理野外实习不可能面面俱到,在实际的野外实习中,实习内容会有适当取舍与侧重,本文结合南京晓庄学院2013级地理科学专业的人文地理野外实习进行具体分析。
  三、人文地理野外实习示例——皖南古村落实习
  人文地理实习基地一般选择人文地理现象比较典型、研究比较深入、资料比较齐全的区域,长期安排学生实习。作为徽文化的载体,皖南古村落是进行人文地理实习的理想实习基地,非常适合开展人文地理野外实习。选择这一实习基地最主要的原因是皖南古村落人文地理现象典型,有着古徽州地域的特色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文化的载体,集中体现了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入选的其它原因还有距离近、消费水平低、包容性强、生活便捷等因素。皖南古村落距南京晓庄学院方山校区约200千米,同时,该地区的消费水平较低,可降低实习成本,减轻学生经济负担。著名的皖南古村落有西递、宏村、唐模、南屏、呈坎、昌溪等,本院选取了西递、宏村两大有代表性的皖南古村落进行实习考察,同时还选取屯溪老街、徽州古城、戴震公园、棠樾牌坊群、徽商大宅院等辅助野外实习教学。
  1.实习基地特点
  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其内容广博深邃,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典型标本。作为徽文化的载体,皖南古村落因其较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建筑价值,获得了诸多肯定。皖南古村落的形成有赖于徽商的兴起和发展,徽商将其经商获取的巨额财富投入非经营性消费,这些巨额奢侈性消费主要流向了建筑业、精神消费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皖南古村落就是徽商非经营性消费的体现[4]。皖南古村落保存下来的徽派建筑在有限的建筑空间内最大程度地体现其构思的精巧和工艺的高超,是人类建筑史上的绝唱,凝结了徽州古老而优秀的历史文化。徽派建筑坐北朝南,以堂屋为中心,注重内采光,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梁承重,以磚、石、土砌护墙,其总体布局讲究依山就势,平面布局讲究规模灵活,空间处理注重造型丰富和韵律美,最有特色的是马头墙、小青瓦。徽派建筑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注重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显得富丽堂皇。民居、祠堂和牌坊被誉为徽州古建筑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叹服。
  2.实习过程设计
  依据南京晓庄学院2013级地理科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该专业第3学期开设人文地理学,第4学期开设经济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等课程,第5学期开设城市地理学、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学等课程。第6学期结束后,学生已基本完成人文地理学相关课程的学习任务,具备了相关的理论知识,第6学期期末、暑假是组织人文地理野外实习的理想时期,实习时间为一周。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的具体教学环节包括实习准备阶段、动员阶段、野外实习阶段、总结阶段、效果评价阶段。①实习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教师深入介绍徽商的发展、兴盛与衰落,描述徽杭古道和新安江航道两种进入浙江的方式,详细介绍皖南古村落的特点和形成,重点阐述徽派建筑的特点。讲解过程中,教师更要注重方法的诠释,教给学生查找资料的方法,给学生指定书目,确定好框架,引导学生去查资料。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人文地理研究的主要社会调查方法,掌握实习要领。教师给出3~4个选题大方向,还可以展示一篇相关实习论文的样本,有利于学生明确实习任务,提高实习针对性。学生则应根据自身兴趣和教师给定的选题方向,自由分组,确定好小组长,确保野外实习的顺利进行。②实习动员阶段的主要任务:教师强调实习期间的注意事项和实习纪律,要求学生做好记录,强调每天实习结束随机抽查实习日志。尤其要注意讲授实习报告的写作方法和格式等具体要求,详细告知实习日程安排和实习计划,并将实习计划、实习日程、实习报告的要求等资料上传班级群,以备学生随时查看,使实习有的放矢。③野外实习阶段的主要任务:教师有效组织和管理野外实习,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深入思考,全面收集第一手资料,为实习报告的撰写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这一阶段教师要特别强调安全意识,同时,要引导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选题,选择收集资料。为有效监督实习质量,教师还可以随机抽查学生实习情况。④实习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学生处理数据,梳理资料,根据自己的选题撰写实习报告。教师监督各小组相互交流实习报告初稿,提出修改建议,小组成员根据讨论结果,认真修改和完善实习报告,并提交最终成果。⑤效果评价阶段的主要任务:教师认真审核实习报告,将实习报告与学生实习期间的整体表现相结合,全面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并推荐优秀的实习成果投稿。教师组织实习经验交流会,指定实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分享成功经验,并广泛征求学生对今后野外实习的建议。
  3.实习内容分析
  结合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皖南古村落的实际,人文地理野外实习应侧重于文化地理、聚落地理、旅游地理等分支学科。文化地理注重研究徽商、徽州村落、徽派建筑等选题;结合当地环境特点,探讨徽商兴起的原因和经营特点;研究徽州村落的布局与特点;分析徽派建筑的特征与成因。聚落地理注重探讨徽州村落的形成、发展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分析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历史条件、经济条件等对徽州村落布局的影响。旅游地理主要探讨皖南古村落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皖南古村落的游客来源调查;皖南古村落旅游资源保护等方面。▲
  参考文献:
  [1]赵荣.人文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范中桥.关于对高师人文教育专业地理野外实习的思考[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29(6):136139.
  [3]金其铭,张小林.人文地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张绪.徽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经济与社会史评论,2013(9).
  作者简介:韩艳红,女,1979.8出生,南京晓庄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地理教学研究,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3601号南京晓庄学院环境科学学院,211171
其他文献
一、课时目标  清晰的课时目标,是设计课例活动的有效前提。根据《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分解细化本节课的课时目标如下:①在世界地图和俄罗斯位置轮廓图等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巩固认识国家位置的一般方法。②根据地形图、气候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及其它资料概括俄罗斯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等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巩固认识区域自然环境的一般方法。③运用俄罗斯工业分布图、矿产资源分布图、城市和
依据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和四套新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商务版),本文以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为例,深入探究四版本教材“活动”的编排区别。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该内容表述如下: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围绕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进行专题讨论或知识竞赛;观看反映四大地理单元自然景观特色的影像资料片。  一、
2016年5月,我们有幸成为学校师生访法团的成员,随团游学法国。在来去的航班上,不仅感受了时差、昼夜长短,在飞机上看日出、看天象,还通过屏幕显示实时“航路”信息(如同在十几千米高空俯视地球),了解所经地区的昼夜状况、地表景观以及飞机航线轨迹、实时航向、飞行高度、飞行速度、机外温度、目的地区时、到达时间、晨昏线等航路信息全体师生一致惊讶“航路”的神奇,对地理信息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惊叹不已。
摘 要:伴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效课堂在备受推崇的同时,也受到一些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的质疑。文章采用课例研究方式,通过对十年间四节“洋流”课例的剖析,梳理了高效课堂在教学目标设置与达成、教学方法选择与匹配、教学呈现方式、教学评价、教育价值与理念等方面的演变特点,提出了全人性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发展性教育四大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效课堂;演变;对策;中学地理  一、问题的提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迅猛,同时带来了城市夜间照明设施的极大发展。“不夜城”已成为城市文明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新代名词。  然而,过度的灯光照明也带来不可避免的城市夜光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活以及动植物的栖息、繁殖等都具有一定的影响。过快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城市夜间灯光污染的加剧,为减少夜间灯光污染的影响,本调查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调查与遥感观测相结合的方法,探
金秋,伴着飘然下落的树叶来了;金秋,迎着南飞的大雁来了;金秋,带着夏日美丽的画卷来了。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枯绿时”,金秋呵,你是那么灿烂、那么迷人。  秋晨,落霧缭绕,好像给大地披上一层轻纱,凉风习习,十分清新,十分幽雅。  秋日,晴空万里,天高气爽,使人赏心悦目,令人心情开朗。秋夜,月明星稀,蟋蟀在草丛中歌唱,人们在大树下聊天,别有一番风光。  金秋的风吹散了春日的温柔和夏夜的凉爽,也
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地方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方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立足于服务地方,以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当前急需和未来潜在需要为目标定位,依托地理学科、突出实践应用,建立起基于“基础 技能 实践”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群,采取“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双师双证型”教师的培养,建立和完善基于“知识、技能和素质”的三维评价体系、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
摘要:认知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直接决定了学习是否能够有效进行。依托南菁天文美育课程的实施,通过对“司空见惯”的日出方位问题进行真相深究、对天文望远镜使用问题进行深化研究、对简易日晷的制作和使用进行活动探究,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天文之美,享受学习研讨之乐,提升认知内驱力。  关键词:认知内驱力;天文;美育;高中学生  康德曾言:“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
万里长城——屹立不倒的坚固堡垒 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 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地区。从历史记载来看,每个时代修筑长城的总长达10万千米,就现代来说,即使有泥头车和挖掘机,想要完成这样的工程也是不可想象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它是中国的标志,更是古代人民智慧的体现。  北京故宫——皇家宫殿建筑群 始建于
摘 要:“课堂视野”是指课堂教学开展时对学生生活经验、学习基础、能力培养、情感体验和发展学习力的全方位关照。地理课堂的视野可以从生活趣味、地理风味、文化品味、人生隽味等四个方面对教学加以关注,从而使地理课堂教学能进一步联系学生生活、培养地理实践力;培养地理思维与综合思维,落实区域认知,不断浓郁课堂的学科韵味与文化品味;丰富学生对人地协调的情感体验;产生多维生成,形成长远价值,并以此促进学生地理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