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观察 拓开习作之源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nchP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认为:“基础教育主要不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序曲。……它应该为未来的成人提供表达自己以及与他人交往的工具。因此,重点应放在掌握语言,培养观察能力,懂得到哪儿去获取信息……”然而,许多学生平时并没有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没有注意积累生活素材,写作文时就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手。为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留心观察、实话实说。笔者拟从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欲望、教会学生留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讲真话的习惯等方面入手,浅谈在习作教学方面的点滴心得。
  
  一、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欲望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教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任何一次作文,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一次生活的体验。教师唯有善于抓住时机,适时启发、引导,学生才会从中产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学习欲望。在上习作课《我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的教学过程中,习作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够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以及印象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描写。上课时,我故意把班长周艳同学叫出教室,同学们都感到莫名其妙,个个瞪大眼睛:“老师今天怎么啦?为什么无缘无故地把班长叫出去?”这时,我转过身,和蔼地问道:“同学们,你们说说周艳同学今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裤子?脚上穿的是什么鞋子?”这一问,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接着,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之后便是交头接耳,有的同学举起了手。部分学生回答后,我趁机说道:“真奇怪,同学们的回答怎么不一样呢?到底谁说得对呢?还是让我们认真看看吧!”我重新让周艳同学进入教室,于是说对了的同学兴奋不已,没说对的不吭声了。这时我抓住时机,话锋一转:“你们看,连身边同学的衣服有的同学都没有看清,这叫做‘熟视无睹’。更何况到了具体写作时,你们又怎么能观察清楚所写的人、事或景物呢?处处留心皆学问啊,看来我们应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由此激发了同学们的观察兴趣,唤醒了他们细心观察的欲望。
  
  二、教会学生留心观察的方法
  
  有了对任何事物产生观察的欲望,并不能说学生习作基础已经牢固了,这只是观察的第一步。要让学生真正做到有话可写,关键在于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
  1、观察要有顺序。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点,观察事物时要善于抓住其特点,按照事物本身的逻辑、顺序,理清其内在结构、本质,写出来的作文才能准确、生动。在习作课《我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的具体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们认真观察周艳同学的外貌,并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在观察欲望被激发后,你一言,我一语,发言踊跃。这个说周艳同学“瓜子脸”,那个说“中等身材,小嘴、大眼睛”,也有的说她“穿着整洁、大方”……我把学生的发言要点都板书到了黑板上。首先我肯定了同学们的认真、仔细,然后让他们思考:如果就按板书上的顺序来写周艳的外貌行不行?学生讨论后都认为不行,因为这样写人物外貌特点是零散的、无序的,从而让学生悟到观察事物应有一定的次序。同时,我还结合语文教学中提到的有关知识,让他们知道,观察周围的事物,可按时间、空间或事物的性质、特点、发展的顺序,作者观察的角度确定观察顺序,或从近到远,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或由人及物,从整体到局部……如:《北京亮起来了》一文,作者在写北京的夜景时,是按先整体后部份的顺序来写的。《观潮》的作者则采用“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这一时间顺序来观察钱塘江大潮。而在观察大潮来时的壮观景色则按由远到近的方法。通过这次习作课的写前观察,我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观察要有序,语意才明朗;观察若无序,主次就颠倒。
  2、观察要抓住特点。每件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点,这就要引导学生观察时努力发现每件事物的与众不同之处。观察事物,要观其景,闻其声,品其味,还要用心思考,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捕捉事物的特点。如:《猫》中老舍先生之所以能把猫的淘气、可爱写得淋漓尽致,是因为他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对猫的特点非常了解。
  3、观察时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有了对事物比较清晰、有序的认识,还只是掌握了写作对象表面的东西。任何一篇作文都要表达一个明确的中心,即通常说的主题。学生通过运用方位观察、主次观察、时序观察等多种不同的观察方法,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真实地写下来,按顺序、抓特点,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这样的文章只是让我们看到了形,尽管是条理清晰、结构明朗的形,但就犹如一尊雕塑,有骨架而没有血肉。要把我们的观察所得描写得有血有肉,就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少年儿童对物、对人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们的情感。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人是生来就怀有情的核,如果能好好地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出丰实的果。”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儿童善联想、善思考的特点,用想象来弥补他们尚未掌握的抒情手法之缺,由物及人,由此及彼,由过去及未来,在想象的天地里自由翱翔,就能让一切难以表达的东西在所思中变得豁然开朗。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事物的色彩之艳、形态之美。
  
  三、培养学生讲真话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指出: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这是作文指导的根本和生命。这就告诫我们,须把“为文求真”作为指导作文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不仅是训练运用祖国语言工具、提高语言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抒发真实的思想感情、塑造良好品质的过程。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毕竟是有限的,要注意提供机会,引导学生真实地观察自然、观察社会、熟悉生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启发他们独立思考,训练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从而开阔视野,开拓思路。我们要大力提倡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写作材料,敢于独抒己见,言之有物、有序、有理的作文,从根本上摒弃一切“说假、写假”的不良现象。叶圣陶先生一再强调:学生习作的成功与否,在于方法是否得当。他还认为,教育从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从作文的角度来理解,关键在于教会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写真事的具体步骤与方法。以上面的例子为例,我在指导了观察的方法之后又问:“大家为什么对她印象深刻呢?”同学们纷纷回答:因为她热爱劳动啊,乐于助人啊,关心集体啊……还有一位同学说曾亲眼看到周艳在劳动课时,不顾脏臭,用手清理水池里的垃圾。我又引导:“怎样疏通?动作、表情如何?周边同学有何反应?”同学们便立即回想起当日的情景,把自己看到的真实情况一五一十地描述出来。经过这么一点拔,大家都明白了:原来把平时的某些细节认真地挖掘出来,也可以达到表现一个人的思想品质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各方面的积累。”所以,我们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边事物,以丰富习作源泉,真正达到作文抒真情、表实感的要求。
  (作者单位:617013四川省攀枝花市第37中学)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基本训练,是眼、耳、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朗读训练势在必行。    一、把握分寸    1、范读入手,声情并茂  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是师生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融情于声、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造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
期刊
叶圣陶先生把阅读习惯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三大目标之一,予以重视。他说:“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习惯,怎样培养这些习惯呢?    一、阅读教学中应重点培养的习惯    1、要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往往一篇课文,教师没有布置预习,学生就
期刊
【摘要】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词汇是英语学习的三要素之一,是遣词造句、表达思想的基础,是进行语言交流的前提。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就不可能学好英语,而这一点正是很多学生所不能掌握的。本文就怎样帮助学生记忆英语单词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英语 词汇 记忆 方法    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语言,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人们对其学习越来越重视。而词汇的学习是英语的基础,如果说“万丈高楼平地起”的话
期刊
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和根本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读书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读的训练是一项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训练。读,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熟悉、理解、掌握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过程。新的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在各个年级都应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逐步提高要求。”同时还明确指出:在一节课中,学生应有十五分钟以上的阅读时间。多读,可以使枯燥的文学演绎成活泼的景象,
期刊
【摘要】文言文是学生接触、了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语文教育传播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学习文言文是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培育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步骤的:反复朗读,创造情境;重视鉴赏环节;探求文本的精神内核;延内知外,增加积累,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 情境 品味语言 古典文化    现行人教版教材以时间为序,
期刊
在新的《课程标准》使用4-5年之际,在各地面对使用新教材进行作文教学感到困惑之际,也是在当今中学生漠视祖国语言文化之际,湖北省教研室于2009年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在仙桃召开了“湖北省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通过为期两天的课堂观摩与专家点评,一线教师的质疑和专家学者释疑,让我们进行的作文教学课题研究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作文教学改革要潮流与传统有效结合”。   在研讨与交流中,教师们发现当前写作
期刊
古人有“七分读三分诗”的说法,可见在学习古诗时朗读的重要性。原因就在于只有在朗诵中才能充分表现诗歌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学生才能辨别诗的语言,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被诗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鸣。所以,古诗词教学中必须重视反复朗读。就朗读的指导而言,应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初步感受诗意的朗读  古诗的朗读必须注重节奏和音律,要做到抑扬顿挫,要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如:《天净沙·秋思》的教学
期刊
新课程理念要求挖掘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重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审美教育和价值观的培养,打破传统的“唯理性教学模式”,使语文教育走出工具主义、技术主义的泥沼,还语文教育以本来的面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  语文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个性品质以及心理认知方面的积累和提高。语文素养的形成必须有一个过程,即循序渐进,尊重学生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的出发点和归宿——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语文学科的性质明确:“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纲还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该学科的目的和性质,强调了语文基础的重要性。而阅读对学好语文极为重要。古人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民间更流传“熟读唐诗三百首,
期刊
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写出像样的作品,使之获取较高分值,历来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对于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师来说,作文教学历来是一大难题,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的问题到了高三更是暴露无遗。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