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人们生活中要寻找食材,制作自己喜欢的食物,用来满足生存需要或享受生活的乐趣;华夏大地幅员辽阔,物产各异,民族众多,于是,就有无数各具特色的美食散存于各地民间,等待食客去发现和寻找。《一箪食,一瓢饮,四方味好》(巴陵著;清华大学出版社9月出版)一书,就记下了作者巴陵那些舌尖上执着探寻和深刻记忆。
巴陵出生于梅山深处,独特、原始又奇异的梅山饮食滋养他长大。他的外祖父曾多年贩茶,游食于湖湘大地,把爱吃、寻吃、做吃的习性流传给了他。童年最深刻,最美好的记忆,让作者成年之后对于美食情有独钟,欲罢不能。巴陵19岁离开家乡梅山,对城市的饭菜很不适应,仿佛陷入孤岛,开始时以饥饿展开抵抗,最后无奈地顺从,这使他异常纠结。后来,走遍长沙的各个角落,去品尝来自全国各地的诸多美食,但他发现,那些城里的民间美食,厨师在注重效率和产量的时候,已大量使用半成品食材,这些食材中多含有激素和速生的成分。为了弥补城市饮食的不足,他挖掘民间食材,寻找优良和健康的烹饪技巧,并将这些记录下来。
从2003年起,作者利用出差、旅游和探亲的机会,寻访各地美食,并在各地文友的陪伴下,品味当地名优小吃,常怀着真挚饱满的感情,用自己擅长的文字给以认真记录。好的文章,来自于真切的体验。他执着地深入到原产地,体验那些最正宗的味道。在这里,他可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民俗民风,感觉当地的人文地理,探寻美食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听到关于美食的诸多故事。有了这些,他才真切感悟到当地美食的精髓所在,形成了一篇篇内容丰富的文字。在品尝之前,作者都不忘拿起手中的相机,把那些刚上桌的、甚至还冒着热气的美食拍照下来,使该书中的每篇文章后面,都附有清晰的照片,让读者直观地看到文章中所述的菜品的样子。
写这些美食散文时,作者始终抱着一个信仰:各地百姓创造的美味,是普天下人的口福,所以,要把自己吃到的极品美味介绍给更多的人,让他们通过文字来了解、感受,有机会的时候,也能体验到这些美食。出于对美食发自内心的喜爱,作者还注重挖掘每道美食的文化底蕴,并对一些美食进行改良,推荐给厨师和餐馆。
巴陵出生于梅山深处,独特、原始又奇异的梅山饮食滋养他长大。他的外祖父曾多年贩茶,游食于湖湘大地,把爱吃、寻吃、做吃的习性流传给了他。童年最深刻,最美好的记忆,让作者成年之后对于美食情有独钟,欲罢不能。巴陵19岁离开家乡梅山,对城市的饭菜很不适应,仿佛陷入孤岛,开始时以饥饿展开抵抗,最后无奈地顺从,这使他异常纠结。后来,走遍长沙的各个角落,去品尝来自全国各地的诸多美食,但他发现,那些城里的民间美食,厨师在注重效率和产量的时候,已大量使用半成品食材,这些食材中多含有激素和速生的成分。为了弥补城市饮食的不足,他挖掘民间食材,寻找优良和健康的烹饪技巧,并将这些记录下来。
从2003年起,作者利用出差、旅游和探亲的机会,寻访各地美食,并在各地文友的陪伴下,品味当地名优小吃,常怀着真挚饱满的感情,用自己擅长的文字给以认真记录。好的文章,来自于真切的体验。他执着地深入到原产地,体验那些最正宗的味道。在这里,他可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民俗民风,感觉当地的人文地理,探寻美食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听到关于美食的诸多故事。有了这些,他才真切感悟到当地美食的精髓所在,形成了一篇篇内容丰富的文字。在品尝之前,作者都不忘拿起手中的相机,把那些刚上桌的、甚至还冒着热气的美食拍照下来,使该书中的每篇文章后面,都附有清晰的照片,让读者直观地看到文章中所述的菜品的样子。
写这些美食散文时,作者始终抱着一个信仰:各地百姓创造的美味,是普天下人的口福,所以,要把自己吃到的极品美味介绍给更多的人,让他们通过文字来了解、感受,有机会的时候,也能体验到这些美食。出于对美食发自内心的喜爱,作者还注重挖掘每道美食的文化底蕴,并对一些美食进行改良,推荐给厨师和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