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原则与方法初探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137889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抵御和防范宗教对高校的渗透,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的基础和有效途径。遵照着基本的原则,在与其他部门联系合作的基础上以大统战格局推进教育引导效果,是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宗教渗透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71-02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经过专业培养与锻炼的高知识、高水平人才。正是具有这种高知识与高水平的特质和担当未来社会建设发展重任的角色,使他们成为敌对势力企图拉拢腐蚀的主要目标群体,掩藏在各种险恶政治目的下的宗教渗透活动和意识形态渗透往往将青年大学生作为对象开展,高校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任重道远,是每一位统战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思考的课题。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抵御宗教渗透侵蚀,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前进,境外敌对势力的宗教渗透活动不断表现出手段多样性、形式复杂性、范围全球性、目的隐蔽性、主体专业性等特点。针对高校的宗教渗透,利用青年学生教育层次高,易于接受多样思想和不同观点的特点,通过网络信息传播、外语练习、交友、参加活动和帮助出国等多种手段对其进行非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误导,抨击社会主义制度,动摇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信仰,以此达到颠覆我国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险恶目的。据统计,目前高校的青年学生确实存在对宗教渗透认识不足、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多元等问题,受外部环境和家庭影响信仰宗教的学生数量有所上升。恩格斯将宗教的本质论述为“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反映”,在特定的时期和背景下,针对一些特定的群体和对象,这种超人间的幻想反映能夠对人们产生极大的心理影响,这也是宗教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西方反社会主义势力瓦解人心、颠覆政权的重要辅助手段的原因。当前宗教渗透虽然披上了种种迷惑性极强的外衣,但是本质并没有改变,与合法的传教活动和宗教学术交流具有目的、手段、效果等多方面的区别。为指导大学生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分辨正常的宗教活动与宗教渗透的区别,抵御其腐蚀渗透,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和人生信念,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必须提高高校内部对宗教渗透问题的重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尤其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从根源上堵截渗透渠道,消灭渗透萌芽。
  一、理想信念的内涵与重要意义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它映射着一个人的社会政治立场、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人们对社会和人生的基本信条或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青年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面对多样化的价值观和取向,很容易陷入迷茫与混乱。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能够帮助大学生们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优秀的品格,帮助他们确立坚定的立场与信念,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同时,理想信念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和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理想信念教育原则
  (一)以人为本。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思想与心理状态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价值取向日渐多元,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与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同时存在,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对未来信心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主体是青年学生。因此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学生生活,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和激烈的社会竞争给学生带来的巨大影响,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因和情感诉求,通过关心与关爱打开他们的心理屏障,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辩证看待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与个别社会现象的矛盾,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品格,塑造他们的政治信仰与追求,化解困惑,激励斗志,使得他们清晰认识自身的价值与责任,逐渐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随波逐流,不迷失方向,不急功近利,在科学的人生信念指引下健康成长,以完备的知识体系和完善的人格投入学习与工作中,勇担社会主义建设重任。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想信念是一种价值目标和观念体系,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以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科学的理论体系的教育是基础,确保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并将其内化为自身认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他们的头脑,自然能够应对各种外界信息的干扰,确保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念看待事务。俗语说,“话不说不清,理不辨不明”,在抵御宗教渗透,建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确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活动中,只有让学生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清楚宗教的内涵和本质以及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才有助于他们明辨是非,抵御别有用心之徒的恶意挑拨与网络负面信息的侵蚀。但是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最好地发挥作用,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完善理想信念塑造,必须加强实践环节的设定与参与,让他们多看、多听、多观察,用理论分析问题,用理论解释困惑,这样才能在应用中熟习理论,在分析中了解实际,从而更加坚定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三)突出针对性。理想信念教育是在塑造个人理想与品格的同时将其引导到科学合理的轨道,融入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虽然有着共同的最终目标,但是每一位青年学生的个性、思想、认识、性格都不同,对理想信念的理解,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念的认识自然也不同。要想将个性化如此明显的学生的理想和信念引入到一个共同的信念目标中,普遍的、范式的教育是行不通的。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思想层次和接受度等方面的不同,从而采取不同的教育引导方式,不同深度的理论内容传授,设定有层次性和针对性的教育培养目标,兼顾广泛性与先进性。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性决定了教育引导过程中的针对性,二者共同决定了目标设定上的层次性,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必须清楚认识三者的因果关系,坚持重点突出、点面结合,有针对性地对全体学生开展教育和引导,确保最终目标的实现。   三、理想信念教育方法与途径
  (一)以大统战格局推进教育体系构建。无论是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还是提升想信念教育水平,都不是统战部门或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个别部门或个人的事儿,也不是单一个体力量或部门就能完成的任务。理想信念作为一种信仰与目标体系,是一种精神观念上的信任与追求,是需要在长时间的教育与潜移默化的培养和影响中形成的。宗教渗透在接触影响大学生方面尝试各种手段和途径,寻找各种机会,不可谓没有耐心。要抵御这种渗透,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念和科学的理想信念,就要更团结,更耐心,才能取得效果。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迫切需要打破部门壁垒,以多部门联合的大统战格局推动教育体系的构建。1、作为高校研究宗教问题和开展宗教工作的主体部门,统战部门熟悉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具有开展高校宗教工作的经验,同时拥有与社会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和业务往来,能够较好地指导工作开展。高校内部很多代表性的人物也是统一战线的成员,充分发挥他们对青年学生的影响,言传身教,现身说法,对于增强教育接受度具有良好效果。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另一个主体力量就是学生工作部门,包括学生工作处、各院系辅导员、分团委书记等,他们工作在学生工作的一线,跟学生接触最多,了解最深,对他们影响也较大,教育和引导效果也更为明显;2、在内部横向联合的同时,也要加强外部的纵向合作,如与省市宗教事务部门和公安安全部门等的联合,加强监管,互通信息,掌握数据,防患未然;3、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作用,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平台和基地,加强理论教育,深化理解,强化认识,突出时代性与贴近性,巩固坚实的理论基础以抵抗不良思想的影响与侵蚀。这种多位结合、重点突出的教育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各个机构的职能,在深化理论教育、突出日常关怀、加强政策宣传、防控渗透腐蚀等多个方面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效果,最大程度上抵御影响和渗透。
  (二)以重大事件为契机突出隐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有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种途径,近年来,相关研究者和业内专家越来越多地强调隐性教育的重要作用,强调变灌输为渗透,削弱学生的逆反心理,扩大接受度和引导效果。而加强对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时事政治教育,就是隐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大学生群体虽然表现出一定的价值观多元与思想、观念变化,但总的来看关心国家大事和国际形势,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态度明确,对社会热点事件反应敏感。抓住国内外重大事件发生的契机,引导学生站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分析问题,科学判断事物性质与影响,了解国家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发展前景,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的价值认同和民族情感,从而坚定社会主义道路。
  (三)以新媒体手段促进教育效果。大学生群体对于新生事物接受度和领悟力高,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了他们更广泛和开阔的空间,相较于传统媒介形式,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了解信息、增加见识、沟通交友和表达自我的主要渠道,但同时也是各种负面信息传播和有目的的渗透活动开展的重要渠道。要抵御来自网络的侵害和威胁,增进与学生的交流联系和情感沟通,除了加强校园信息监管,清理有害信息,维护校园环境之外,还应该充分利用不断发展的网络和通讯技术,利用学生们广泛使用的即时通讯工具、微博、个人电台等新媒体手段加强与学生的交流,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使用新媒體技术还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模糊师生阶层壁垒,增强情感,变单向灌输为双向沟通,将影响渗透到学生喜闻乐见的舞台,促进教育引导效果。除了运用微博等自媒体拉近距离之外,还应该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校园网络大环境,不断完善相关网站建设,推动思政课信息化进程,让学生们可以通过自己熟悉的网络技术和手段了解到相关知识和信息,加强教育趣味性和信息量,捍卫网络阵地。
  (四)以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传播推动理想信念建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也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与理想信念存在着互相构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中华民族崇尚的民族精神鞭策着中华儿女在实现共同理想信念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中国特色的理想信念包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宣扬民族道德和传统文化为内容开展教育引导,能够与学生的内在精神相契合,唤起强烈的认同感,在弘扬传统道德,促进文化建设的同时,推动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因此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还应该重视民族精神与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播,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功能,投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事业中,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为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打造坚强的内在本质与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张艳丽.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D].西南大学,2006,(5).
  [2]覃辉银.新时期境外宗教渗透及其对策思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
  [3]张献生.“鸦片论”与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0).
其他文献
摘 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经常能够见到失恋后前来求助的大学生,笔者在对大学生失恋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对失恋大学生可以采用的几种治疗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失恋;心理调节;心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80-02  一、对大学生失恋现象的认识  大学校园是一个适合恋爱的环境,大学生所处的年龄同
期刊
摘 要:考察教学法是德国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广为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近年已得到我国职教界的广泛认同,但要具体实施,还需具备足够的条件。作为考察教学法的实践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考察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作具体分析,希望能促进考察教学法在我国的推广,真正实现和体现校企的良好合作。  关键词:考察教学法;考察应用;实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对人才需求的日渐提高,除了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大学生还需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这一市场需求对当今的大学英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目前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和解决的课题。本文主要探讨了适合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及情感式教学,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积极開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英语活动,提高学生学习
期刊
摘 要:针对高职学校和“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按照面向应用的原则,在高职“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采取了模块化、项目驱动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软件技术;面向应用;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55-02    一、引言  “软件技术基础”课程原本是本科院校非计算机专业
期刊
摘 要:在政治领域,马尔库塞认为新极权主义社会成功实现了政治对立面的一体化,消除了危害社会继续存在的政治派别,传统的麻烦之点不是正被清除,就是正被隔离,引起动乱因素也得到控制;在文化领域,马尔库塞认为正在发生的不是高层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堕落,而是高层文化被现实拒斥;在经济生活领域,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中的资本家与工人逐渐失去他们各自原有的身份;在语言领域,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的语言是同一性和一致
期刊
摘 要:校训是特色校园文化的缩影,本文通过分析校训的确立与演进,提出了确立大学校训必须坚持注重凝练性、体现民族性、力求独特性、坚持民主性、保持稳定性等五个原则。  关键词:校训;办学理念;大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94-01  校训是一所大学办学理念的核心,是办学目标和办学原则的集中概括。它不仅凝练了大学的办学宗旨与特色,而
期刊
摘 要: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本文正是通过分析这些现象,提出了一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并希望在此基础上,能探寻出一条当代中国职业道德建设的出路。  关键词:职业;道德;缺失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86-02    职业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大学生需求为视阈,从被管理者的角度探索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即以职业规划为目标的管理思想、以专业学习为重点的管理内容、以人本思想为指导的管理过程,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需求分析;学生管理;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63-02  一、引言  大学生活对于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来说都是全
期刊
摘 要:自恋意为对自我过度关注与迷恋,表现为过高的权力欲与控制感,自视过高,轻视和不尊重他人及其感受,过度自我中心和自我膨胀,追求完美,在恋爱中求全责备。这种个性特点显著不符合利他自利的健康恋爱规则,因此个体的高自恋水平往往与其低恋爱满意度成相关。高校教育者面对自恋水平过高的学生,在引导其建立健康积极向上的恋爱观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其认识改正自身个性缺陷,习得健全的人际交往和恋爱心理行为模式。  关
期刊
摘 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生活实践,马克思主义本质上属于人民大众的哲学,但并非天然地具有大众化的普及的形式。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任务,所以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要解决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性问题,在把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点,尊重客观实际,创新方法和途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