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苦寒来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C_li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中国股市有惊无险,平安度过。2005年中国股市于1月4日开盘,上证指数开盘1260.78点。全年上证指数最高1328.53点,最低998.23点。虽然现在距离岁末还有20天时间,但上证指数应该不会超出这个范围,从1260.78点算起,全年跌幅超过10%。在这一年中,中国股市发生了几件意义深远的大事,包括解决股权分置,推出权证、修改《证券法》等等。其中股改破题无疑对股市的影响最大。股权分置的解决,从根本上解决了制度上的缺陷,为今后股市长期平稳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将中国股市向市场化和国际化方向大大推进了一步。
  
  股权分置终于破题
  
   股权分置是中国特定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将股份分别设置为流通和非流通两类,是制度上的根本缺陷。上证指数从2001年6月历史最高点一路狂泻不止,历经4年漫漫熊途,诱因就是市场流传政府要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实行全流通。前所未有的巨大扩容压力引起市场高度恐慌,投资者争先恐后,夺路而逃。其实冷静思考一下便可以得知,股权分置并不是造成股市长期大跌的根本原因。美国股市不存在股权分置的问题,但美国股市在1929年和1987发生了股灾。2004年暴露的庄家操纵股价,券商挪用客户保证金,违规资产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就与股权分置没有直接联系。从2001年开始,市场就一直在猜测和探讨股权分置解决的方案和时间表。2005年4月12日,股改消息公告,困扰股市多年的股改终于破题。5月9日开始股改试点,9月13日股改全面铺开。上证指数在股改进行的过程中不但没有一路上扬,反而于6月6日一举击穿股市顽守八年的千点大关,引起市场极度恐慌和一片悲观。有人预言上证指数最低将跌至700点,中国股市实际上要推倒重来。但股市并没有如悲观者所预期那样继续下跌,而是重拾千点关口,并运行在千点以上,终于有惊无险,度过难关。造成中国股市连续4年熊市的原因主要是体制缺陷,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盈利能力不强,信息披露不充分,监管水平不高,监管力度不大,投资价值理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股市没有赚钱效应,反而致使投资者损失惨重,使投资者失去信心。
  
  宏观经济保持高速增长
  
  我国经济自2002年进入新的一轮增长期,GDP持续高速增长,2004年GDP增长率为9.5%。2005年年初预测当年GDP增长率为8.7%,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日前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预测,2005年GDP增长率将达到9.4%,GDP高速增长势头不改。股市应该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但中国股市的走向却多年与经济发展状况相背离。实体经济与股市冰火两重天。实体经济如火如荼,而股市却冷若冰霜。股民没有享受经济高速增长的硕果,这是很可悲的,对投资者的信心打击也特别严重。一方面,实体经济稳步高速增长,另一方面,股市指数却叠创新低。如果将投资股市的资金投资到其它任何一个领域,都可能收到回报,至少不会比投资股市损失更惨。假设在2001年年中将资金退出股市而投资在任何一个城市的房地产,都会有不错的回报,而不是血本无归。显然,这是事后诸葛亮,于事无补,因为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但是,正是因为股价一跌再跌,而房价一路飙升的巨大反差才使得投资者伤心、失望和胆寒,不愿意重返股市。2005年,国家继续实行宏观调控政策,经济结构发生了调整。受宏观调控的影响,上海、北京、广州等地房价回落,建材、钢铁、水泥等相关行业受到拖累。周期性行业所处周期位置对投资者投资决策影响较大,投资者对于处于周期高点的行业避之唯恐不及,导致处于繁荣时期的有色金属、石化反而成了引领大盘下跌的因素,而处于周期低谷的汽车、水泥和化纤等行业又难以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力,股指一再下滑也就不难理解。
  宏观金融层面,央行在2004年10月将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为2.25后,又于2005年3月17日提高按揭贷款利率。市场有人据此推论利率进入了上升通道。根据“十一五”规划中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分析,可以推论此期间的GDP增长速度仍然需要保持合理的高水平。过高的利率水平,将抑制经济增长,因此,央行的意图可以解读为短期内不会大幅调高利率,主要含义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变利率形成机制。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除了类似“9.11”的突发事件对股市的短期重大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利率的变化对股市的影响最大。美国股市乃至经济长期平稳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格林斯潘领导的美联储娴熟的利率调控水平。中国股市对利率的变化不敏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股市不是完全市场化的,而是一个靠资金推动的政策市。
  2005年7月21日,央行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将钉住美元改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2%。直观地看,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商品出口形成压力,有利于国外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削弱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最终降低出口型上市公司的利润。本国货币升值是否减少本国商品出口的决定因素很多,至少包括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和进出口需求弹性。因此,人民币升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乃至对股市的影响比较复杂。从已经公布的前三季度的报告中尚无法得出人民币升值对上市公司业绩产生明显影响的结论。
  
  金融创新丰富了投资品种
  
  伴随着股改的进行,阔别中国股市十年之久的权证又回来了。权证的推出,在毫无生气的股市激起了惊涛骇浪。宝钢权证一上市,即受到市场热烈追捧,被疯狂炒作。随后推出的武钢权证及其它权证亦莫不如此。权证不但吸引了眼球,也吸走了资金。热钱纷纷流向权证,权证的成交金额与A股成交金额相当,造成A股市场失血,股指下滑。权证的推出,丰富了投资品种,具有积极意义。但问题是推出的时间和环境似乎并不合适。权证作为金融衍生品,虽然以原生品为标的,但实际上权证被创造出来就脱离了原生品。买原生品,比如A股,可以说是买公司,是投资。但是买卖权证却不是的,权证的买卖完全是投机的。权证是中国证券市场上诞生的新生事物,对于广大投资者是陌生的。权证推出频繁,而且同一家公司推出多种权证,令人眼花缭乱。计算权证的价值,即使是专业人士要也颇费周折,对中小投资者更是困难。对比一下原生品的市场价格和权证的行权价格,就应该明白被疯狂拉高的认购权证已经毫无价值,市场把权证作为一个符号在炒作。作为股改对价支付的权证,多数没有起到补偿流通股东的作用,而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使股改方案容易被通过,大股东支付的对价又少。
  2006年是中国股市转折之年,中国股市迎来全流通时代。前所未有的扩容压力,决定了股指不会大幅上扬,而资金供给的相对充裕又保证股市不会深幅下跌。明年中国股市会平稳过渡,为即将到来的牛市奠定基础。
  
  扩容是影响06年股市的决定因素
  
  解决股权分置,扫平了中国股市健康发展道路上的制度障碍,加速中国股市市场化和国际化,催生大并构时代的到来,无疑是中国股市的长期利好,但短期内非流通集中上市流通的潜在压力,会抑制股指上扬。首只股改股G三一的非流通股将于明年6月17日上市流通,成为第一只股改后全流通的股票。其后,将有更多的非流通股上市流通。如此巨大的扩容压力,压迫股指不能快速上扬。以中国石化为例,28亿股A股流通股对应着867亿股的总股本,非流通股有671亿股。假设按国资委规定其必须保证60%的股权不上市流通,那么股改后也会有268亿股的潜在抛压,几乎相当于新发行10个中国石化,抽走近千亿资金。
  股市的最根本和最基础的功能是融资。没有融资功能的股市便没有存在的理由。中国股市的融资大门己经被关闭很长时间了。按照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李青原的说法,在一年时间内,占总市值60%至70%的200家至300家公司完成股改,即是股改基本完成的标志。随后可以启动新老划断、恢复新股发行,不必等1400多家上市公司全部完成股改后进行。截至2005年12月7日,已有317家公司完成股改,G股市值已占总市值17%,而中小板股改已经全部完成。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最近表示,明年支持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综合以上信息,可以断定新股发行明年会重新开闸。首家公司融资最早会在明年上半年。
  
  宏观经济对股市的影响
  
  宏观金融层面,预计2006年人民币将继续缓慢升值。利率不会大幅攀升。本币的升值当然会给商品出口带来压力,但是,也会迫使企业加速产品升级换代,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中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虽然经济增长率将缓慢回落,但是仍将保持8.8%左右的高增长。这是因为预计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维持在较高水平;出口增速仍将呈现出增速回落有限的态势,贸易顺差会有一定幅度的回落;基于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的政策,中国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也将保持平稳增长,消费增速保持13%以上。依靠高额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接近了国内资源承载的极限,经济增长必须转向加大内需,尤其是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
  明年煤炭、原油和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进一步缓和,上游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可能回调,工业企业成本下降。在需求等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资料价格下降能够改善工业企业的盈利状况,特别是对于中国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而言,生产资料价格下降可以降低绝大多数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但在生产资料价格本身也由总需求决定的情况下,生产资料价格与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变化可能就不是一种负相关,而是一种正相关。也就是说,随着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回调,上市公司业绩会下降。预计明年上市公司业绩平均同比下降10%。
  
   市场力量格局与资金供给
  
  监管机构曾大力扶持和发展证券投资资金,目的是期望基金对股市起伏起到熨平作用。近年来,由于基金操作业绩差强人意,新基金难以发行,已经运作的基金又遭遇赎回压力。基金抱团过冬,扎堆持有股票的现象很普遍。有的股票居然被几十只基金同时重仓持有。基金之间互相博弈,一旦有点风吹草动,便竞相抛售。基金重仓权重蓝筹股甚至领跌市场。基金不但没有起到熨平股市涨跌的作用,反而推波助澜。明年股市力量将会呈现基金、QFII、保险基金、社保基金、券商、个人投资者几分天下的格局和资金结构多元化的态势。另一方面,由于宏观经济已经走过了高增长阶段的顶点,依靠业绩大幅增长推动的蓝筹股行情恐怕难以重现,不过资金过剩大幅压低货币市场收益的事实,却使我们有理由期待股市出现一波资金推动型的上涨行情。
  ? 概括起来讲,导致中国股价涨跌的因素不外是业绩增长、资金供求和政策、投资者行为等导致的预期变化。由于价值投资理念尚未树立,明年股改基本完成,经济和金融政策不会出现大的变化,因此资金供给就成为影响股指涨跌的重要因素。金融资产价格的涨跌归根结底还是一种货币现象,从货币供应量和各主要金融资产的收益率相对变化来看,股票市场向好存在货币供给支撑。从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看,货币供给采取紧缩措施的可能性比较小。而在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进程中,宽松的流动性也是必要的环境。2005年资金市场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宽货币,紧信贷”现象,存贷差持续扩大,商业银行体系需要拓展贷款以外的投资渠道。目前,金融机构贷款以外的资金运用投向主要是:有价证券及投资、外汇占款、金银占款、在国际金融机构的资产等。其中,外汇占款有外生决定性质,与央行有关而与商业银行经营关系不大。对央行以外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可以主动采取的资金运用主要限于有价证券及投资。当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待投资金充裕,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国债指数不断突破新高,这一格局将延续至2006年。加上由于受宏观调控的影响,不少炒房热钱将退出房地产业而转战股市,资金的“溢出效应”将使股票市场面临近年来少有的资金推动环境。因此,明年股市的资金供应相对充裕。需要指出的是,在股改利好作用显现之前,市场需要经历一段转折中的阵痛期。除上述由股改引发的扩容压力外,股改对价后分类表决机制的失效,将使非流通股处于锁定期内的G股大股东游离于有效约束机制之外,形成对这一对阶段市场的巨大挑战,也是阻碍场外资金入场的因素。
  此外,上市公司的结构完善程度,诚信度和信息披露质量也是影响股市的因素。广大中小投资者深受信息不对称之害,包括虚假信息,重大事项不披露和披露不及时。修改后的《证券法》将于明年1月1日实施,将促进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结构,提高诚信度和信息披露的质量。
  
  2006年投资热点
  
  1. 金融创新给市场注入活力
  权证的热炒将延续到明年,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股改公司会推出权证,给市场提供了套利机会。其实很多公司的股改方案,如农产品的股改方案,本身就隐藏着套利机会,要靠投资者细心发掘。随着权证供给逐步过剩,权证炒作也会降温。《十一五规划》提出要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因此金融衍生品会逐步推出。深交所总经理张育军于2005年12月初表示,股指期货的方案设计已经完成。可以将他的意思理解为股指期货出台指日可待。中国股市历来有炒新不炒旧的传统,随着金融衍生品的不断推出,股市会出现热点纷呈的局面。
  2.大并构时代到来
  经济结构失衡、行业产能过剩和竞争过度激烈是上市公司进行并购重组的内在动因。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为并购提供便利和条件。第一,由于股份全流通,并购的交易成本的降低,交易时间缩短;第二,低PB值和低PE值为并构提供了充裕的市场资源,降低并构成本。第三,关于并购的法律法规得到逐步完善,为并构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第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为并构提供了资金支持。
  2005年11月中石油出资61.5亿元回购旗下三家上市公司,辽河油田、锦州石化以及吉林化工。以退市为目的的回购,为市场中其它的类似公司带来了想象空间;美国凯雷集团以3.75亿美元收购徐工机械85%股权。这些并构活动拉开了大并构时代的序幕,预示着明年并购活动将在股市中愈演愈热,给股市不断提供热点。并构将主要发生在成品油的批发和零售领域、医药商品的零售领域、物流行业等。
  3.紧跟产业政策,把握投资主题
  政策和制度变化主导着宏观经济运行,因此从国民经济和社会规划、国家重大经济政策中可以找到投资主题。可持续增长依然是我国今后的发展主题,经济增长的质量将是首要指标。《十一五规划》决定了我国经济的中期发展趋势、各个行业的发展周期及增长率。从整体上看,“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继续推进经济发展的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新型能源、铁路建设及其它交通运输、电网设备、远距离输送电、环保等产业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当前,我国的信息产业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的位置,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已经达到了7.5%。但是,信息产业大而不强,即规模虽大利润却微薄,关键是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缺乏核心技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导致缺乏核心竞争力。未来五年内,软件、3G、数字电视等产业将等到国家的大力扶植。由于这三大产业目前尚处于刚刚启动状态,因此未来发展的空间巨大。数字电视和3G领域的相关上市公司很可能成为2006年最具投资价值的公司。从各方面信息看,目前已经真正到了3G牌照发放的前夕。由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为期不远,3G牌照发放最可能的时间是明年上半年,最晚也不会迟过明年三季度。根据电信研究院的预测,发放牌照后,经过5-6年的运营,中国3G用户数将达到2.4亿户左右,约占移动电话总用户数的40%。3G网络系统投资规模6年累计将达到约4300亿元,其中前5年每年的规模约在700亿-900亿元之间,上述投资将会为国内相关厂商带来重大机遇。3G将为国内相关的公司带来新一轮增长高潮。
  《十一五规划》着重强调走节约清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与节能、新能源、替代能源和能源开发相关的产品和行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目前已具产业规模的新可再生能源主要集中在太阳能和风能方面。太阳能利用主要是发电及热水器,风能利用主要为发电。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200万千瓦。据此推算,今后十五年风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27.8%,平均每年新增销售收入140多亿元;太阳能电池装机年复合增长率24.2%,平均每年新增销售收入31亿元。如果按并网系统计算,则平均每年新增销售收入60亿元以上,加上太阳能热水器,整个太阳能设备业每年新增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
   据国家环保总局测算,“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资额预计达到13750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6500亿元,整整翻一番。在13750亿投资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约6600亿元,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约2100亿元,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约3500亿元,生态环境保护投资约1150亿元,核安全核辐射环境安全投资约100亿元,环保监督管理能力建设投资约300亿元。
  除去上面提到的行业外,食品、家具、电气设备、道路运输、商业、旅游等行业都有望持续增长。在国家扶持的产业里和持续增长的行业里,存在大量的投资机会,等待投资者慧眼发现。
其他文献
一、2005年IT消费品市场概况    2005年,以应用为核心的IT消费品市场高速发展,成为信息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纵观IT消费品市场的总体情况,表现出如下特征:市场规模增长迅速;行业 “增量不增效”现象严重;主要IT消费品市场产品结构升级速度加快。2005年信息产业制造业保持高速增长;市场竞争激烈,IT消费品市场“增量不增效” ;产品结构调整,优势产品所占比重不断增加。    二、计算
期刊
一、 2005年文体用品市场概述    (一)文体用品供给状况分析  1、国内生产情况  2005年我国文体用品行业生产保持稳中有升,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值已累计达到1530亿元,同比增长22.41%,产销率达到97.82%。其中文化用品制造完成产值达到258亿元,同比增长30.96%,体育用品制造完成产值达到403亿元,同比增长24.77%,玩具制造完成产值达到647亿元,同比增长17.85%,
期刊
一、2005中国医药经济总体运行概况    1、医药工业生产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2、医药工业效益水平稳中趋升,盈利水平增速放缓  3、进出口总额保持一定增长,呈现高出低进的态势  4、市场消费需求活跃,医药商业购销稳步增长  5、医药商业效益水平持续走低  6、行业生产销售集中度和经济效益集中度显著提高  7、医药零售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8、农村消费市场逐渐成为医药经济新的增长点  9、医药市
期刊
一、汽车市场总体状况      1、全国汽车市场生产与销售情况  2005年,全国汽车市场实现总产量562.96万辆,与2004年同比增长9.13%,总销售量为572.90万辆,同比增长13.25%。如图1所示,产量和销售量最大的月份均出现在3月份,实现产量和销售量分别为57.03万辆和58.24万辆。由于春节的影响,产量和销售量最低的月份均出现在2月,分别只有33.28万辆和31.86万辆。产量
期刊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市场和生产基地。按照品类划分,我国服装市场包括女装、童装、西裤、男衬衫、男西装、夹克衫、防寒服、T恤、牛仔服、女性内衣、保暖内衣、棉毛衫裤、羊绒羊毛衫、皮革服装等多个子市场。  随着2005年1月1日WTO成员国间纺织服装配额的全部取消,中国服装市场和服装产业步入一个全新的后配额时代。在整个服装产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2005年中国服装市场亦延续了以往良好的发展态势,
期刊
卢卡奇说,一旦某个商品或文化形式在一个社会中取得了支配地位,它就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并按照自己的形象来改造这些方面。在注意力经济时代,这种渗透性的文化样式已经不那么纯净了,常被打上深深的金钱烙印,聪黠的商家由此看见了立体营销完美演绎的方式,他们灵敏的感受到这些流行的文化样式就像雷达发射站一样,借由它们,商品信息可以轻松到达消费者心智。所以,如此多的商家千方百计把自己与时尚活动联系在一起,或
期刊
初次见到柳继泽总经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张爽朗年经的笑脸,言谈话语显现出无尽的遐想和开拓精神。  当中国跨进世贸组织大门的时候,一些澎湃思潮的企业老总,心中涌动出无限的机遇和挑战,他们吸纳了众多人关于开拓市场的思考和强烈的竟争意识……  作为湖南长沙芙蓉区城市建设开发公司总经理,柳继泽忘不了一九九八年:作为一个才上任国家级城建开发公司总经理的他,怎样在市场大潮中崛起,迎接着一个又一个大风大浪的战
期刊
一、中国家具建材市场总体状况概述    2005年以来,在“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作用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全年处于高位稳定,我国消费品市场在合理调整中继续实现了高速增长。在这一背景下,2005年家具、建筑及装饰材料类的消费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在城乡居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和预期收入增加的带动下,国内建材家具市场供需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价格也基本以高位平稳为主旋律,但城乡家具建材市场发展不平衡
期刊
一、2005年中国经济实现平稳增长    ?2005年,我国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平稳、活力增强的态势,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所提高、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改善。具体地说,有下述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国民经济总量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一是国民经济保持了较高增长的速度。据统计,2005年前三季度中国的 GDP总量达到106275亿元,比2004年增长9.4%,全年可望达到9.2%。规模以上工业的增
期刊
摘要:阐述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特征;论述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范式下的企业员工绩效管理的基本特点;构筑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范式下的企业员工绩效管理体系设计模型,并就其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特征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Strategic Human Management,也有学者译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种理论观点始于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一般认为, Deva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