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雪豹我们能做什么?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o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的,我们看到了雪豹的美丽和珍稀,了解了它们高冷和孤独的存在,知道了那些为研究和保护雪豹付出努力的组织和个人。可是,这就够了吗?保护雪豹,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
  刘大牛
  本名刘炎林,动物学博士,2004年起参与青藏高原野生动物的研究和保护。
  旁观者?
  全球雪豹保护中的中国角色
  对于雪豹種群的保护,国际社会投入的力度相当大,从1986~2002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历次评估,都将雪豹列为濒危物种,至今未变。
  然而,令人尴尬的是,虽然中国拥有全球60%的雪豹栖息地,而只有三小片区域加入“全球雪豹及其生态系统保护计划(GSLEP)”:新疆的塔什库尔干保护区和托木尔保护区,甘肃的盐池湾保护区。总面积约3.1万平方公里,占已确认的雪豹景观总面积的6%,在12个雪豹分布国中仅高于阿富汗(1.1万平方公里)、不丹(1.2万平方公里)和吉尔吉斯斯坦(1.3万平方公里)。甚至巴基斯坦识别出来的雪豹景观(4.1万平方公里)都比中国大得多。广袤的青藏高原,除了东北角的祁连山,一个雪豹景观都没有。
  中国在雪豹保护全球议程上的存在感和参与度为什么如此之低?中国在全球雪豹保护计划中扮演什么角色呢?雪豹在中国的研究和保护取得哪些进展,未来该如何推进?
  中国雪豹的40年
  学术论文和媒体报道的数量变化,大体反应了中国雪豹研究和保护的历程。如今关于雪豹的媒体报道每年有两百多篇;而在2000年之前,关于雪豹的中文报道一个都没有。学术论文方面,20世纪80年代有一点点,90年代完全没有,2004年之后逐渐涌现出许多研究论文。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宁动物园在青海各地抓捕了70多头雪豹。廖炎发老先生因此掌握了青海省的雪豹分布情况,并于1985年在《兽类学报》上发表了中国第一篇雪豹论文。
  对中国雪豹开展科学调查的第一人,是美国动物学家乔治·夏勒博士。从1984~1986年,夏勒博士在青海和甘肃做了大量调查,描述了青海雪豹的分布,估计青海有650头雪豹。夏勒博士还调查了西藏和新疆的雪豹状况。近几年夏勒博士回访这些区域、评估变化,我有幸陪同了几次。
  整个90年代,中国没有雪豹的调查和保护工作。新疆的马鸣是中国本土科学家做雪豹研究的第一人。从2004年开始,他带领学生调查了新疆的天山、帕米尔和昆仑山的雪豹状况。2005年,当时在中科院动物所攻读博士学位的徐爱春,在青海都兰县开展了小规模的红外相机调查。
  中国雪豹研究的转折点是2008年,全球雪豹生存策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2009年,中国有两批人马启动雪豹的研究和保护,如今也是中国主要的雪豹团队。一批是北京大学的吕植教授,在美国大猫基金会和国际雪豹基金会的支持下,北大和山水的联合团队在青海三江源开展雪豹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另一批是北京林业大学的时坤教授,和英国牛津大学合作,在甘肃祁连山开展雪豹研究。
  北大/山水团队的工作集中在三江源,调查和研究涉及雪豹的分布、人兽冲突、寺庙作用等话题。北林团队的工作主要在祁连山的甘肃一侧,涉及雪豹的栖息地选择、人兽冲突等话题。通过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参与拍摄雪豹纪录片,这两个团队成功地引起国内外对中国雪豹的关注。
  而在保护方面,两个团队采取了不同策略。2009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三江源保护极其重视,相继启动了三江源保护工程、国家公园建设。北大/山水团队跟当地社区合作开展雪豹的监测和保护,进而与基层政府合作、推动县域雪豹保护,并于2015年发起主要由NGO参与的雪豹中国网络。
  在祁连山的甘肃一侧,北京林业大学团队主要与保护区合作,采取提高保护区能力、制定保护规划的方式。早在2013年,北林团队就受国家林业局委托,制定全国雪豹保护规划。不过各方面的缺口尚大,进展缓慢。2016年10月,北林团队受国家林业局委托,拟于2017~2019年对祁连山系开展调查,探讨祁连山雪豹国家公园的可行性。
  除了北大/山水和北林团队,近年来陆续涌现出多个机构。四川西部多个保护区开展了雪豹的调查,如贡嘎山保护区、洛须保护区、卧龙保护区等。猫盟也跟川西的保护区和林业局合作,开展红外相机调查。绿色江河在长江上游的烟瘴挂布设红外相机,拍到很多雪豹,直接声讨下游规划的水电站,并且取得了成功;去年调查工作扩展到长江的源头格拉丹东。
  在新疆,荒野新疆凝聚了一大批户外和自然爱好者,在乌鲁木齐周边的天山山脉上做雪豹调查。西藏也有两个团队开展雪豹调查和保护工作,万科公益基金会在珠峰,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在羌塘。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也在2016年启动了雪豹项目,关注祁连山和阿尔泰山区。
  这些团队的涌现,无疑是中国雪豹保护最大的希望。星星之火,如何燎原?分散的努力如何能整合起来,形成中国雪豹保护的合力?
  中国雪豹保护的下一步
  经过40年的起伏,如今的局面是:国际雪豹保护如火如荼,光是全球保护计划就出了4个(参见后页备注),但中国的参与度低;国内涌现出诸多研究和保护团队,但沟通协作不够。
  继续推进中国雪豹保护,“雪豹景观”和“官民合作”可能是关键。
  其实,中国的雪豹保护有两个优势。第一是后发优势。中国的雪豹保护可以建立在非常好的国内外雪豹研究的基础上。蒙古国、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地对雪豹的了解很多,我们没必要等到把中国的雪豹研究清楚之后再做保护,完全可以参考现有的研究结果和保护经验,制定有效的保护对策。第二是关于话语权,这关系到政府的保护意愿。中国在全球老虎保护的话题上并不积极,因为老虎主要分布在印度和俄罗斯。但是雪豹不一样,60%的雪豹分布区在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雪豹保护议程,受益的是中国自身。
其他文献
提名:四川格聂主峰南壁直上冰川新路线  攀登者:马一桦、邓明冬、尼玛尔甲  攀登时间:2012年10月25日~29日  难度定级:法国系统(IFAS):D,阿拉斯加4 ,美国YDS系统6级。  冰川以下个别岩石5.5,冰川以上高差1300米,硬冰区WI2,积雪区40? ~50?,少数雪台阶70?。冰川以上93%结组,7%交替确保。  提名理由  本次攀登为格聂峰的华人首登,并且由于是全新路线,没有
龙舟训练进行时。  第一次接触龙舟大赛果然就出了问题。  第19届江苏省运会高校龙舟赛还有几分钟开始,扬州大学龙舟队的船正驶进自己的赛道卡位。一阵风刮来,船身猛一晃荡,原本就紧张的队员们手里的桨禁不住乱了。对手们按耐不住,纷纷大喊,“嘿,那桨,偏啦!舵手那边在干嘛,左桨倒是划起来啊!右桨,右桨的人挡一下!”船是进去了,队员们当下也一阵憋屈。就算再初出茅庐,也犯不着进道还要对手来特别关照。摆明没把这
书籍与公众号推荐  我爱上了这种与众不同的看待世界的方法,我会饶有兴趣地观察事物与事物间的联系。  —— 美国插画师Gay Kraeger  我喜欢在旅行中进行创作,当我将某一景色的特别之处画下来时,我似乎已经与这个地方存在着某些联系了。  —— 从未接受过任何艺术训练的设计师Christina Lopp  手绘的奇思妙想:  49位设计师的创意速写簿  作者:[英] 丹尼·格雷戈里  出版社:上
几千年以来,以塔什库尔干为代表的中国帕米尔地区的文明,从未让人失望。它的高寒与险峻没有让人望而却步,反而使人越挫越勇。他们凝视它,攀登它,超越它,然后进入更广阔的世界里,参与到新的歷史进程中去。这些曾定居在最纯净的高原、离天空最近的彩云上的人家,用自己天生的宽容与悟性,接纳着来自东西方的落难者、探险者、物资交换者,并友好地和客人一起,成为新的当地人。  —文化学者 程景楠
提名  《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  作者:罗新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提名理由  2016年夏天,53岁的北大历史学系教授罗新沿着元朝辇道北行,自大都(今北京)健德门启程,徒步15天450公里,抵达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他把一路上对历史的深思、人生的况味、对故人的怀念、对当下的思考,用了一年的时间写成本书。凭着丰富的历史专业背景、对徒步旅行的深刻理解,罗新用历史与旅行相
在人们的印象之中,马一桦是一位登山技术过硬的登山者,他攀登过很多山峰,和他登过山的朋友都说他是一个严谨的登山者,他对于山峰的攀登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热爱,正是这种热爱激励着他一步步前行,一次次突破着冰峰设下的障碍,直达顶峰。2012年10月28日13时19分,马一桦成功登顶格聂主峰海拔6204米,成为国内首位登顶该山峰的攀登者。  马一桦从1983年开始自助旅行,到1996年,祖国的绝大多数地方包括西
香山、灵山、小五台皆是驴友们熟知的徒步胜地。香山红叶,吸引每天十万的游人竞睹美景;灵山五彩斑斓的秋色,见证着一队队在草甸上跋涉过的徒步者的成长;小五台险峻的山脊,磨炼着每一个来挑战“五台连穿”驴友的意志。而当隆冬降临、瑞雪落下时,这些我们熟知的山上,又是怎样一种模样?  长白山,以天池闻名于世,西坡已被开发成成熟的野雪公园,而其十数里之外的南坡,一个叫望天鹅的地方,还是一片野雪的秘境。  喀纳斯,
外套的分类  外套是我们户外运动中最不可或缺的装备。主要分为软壳、硬壳、雨衣、风衣、抓绒和绝缘外套,而软壳、硬壳和雨衣(防水外套)合称为我们常提到的冲锋衣,具体来说就是Softshell、Hardshell以及Rain Jacket(防水外套)。  毫无疑问,灵活易搭配的软壳是适应性最广的一种户外服装。无论春季多风、夏日闷晒、秋雨绵绵还是冬季冰雪,从零上300℃到零下300℃,都可以找到一件合适的
国内的马拉松热潮,就像这三伏的天儿,再冷的水也浇不下来。过去几年,与马拉松比赛以及路跑相关的各方面都可以用“井喷式增长”来形容。今年3月,在上海召开的2016年中国马拉松年会公布了一组数据:  2016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备案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达到了328场,较2015年相比增长了近1.5倍;  2016年参赛总人次达到了280万,较2015年增长130万,是2011年参赛人次的近7倍;  2
2000年左右,徒步开始在国内逐步兴起,但参与的人数一直非常有限。而大约从2012年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重装徒步人群开始在中国快速增长。人们不再只满足于周末爬山和节假日旅行,更多的人开始利用国庆节等长假去山野徒步,享受户外。  2018年已接近尾声,在这一年里,中国的徒步领域取得了很多突破。对于传统徒步路线:青海的年保玉则,由于当地景区要保护生态环境,已经被禁止穿越;四川的格聂C线,因为要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