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

来源 :大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te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符合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要求。为了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文章从总结分析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入手,阐释劳动教育的意义,结合太原工业学院开展劳动教育的实际,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加强劳动教育的宣传引导四个方面展开讨论,探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劳动育人;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6-0115-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 劳动教育是完整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如何加强劳动教育,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是教育者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一、高校劳动教育现状
  经调研发现,多数高校缺少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具有随意性[2]。大部分高校缺乏劳动教育的专职教师,导致劳动教育内容片面化,“有劳无教”和“有教无劳”现象突出。劳动实践形式比较单一,多数高校主要以日常生活劳动为主,缺少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缺少育人导向,很多大学生坦言参加劳动仅仅是为了挣学分、应付检查。如今,有些大学生出现好高骛远、生活上一味追求安逸、啃老的现象,这与高校劳动教育的缺失有一定的关系,如果缺乏有效力量介入,情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为了扭转近年来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发展自我,奉献社会,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二、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中华民族是崇尚劳动的伟大民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3]这是先民对劳动的讴歌和对劳动者的赞美。正是因为劳动者的辛勤劳动,中华民族才能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才有闻名天下、令人称奇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也必将因劳动者的辛勤劳动而继续光辉灿烂,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创造力也将因劳动者的辛勤劳动而永远保持下去。然而,随着生产生活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人们对独生子女不切实际的溺爱,让许多青少年产生错觉,认为劳动与自己无关。如果再不重视劳动教育,社会将为此付出严重的代价。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劳动教育具有立德修身、增长智慧、强健体魄和美化人心等综合育人功能,能够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是立德修身,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路径,有助于大学生树立 “四个最”的劳动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二是增长智慧,实践出真知,大学生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领悟真理。三是强健体魄,劳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可以净化心灵。四是美化人心,通过加强劳动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实现劳动教育与美育合力育人目的。
  三、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布的有关劳动教育的政策,太原工业学院在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做了以下探索,取得初步成效。
  (一)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需要一支师德高尚、与时俱进、热爱劳动教育工作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太原工业学院成立了“劳动教育工作室”,工作室成员为各系负责劳动教育的专职教师。在培育劳动教育师资方面,太原工业学院通过对劳动教育教师进行劳动理论培训、专题讲座、线上线下学习等,提高指导教师的理论水平;借助社会实践、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实习实训基地等平台,提高专职教師的实践指导技能;对全院教师进行劳动教育观念培训,提升教师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引导大学生从被动完成劳动任务向主动参与实践锻炼转变。劳动教育对师资的要求和专业教育对师资的要求一样:“以其昭,使人昭”。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指导教师不仅要具备传授劳动知识的能力,而且要具备提升学生创新、就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实践表明,劳动教育课程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合格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的有力支撑。
  (二)建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将劳动教育纳入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具有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4]。这不仅是劳动教育科学化、系统化的体现,而且是实施劳动教育的依据。结合太原工业学院“夯实基础、注重能力、突出实践、鼓励创新”的教学理念和努力发展成为应用型工业大学的办学目标,太原工业学院设置了劳动教育课程,包含劳动理论和劳动实践课,增加了实践课学时比例(表1)。将劳动教育的思维渗透到其他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中,从教育、管理、就业等多方面,建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全方位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扎实推动劳动育人,培养具有复合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表明劳动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就业观,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具有良好作用。
  (三)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是劳动教育能否取得实效的根本保障。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需要建立具有先进性的评价体系,注重大学生劳动意识的养成和劳动素养的提升,从而推动大学生劳动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发展。以太原工业学院为例,劳动教育的考核评价办法遵循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理论和实践考核相统一的原则(表2)。建立评价反馈和激励机制,通过组织劳动心得分享会、劳动成果展示和表彰大会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成就和荣誉,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实践表明,这样的评价体系,比较切合实际,学生努力有明确方向,教师评价可控性强,对促进劳动教育目标落实具有积极作用。
  (四)加强劳动教育的宣传引导
  加强宣传引导,是太原工业学院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校园广播、报纸、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大力宣传劳动教育,使劳动精神内化于心;邀请抗疫志愿者、劳动模范进校园,讲述劳模事迹、传授典型经验,引导大学生刻苦自励,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奉献自己,服务社会,使劳动精神外化于行;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如:优秀宿舍和校园最美劳动者评比,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实践表明,综合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宣传,对学生有一种“引而置之庄岳之间”的作用,长期不间断地浸染熏陶,对正确劳动观的形成有“自然而然”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8-09-11.
  [2] 肖湘愚,胡舜. 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基于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的调查研究[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0,20(02):57-63.
  [3] 马骁英. 先秦采诗制度与中国古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01):168-171.
  [4] 衣玉琛,姜同松. 菏泽学院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创新与实践[J]. 菏泽学院学报,2020,42(04):1-11.
  [5] 张培卫.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路径探索[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04):24-30.
  (责任编辑:罗欣)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着我国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工业4.0的到来,经济结构和产业模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这意味着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需求做出应对。新工科专业的建设和探索,一方面可以主动适应工业生产和科技创新背景下对人才需求的改变,另一方面也是推动高校体制改革和内涵发展的动力。文章以大连民族大学为例,根据民族高校的办学要求和新工科的发展要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致力于培养适合国家发展、符合时代变化
期刊
[摘要]梳理中国知网CSSC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的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对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主题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发文量图、作者合作网络图、研究热点知识图谱、研究热点聚类视图等。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发文量整体上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而且国内的发文总量高于国外的;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主
期刊
[摘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引导研究生向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通过分析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在一流学科建设中的定位及功能,并结合实际,要在一流学科建设形势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在研究生高水平学术成果、国际化、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等方面采取一定的改革措施,以推动一流学科的建设。  [关键词]一流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现实必要性,它是为解决该课程存在的现实问题而推进的。课题组的改革思路是将研究性学习引入概论课教学,围绕“四段八步”研究型教学环节,协同推进概论课教学模式、教学环节、教学平台和考评方式的改革,即一是以问题为导向设立专题,开展专题式研究型教学;二是将问题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形成“四段八步”的研究型教学环节;三是对接信息化和地方资源
期刊
[摘要]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价值引领、学业指导、心理帮扶、文化参与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融合教育理念下,高校辅导员亟须提升传统文化、网络文化、创新文化等方面的文化素养,扮演好高等融合教育的帮扶者、博爱文化的传播者、社会化教育的指导者等角色。  [关键词]高等融合教育;殘障大学生;高校辅导员;文化素养;育人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3437(2
期刊
[摘要]勤工助学是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备培养学生劳动习惯、提升学生劳动技能、树立学生劳动精.神等劳动教育内涵。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资料搜集和访谈,对现行勤工助学管理和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从营造勤工助学文化氛围、丰富智慧型劳动岗位、构建勤工助学质量跟踪体系、加强勤工助学基地化建设四个方面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劳动育人功能。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勤工助学;劳动教育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着最基础、最广泛的影响。文化对于高校来说,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文化建设对于新时期医学院校特别是二级院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医学院校;二级系部;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6-0030-03  一、医学院校二级
期刊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高校是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科研团队作为高校高素质人才的集结地,成员既有教师又有学生,呈现出党员比例高、年龄分布广、科研任务重、学术压力大的特点。从初心和使命视域出发,塑造具備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和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师队伍,培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理想信念坚定的学生队伍,探讨科研团队工作活力提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期刊
摘 要:科研“放管服”政策发布以后,科研经费管理相关规定和业务办理流程有所改善,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以A大学为例在介绍科研经费管理优化措施的基础上,针对主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和高校不同主体提出了相应改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建议,以期更好地落实“放管服”政策,进一步为科研人员减轻负担。  关键词:放管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
期刊
摘 要: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目标的指引下,创建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和国内高水平大学成为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目标。大学精神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征,其形成源于“集体记忆”的传承,发展过程呈现双向嵌入逻辑。东莞理工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在跨越式发展中形成了“爱国奋斗、追求卓越”的莞工精神,支撑引领着学校的发展前行。新时代继续构建及发扬大学精神要把握新形势,继续发挥大学精神的文化引领作用;发展新内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