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内容包罗万象,但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很容易让人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特别是对于精力旺盛自控力又相对较弱的大学生。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心理成因,并根据不同的心理成因,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沉迷网络;心理成因;策略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是人们获取信息和资源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以前传统传递信息的载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大都是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核后才能与大家见面。然而,由于互联网其特殊的交互性和即时性,使得我们接收的很多信息没有经过把关就呈现了出来,这些信息很丰富,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风险,有部分信息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所以,对于如今有些大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其心理成因,并找到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帮助他们走出虚拟世界,回归正常的现实生活。
一、从众心理及应对策略
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大学生在高中时接触网络较少,很多都是进入大学后,看到周围的同学或是师兄、师姐都在上网,为了不让人觉得自己落伍,才慢慢地接触网络。
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在学生刚进入到大学时,就要有意识地建设良好的班风,营造班级的学习氛围。如可以引导学生制订学年短期目标或是就业目标等,让刚进入新环境的大一新生快速度过过渡期。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的注意力和时间就会转移到学习上,朝着目标而努力,有了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学生沉迷网络的机率就会大大降低。
二、自我表现心理及应对策略
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特别是一些高中时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对于大学中评价机制的改变,会感到茫然。大学里除了学习成绩,更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如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而那些在中学以优秀的学习成绩获得教师青睐和同学关注的学生,会发现他们的光芒被其他一些有才能的同学所遮盖,存在感会越来越低。有些学生甚至会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这部分学生在接触到网络后,就会在网络上寻求一种满足感,如在网络游戏中不断地升级,导致越来越沉迷于网络。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大一新生班中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这些集体活动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让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在体育活动或比赛中充分地表现自己,让有文艺特长的学生发挥文艺特长等。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的表现欲望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还能有效地调整部分学生的低落情绪,让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胡思乱想,逐渐适应新的环境,而不是脱离现实环境,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三、逃避心理及应对策略
有些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人际交往或是生活中会遇到不同问题。由于家庭教育中缺乏一定的挫折教育,这部分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勇气面对挫折,而是产生逃避心理。在接触网络后,他们发现网络社区中的交友非常容易,谈不来或是不喜欢,可以任意拖入黑名单,不像现实生活中那么麻烦,而现实环境中的问题由于逃避心理得不到及时解决而越积越多,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引起恶性循环,使学生逐渐沉迷于网络不可自拔。
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该及时观察学生的情绪,在大学宿舍中选择生活能力和沟通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作为宿舍长,帮助教师及时发现这部分学生,协助教师让这部分学生学会独立生活的技能,尝试与他们多交流和沟通,及时疏导不良情绪。要让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来自于同学和教师的温暖和善意,融入班级大家庭,而不是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四、寻求刺激的心理及应对策略
大学生正处于精力充沛、想象力极为丰富的阶段,他们具有对未知世界极强的探索欲望,并且非常享受在探索过程中的刺激感。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和各种好玩的游戏以及虚拟的社区恰好迎合了大学生寻求刺激的心理。特别是一些网络游戏,让大学生在不断地升级中找到一种平淡的现实生活中无法轻易得到的刺激感和愉悦感。一些在现实生活中被禁止或根本无法接触到的活动和行为,在网络游戏中却可以轻易尝试,如反恐、打群架等,这些都吸引了不少学生沉迷其中。
对于这些学生,高校教师可以尝试将他们的探索欲望引导到学习中。改变单一死板的教育方式,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从网络转移到学习上。当然,这需要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教师耐心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高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需要认真分析其沉迷于网络的心理成因,并使用不同的策略,帮助他们从网络世界中走出来,享受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杨娇丽,陈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个案教程[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8.
[2]张江燕.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用户的心理因素及其调控[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1).
关键词:大学生;沉迷网络;心理成因;策略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是人们获取信息和资源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以前传统传递信息的载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大都是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核后才能与大家见面。然而,由于互联网其特殊的交互性和即时性,使得我们接收的很多信息没有经过把关就呈现了出来,这些信息很丰富,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风险,有部分信息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所以,对于如今有些大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其心理成因,并找到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帮助他们走出虚拟世界,回归正常的现实生活。
一、从众心理及应对策略
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大学生在高中时接触网络较少,很多都是进入大学后,看到周围的同学或是师兄、师姐都在上网,为了不让人觉得自己落伍,才慢慢地接触网络。
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在学生刚进入到大学时,就要有意识地建设良好的班风,营造班级的学习氛围。如可以引导学生制订学年短期目标或是就业目标等,让刚进入新环境的大一新生快速度过过渡期。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的注意力和时间就会转移到学习上,朝着目标而努力,有了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学生沉迷网络的机率就会大大降低。
二、自我表现心理及应对策略
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特别是一些高中时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对于大学中评价机制的改变,会感到茫然。大学里除了学习成绩,更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如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而那些在中学以优秀的学习成绩获得教师青睐和同学关注的学生,会发现他们的光芒被其他一些有才能的同学所遮盖,存在感会越来越低。有些学生甚至会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这部分学生在接触到网络后,就会在网络上寻求一种满足感,如在网络游戏中不断地升级,导致越来越沉迷于网络。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大一新生班中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这些集体活动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让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在体育活动或比赛中充分地表现自己,让有文艺特长的学生发挥文艺特长等。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的表现欲望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还能有效地调整部分学生的低落情绪,让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胡思乱想,逐渐适应新的环境,而不是脱离现实环境,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三、逃避心理及应对策略
有些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人际交往或是生活中会遇到不同问题。由于家庭教育中缺乏一定的挫折教育,这部分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勇气面对挫折,而是产生逃避心理。在接触网络后,他们发现网络社区中的交友非常容易,谈不来或是不喜欢,可以任意拖入黑名单,不像现实生活中那么麻烦,而现实环境中的问题由于逃避心理得不到及时解决而越积越多,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引起恶性循环,使学生逐渐沉迷于网络不可自拔。
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该及时观察学生的情绪,在大学宿舍中选择生活能力和沟通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作为宿舍长,帮助教师及时发现这部分学生,协助教师让这部分学生学会独立生活的技能,尝试与他们多交流和沟通,及时疏导不良情绪。要让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来自于同学和教师的温暖和善意,融入班级大家庭,而不是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四、寻求刺激的心理及应对策略
大学生正处于精力充沛、想象力极为丰富的阶段,他们具有对未知世界极强的探索欲望,并且非常享受在探索过程中的刺激感。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和各种好玩的游戏以及虚拟的社区恰好迎合了大学生寻求刺激的心理。特别是一些网络游戏,让大学生在不断地升级中找到一种平淡的现实生活中无法轻易得到的刺激感和愉悦感。一些在现实生活中被禁止或根本无法接触到的活动和行为,在网络游戏中却可以轻易尝试,如反恐、打群架等,这些都吸引了不少学生沉迷其中。
对于这些学生,高校教师可以尝试将他们的探索欲望引导到学习中。改变单一死板的教育方式,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从网络转移到学习上。当然,这需要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教师耐心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高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需要认真分析其沉迷于网络的心理成因,并使用不同的策略,帮助他们从网络世界中走出来,享受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杨娇丽,陈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个案教程[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8.
[2]张江燕.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用户的心理因素及其调控[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