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起点 抢抓新机遇 努力推进贵州省商务事业又好又快更快发展

来源 :中国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_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贵州省商务运行情况及主要做法
  
  2010年1~11月,全省商务工作有序运行,可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全省消费市场保持活跃态势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1.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1%,预计全年可实现1500亿元,同比增长20%左右。
  外贸进出口实现恢复性增长全省进出口28.3亿美元,同比增长34.8%。其中:出口17.2亿美元,同比下降36.9%;进口11.1亿美元,同比增长31.7%。预计全年可完成外贸进出12130亿美元,同比增长30%左右。
  招商引资快速增长全省共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6个,同比增长2.86%;合同外资金额4.2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2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9.48%、85.84%。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同比增长76.9%。引进省外资金855.22亿元,同比增长28.64%。预计全年可引进省外资金9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4%。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稳步发展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2.19亿美元,同比增长46%。项目涉及加纳、尼日利亚、贝宁、沙特、斐济等12个国家和地区。预计全年可实现2.2亿美元,同比增长60.6%。
  
  主要做法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发挥外经贸专项资金的促进和引导作用,加大对我省中小企业在融资担保、国际市场开拓、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服务贸易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积极营造良好的外贸运行环境充分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协调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及时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退税慢、运输、电力、通关、报检等相关问题,进一步改善外经贸运行环境,提升企业扩大出口的信心。
  努力扩大招商引资规模以优势产业为依托,拓宽利用外资领域,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积极实施选商引资战略,瞄准优质项目、优质投资主体,主动出击,抢抓资源,切实增强对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吸纳能力和消化能力,以吸引欧美跨国公司投资为重点,加快引进国际优良资本。加强开发区管理与协调,充分发挥开发区吸引外资的载体作用。
  加快“走出去”步伐充分发挥我省产业比较优势,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扶持和培育有实力的外经企业稳定现有市场,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努力做好我省接受国际无偿援助工作,争取更多的国际多边、双边和民间组织援助。
  努力扩大城乡消费切实抓好“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农超对接”、“信福工程”和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惠及农村和城镇居民的民生工程,有力地拉动我省城乡消费。
  不断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监测,提高监测、预警和调控能力。加强对流通企业引导和品牌培育,大力推动拍卖、餐饮、直销等行业健康发展。积极推进“放心肉”“放心酒”和“放心食品”工程,开展专项整治,形成长效监管机制。对酒类市场实行随附单溯源制度管理,出台实施《贵州省酒类生产流通管理条例》。对奶品等食品进行制度监督管理,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等基本权益。
  
  新形势新思路新举措:2011年贵州省商务发展规划
  
  新形势
  当前,商务工作面临的机遇主要有:一是随着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的起暖回升,必将给我省的招商引资和内外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应清醒看到,世界经济危机过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观念必须转到依靠国内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思路上来。二是随着世界各国救市措施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国内市场开放领域将必进一步扩大,这将不断地给商务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三是随着国家“三农”优惠政策的不断扩大,农民生活水平将逐步提高,农民消费需求和购买力将进一步增强,这将为我们进一步搞活城乡流通,做大做强内贸流通产业提供了机遇;四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部产业转移政策的实施,必将有力地助推我省经济快速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有:2011年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不断升温。人民币升值和横向竞争日益加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不但要全面、辩证地认识和把握机遇和挑战,更要增强加快商务事业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意识,善于在挑战中抢抓机遇、创造机遇、用好机遇,进而推动贵州商务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新思路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起步之年,也是我省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启动之年,按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围绕“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以“三个建设年”为契机,以“开放商务、民生商务”为总抓手,改善投资环境,加太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扩大外经贸规模,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推动我省商务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新举措
  商务工作承担着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的重任。
  对外开放方面,我省外贸、外资、外经“三外”工作,不论是规模,还是效益,都面临着很多困难,因此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把抓好项目和产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争取在招商引资和发展园区经济上实现新突破一是争取尽快建立和完善各级招商引资工作机构,加强招商引资队伍建设,强化专业培训,提高工作能力。二是会同有关部门抓好项目库建设,及时编制招商引资项目手册和招商引资网络平台数据更新。着力包装、推介、储备一批产业链长、能体现贵州省比较优势、符合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好、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良项目。三是建立重点项目联系制度,对投资重点企业,明确专人负责,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维护外商合法权益。四是利用金阳国际会展中心有利条件,争取商务部和省政府共同举办中国·国际酒类博览会,重点打造以酒博会为代表的招商引资平台。在完成好向央企招商的基础上,拟于2011年4月在香港开展招商引资推介活动。五是按照《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引资考核及奖惩办法》的要求,认真落实招商引资考核目标责任制的相关工作,对引进项目的签约、开工、建设、投产等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做好协调、服务、考核工作。同时,积极完成领导干部带头招商的目标任务,争取引进外来投资15亿左右的项目。六是加快产业园区发展。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尽快完成符合条件开发区的扩区、调区工作。提出“十二五”期间产业园区年度建设计划。以经济强县和快速通道沿线交通节点为重点,依托城镇、工矿区已有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在现有县级产业园区的基础上,争取新建10个左右省级开发区。争取将贵阳市和遵义市纳入商务部重点培育的加工 贸易产业基地。以开发区为载体,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争取与沿海省区在我省共建产业园区取得进展和实效。加快立法调研,抓紧制定出台开发区管理条例。
  把优化进出口结构和开拓市场空间结合起来,在促进外经贸发展良性互动上实现新突破促进商务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最重要的是面向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外贸、外经工作协调互动、共同发展,要以进出口贸易为重点,主动“引进来”承接产业转移,积极“走出去”拓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空间。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企业用好外经贸促进政策,进口与出口并重,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努力扩大外贸进出口规模。二是积极为出口企业提供多方面服务,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技术含量和品牌价值,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三是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切实加强与海关、商检、国税、外汇管理等部门紧密合作,为企业排忧解难。四是积极做好保税综合园区推进落实,大力推动“无水港”项目建设。五是抓住“后金融危机”时期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有力机遇,立足市场、项目、企业三个层面,推动有条件企业安全高效“走出去”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推动对外承包工程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管理密集型转变,通过对外承包工程,带动我省机械及成套设备等产品的出口。六是扩大国内有需求的产品进口。加大争取政策和协调工作的力度,深入研究进口如何为我省扩大内需、加大投资、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增长服务,为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服务,积极进口经济建设所需的先进技术、成套设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原材料,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七是充分发挥现有口岸的功能和作用,在遵义、都匀等有条件的地方设立(陆路)新口岸,在铜仁等机场申请设立航空口岸,逐步完善我省口岸布局。
  对内搞活方面,商务工作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改善民生息息相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变化,并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新特征,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调整和改善供给结构来满足不断变化和升级的消费需求。通过培育拓展消费增长点,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双赢的目标。
  把改善民生和扩大消费结合起来,在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上实现新突破一是积极争取商务部支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农超对接”等工程,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疏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促进农商合作、产销衔接。二是加快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三是积极推进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优化布局,培育新型流通业态。四是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抓好贵阳、都匀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和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工作。五是认真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让利于民,扩大城乡居民消费。
  把加强市场监测和监管结合起来,确保市场稳定健康运行一是提升监测水平。加强重要生活必需品监测,提高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增强调控能力。二是加强市场运行分析。准确把握商务运行态势,建设完善应急商品数据库,不断优化重点联系企业和应急商品品种,提高应急能力。三是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加快“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二手车、拍卖、典当、酒类流通、成品油经营、报废车拆解、拍卖等行业监管,保障人民群众放心消费、安全消费。
  
  编辑 杜建芳
其他文献
第1位:李盛霖 中国交通运输部部长    他不会开船,也从来没有在大海中工作过。然而,在今后的10年中,这位中国交通运输部部长会是每一次航运界长期性变革的中心人物。他毋庸置疑是目前航运界中最有影响力的人。  为了经济稳定发展,政府部门宣布了航运业发展战略,它囊括了从中国造船融资到国际大宗商品贸易等一切行业,而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决策是在李盛霖的办公桌上完成的。  他的视野中不仅有运价高低、运力过剩与否
期刊
从全球经济发展来看,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经济体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在稳定国民经济、维护经济发展多样性、对社会劳动力的吸纳与限制行业垄断方面的作用都不可忽视。  在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另外,我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
期刊
“十一五”期间,我国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及对外劳务合作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不仅速度快、大项目多,而且领域广泛、方式多样,“走出去”的规模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即使在2009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形势下,各项业务仍实现逆势上扬,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发展迅速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1.2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境
期刊
新时期,随着中国融入全球化的深入,中国的国内、国际政策也应随之变化,使之达到统一。    伴随着2011年的钟声响起,我们不由得瞻望未来人类命运。其间,中国的国运已然隐现,而照耀着21世纪中国国运的是明智且富有远见的中国国内政策与国际政策的有机统一,即国内政策延伸而成的四项基本原则。    “武器是美丽的”    “西方位于世界之巅。在欧洲和北美生活的人口仅占地球总人口的大约七分之一,但他们创造三
期刊
以历史的眼光来观察,“十一五”时期,世界经济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为中国从单纯“与国际惯例接轨”转向适度推动重构规则(或规则演化)的进程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纵观“十一五”时期的发展轨迹,世界经济与政治总体趋势便是传统政治经济霸权地位相对下降,新兴市场经济体分量相对提升,中国经济地位提升尤为显著。从次贷危机高峰时期的“中国救资本主义”之说,到2010年将尽之际接连召开的两场最高层次经济外交会
期刊
为了呼吁企业家回归实业,2010年12月21日,商界传媒主办、《商界评论》与CCTV2《中国新闻报道》等承办的“2010年度(第六届)最佳商业模式中国峰会”在北京盛大开幕。本届峰会的评选主题是“两岸对标,回归实业”。21家企业获得商业模式领域创新大奖,其中宏碁集团、淘宝网、春秋航空、奥飞动漫等10家企业获得“年度最佳商业模式十强”,优视科技、创新工场、日先陈列和中企动力等10家企业获得“商业模式未
期刊
“十一五”期间,外资在促进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吸收和利用外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承接国际高端产业转移、促进区域间投资合作、稳定扩大外商投资等。吸收和利用外资保持了平稳增长,实现了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提升。    吸收外资规模进一步扩大    “十一五”期间,我国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预计可达到4200亿美元,为“十五”期间的1.5倍左右;全球排名由“十一五”期末的第4位上升至第
期刊
发挥政策性银行职能作用    中国进出口银行成立16年来,始终从国家政治经济大局出发,积极发挥政策性银行职能作用,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支持外交工作中日益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信贷业务支持领域从出口延伸到进口,支持范围从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扩展到农产品、旅游、服务贸易、文化产品等领域,支持客户延伸到中小企业和港澳台资企业。  服务国家对外经济合作的作用不断增强作为中国政
期刊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主要经济体复苏返还,主要的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主要的货币汇率波动,大宗商品高位振荡,一些国家的财政和债务风险加大,新兴经济体面临大量资本流入、通胀风险上升,许多国家期望通过扩大出口走出危机,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2010年以来世界各主权国家的风险动态做出最新专业判断。  2010年12月14
期刊
近年来,中国成了煤、气、油净进口国,能源对外依赖度逐步加深。展望“十二五”,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需要我们打造完善的能源体系。“能源安全与金融安全、粮食安全一样,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国网能源研究院财会与审计所所长郑厚清对记者表示,“我们必须建立合理的能源体系,加强新能源的开发,从多个角度捍卫我国的能源安全。”    能源安全,不容忽视  记者:中国在“十一五”期间能源行业表现如何?  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