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l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感的逻辑定位及朗读的意义
  由于语文是一种社会现象,语感必然是社会的人对其有认识、情感 内容的言语全方面的直觉感受与判断,因而决不只是一种语言知识,而是和人的观念、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的,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深刻而丰富的感觉。而良好语感的形成则又是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
  而关于语感产生的心理机制,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语言的认识是一个同化与顺应的过程。所谓同化:即将对象纳入到固有心理图式(即认知结构);所谓顺应:指主体心理图式的改变以顺从对象。语言的感知归根结底是人的认知结构对言语的同化与顺应,认知结构是一个巨大的语义场,过去的经验和知识总是以表象和词的形式保存着,并因之形成表象系统的概念--语词系统,两个系统相互制约渗透配合,最终构成网络状认知结构。在系统里,抽象思维则以表象材料进行想象,语言符号进入主体的认知结构经过同化、顺应过程,感性材料受到了审美关照,概念性的语词被激活、唤醒。这样要重复实践多次,然后达到自动化。即不必进行理智思考和逻辑判断,在读--听之间就能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正误、形象、情味以及具体运用中的细微差别等,在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悟性”“审美”即语感。而这其中的重复实践自动化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朗读、背诵等学习策略。此外,从语言学习的规律看,小学语文教学应以积累性阅读为主,学生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学语言。学习语言首先要有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更高的层次便是创造。没有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就不可能深刻地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由于小学生的词汇比较贫乏,掌握的句式也非常有限,因而学习语言的方法不是靠理性的分析,而是靠对语言的直接感受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好的文章应该尽量让小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和领会。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学生理解得深刻并受到了感染。通过朗读,还可以使朗读了解词句的各种结构,掌握词句的节奏。
  二、朗读教学的特点及要求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方式。它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意的活动。其表现形式为用响亮、清晰的用声语言来转换书面的文字语言,它是语言教学中最常见的练习形式。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可通过朗读去获得感知,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作者蕴涵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趣等,使课文内容立体化,形象化,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 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的感受能力,培养了语感。
  那么,朗读教学的要求又是怎样的呢?新大纲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在具体教学中,普通话正确即要求读音正确,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添字,不重复字句,停顿适当。朗读要做到正确,首先要强调“三到”——心到、口到、眼到,集中注意力,防止有口无心,同时教师要做好正音工作,将容易发生错误的字词预先提出,引起学生的注意,防止错误,要做到流利地读,要求朗读中不断读,不读破句,连贯地读,其中关键在于扩大视读广度。视读广度愈大则知觉单位愈大,理解愈完全,中途断读或读破句的情况就愈少。不仅看一个词读一个词,而且能够在读这个词的时候就看到下一个词,迅速地把几个词联系起来,按意群停顿,视觉广度的加大,只能在朗读实践中实现。另外,有感情地朗读要求我们能正确处理重音、停顿,把握好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控制好速度和节奏,做到感情自然流露,不矯揉造作,这是朗读的较高要求。
  三、朗读教学的选材及技巧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即要严格要求,又要从这几方面进行指导:首先要选好朗读材料,入选到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文章,并不是每一篇都非常适合朗读,都值得诵读的。加之小学生还要学习其他科学的知识,不可能把每一篇课文都熟读。因此,必须选好朗读材料,教师要根据课文的性质和特点为学生挑选适宜朗读和背诵的作品,如选择那些在篇章结构和谴词造句方面都堪称典范的课文。有些文章也不是每一段都适宜背诵,要挑选那些重要的段落、精彩的片段、警策的语句。好的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越读越有滋味,多朗读和背诵这样的文章,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如果一个星期能为学生选择一至两篇朗读材料,要求学生熟读背诵,一个学期积累下来就是几十篇课文。对于学生来说,这对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在朗读技巧上,教师应做到①正确示范:小学生善于模仿,范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分有效,因此教师自己要经常练习朗读,力求语音准确、富有感情。范读可以是全文,也可以结合课文讲读,范读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语言鲜明,生动的段落;②体会感情:准确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朗读好课文的基础,要启发学生想象、联想、重视和重建表象,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③提示难点:容易读错的字,事先正音,容易读破句的地方,先帮助学生把握意图理解清楚长句子,讲清如何断句等;④读后评议。朗读指导要读前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读后有评议。评议可教师评也可引导学生自评或互评,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朗读水平,评议既要充分肯定优点,也要指出不足,还应提示改进的方法,实现更有意识的练好朗读,培养语感。
其他文献
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新颖独特的导入能先声夺人,激发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为上课提供良好的氛围和心理条件,让学生愉快地走进历史课堂,愉快地接受历史新知,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课堂引入时,教师联系教材和学生实际,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顺利进入课堂的学习。
期刊
摘 要:生本教育是现阶段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如果想上好语文课,就要乐于关注学生,善于和学生一起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才能分享到教学丰硕的成果。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主要阐述了生本教育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途径。指出语文阅读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的模式,树立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规范语文阅读教学,实现有效阅读教学。  关键词:语文 阅读教学 渗透 生本理念    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思想
期刊
一、树立学生创新意识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向学生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探索与创新,创设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甚至打破常規,标新立异,怀疑一切。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基础。中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参与意识。要培养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的良好习惯,为创新发
期刊
小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从小就具有良好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師要开动脑筋,锐意创新,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
期刊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是自然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从更深层次上反映了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本质。它不仅是物理学最重要最基本的理论,还广泛渗透在各门学科中。在中学物理中,此定律对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帮助学生树立“能量”的思想来研究解决很多物理问题  它揭示了有“能量”这样一个量,在孤立系统内经过一系列变化后保持不变,因此
期刊
初三学生还有半年就面临中考,时间非常紧,在有限的时间里,怎样让每个学生作文都提一挡,是摆在我们每位初三老师面前的重任。我认为应给学生以范文的借鉴(选材、结构、立意、语言),在阅读文段分析文章时教师给学生思想上的启发、提升,让学生积累语言,同时教师更应予以写法上的指导。这里谈一谈我个人在初三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确立新颖别致的标题,吸引读者眼球  现在的作文要求比较宽泛,多是文体
期刊
教育观念决定了教育行为,教育行为决定了教育结果。现代教育是以提高人的身心发展水平为宗旨的教育,把教育的目的、过程和结果都同生命发展联系起来的教育。它与传统的那种把学生视为容器,把学习过程看成是线性的,把不完全可控的生命体看成完全可控的非生命体的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改变现在的教育行为方式。要改变现在的教育行为方式,就必须具备现代的教育理念。结合教育现状,我认为
期刊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们最关注的问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我有下面几点思考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第一,充分利用学生对阅读主体性的投入进行阅读教学  在教学中,我最有体会的一点是:调动学生阅读主体观的投入,是保证阅读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是一项主惯性很强的活动,喜不喜欢阅读是一种现实,谁也没有办法回避。文章是好文章,但学生由于
期刊
初中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察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的双重基础教育,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觉得应该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有重新的思考。老师主动担负起美术教育的导演特色,充分挖掘美术教育的潜力和资源,根据各校学生实际情况,因校制宜,因材施教,使美术老师大胆地进行美术校本特色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本校特色的美术教育的新思路。  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丰富美术教学素材库  我认为,特色化美术教学要顺应
期刊
《新课程标准》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三维教学目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主动、自觉、直接地参与教学过程。要改变学习方法,积极参与讨论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在各种方式中学会掌握科学的、实用的、灵活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根据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