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engli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法

纳入2019年12月29日至2020年1月31日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住院治疗的217例COVID-19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指标和临床转归等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模型对死亡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217例COVID-19患者中,男124例,女93例;截至3月4日,死亡25例,存活192例,病死率为11.5%。89例(41.0%)患者有明确的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或与COVID-19确诊患者的接触史。死亡患者中,男21例(84.0%),合并基础疾病者21例(84.0%),有3种以上临床症状者15例(60.0%),丙氨酸转氨酶或天冬氨酸转氨酶高于1.5倍正常值上限者14例(56.0%),肌酐>104 μmol/L者13例(52.0%),降钙素原>0.05 μg/L者18例(72.0%);存活患者中,上述指标分别为103例(53.6%)、95例(49.5%)、92例(47.9%)、23例(12.0%)、14例(7.3%)、47例(2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506、7.889、14.897、30.307、40.585、23.807,均P<0.01)。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5岁[比值比(odds ratio,OR)=5.96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991~17.888,P=0.001]、男性(OR=6.009,95%CI 2.504~14.422,P<0.01)、合并基础疾病(OR=7.152,95%CI 2.058~24.851,P=0.002)、出现3种以上临床症状(OR=7.944,95%CI 2.280~27.676,P=0.001)、丙氨酸转氨酶或天冬氨酸转氨酶高于1.5倍正常值上限(OR=9.552,95%CI 3.760~24.269,P<0.01)、肌酐>104 μmol/L (OR=11.458,95%CI 4.289~30.613,P<0.01)、乳酸脱氢酶>243 U/L (OR=7.591,95%CI 1.683~34.249,P=0.008)和降钙素原>0.05 μg/L(OR=12.410,95%CI 4.433~34.744, P<0.01)是影响COVID-19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论

高龄且合并基础疾病的男性COVID-19患者,如出现肝肾功能受损、乳酸脱氢酶升高和降钙素原升高,需高度警惕病情恶化的风险。

其他文献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是一种以肝内小胆管进行性破坏为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和个体易感性有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在PBC的发病及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阐述肠道微生物对肠-肝轴、肝脏微环境和胆汁酸的影响及其与PBC之间的关系,为PB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目的通过调查麻疹患儿的人口学、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探讨儿童麻疹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的年龄≤18岁的麻疹患儿,收集其人口学、流行病学、临床与实验室检查资料,分析麻疹并发肺炎的特征。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并以多因素回归分析儿童麻疹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 730例麻疹患儿,其中2014年423例(24.5
缺陷乏养菌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少见但重要的病原菌之一,因培养和鉴定困难,常被误诊和漏诊。现报道2例男性晚发型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患者,其中1例为血培养和瓣膜培养缺陷乏养菌均阳性,1例仅为血培养缺陷乏养菌阳性,均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以下简称《指南》),对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以及提高临床医师的专业水平具有积极作用。认真学习《指南》内容后,本着科学和严谨的态度,对《指南》中的术语、实验室检查、病理学诊断、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等方面提出疑问并进行初步探讨。
目的探究趋化因子和黏附分子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4年至2016年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HFRS患者。根据病期患者被分为发热期8例,低血压少尿期13例,多尿期8例,恢复期6例,并根据病情轻重分为轻症组19例和重症组16例。纳入20名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按病期采集血标本,
罗尔斯顿菌是导致医院内感染的少见条件致病菌,患者感染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且胸部影像学检查没有典型的表现,易导致诊断不明确或误诊。本例患者被发现晕倒在粪水池内,呼之不应,表现为发热、憋喘和烦躁,影像学检查表现为肺部片状高密度影,经抗感染治疗后病灶吸收,出院。出院5 d后因再次发热入院,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提示皮氏罗尔斯顿菌感染,经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
目的初步评估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二天加量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单臂、单中心、开放标签的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1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抗隐球菌诱导治疗方案选择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用法为第1天首次剂量为1 mg,静脉滴注,观察2 h,若能耐受则给予0.3 mg/kg两性霉素B;第2天起两性霉素B的剂
目的了解不同分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至2月15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272例COVID-19患者的一般情况、首次实验室检查指标和影像学资料。依据临床分型分为非重症组(轻型+普通型)236例和重症组(重型+危重型)36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重症组36例患者中,男23例,女13例;非重症组236例
侵袭性曲霉病通常发生在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中,骨关节部位的曲霉病比较少见,由于感染的部位深,培养阳性率低,诊断往往比较困难。现报道1例天然关节曲霉病病例,患者反复腰痛2年余,通过关节腔积液的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确诊,予有效的抗真菌治疗后患者病情缓解。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目前已形成全球大流行。除了肺部病变,COVID-19还可引起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血液系统等多个系统损伤,损伤的可能机制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介导的直接攻击、细胞因子风暴诱发的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