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音乐与美术教学的艺术融合

来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音乐与美术教学的艺术融合,是一种大胆创新的教学理念,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音乐和美术都是抽象艺术,对于音乐和美术的学习,兴趣与基础尤为必要.在音乐活动中巧妙地渗透美术知识,音画结合,智以达生,启发学生潜能,能够促使学生切身感知音乐,并创作出独特的美术作品.该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重点探究初中音乐与美术教学间的艺术融合,以供参考.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充分利用丰富多样的文化载体.古建筑是重要的文化载体,该文以广西古建筑文化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古建筑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以期对充分利用文化载体讲述中国故事有所启发.
幼儿通过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获取知识经验,具有地区特色的幼儿园环境不仅能增进幼儿社会认知而且能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崇左市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当地幼儿园在运用这些资源进行环境创设仍存在诸多问题.从崇左地区文化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问题出发,分析影响崇左地区文化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因素,并结合当地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
高校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需具有“大思政”格局和视野,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注重顺其自然的隐性教育.课程思政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和与时俱进.通识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都需融入思政元素,践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高校需强化课程思政改革意识,坚持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提升大学生的网络交往素质,引导大学生正确取舍、利用和创建网络交往关系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国家社会的进步,这是网络时代的重要实践课题.大学生网络交往素质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运用系统思维科学处理好各项培养环节的关联性及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性,力争取得最佳效果.教育者应运用系统目的性思维、系统整体性思维、系统层次性思维、系统信息反馈性思维、系统开放性思维,优化大学生网络交往素质环境.
“大思政”理念与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需求高度相符,可以加快推动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良好格局,在“大思政”环境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应当明确辅导员的基本职责和权力,在转岗、晋升等诸多层面拓宽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渠道.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开展思政教育,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新时代环境下,高校必须要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具体路径进行深入探析,加快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促进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专业化发展,从而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下坚实
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发展背景下,高校教育学的发展迎来了新局面,想要适应现代化教育改革需求,高校应当深入分析“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变化,探寻能够不断提升高校教育质量水平的改革发展策略,进而在逐渐适应互联网时代教育发展变化的同时,进一步实现教育革新目的.该文对当前高校教育学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有效提升当前高校教育发展水平的创新改革策略.期望通过教育方式的不断升级与完善,能够在不断提升教育学发展水平的同时,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与进步.
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传统村落的文化空间被不断压缩,而文化空间作为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应当被重视和保护.该文以广西三江县程阳和龙胜县广南侗族传统村落为例,运用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法等方法,结合环境美学和艺术设计学等理论知识,探讨广西侗族传统村落文化空间营造对策.文章从文化空间的特征和要素入手分析文化空间营造现状、存在的问题、投资者对村寨改造和文化投资所产生的正负面影响等,以保护和传承视角提出对策和建议.研究探索构建文化空间营造价值体系,对广西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和广西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具有重要
教学反思是指对教学进行反思,它是促进教师发展,完善教学质量的一个方法.随着课程改革,教学方式的变迁,旧的教育观念和手段已经不再适应新课堂教学的要求.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新时代合格教师已经成为重要的课题.而提高教师素质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正如普朗克所说的“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只有通过思考,反思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才可以学到新知识,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该文旨在通过对国内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分析,并结合教学反思相关内容,总结教学反思能力提高对策.
葬礼仪式的神圣和庄严在于它的不可逆性,最能体现人文关怀思想,表达对生命思考哲学意味,具有重要社会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俄罗斯葬礼仪式行为包含对亡人的告白,也呈现出处于社会关系中的表演,是一种展示仪式化的社会行为,通过葬礼仪式表达人物情感与人物关系,具有传达不同文化特质的社会功能.研究俄罗斯葬礼仪式即透过人的内在生命来研究外部现实,以由内向外的视野将人的心灵视为外部世界和社会组织形式本体论为基础,通过社会关系中具有深层文化意义的葬礼仪式传递亡人与生者间的情感关系、人物精神及文化信息,充分认识俄罗斯葬礼仪
该文以玉林师范学院《园林植物学》教育改革实践为基础,分析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探索并提出“新农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园林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