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参与知识的学习,主动参与并体悟知识的形成,是实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本人从学生如何才能真正“动”起来作了以下探讨和尝试:
一、走上讲台展成功
讲台既可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之处,也可作为学生展现知识才能的舞台。学生走上讲台的两层作用:一是记忆的强化,二是知识的构建。其实,笔者还以为,学生走上讲台,更有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勇敢、自信,享受成功。初中数学教学常采用导学式教学模式,在预习检查环节就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交流预习收获。因为学生有预习的基础,即使是后进生也能说上一二点,长此以往对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这里,笔者要强调的是,学生走上讲台,教师是要有意识地“导”,但学生不应该去“演”,讲台上的交流是学生最真挚、最坦诚的学习交流,使学生一次次展现自己的宝贵机会,享受成功的黄金时段。在教学中遇到了这样一题:
如图,分别将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B、CD五等分,将边AD、BC三等分,已知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1,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 。
练习中,我班杨××完成了这道令绝大多数同学望而却步的难题,看到他跃跃欲试的样子,笔者毫不犹豫地给予他走上讲台的机会,让他对照图形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讲得有板有眼、有模有样。“小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同学们听得分外认真,我也不时地点头表示肯定与鼓励。片刻之后,教室内响起一片情不自禁的掌声。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下,学生们每次遇到这样的机会,总是争先恐后地走上讲台,展示自己“过人”的才能。
二、唇枪舌剑辩真伪
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围绕教学中的中心问题,集体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这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氛围,调动群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交换、碰撞中激发出智慧的火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在唇枪舌剑的交锋中,有根有据地阐明自己的观点,或判定别人观点的对错,以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初三复习分式的概念时,有这样一道填空题:
式子■分式。(填“是” 或“不是” )
问题一出示,就有了两种不同的答案,顿时激起了同学们的争论,课堂的气氛再也难以平静,谁都不愿输给对方。到底谁是谁非,老师没有立即给出答案, 最好的莫过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认为答案“是”的为正方,另一方是反方,一场辩论赛开始了:
正方:式子■是分式。
反方:式子■不是分式。因为约分的结果是2。
正方:朋友,你可知道,这时不能看结果,而是要看形式呢。
反方:那请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呢?
正方:这么简单的问题还来考我,显然是有理数啊。
反方:请说出理由。
正方:因为■的结果是3呗。
反方:谢谢你再次证明了我们观点的正确性。
正方:早就学过这样一条规律:“式看形式,数看本质”,你还理解吗?
(这时反方的目光转向老师,似乎在问:老师,是这样的吗?老师看到强烈的求知眼光,肯定地点了点头)
反方:哦,明白了,谢谢你!
这种小命题的辩论活动也是一种相互学习的方法和过程,学生在说服别人的同时,也在说服自己,在巩固与理解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辩论活动中失败的一方被激起了更强的求知欲望,胜利的一方则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种从学生内心深处激起的学习热情是任何苍白的说教所无法相比的。
三、动手操作悟真知
操作实验是一种学习意义上的动手活动,通过学生的手、眼、耳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获取直接经验。他们主动的操作体验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取,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启发学生的思维和空间想象力也有积极的作用。
九年级课本中的“垂径定理”是圆这章学习的一个重点,定理的证明更是一个难点,尤其是证明两条弧相等,为了突破难点,笔者在教学中设法让学生动手参与。
画一个圆O,接着画一条弦AB,再画垂直于该弦的直径CD,垂足为E,得到了以下这样的一个基本图形:
图形画好了之后,剪下圆形纸片,沿直线CD折叠,请同学们观察哪些线段互相重合,哪些弧互相重合,并把得到的结论记下来。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学生的学习热情瞬间猛涨,个个都忙得不亦乐乎,甭提多兴奋了。稍许,绝大多数学生得到了正确答案。“若将线段AB沿CD方向来回平移,刚才得出的结论还成立吗?若将线段CD沿AB方向来回平移呢?若将CD绕点O旋转某一个角度呢……” 老师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学生一次又一次折叠着,思索着……学生由此真正掌握了垂径定理的必备条件和所有结论。真真切切地操作体验的历程,不仅使学生们从中深刻体会到了动手操作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准确性,还在操作中体悟到新的数学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安县西场初中)
责任编辑 杨博
一、走上讲台展成功
讲台既可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之处,也可作为学生展现知识才能的舞台。学生走上讲台的两层作用:一是记忆的强化,二是知识的构建。其实,笔者还以为,学生走上讲台,更有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勇敢、自信,享受成功。初中数学教学常采用导学式教学模式,在预习检查环节就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交流预习收获。因为学生有预习的基础,即使是后进生也能说上一二点,长此以往对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这里,笔者要强调的是,学生走上讲台,教师是要有意识地“导”,但学生不应该去“演”,讲台上的交流是学生最真挚、最坦诚的学习交流,使学生一次次展现自己的宝贵机会,享受成功的黄金时段。在教学中遇到了这样一题:
如图,分别将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B、CD五等分,将边AD、BC三等分,已知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1,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 。
练习中,我班杨××完成了这道令绝大多数同学望而却步的难题,看到他跃跃欲试的样子,笔者毫不犹豫地给予他走上讲台的机会,让他对照图形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讲得有板有眼、有模有样。“小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同学们听得分外认真,我也不时地点头表示肯定与鼓励。片刻之后,教室内响起一片情不自禁的掌声。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下,学生们每次遇到这样的机会,总是争先恐后地走上讲台,展示自己“过人”的才能。
二、唇枪舌剑辩真伪
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围绕教学中的中心问题,集体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这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氛围,调动群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交换、碰撞中激发出智慧的火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在唇枪舌剑的交锋中,有根有据地阐明自己的观点,或判定别人观点的对错,以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初三复习分式的概念时,有这样一道填空题:
式子■分式。(填“是” 或“不是” )
问题一出示,就有了两种不同的答案,顿时激起了同学们的争论,课堂的气氛再也难以平静,谁都不愿输给对方。到底谁是谁非,老师没有立即给出答案, 最好的莫过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认为答案“是”的为正方,另一方是反方,一场辩论赛开始了:
正方:式子■是分式。
反方:式子■不是分式。因为约分的结果是2。
正方:朋友,你可知道,这时不能看结果,而是要看形式呢。
反方:那请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呢?
正方:这么简单的问题还来考我,显然是有理数啊。
反方:请说出理由。
正方:因为■的结果是3呗。
反方:谢谢你再次证明了我们观点的正确性。
正方:早就学过这样一条规律:“式看形式,数看本质”,你还理解吗?
(这时反方的目光转向老师,似乎在问:老师,是这样的吗?老师看到强烈的求知眼光,肯定地点了点头)
反方:哦,明白了,谢谢你!
这种小命题的辩论活动也是一种相互学习的方法和过程,学生在说服别人的同时,也在说服自己,在巩固与理解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辩论活动中失败的一方被激起了更强的求知欲望,胜利的一方则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种从学生内心深处激起的学习热情是任何苍白的说教所无法相比的。
三、动手操作悟真知
操作实验是一种学习意义上的动手活动,通过学生的手、眼、耳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获取直接经验。他们主动的操作体验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取,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启发学生的思维和空间想象力也有积极的作用。
九年级课本中的“垂径定理”是圆这章学习的一个重点,定理的证明更是一个难点,尤其是证明两条弧相等,为了突破难点,笔者在教学中设法让学生动手参与。
画一个圆O,接着画一条弦AB,再画垂直于该弦的直径CD,垂足为E,得到了以下这样的一个基本图形:
图形画好了之后,剪下圆形纸片,沿直线CD折叠,请同学们观察哪些线段互相重合,哪些弧互相重合,并把得到的结论记下来。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学生的学习热情瞬间猛涨,个个都忙得不亦乐乎,甭提多兴奋了。稍许,绝大多数学生得到了正确答案。“若将线段AB沿CD方向来回平移,刚才得出的结论还成立吗?若将线段CD沿AB方向来回平移呢?若将CD绕点O旋转某一个角度呢……” 老师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学生一次又一次折叠着,思索着……学生由此真正掌握了垂径定理的必备条件和所有结论。真真切切地操作体验的历程,不仅使学生们从中深刻体会到了动手操作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准确性,还在操作中体悟到新的数学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安县西场初中)
责任编辑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