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城镇化发展的道路选择——准城市化

来源 :理论与改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准城市化是我国加强城镇化建设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进行准城市化建设有利于调动乡村居民资金投资城镇化建设,加快乡村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小康建设效益;有利于实现农业产业化,繁荣农村经济;有利于提高我国乡村居民防卫现代战争的能力。但是准城市化建设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逐步推进,分步实施。
其他文献
江泽民的思想建设观是针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思想领域的现状,着眼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提出来的。这一思想建设观突出地强调党的思想建设对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的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武装全党,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总结新经验,获得的新认识,有力地回答现实生活提出的
广大党员是党内权力的主体;党代会是广大党员权力主体地位得以实现的最基本载体.是党的权力中心;为了保证党代会权力不致流失,必须实行常任制。这就是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学
当前。中国共产竞的执政体制总体上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形势的。但是,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原因。仍然存在执政党职权与国家政权职权的部分性混合。执政竞部分地兼有国家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乃至城市全面社会改革的开端,因为它必然要触及到中华文明的基础——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作为一种生产方式在中国历史上的长期存在是以家族这种社会单位的
社会的发展与政策的制定紧密相连,在一定程度上政策决定或引导着社会的发展,当今政策的价值取向趋向于人本主义。政策的社会评价越来越引起学者、政策制定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分
农民权利贫困与党的执政基础密切相关。农民阶层将长期成为党重要的执政基础。从政治、经济与文化三方面入手分析当代农民权利贫困的现状,分析农民权利贫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社会的健康运行依赖于体系中各种要素的相互调适与共生,冲突中包含着统一,变化中体现着秩序,差异中实现多样性,是和谐社会应有之义。它要求全社会公共舆论的争鸣与对话.而不是一种
社会心理学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信息传播者本人的特质、传播意图、所处立场以及与受众的相似性等因素都会影响他所提供的信息的说服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活动中,传播者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制度因素的阻碍、城乡利益的冲突、社会资本的缺乏以及自身素质的束缚,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十分缓慢。政府部门应树立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了20多年的高增长,近三年。平均涨幅更是高达10%左右。这主要得益于长期以来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需求的增长。而过度投资给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又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