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振晔教授从1978年2月起,侍诊著名中医肿瘤大家、国医大师刘嘉湘教授左右,从此踏上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征途。刘嘉湘教授作为当代中医肿瘤大师,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首次提出“中医扶正法治癌”的学术理论和学术观点。20世纪90年代末,徐振晔教授在刘嘉湘教授丰富的治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逐渐形成“益气养精补肾法为主治疗肺癌”的学术理论,并在临证时重视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李东垣的脾胃论思想,调理脾胃兼顾清泻阴火;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以调节情志、阴阳平衡法治疗恶性肿瘤;在临证时尤其重视舌诊,辨证精微,灵活应用古典经方名方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疗效显著。
恶性肿瘤的证候在中医学早期文献中就曾有过描述,如《内经》的“肠覃”“石瘕”,《难经》的“积聚”,《诸病源候论的》的“癥瘕”等。中医对恶性肿瘤的病机认识,多为正气不足、热毒炽盛、痰湿壅滞、淤血内结。在中医学理论中,五脏六腑之病皆因气机升降出入的不平衡引起。因此,徐振哗教授明确提出恶性肿瘤的治疗“以通为用”,从“通”论治。
近些年,徐振晔教授团队又瞄准了国际肿瘤界治疗的“盲点”,开展中医中药(肺岩宁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基因检测阴性患者的治疗研究,解决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基因检测阴性患者无法行靶向药物治疗的难题,收效良好。
“徐教授,中医中药在肿瘤患者化疗治疗中发挥着非同寻常的作用,但是也有一部分医生认为在化疗期间并不需要服用中药。对此,请谈一谈您的看法。”采访伊始,我们就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徐振晔教授听后面露微笑,笃定地说道:“肿瘤术后的化疗以及晚期肿瘤的化疗,患者可以服用且应当服用中药。”徐振晔教授强调,在肿瘤术后及早介入中医药治疗,可将可能残存的肿瘤细胞“扼杀”在萌芽状态,为防治复发和转移设下第一道“屏障”;对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肿瘤化疗患者及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来说,可以提高近期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实际观察,徐振晔教授将中医药在防治肿瘤中的确切效益归纳为以下几点——
肿瘤患者行化疗后,最常见的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降低等。对此,徐教授提出以益气养精、补肾生髓的方法进行防治。
徐振晔教授介绍说,他们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发现,骨髓抑制患者多有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记忆力减退、脉象虚软等精气两亏的症状。“根据中医‘肾主骨生髓’‘骨髓坚固,气血皆从’的理论,我们就此开展临床研究,研制创立了以补肾生髓为组方原则的双黄升白颗粒,并与集落细胞刺激因子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双黄升白颗粒可以有效防治中重度骨髓抑制,其不仅能升高白细胞数量,还能益气养精、补益肾气、濡养气血。”
肿瘤患者化疗后最常出现的另一毒副反应为消化道副反应,比如反酸不适、纳谷不馨、纳呆口苦,合并有腰膝酸软、脱发等精气亏虚的症状。对此,徐振晔教授研制了抗瘤减毒方。
徐振晔教授介绍说,他们的团队观察了42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中晚期化疗期间以益气养精扶正为主、清热化湿和胃为佐的治则,口服抗瘤减毒方,有效地防治了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精神疲乏等化疗毒副反应,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骨髓抑制的发生,提高近期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经徐教授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及1、3、5、7 年生存期达国内领先水平,有的晚期肺癌患者经治疗存活10年以上,最长的已达23 年。
进入21世纪,靶向药物的治疗价值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重视。因靶向药物与常规化疗药物相比,能够明显提高基因突变的肺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中位生存期。但是,靶向药物也存有容易产生耐药性的弊端。徐振晔教授说,“就拿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为例,用第三代新药联合铂类两药化疗方案治疗,疗效容易出现平台期,在调整化疗药物、化疗周期后,仍未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3年生存率仅为15%~25%。且大多数患者在接受靶向药物治疗病情得到有效缓解后的10~13个月再度出现病情恶化,产生获得性耐药。”
鉴于此,徐振晔教授团队创立了具有益气养精、抑癌解毒散结功效的肺岩宁方。近十余年的临床研究证实,肺岩宁方对延缓耐药时间、稳定原发病灶、抗侵袭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有着良好的疗效。
骨转移疼痛是肿瘤患者临床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因此,有效缓解骨转移疼痛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徐振晔教授指出,发生骨转移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存在正气不足、精气亏虚的现象,因此表现为“不荣则痛”;加之癌病日久,久病伤肾,耗伤人体正气,筋骨失养,“不荣则痛”更为多见。目前临床治疗骨转移疼痛的常用药物为阿片类止痛药,长期服用,患者可出现神志异常、嗜睡、便秘等毒副反应。为此,徐振晔教授总结出了疗效确切、用药精炼的小复方:骨痛灵方。此方补肾坚骨、化淤通络,可有效缓解骨转移患者的疼痛。
恶性肿瘤的证候在中医学早期文献中就曾有过描述,如《内经》的“肠覃”“石瘕”,《难经》的“积聚”,《诸病源候论的》的“癥瘕”等。中医对恶性肿瘤的病机认识,多为正气不足、热毒炽盛、痰湿壅滞、淤血内结。在中医学理论中,五脏六腑之病皆因气机升降出入的不平衡引起。因此,徐振哗教授明确提出恶性肿瘤的治疗“以通为用”,从“通”论治。
近些年,徐振晔教授团队又瞄准了国际肿瘤界治疗的“盲点”,开展中医中药(肺岩宁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基因检测阴性患者的治疗研究,解决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基因检测阴性患者无法行靶向药物治疗的难题,收效良好。
“徐教授,中医中药在肿瘤患者化疗治疗中发挥着非同寻常的作用,但是也有一部分医生认为在化疗期间并不需要服用中药。对此,请谈一谈您的看法。”采访伊始,我们就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徐振晔教授听后面露微笑,笃定地说道:“肿瘤术后的化疗以及晚期肿瘤的化疗,患者可以服用且应当服用中药。”徐振晔教授强调,在肿瘤术后及早介入中医药治疗,可将可能残存的肿瘤细胞“扼杀”在萌芽状态,为防治复发和转移设下第一道“屏障”;对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肿瘤化疗患者及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来说,可以提高近期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实际观察,徐振晔教授将中医药在防治肿瘤中的确切效益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中医药可有效防治骨髓抑制
肿瘤患者行化疗后,最常见的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降低等。对此,徐教授提出以益气养精、补肾生髓的方法进行防治。
徐振晔教授介绍说,他们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发现,骨髓抑制患者多有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记忆力减退、脉象虚软等精气两亏的症状。“根据中医‘肾主骨生髓’‘骨髓坚固,气血皆从’的理论,我们就此开展临床研究,研制创立了以补肾生髓为组方原则的双黄升白颗粒,并与集落细胞刺激因子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双黄升白颗粒可以有效防治中重度骨髓抑制,其不仅能升高白细胞数量,还能益气养精、补益肾气、濡养气血。”
第二,中醫药可减轻消化道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肿瘤患者化疗后最常出现的另一毒副反应为消化道副反应,比如反酸不适、纳谷不馨、纳呆口苦,合并有腰膝酸软、脱发等精气亏虚的症状。对此,徐振晔教授研制了抗瘤减毒方。
徐振晔教授介绍说,他们的团队观察了42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中晚期化疗期间以益气养精扶正为主、清热化湿和胃为佐的治则,口服抗瘤减毒方,有效地防治了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精神疲乏等化疗毒副反应,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骨髓抑制的发生,提高近期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经徐教授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及1、3、5、7 年生存期达国内领先水平,有的晚期肺癌患者经治疗存活10年以上,最长的已达23 年。
第三,中医药可有效延缓耐药时间
进入21世纪,靶向药物的治疗价值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重视。因靶向药物与常规化疗药物相比,能够明显提高基因突变的肺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中位生存期。但是,靶向药物也存有容易产生耐药性的弊端。徐振晔教授说,“就拿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为例,用第三代新药联合铂类两药化疗方案治疗,疗效容易出现平台期,在调整化疗药物、化疗周期后,仍未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3年生存率仅为15%~25%。且大多数患者在接受靶向药物治疗病情得到有效缓解后的10~13个月再度出现病情恶化,产生获得性耐药。”
鉴于此,徐振晔教授团队创立了具有益气养精、抑癌解毒散结功效的肺岩宁方。近十余年的临床研究证实,肺岩宁方对延缓耐药时间、稳定原发病灶、抗侵袭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有着良好的疗效。
第四,中医药可有效缓解骨转移疼痛
骨转移疼痛是肿瘤患者临床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因此,有效缓解骨转移疼痛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徐振晔教授指出,发生骨转移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存在正气不足、精气亏虚的现象,因此表现为“不荣则痛”;加之癌病日久,久病伤肾,耗伤人体正气,筋骨失养,“不荣则痛”更为多见。目前临床治疗骨转移疼痛的常用药物为阿片类止痛药,长期服用,患者可出现神志异常、嗜睡、便秘等毒副反应。为此,徐振晔教授总结出了疗效确切、用药精炼的小复方:骨痛灵方。此方补肾坚骨、化淤通络,可有效缓解骨转移患者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