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秀蓉”到“庞家玉”的身份变迁看女性生存现实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jc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说《春尽江南》以当下中国的现实状况为切入点,描摹整个时代的轮廓,但又不止于此,小说也以女主人公身份的变迁,展现了女性个体在爱情、婚姻中的遭遇和选择。文本直接指向女性身份和生存的紧张状况。格非在书写庞家玉(李秀蓉)的追求与反抗中,探讨了社会变迁下的女性的精神与生存困境。
  关键词:李秀蓉 庞家玉 女性
  在“江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春尽江南》中,格非以冷静的笔触观照当下人们的生存现实,展现整个时代的精神裂变。在资本席卷的当下,在“乌托邦”理想销失殆尽的今天,女主人公身份从“李秀蓉”到“庞家玉”的变动,引发了我们对女性的生存状态的思考。正如萧红所感受到的那样:“女性的天空是低的,女性的羽翼是稀薄的。”{1}精神的荒芜和心灵的伤害,使庞家玉成了“祭坛上的月亮”。面对一个诗意不在的世界,一个曾是诗歌爱好者的文艺女青年,一位诗人的妻子,一名当代女性,庞家玉做出了怎样的人生选择,这其中又体现出怎样的悲剧意蕴,值得探讨。
  一、女主人公身份的裂变
  当代作家格非的“江南三部曲”是写实性的作品,尤其是《春尽江南》,不论是精神指向上力图书写精神意义上的当代,还是在“雅致”诗意化的语言中加入当下的流行语言元素,无疑都是描摹现实的。因此,“江南三部曲”被看作是格非现实主义转向之作,但在《春尽江南》的女主人公身上,仍然以寓言式的双重身份考问当下女性的情感和精神内核。在先锋和现实之间,《春尽江南》以女性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弥合了二者的界限和断裂。“自小说里时间开始的上世纪80年代末到如今,中国社会经历的巨变常常令人瞠目结舌,个体在时代变迁之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也都有着相应的选择。”{2}这种无力的选择同样在女主人公的身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春尽江南》的女主人公叫作庞家玉,是一名秉持着凡事完美的律师。但在此之前,她叫李秀蓉,是一名文艺女青年。
  从“秀蓉”身份上来看,她是诗的追随者,也是理想爱情的追求者。那时“她只有19岁,中学生的音容尚未褪尽”{3},羞怯又天真地委身于谭端午,以为得到了爱情,却遭到欺骗和抛弃。与谭端午相识后,秀蓉被谭端午的诗人光环所迷惑,懵懂和崇拜使她以为爱情到来了。然而母亲早逝、父亲另娶,她无家可归,缠绕她的一直是巨大的孤独。因此,谭端午的出现使她立即陷入爱情也就好理解了。在这场招隐寺的相遇中,秀蓉的人格并不独立,无论是她被徐吉士带到端午那里,还是以身献祭诗人,她都不是自主的。正像小说开篇第一句话说的:“现在,我已经是你的人了。”她的失败似乎是必然的,她希冀在爱情里得到男性的救赎,这显然是无力的。在这场背叛和欺骗之下,秀蓉意识到“原先的那个隐身的世界,已经回不去了”。秀蓉以失去自我的形式憧憬爱情,却求而不得。在秀蓉的意义上,生命有着无法逃避的重量,在命运诡谲下带来的痛苦是沉重的,李秀蓉的爱与悲伤是一种钝痛,销蚀着女性纯洁的生命力量。
  “家玉”在精神荒芜的现实裹挟中成了时代的俊杰,在事业上获得了成功。然而,在女强人的表象之下,她悲伤、敏感、忧郁。家玉不再是依附性的人格,她似乎在这个物欲的生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在物质的安居中,精神却无处安放。小说中,家玉总是被忧郁缠住,并在现实中苦苦挣扎。房子被强占、儿子的教育问题、与婆婆之间的争执、丈夫的隔膜与冷漠,这些无处不在的苦痛侵蚀着她。在当下的价值观中,人们像拉磨的驴子蒙上眼睛生活,只有当“蒙上眼睛,她会误以为她在走向通往未来的富有意义的道路上”。《春尽江南》借用“精神病患者”王元庆的笔揭示了“月光下的金钱,从来未使忙碌的人类有过片刻的安宁”的真实体验。这种物质利益驱动下的生活,让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被掩盖了,女性的爱情、婚姻追求被扭曲,生命的褶皱和纹理被压平。在家玉的层面,生命又有其难以承受的轻度,飘忽无根,无处安放。家玉的迷茫和无力同样是一种疼痛,与时代纠缠在一起的是身份的无定和生存的荒谬。
  二、身份转变背后的象征意义
  从秀蓉到家玉,身份巨大的反差是一种象征,这既是人物遭际的暗喻,也是整个时代变动的表征。“如果说李秀蓉标示的是已经一去不返的理想主义精神高扬的上世纪80年代,那么,庞家玉积极介入其中的,就是当下这个物欲横流、世俗功利的时代。”{4}一方面,“秀蓉”和她所在的80年代一起是指向精神向度的,是属于自然生命。最初的故事发生在“竹篁清绝,人迹罕至。院外有一方宽阔的池塘,养着睡莲,四周长满了芦荻和菖蒲”这样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环境中。另一方面,当她成为家玉,她是属于社会意义上的生命,投身于现实的世俗世界。用小说中人物绿珠的话说就是:“这个世界的贫瘠,正是通过过剩表现出来的。所以说丰盛就是贫瘠。”小说以鹤浦这样连点渔火也无处寻觅、代之的是巨大的垃圾填埋场的南方小镇来揭示当下的生存环境,也暗示原本的精神家园已经被弃和腐烂。正如格非说的:“今天这个社会诞生不出伟大的人格,是因为我们已无法从伟大的自然中汲取智慧。”{5}从秀蓉到家玉的变化正是这样发生的:“我曾经想把自己变成另一个人。陌生人,把隐身衣换成刀枪不入的盔甲。一心走到自己的对立面去,去追赶别人的步调。除了生孩子之外,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自己厌恶的。好像只要闭上眼睛,就可以什么都不想。渐渐地就上了瘾。自以为融入这个社会。每天提醒自己不要掉队,一步都不落下。”在这种追赶中,作为家玉的女性主体再一次失去了自我。秀丽的芙蓉终是一去不返,美玉红颜也在现实中香消玉殒。
  何止是个人的理想和生命的损耗,在《春尽江南》中女性身份转变的背后是整个时代的悲剧。“江南”这一文人墨客的精神故土,这一人们想象中的寄托,正遭受着春将近的损耗。“江南不再是乌托邦,而是‘荒原’。”{6}这种春尽的悲剧和女性的迷失互为表里,女主人公改掉名字的同时,也改变了时代。秀蓉所代表的那个时代已经被湮灭,古老的难以辨识了,而庞家玉的时代里,时间进程也失去了光辉。
  三、当代女性生存的本相与现实
其他文献
摘 要:谍战题材类电视剧因其复杂多样的叙事手法、悬念迭起的故事情节、角色鲜明的人物形象而广受观众的欢迎,成为我国电视剧市场主要类型之一,但国内的电视剧市场一直存在盲目跟风投拍的恶性发展问题,同类型的影视剧一多,粗制滥造的现象就难以避免。由“飞天奖”最佳编剧钱滨执笔,著名导演虎子操刀的34集谍战情感大戏《渗透》于2013年12月3日在北京卫视红星剧场播出,该剧从主题意蕴、人物形象、喜剧效果所体现出来
窗外的风一点一点变得凄厉,夹杂着冷冷的雨丝,天气便变得潮湿寒冷起来。在这苦寒的冬夜,想起小时候冬天里的往事,心里竟泛起了阵阵温暖。   小时候的我,在一个小山村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   南方山村的冬天,像一幅水墨画,挂在季节的墙上,静默,沉寂。冬天的野外,远山苍茫,树木仍是绿的,绿得老气横秋,绿得庄重大度。昔日的青青草地,到底在萧萧寒风的催促下,不太情愿地换上了一身赭黄的外衣。河水
【摘要】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本文将从“互联网 教育”创新模式和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目前的教育模式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互联网 教育”环境下课堂教学创新模实施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教育模式;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32-0176-02  Analysis of Class
一、抓住特征写外貌  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指对人物体态、容貌、衣着、神情的描写。只有抓住人物特点,写好外貌,才能做到写谁像谁,使读者如见其人。描写人物的外貌,要抓住给人印象最深刻、最突出的特征。有些同学写人时缺乏真情实感,描写人的外貌往往千人一面,什么“圆圆的脸蛋,水汪汪的眼睛,乌黑的头发”,不管男女老少都一样。同学们如果对所写人物外貌进行认真的“捕捉”,就会发现,世界上没有外貌相同的人。描写因
摘 要:在苏童的小说《三盏灯》中,“铁皮油桶”虽是个普通意象,却贯穿了全文。从生命的象征,对“不是傻子”的呐喊,到对历史意义的挖掘,“铁皮油桶”隐含着“灯油—生命”“战争—历史”“人—人性”如此丰富的象征内涵,同时也体现了战争背景下对人性的探索。  关键词:《三盏灯》 铁皮油桶 生命象征 呐喊 历史意义  苏童的小说总能让人从生命悲剧中发掘其深沉的文化根源,从而使小说的感情色彩愈发凝重。如《妻妾成
两只眼睛  情感是我们心的眼睛。  智慧是其中一只,慈悲是另一只。  當我们过度钟情的时候,一只眼瞎了,因为钟情使我们痴。  当我们生起怀恨的时候,另一只眼瞎了,因为怀恨使我们■。  一个爱恨强烈的人,两眼就会处于半盲状态。  在我们从爱欲中得到菩提,有更广大的爱时,在我们连那些可恨的人都能生起无私的悲悯时,我们心的眼睛就会清明,有如晨曦中薄雾退去的湖水。  生一盆火  在最黯暗无光的所在,最能看
清晨的教室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午间的操场上传来欢快的嬉笑声,傍晚的食堂中传出一阵阵吆喝声,这就是我的校园,我们就这样度过了有趣而又充实的九月。   操场上刚刚集合完毕,准备开运动会闭幕式。突然,一阵阵狂风袭来,吹乱了同学们的秀发。有的人伸手撩了撩被吹起的碎发,皱了皱眉头,眉间便形成了一个“川”字。他们将被寒风摧残过的双手缩进了衣袖中。紧接着,风更大了,显得那么肆无忌惮。杨树随之起舞。紧接着,一滴
摘 要:当今社会,事业“女强人”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话语体系中的女性形象,凸显出巾帼不让须眉的阳刚之气。正因如此,“女强人”在社会分层中也面临尴尬的性别定位,她们既非男性,又非传统意义上的女性,成为无法单纯用性别衡量的女性类别。而除此之外,她们面临的更大问题是来自家庭、工作,以及爱情等方面的压力。台湾女作家朱秀娟的代表作《女强人》,在热情塑造时代女强人形象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女强人人生困境的思考。 
周二,人称“学霸”的蓝青带来了两个魔方,打算在周三班队课上大出风头。我不屑,不就玩魔方嘛,你会我也会,有啥得瑟的。  不过,他带来的其中一个魔方确实令我吃惊。那是什么魔方啊!银色的,正方体,这不稀罕;稀罕的是,每个块面大小都各不相同:小的,长宽只有几毫米;大的,却有几厘米。  这玩意儿要怎么转啊?大伙儿围着蓝学霸,两眼放光。  小王一把抢过魔方,将其打乱,一脸坏笑说:“蓝青,有种你当我们面,把它马
【摘 要】语文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语文教学培养的是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而这两种能力不仅对学生日后参与社会生活非常重要,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前提。所以说,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不仅是全体师生的共同需要,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主动性;语文课堂教学;主动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