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历史资源 重塑文化地标

来源 :炎黄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z8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期间,清华、北大、南开等著名大学内迁昆明,组成西南联大。位于昆明北郊的龙头街片区因此汇聚了众多顶级的专家学者和科研机构,成为中国当时历史文化、教育科研的重镇;龙泉古镇的规划有助于赋予该片区独特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是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昆明迎来了发展机遇;盘龙区更是借助建设山水新城的契机,全力将龙头街片区打造成龙泉古镇,以促进区域内经济、文化、旅游等业态的发展。本文拟以规划中的龙泉古镇为研究对象,介绍龙泉古镇保护与开发的现状与思考。
  龙泉古镇的基本情况
  早在2006年,昆明市就提出了利用西南联大资源,在龙头街片区打造龙泉古镇(图1)的规划,并将其建设成西南联大文化副中心。规划中的古镇包括瓦窑村、棕皮营村、龙头村、麦地村和司家营村等。这里共保留了26处西南联大时期的故居或遗址(包括梁林故居、闻朱故居、营造学社旧址等),且这些建筑相距很近,呈“犄角之势”,辉映出这里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
  根据规划方案,古镇的核心区将以民国建筑风格为主,并结合西方建筑特点,融入老昆明“一颗印”式的建筑风格,以期还原出当年风貌。但令人遗憾的是,该规划项目截至目前,除完成了闻一多公园的建设及梁林故居的修缮外,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为了深入了解龙泉古镇的现状,笔者先后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两种方式,以获得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为了获得昆明本地市民对龙泉古镇看法的相关数据,笔者在实地调研之前,认真设计了一份维度较广的问卷,这份问卷包括两道单选题,两道多选题,三道量表题。调查结束后,笔者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从223份问卷反馈的信息来看:关于对西南联大历史的了解,87.44%的市民表示对西南联大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图2)。关于是否知道昆明把龙头街片区打造成龙泉古镇,知道的市民仅占调查人数的51.12%(图3)。
  关于古镇建设的必要性问题,90.58%的市民认为有必要(图4);关于古镇的定位问题,绝大部分市民认为古镇建设应与历史、文化、休闲、环保等要素融合起来,强调把商业考虑为主要发展要素的市民不占多数(图5)。昆明本地市民对重现西南联大历史的意愿比较强烈,并且不希望龙泉古镇以纯粹的商业街区的形式呈现。
  完成问卷调查后,笔者又进行了实地调研,路线为瓦窑村→棕皮营村→麦地村→司家营村。
  通过咨询瓦窑村清真寺管委会负责人,笔者详细了解到:瓦窑村原有的传统建筑在文革时期就已全部拆毁,现在的建筑均为后来重建;村民都希望瓦窑村的规划尽快落实,早日搬进回迁房,但政府多年前提出的拆迁方案一直没有落实。据当地村民反映,这其中涉及当地政府与原住民、开发商之间的相关利益,以及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原因。
  棕皮营村的梁林故居现在大门紧闭,只能在外面观望。据悉故居已属私人财产,平时只有政府官员或相關人员来访时才开门;棕皮营村的拆迁工作也没有正式启动;毗邻的龙头村由恒大集团开发的翡翠华庭已竣工,作为商住混合型用地使用。
  麦地村和司家营村已经由本地的俊发集团开发完成了“俊发城”项目,并且建成了闻一多公园:面积虽小但景致还算优美,道路两侧标牌也记录了闻先生的许多诗文作品。
  重建的闻一多故居和纪念馆(未开放)也被安排其中;公园内新近还落成了全国第一块“五四薪火百年传承纪念碑”。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笔者发现龙泉古镇的开发与保护还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故居价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名人故居等建筑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也是市民获取历史信息的重要窗口,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的政治背景、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等,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可惜这些故居的价值没有得到深度挖掘,仅有其形,不得神韵。
  古迹遗址多数分布相对零散。大部分故居或遗址被城中村或新建小区分隔,历史文物支离破碎地镶嵌、点缀在过于现代化的建筑之中,整体观较差,体系性不强;大多数故居的围墙、地基和屋舍破败不堪,已经沦为危房;有的遗址门前院后荒草萋萋,甚至连必要的标识也没有,周边市民对其历史更是茫然无知。
  文物保护违背了原真性原则。对比成都的宽窄巷子、杜甫草堂以及其他城市的古镇建设,西南联大故居开发过程中,除却地方特色不鲜明外,还明显存在着规划零散、过度美化以及大幅重建等问题,这些都与文物保护尊重实物遗存的原真性、可读性原则相去甚远,严重影响了人们对遗产保护的正确认识。
  公众不能参与文物保护过程。广大市民对文物保护的相关法规和政策不太了解,认为文物保护仅仅只是文物部门或政府的专利,认识不到保护文物是每一个公民的应尽职责和义务,更没有从思想深处树立起保护文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关方的利益不能有效平衡。一些地方领导认识不到文物保护的真正价值,单纯从城市形象和经济利益出发来看待文物古迹;开发商和原住民也只关心自身利益,因此也不太重视文物保护和历史传承。
  融合视角下的开发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以一种融合发展的视角,将历史、文化、旅游与休闲等要素结合起来,将名人旧居或遗址联系起来,构建起健康、健全的保护体系。
  依据原真性原则,对古建筑进行适当修复,开放出特色空间。对于一些破损程度大的建筑,可寻找相关史料尽量使其恢复原本面貌;一些保留较好的单元可在原有基础上适当修复,但要遵循可读性原则,不能为了达到美观效果而丢弃其原本的古朴性。另外,针对不同建筑,还要避免“一刀切”的粗暴方式,而应根据不同特点加以改造:梁林故居保存比较完整,且林徽因又是著名女诗人,可在现有基础上将其打造成文学与历史集成的开放空间;闻一多故居毁坏程度较大,宜于适当修复后在故居门前陈列一些闻一多的作品介绍、在昆生活经历等。
  有效连结相对分散的名人故居,一脉贯通,并进行整体保护。在解决了城中村拆迁问题之后,可以将联大名人旧居的保护单位划归成一个整体,加强各故居间的联系, 如通过资料介绍,将联大学者之间的深厚关系、史实线索等联系起来,构建连贯、健全的西南联大名人故居保护长廊,注重传统区域社会关系的延续,避免建筑披着传统的外衣而失去了内在价值。这样,不仅有利于相关部门统一管理,市民也可以更加宏观地把握那段特殊历史,从而对所在地区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更容易让保护历史与传统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
  将古镇打造成集文化、休闲与适度商业于一体的“历史博物馆”。当下,文化商业街区的面貌大多千篇一律,其地域形态往往因受经济利益主导而毫无特征。如果龙泉古镇也是这样一种形式,那么其历史优势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但过多表现历史又会使人觉得枯燥,况且于开发商而言也没有什么利益。笔者认为可以将商业、历史、文化等要素融合发展,但要有不同侧重。从问卷结果来看,在龙泉古镇的规划中,历史的比重应该大一点。比如根据文人书中的记载建造与之风格相似的商铺,并在商铺中设置关于这些名人故事的展板等,让游客在购物的同时了解历史、揣摩文化、思考未来。这种融合发展的方式还能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切实感受该区域曾经的光辉历史与人文精神。
  加大龙泉古镇的宣传力度,让更多市民了解并积极参与其中。从调查问卷中发现,许多市民不知道龙泉古镇。如果宣传到位,让更多市民参与进来,建言献策,不仅能让西南联大的历史精彩重现,还能让这一文化符号深入人心。公众的强烈支持与良好的社会风评可以给古镇商业带来更多盈利。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古镇的宣传也不能局限于传统方式,可以考虑搭建龙泉古镇小程序,让游客在手机上就能了解到古镇概貌、景点分布、名人轶事等。这种智能化的方式,不仅可以吸引更多外来游客,也能让他们在游览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从而将龙泉古镇推荐给更多的人。
  尽管西南联大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符号永载史册,但龙泉古镇的实际开发中有关历史资源的挖掘与保护却并不完美;其区域价值和文化高度也没有得到充分彰显。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自信的不断确立,抗战时期的昆明记忆将在龙泉古镇这片土地上辉煌重现,成为国人景仰的精神地标。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
其他文献
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版画门神形象,通过现代设计方法体现门神的文化内涵与战胜疫情的决心。画面中用门神比喻医护工作者。服饰上运用现代医疗元素纹樣进行设计,两位门神手持注射器消毒喷雾器,代替传统门神手中的鞭与剑,是医务人员战胜病毒的重要武器,用祥云纹做背景传达一种中国传统吉祥文化。鼓励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胜病毒这个邪恶的瘟神。  课题项目:本作品为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资助(Y20204508
期刊
画者,一为观物,一为观心,以心观物。  画人画物,无非生机,其实都是表达自己,从内心的涌动出发,还有动态、结构、线条、比例、光影、笔墨,尽力地行走,又不断地回归,带着真诚与敬畏,全神贯注感受自然的伟力,发掘自然的本真,赋予作品强烈的现场感 ,以摆脱程式和习惯带来的概念、空洞与偏见。把控形式結构固然不易,然又要将形层层剥离,抵达之所以成“形”的背后,“意者,人人能见之,人人不能见也。”  作者单位:
期刊
《邂逅》这张画取自日常生活题材,描绘了恋人之间如同童话故事里面公主、王子般的惬意的爱情生活,甜蜜无间。画面下方是借鉴夏加尔的画风,用几何形的概括方式描绘山景,并学习他用爱融入美中,用美表達爱。  《农家一角》暖色调的画面、成扎的玉米、丰收时用的大筛子充满了丰收的喜庆氛围。家家户户都忙碌着收割辛勤劳动的果实。  《火烈鸟》火烈鸟的寓意是自由洒脱,美丽优雅有活力。还在校园的我们,不知困乏为何物,肆无忌
期刊
作者單位: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期刊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县级博物馆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为了宣传当地特色历史文化,应该对展览内容进行有效的策划。本文以喀左县博物馆展览内容为例,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找出县级博物馆展览内容策划存在的问题,研究县级博物馆展览内容策划的对策,促进县级博物馆展览内容策划的科学性。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博物馆和社会大众的生活距离不断缩小,无论国内或国外,人们到一个博物馆去参观,主要是看展览。
期刊
闽南传统建筑中的石雕窗,不仅作为建筑部件存在,其本身还是具有人文色彩的建筑艺术品。在闽南传统建筑中的石雕窗装饰里,那些有代表性的题材与内容以含蓄的艺术语言,反映出闽南人的审美趣味与价值观念。通过对闽南传统建筑中石雕窗装饰的研究,期望这一独特的风格能为现代装饰雕塑设计提供丰富的借鉴,重新唤起人们对闽南传统文化的重视。  闽南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且以最初迁徙而来的汉文化为积淀,与海外交流繁多,多文化
期刊
中国的万里长城历史悠久,其中北京司马台长城是国内唯一一处保留明代原貌的长城,属于万里长城中十分险要的一部分。它于明洪武初年建造完成,之后由蓟镇总兵戚继光和总督谭伦加固,历经近千年而不倒,其历史文化价值之高已是毋庸置疑,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原始长城”。司马台长城长至5.4公里,两侧为悬崖,但“险”也正是它的一大特色,多少人不远万里赶来只为一览它的山势陡峭,体会那一征服长城的快感。虽然在198
期刊
在北京城这座古老而又充满着现代化气息的城市里,在高楼林立与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之中隐藏着一个休闲娱乐的绝佳圣地——后海。后海与城市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是一片有水而能观山,垂柳依依而又充满着古韵味的闲散之地。后海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自然的美景还有身心的放松,后海以其诗意的景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来来往往的游客。本文就带你走进风景如画、充满诗意的“后海”,去感受后海的历史文化。  北京的后海是什刹
期刊
卤煮火烧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小吃之一,受到当地人民群众与国内外广大游客的普遍喜爱。这一小吃最早起源于光绪年间,由传统的清朝宫廷菜传至民间,历经民间厨师改良后,逐渐成为如今备受老百姓喜爱的卤煮火烧。这种小吃口味咸鲜,以猪下水为主要原材料,加以其他辅料提味,使火烧透而不黏,肉烂而不糟。除了口味优良外,卤煮火烧也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对人体膳食均衡产生一定的有益影响。本文主要从卤煮火烧的发展历史、卤煮火烧的烹
期刊
文化是民族的根基之本,力量之源。“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既是文化自信的精神内涵之一,又是文化自信的底蕴基础。古镇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枫泾是上海市第一个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江南古镇,也是一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文化宝地。兼具包容性、多元性、竞争性和互助性的古镇“界河文化”,是枫泾古镇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上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