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课堂教学范式的三星高中样本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适合学生学情的理想课堂,离不开正确的教学范式的引领。“三簿四强化”课堂教学范式倡导一种简朴、贴近、务实的教学追求,是三星级普通高中实现课堂教学由传统向现代转轨的重要样本,它能有效强化教学过程中预习环节的检查、问题导向意识的培养、师生之间的探究互动以及必要的输出性检测。当然,由“范式”到“现实”,不仅需要克服认识上的分歧,还需要路径的引导。
  关键词:理想课堂;教学范式;“三簿四强化”;样本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7A-0026-04
  传统课堂如何成功实现向现代课堂的转变,历来是各级各类学校面临的核心课题。三星高中,作为普通高中群体中相对弱势的一类学校,正面临群体性发展方向的迷茫和对前途的集体不自信:不少三星高中办学规模急遽缩减,生源质量江河日下,部分学校甚至维持生存也勉为其难。在这种边缘化的趋势面前,如何适应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并扭转学生不良的学习状态?我校近年来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以“三簿四强化”教学范式的实施为引领,积极探寻适合学生学情的“最近发展区”,成功开辟一条“碎花细叶,无处不生长”的课改之路。
  一、追问理想课堂的本质特征
  老实说,即使在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大多数教师深层次上的课堂教学观以及实际课堂状况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传统教学超常态稳定。然而,时代毕竟在进步,任何“目中无人”、基本不考虑学生接受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课堂,都是“没有生命活力的”。
  有人问,那“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什么样子呢?新课程实施以来,无数的典型如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濮阳四中、杜郎口中学等用他们精彩的实践已经完满回答了这个问题。典型的意义,不是为了引导机械模仿,而是想召唤起“更多的能够在多样变幻的社会风浪中把握自己命运、保持自己追求的人”[1]。对这些典型进行理性的分析和价值追问,可以获取许多内蕴的成功密码。
  1.成功的课堂总是面向生命的
  朱永新先生领导的“新教育”认为,“课堂是文化传承的核心地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机体的中枢神经,是师生成长的关键路径”[2]。因此,凡理想课堂都需要教师的生命在场,需要学生的生命参与,教师丰富的生命能量、蓬勃的生命状态是最重要、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条件,正所谓“谁站在讲台前,谁就决定着教学的品质”[3]。叶澜教授是最早倡导生命教育的专家,她始终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她笔下的课堂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号称“课改疯子”的李炳亭老师提出好课的六个特点,并美其名曰“好课的DNA”,首当其冲一条如此说,好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4],“学生的生命是由无数个45分钟组合而成,一个无法让学生45分钟快乐的教师其实就是在对学生的生命犯罪”[5]!综上所述,以人为本的教育都是从挚爱生命、尊重个体开始的。
  2.成功的课堂总是讲究方式方法的
  李炳亭说,好的课堂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6],因此要注重展示。对于未成年人而言,好奇和展示是其两大天性,而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好办法,其所力推的杜郎口中学就一直重视学生课堂上的展示环节,并将之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当然,好课还须动静结合,要努力让课堂动起来,身、心、神俱动。一味强调静是反人性的,一味强调动也不行,要动静有序、相得益彰。“新教育”强调理想课堂应该做到预设和生成的统一、内容和方法的统一、主导和主体的统一、开与达的统一、严与爱的统一、导与牵的统一。朱永新先生还提出理想课堂的具体指标——“六度”,即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和延展度。朱永新认为,理想课堂的最高境界在于“实现知识、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7]
  3.成功的课堂总是特别关注思维品质这一核心要素
  北京语言大学谢小庆博士长期研究“审辩式思维”。他多次强调课堂学习应有四个境界:“认真听讲,此第一境也;积极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此第二境也;举手向老师提出问题,请求老师答疑解惑,此第三境也;质疑老师的看法,据理论证自己的看法,此第四境也。”[8]在他的语境中,所谓教师其实只是一个助学者,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的思维以及由此形成的思维品质才是第一重要的。他认为,理想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课,而且要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仅要回答问题,而且要积极向老师提出自己不清楚的问题,甚至质疑老师的看法。谢小庆教授的观点触摸到教育的核心价值。学习需要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智能的发展与思维的品质!放眼当前,学生欠缺的恰恰就是思维的品质。
  长期不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必然导致整体性“审辩式思维”的不足。相对而言,英语国家对此比较重视。当然,西方所谓“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是深植于其基督教文化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简·奥登(Jane Orton)博士在《文化和教育思想——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的演讲中曾说:不同于中国父母望子成龙心切,送孩子到学校门口总说“努力学习,听老师的话”,英语国家的父母更强调孩子“精彩地过上一天”(have a good day)。按照基督教的教义,每个人都有做错事的倾向,只有那些努力克服自己做错事的倾向并努力做正确的事的人,才能够进入天堂;否则,就会进入地狱。而人生的目的就是进入天堂。如此意义上,西方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孩子知道:自己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不能让老师为自己负责,也不能让父母为自己负责;更重要的,每一个人都要了解世界上的因果关系,了解事物之间具有因果联系。[9]
  二、“三簿四强化”的内涵和实质
  作为盐城市教育局直辖的一所三星级普通高中,长期以来,我校为摆脱过去的发展迷茫,反复研究先进学校优秀课堂改革案例,发现所有优秀的课改典型其实都严格恪守以下一些基本的要求:一是重视学生的预习工作,且将之落到实处;二是强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坚决杜绝“一言堂”;三是努力开展检测性教学,保证当堂训练(作业、检测、实验);四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究。对照我们的教学,这些基本元素和要求恰恰是传统课堂欠缺的,又是经努力可以完善的。基于充分的调研和准备,2013年秋,我校提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主张:“三簿四强化”。   1.“三簿四强化”的基本内涵
  所谓“四强化”,简言之,即“进一步强化预习检查环节的落实,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意识的培养,进一步强化师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究与互动,进一步强化课堂的输出性检测”。“四强化”是当前课堂教学必须达成的目标,也是具体的教学手段。要保证“四强化”不落空,学校已为每个学生至少配备以下“三簿”:即“反映个人真实自学情况的预习簿、当堂训练或检测用的练习簿、课后整理心得与收获必备的反思簿(理科或为错题集)”。“三簿”的设置,强调的不是必须有三个本子,注重的是预习、检测和反思等查漏补缺环节的完整。
  需要强调的是,“三簿四强化”为一种教学范式,而不是教学模式。何谓范式?“符合某一种级别的关系模式的集合”。本文所指称的“三簿四强化”教学范式,其实就是集束在一起关于教学的校本“规则与要求”。考虑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本范式只强调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和要求,拒绝圈定各学科课堂的基本结构、流程和环节,因而并不僵化、封闭和死板,相反是灵活、开放,充满创造的。
  2.“三簿四强化”的实质
  三星高中,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浓厚,自觉性也相对缺失。我校根据这样的学情,推动课堂教学实现“四强化”,倡导一种简朴、贴近、务实的教学追求,下大气力刺破长期盘踞在课堂之上的教师讲解过剩的泡沫;努力改变学生在课堂上长期压抑所形成的萎靡精神状态,弘扬一种“动口、动手、动脑”的学风。“三簿四强化”教学范式的实质是“让学引思”,促使课堂由教学为中心转到以师生共同学习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之所以要强调“预习检查环节的落实”,是想通过一种倒逼机制,敦促学生形成预习、自习的良好习惯;“强化问题导向意识的培养”其实是对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必要的筛选和明晰,努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可接受性,避免浮泛、无序、低效,更要杜绝“什么都学,什么都学不懂”的含糊以及“会讲什么讲什么,不会讲的就让学生猜”的满嘴跑火车现象;“强化师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究互动”旨在通过情境的营造、活动的开展,使学习最大限度地活跃师生的“双手和大脑”;“强化课堂的输出性检测”则是保证每天学有所得,教师教得具体,学生学得明白。
  3.“三簿四强化”的基本特征
  “三簿四强化”教学范式,是教学的底线要求,不同学科、不同班级据其基本特征,有充分的创新空间。学科性:不同学科有其不同的特点与要求,因而运用范式需要考虑不同的体现方式和实施模式,切忌“一刀切”。如果对本学科的基础属性把握不准、研究不细,就无法真正用好教学范式。规范性:虽说不同的学科应该有不同的主导方向、实施样式,但“四强化”的实质必须得到恪守——课堂主动权必须适时还给学生。我们承认,在现实的课堂上实际存在着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现象,只强调教师这个超级主体(“主导”),实际上是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教学如果完全漠视教师在课堂上的特殊作用,课堂又会沦为一盘散沙。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我们认为“平等中的首席”这个概念,非常精当。操作性:“三簿四强化”范式的运用,要远离概念的阐述与纠缠,凸现“方法与习惯”。理论只有转化为实际的操作,其价值才能得到根本性的体现。灵活性:“三薄四强化”强调“四强化”,并不是说教学就需要四步或四个环节,实际上即使“强化预习检查环节的落实”也是可以在教学的不同时段有区别地加以实施的,“四强化”更是可以相互打通、穿插进行的。所谓“三薄”,如前所述,也可以合二、甚至合三为一。
  三、从“范式”走向“现实”
  作为一种“规则与要求”的集合,任何新的教学范式从提炼到实施,都有一个教师逐步认可、反复完善的过程。我们深知,任何一项改变,由蓝图到现实,不仅要克服认识上的分歧,更需要路径的指导,抵达成功最便捷的通道是践行。为提炼出各学科实施范式的标准操作模型,学校鼓励一部分优秀教师先尝先试、大胆创新,并请教研人员进课堂点对点跟踪分析,一年多,“三簿四强化”的教学范式在各学科的实施才具备雏形。
  所谓“课程和评价才能改变人的价值观”,一个新的教学范式冲破传统课堂对人思想和行为的双重束缚,为大多数人所掌握,还要有评价的跟进和具体问题的聚焦。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努力变一般倡导为制度化推进,学校将范式的积极探索、完美呈现与广大教师的业务素养评定、职称评审结合起来,强化对教研的要求与集体备课的规范,强化由点及面的试错与总结,力求范式在各学科都能以成熟的形式落地生根、开花结实。
  针对践行阶段遇到的许多实际问题,我们集中力量讨论,予以聚焦:
  课前预习。学习学习,“学得”是次要的,关键是人的自我“习得”。以前预习工作落不到实处,现象存在在学生身上,根子其实在教师,部分教师太迷恋自己的“讲”,对学生的预习不重视,既缺乏任务引领、时间保证、检查措施,也缺乏认真和热情。唯其如此,杜郎口中学才把预习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东庐中学才把“讲学稿”在上课前发给学生,引导学生课前自学教材,并率先尝试完成“讲学稿”上的问题。我校要“进一步强化预习检查环节的落实”,首先需要的是补上教师思想的短板,其次才谈得上落实好“任务”、“时间”、“检查”等相关要素。
  问题引领。这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堂上教师的问题满天飞,“你的解题策略是什么”这类让听课老师都瞠目结舌的大问题也动辄得闻,学生经常一头雾水。这种无序教学的根子在哪?在教学思想不民主,问题设置能力欠缺,“急于赶路”的教学总是只问奔跑不问效果,更不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居高临下“逼供”式的引领,也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情境。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洋思人摸索总结出如下要求: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课堂少讲、精讲,多做点拨性的引导。我校“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意识的培养”,需要规避上述的低级错误,还要不断研究学科的课程属性,力求在问题的引领上能够靠船插篙,以提升教学的方向性和针对性。
其他文献
自从走上校长岗位,我提醒自己做到两点:尽量控制教师大会的次数;把每一次会议当作一节公开课准备。  新学校,创建任务重。琐琐碎碎的事比较多,有些教师出现抱怨情绪。抱怨可不是一个好的情绪,必须将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可从哪儿开始突破呢?  说来也巧,正在我盘算这事时,朋友送我一本书——《向着明亮那方》。他说:“这本书好像是专门为你们学校写的”。接过书,不由眼前一亮。我觉得书名与我们的校名“崇明”很吻合。由
【编者综述】  “唐诗以丰神神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雷燕老师执教的两节课《渔歌子》《冬夜读书示子聿》则分别体现了唐词的情韵与宋诗的理趣。通过画面、音乐、语言展示了唐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引导学生感受唐代诗词的情韵美;通过换词、联系生活、阐述道理等途径,让学生明白宋诗的理趣,体材不同,教法有别。拓展与延伸,是两节课的共性之处,不仅拓展了诗词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也是雷老师一贯倡导的“大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艾青    语文新课改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在语文这片芳草地,各种课改之花竞相吐露着娇艳和芬芳。行走在这片氤氲着淡淡花香的热土,我不禁有点眼光迷离,在热闹之余又感到一丝孤寂和落寞。我发现,曾几何时,“语文”这位知心的朋友正愈行愈远,渐渐的让我有了陌生感。于是,在语文新课改的园地,我犹豫过、彷徨过、挣扎过、放弃过、甚至背叛过。但值得庆幸
摘要: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本文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探索职业学校如何多管齐下,拓宽学生实习实训渠道,创新学生实习实训模式,增加学生实践机会的一些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习实训;专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7C-
摘要:通过群体特征比较及现实问题分析,从人文环境、育人理念、教育平台和教师队伍四方面提出相应策略,立足实际,探索内地西藏生培养方式及策略,进一步丰富我国内地高校西藏生培养的实践理论。  关键词:内地西藏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2C-0036-03  西藏学生来内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尤其是
摘要:诗意语文的发生点是回归自然、回归朴素、回归学生。考察诗意语文的立足点在于定义流派,把握师承方向;定位风格,确立成长导航。孕育诗意语文的成长点在于主真、主美、主善。立足语文教育的现状,基于苏派教学风格,从课堂教学的变革着手,通过追古述今,寻找诗意的存在,打造诗意语文课堂,从而寻获生命的诗意。  关键词:诗意语文;教学风格;苏派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摘要:在教师培训中,课例研究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倡导行动研究,推崇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推进器。在过去几十年里,课例研究得到国际上许多国家的重视和青睐。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培训呼唤培训方式根本性的变革,课例研究作为行动研究的一种形式,被我国教育研究者所聚焦。  关键词:课例研究;教师专业成长;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
摘要:基于区域内“小学科”师资相对匮乏,校际间师资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市区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小学科教研资源有限的背景,充分依托区级名师工作室平台,打破学校壁垒,有效整合同学科教师资源,发挥学科名优骨干教师力量,开展跨校研修,可以帮助青年教师短期内实现相对快速的专业成长。跨校研修的策略主要包括阶段性规划策略、靶向式观课策略和多元化送学策略。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青年教师;跨校研修  中图分类号:G
摘要:一个机械产品的形成有多种制造工艺方式,而目前中职生所了解到的产品加工方式通常由书本获得,了解的知识较匮乏。我国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各种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制造业提供高质量的专用和通用设备。高新技术的介绍,是目前对中职学生应适当渗透的内容,可以从横向和纵向的培养目标来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  关键词:中职;制造工艺;高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地理作为中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包罗万象,它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密不可分,这就为情境教学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创设有效情境,可以给学生一种置身其中的亲临感受和体验,激发他们探索地理现象及其蕴含的地理规律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认知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下面笔者就以人教版必修1《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把握好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