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奇观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ing795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次终生难忘的旅行。五月的一天,我们一行三人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出发,到达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机场后当日转乘飞机,约一小时许到达乞力马扎罗国际机场。此时,晴空万里,阳光普照,遥望乞力马扎罗山如同戴着一顶银光闪闪王冠的君主,傲然挺立,俯视着山脚的大地。
  机场离乞力马扎罗山山脚100多公里。我们找了一辆小车,请了一个导游(当地旅游部门规定游客上山必须由当地的导游带领)就匆匆上路。
  柏油路像一条黑色的带子,在密林中时而俯冲下沉,时而翘首上升,时而在低山中盘旋。路面并不很宽,但公路两旁的水沟特别引人注目,1.5米阔2米多深的水沟,全是用水泥浇制。我们的导游约摸30来岁,1.7米个头,黑黑的脸庞上长着一双机灵的眼睛。一上车就和我们亲热地攀谈起来。他告诉我们,已当了10多年的导游,是位“年轻的老导游”了。当我们问起路边的水沟为什么这样深时。
  “一到了雨季,我们这里几乎天天下雨,有时雨量很大很大,没有这么深的沟,公路就要被冲垮。”导游说。
  说雨就雨,刹那间,乌云压顶,雷声滚滚,竟下起了瓢泼大雨,眼前一片白茫茫,车只得缓缓前行……
  暴雨下了一个多小时,傍晚时分才到达乞力马扎罗山的山脚。一幢幢别墅式小旅馆星罗棋布,导游带我们住了下来,别看这些旅馆房子很少,貌不惊人,内部设施却是一应俱全,吃、喝、玩、乐样样齐全,在舞厅里可以尽情地欣赏粗犷迷人的非洲舞。
  旅馆里还有一项特殊的服务——出租衣服、拐杖等登山用品。当晚导游就给我们租来了衣服(夹衣)、拐杖。
  次日清晨,我们开始攀登,每人都背上食品、饮料和租来的衣服,增添了负担。沿着坑坑洼洼的山道前行,约20分钟到达乞力马扎罗山国家天然公园的大门口,这里有一座用巨大原木搭建的拱门,上书“世界天然遗产”。导游购买了每人20美元的门票,并交验导游证(必须有持证导游带领方可进入保护区),门卫向导游交待应注意的事项,确保游客的安全。拱门边登着几块“游客须知”的告示牌。跨过拱门就是莽莽的原始森林,凉爽的山风迎面而来,使人心旷神怡。
  “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是非洲第一高峰。登上峰顶要有耐力和意志,开始不能太快。原来,这条公路可以通到大本营,年久失修,加上大雨冲涮路面坑坑洼洼,有的地段还堆满乱石,请大家慢慢走。”导游告诉我们。越往前,林越密,路越差,好在坡度不很陡。高大挺拔的热带树木,主干的外表: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长着稀疏的疣突,有的披着密密的尖刺。有些树干的基部具有外露地面的板状根,构成扁平的三角形板,高达三四米。有些树干挂着大大小小的气生根,犹似老人的拐杖。
  树林里到处悬挂着阿娜多姿的藤条:有圆圆的,笔直的从树冠垂下来;有扁扁的,缠绵地环绕在树上;有的又粗又长,既寻不到根源,也找不到尽头;有的则缠成一团,从此树攀到彼树,把树冠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还有那无数色彩斑斓的寄生花,远远望去,宛如彩蝶纷飞。
  “咕咚!咕咚!”林中传来伐木声。
  “怎么?有人砍伐木头!”导游侧耳听,肯定是伐木声,感到非常惊讶。
  “我们非常重视天然公园的保护,山上的树木、野草任何人不得砍伐,所有的动物不准捕猎,违者要判刑。我们过去看看。”于是,我们顺着“咕咚!”声摸索过去,原来是四个妇女挥舞斧头,在砍伐一棵枯死了的大树。
  “你们为什么砍树?”导游非常严肃地问。
  一个妇女立即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条子。原来是天然公园管理处批准砍伐枯死树木的条子。导游立即缓和过来。他说:“政府规定天然公园里的死树经管理处批准,由妇女按指定地点、数量砍伐。男子一律不准上山砍伐。”看来,他们的环保意识还是挺强呢!
  导游告诉我们,乞力马扎罗山自然保护区内,栖息着大象、狮子、豹、犀牛、斑马、羚羊、野猪、猴子和鸟类等上百种野生动物,数量也相当多,它们绝大多数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碰到野生动物时不要惊慌。果然,林间出现了彩色斑斓的长颈鹿,伸着长长的头颈正在吃食树叶,有的一群就有几十头;巨大的非洲大象在林间悠荡,成群的小鸟飞来飞去,在它们身上雀跃啄食。大象长着珍贵的象牙,或弯弯如刀,或尖尖如叉,有的象牙长达二三米;圆滚滚的野猪,尖尖的嘴上长着一对长长的门牙,正在拱土寻找蚯蚓;成群的斑马正在林间觅食……我们仿佛置身于天然动物园,这些野生动物,与游人亲密无间。
  约摸行走了一个多小时,一个个累得满头大汗,喘着粗气,那件租来的衣服成为沉重的负担。见此状,导游建议休息一下,我们席地而坐,吃点食品,喝些饮料,以补充体力的消耗。导游又与我们侃了起来:“乞力马扎罗山云障雾缭,忽隐忽现,难见真面目,是上帝居住的地方,在我们坦桑尼亚人的心目中是座神圣的山。这座雪山是德国传教士雷布曼发现的,1848年他在赤道附近发现雪山的消息传至英伦三岛,当时的英国皇家地理学会认为不可思议,纯属一派胡言。事实终究战胜权威,1936年美国作家海明威发表了他的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使乞力马扎罗山的名声远扬。50年代,好莱坞将此小说搬上银幕,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了这座赤道上的雪山,它成为我们坦桑尼亚的骄傲……”
  正当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传来了“吱!吱!”声,刹时,几十只猴子站在我们的面前,伸着双手向我们讨吃,一些胆小的小猴站在一旁观看,我们本能地站了起来,以应付发生意外。“别紧张,这些猴子不会伤人,让我来应付它们。”导游说着,取出一些饼干捏了一把,撒向远方,群猴忙拥过去抢饼干了,他使了个“调虎离山”计避开了猴子继续上路。
  路越来越差,我们的劲头也越来越低,爬一段,坐下来歇一阵子,补充一点热量,竟下起了蒙蒙细雨,气温骤降,一坐下来就要披上那件租来的夹衣,树木也渐渐的稀疏了。
  “快要进入草原灌木地带了。”导游告诉我们。果然,半小时后就走出了森林。连绵起伏的山坡上长满了灌木丛和绿油油的野草。羚羊、斑马、野猪、四不象、大象等野生动物随处可见,有的游勇散兵,有的成群结队,有的在觅食,有的在戏耍,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百兽图”。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斑马和羚羊,那斑马黑白相间,线条分明,几十头聚集在一块,像是一幅流动的油画。这里的羚羊达数十种之多,大的如牛,小的似猫;头上的角也是五花八门,或直、或弯、或短或长。还有那独角羚羊,一角长在脑袋的正中央……这些羚羊长得惹人喜爱,羞怯怕人。
  天越来越冷,穿上那大衣仍觉寒气逼人,只得再加上羊毛背心,可一坐下来,就冷得发抖,我们尝到了赤道雪山的滋味。
  ……
  这是一次艰难的旅行,后来,好像两条腿也不听使唤了。直到傍晚时分才到达高山营地。实在是太疲劳了,吃饱饭,两腿一伸,就呼呼入睡了。
  尽管我们盖上厚厚的被子,到了下半夜仍觉得被窝里一点暖气也没有,大清早就起床,导游早已为我们租来羽绒衣、登山鞋。大雾弥漫,四周白茫茫,什么也看不见。匆匆用过早餐,穿上羽绒衣、登山鞋,个个活像登山队员从高山营地出发。然而,两腿又酸又硬像似两根木棍不听使唤,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没关系,再走一段就会好的。”导游鼓励大家。果然,走了百余米,脚就开始顺起来。大约走了三四百米,就到达雪线,山坡上积了一层薄雪,雪层慢慢地厚起来。气温一低,结了一层冰,尽管穿了登山鞋也无济于事,也非常滑,常常跌倒在地……
  天公不作美,竟下起雪来,呼呼的寒风夹带着玻璃末似的雪片横扫过来,使人难以睁开双眼,脸庞像针扎似痛,穿着厚厚的羽绒衣仍难以抵御寒风的肆虐。风雪越来越大,路也看不清了,因缺氧严重,年长的老张头昏眼花坐在雪地上,喘着粗气。导游告诉我们,风雪一时难以停止。看来,攀登山顶的愿望难以实现,就匆匆往回赶,回到高山营地吃了些食物,带着未见乞力马扎罗山真面目的遗憾匆匆下山,下山毕竟比上山容易些,下午三时到达山脚,立即乘车返回乞力马扎罗机场。
  “老天不负有心人。”第三天竟是一个难得的晴天。我站在旅馆的房顶上遥望乞力马扎罗山,那茫茫的云雾渐渐散去,露出了白雪皑皑的峰顶。
  阳光普照,青山、白雪、浮云,清晰可辨……
  登机后,航空小姐告诉大家:飞机将绕乞力马扎罗山飞行一周,请游客欣赏雪山的瑰丽景观。客机升空直朝雪山飞行,到山顶上空,缓缓飞行,离雪山只有四五十米,透过舷窗俯视,乞力马扎罗山清晰可见——海拔5895米的峰顶有一火山口,地势平坦,犹似一只巨大的碗口,山顶上的积雪皎洁如晶莹的玉石,阳光照射处,积雪融化,露出了棕色的熔岩,连那熔岩流淌的痕迹也清晰可见,历历在目,朵朵白云在雪山四周飘荡,美不胜收。有的白云从火山口附近缕缕升起,使人不禁怀疑是不是当年火山口喷发的残烟尚未飘尽?或者又要喷发了。我们终于如愿以偿地见到了乞力马扎罗山的真面目。■
其他文献
存在    他的存在是无限的  ——李瑛《他的存在是无限的》  他没有死、没有离开、没有闭上眼眸  当我走在街头、走在灯光消瘦的街头  我听到鼓声。琴声。颤抖的不锈钢声  听到脚尖与地板的交合、玻璃与嘴唇的亲吻  我看到有人醉倒了,有人在月光底下舞蹈    我想我是知道的。有人活着有人死了  那时老套的教师,她只有二十几岁  她拿着课本她念念有词;她也知道  很多人睡着、更多人在笑。而我以及我的 
期刊
伴随着无休止的挖掘声,只为了在毫无区别的黑暗地底前进——这究竟是为了什么?——鼹鼠却从未想过。   疲倦感一刻也未离开他的身躯肢体,反叫他挥起铁铲,挖,挖,挖,往更深更暗处前进,直到睡意袭入,他就躺下了,头枕在冰凉的金属z铁铲上,像一块小泥块沉睡于大地之中,静得连一点酣声也听不到……  像一块泥土,融入深层的地下,他感到沉重的土层压迫下来,但是他却能适应,还不止是适应,是已完全习惯于这样的境况。他
期刊
置身大学,突然没头没脑地思念起高四生活来,那曾经被我认为是十年来最为艰苦最为卓绝的日子。然而思念没有着落,高四毕竟已远在身外,再清晰的事体也会面目模糊,再熟知的人物也会音容渺茫。  但是思念既起,消灭它是没有理由的,于是放纵,帮助它在记忆里寻觅挑拣,收拾一些零碎的形貌的瞬间和声音的片段,以资怀念。于是数点出了下面的一些人事。    要好    要好是我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又在同一所大学里读书,形骸
期刊
嘶哑了的烈日  罩着哮喘的大地  在正午的北方  凭借一把农具  与汗水中的庄稼对唱    浑圆的大豆  是农人脸颊上滚动的汗滴  砸落土地  竟是深不可测的井    汗水浸湿了渴念  播种下的仍是年复一年  泪在眼眶中打转  汗滴洒在涩滞的心田    歌手一生的宏愿  是把歌声留住  拴在大树下的村庄    暮归的牛  一声长哞  唤起一轮明月  恨不能  让月亮变成太阳  续写白日挥汗如雨的豪
期刊
我不喜欢有人说我古怪灵精,即使他在描述小时候的我。那只是一个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渴望,睁大了她的眼,伸出了她柔软湿热的小手掌。我触摸到了很多东西,比如死亡,比如对美的渴望。有些是我费了很多力气才体验到的,有些是它自己跑来碰撞我的。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小孩都会这么自觉去感觉,在我,这一切都是自然的,顺着本性的驱使。  三岁的一天跑去看油菜花,听说隔了一条河的那边油菜花开得像火焰。一片黄笼罩了我,带着蜜蜂的矫
期刊
-One 我的日记    1月19日 星期六 晴  前世无数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佛曾这样说。这个月连续下了很多天的雨,今天终于放晴啦。早上起来一拉开窗帘,忽然涌进来一屋子的阳光,流淌在棕色的木质地板上,感觉奇妙而温暖。  你对我说,你听《真的》是真的在哭。但好像只有左眼。大头灯顶着头照着,把你最上面的那几根头发都烫卷啦。那只没流眼泪的右眼,瞥见啦桌上还没还给我的书
期刊
听说刘畅这两天收了两个女弟子,我和老五气就不打一处来,不过气过之后我们就替刘畅的那两个女弟子担起心来。刘畅的那两个弟子李青和赵梅是我们班的两位班花,我们可不忍心让这两个娇小姐去受我们受过的“非人的折磨”。还有一点,我们总觉得刘畅这家伙目的不纯,收弟子是假想和班花套近乎是真。  我们不知道刘畅这家伙是什么时候开始打班花的主意的。在这之前我们一直认为他很纯洁,在宿舍他排行老七,是最小的一位,我们都亲切
期刊
出了火车站就有去乡里的中巴车。这是临行前舅舅在电话中告诉我的,并说到时他将在公路边接我。  17年来,这是我首次来到在西北工作的舅舅处。  这一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考进市重点高中的我,无论是头悬梁还是锥刺股,在年级接二连三的测试中,成绩始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甚至还有所退步。在失望和焦虑的笼罩下,我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我患上了抑郁症。无奈之下,只好休学治疗。妈妈整日愁云满面地
期刊
写诗的大海  我的衣襟被大海染蓝  大海的诗句  溅醒我失眠的迷惘  在海边,那一阵阵喧响  仿佛生命的  又一次摇篮    大海沉淀了太多辛酸眼泪  大海不哭  大海把盐运用了歌唱  大海在歌唱中年轻  又在年轻中蔚蓝,永恒    大海  世界上最古老最执着的诗人  一浪推着一浪的诗行  唤醒礁石和默默观潮的人  大海的诗句无边荡漾  写不尽月色  写不尽阳光  风雨越急  调子越激昂    民
期刊
爱因斯坦在《论科学》中写道:“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自动化与智能化产业的高度发展,人类将越来越多的机械性、重复性工作交给了机器,科技的飞速发展将为现代人带来全新的生活、工作方式:如果说我们的先辈必须成为“社会的螺丝钉”,通过勤劳和坚韧维持社会的运转;那么二十一世纪的人们,更多的是会承担“社会的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