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旨在于促进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和思想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本文简单论述了目前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知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关于新建本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知现状 培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0-0036-02
价值观是人类思想中一种深层次的信念,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如何,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还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能否顺利发展。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水平,从而培养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现状
就目前而言,国内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整体上良好,但由于高校校园文化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个体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知自然也就难免会存在一些差异性。例如,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近90%的大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念有较为熟悉的了解,但充分理解其深层次内涵的学生仅40%左右,可见尽管大学生们通过平时的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并没有联系生活实际来深入思考其本质内涵,以致在实践运用过程中还有所不足,容易出现知行分离的现象。具体而言,许多大学生熟知核心价值观念,但却不能将其较好地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如关于公交车让座问题,有30%的学生表示自己做不到毫不犹豫地让座,有的会迫于社会道德压力让座,而有的学生则会视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让座。又或者,在求职方面,尽管大部分学生认为对于个人简历应实事求是,如实回答招聘人员提出的问题,而少数大学生则认为,要想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适当地夸大修饰一些也无妨。可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元文化和价值理念开始涌入校园,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某种程度上而言,也影响到了他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认识,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认识的因素分析
(1)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现实环境。当今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发达,高校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封闭式校园环境,学生们除了校园生活以外,也正逐渐向社会化过渡,现实环境中的利益格局、社会结构等都会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一定的影响。二是,多媒体传播途径。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在高度发达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其中以电脑、手机、平板等为终端的新媒介占据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绝大部分,同时也在冲击着他们的精神世界。
(2)学校因素。学校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知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课堂教育、文化教育以及实践养成三方面途径实现的。具体而言,课堂是学校开展理论教育最主要的场所,也是目前大学生们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70%的大學生认为课堂教育是学习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教育课程时有必要适当地融入一些核心价值观内容,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高校还应注重通过文化涵育来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认知水平,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当中,创造出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除此之外,实践养成也是高校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适当地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强化巩固学生的认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深入人心。
(3)学生个人因素。大学生拥有较强的独立思维,个性化意识强烈且容易受新鲜事物和思想的影响,故而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进行内化吸收时,常常会受到自身认知基础、价值取向、性格习惯、意志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除了要认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应时刻保持清醒的思维能力,不随波逐流、不盲目跟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内涵。
三、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有效途径探讨
(1)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新建本科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建设与专业优势,深入剖析多元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相互联系,积极思考如何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不断强化他们的价(下转第35页)(上接第36页)值观取向和思想道德品质。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加大对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教育宣传工作,从思想层面上提高大学生的认同程度,一方面,要从全局角度出发,树立“大宣传”工作理念,整合所有有价值的新旧媒体传播平台,最大限度地激发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高校还应改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方式,贴近学生群体,深入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
(2)创新课堂教学方式。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积极创新现有的教学手段,将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到平时的课堂教学当中。如依托于形势政策课、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课等为载体来开展核心价值观培育,构建一个多层次性的、立体化的、全方位化的思政教育体系,以有效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在当代的转化。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师还应注重第二课堂的建设,立足于社会公益结构、学校社团、爱心组织等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模拟、情境演绎等方式来强化大学生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成为符合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求的优秀人才。
(3)注重实践养成教育。除了理论教学以外,高校还应注重通过实践教育来提升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认知水平。首先,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建设具有本科院校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其次,要充分发挥文化熏染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们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再次,高校还应加大对校园资讯的传播与宣传力度,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氛围以有效引导大学生作出科学正确的判断;最后,新建本科院校可以结合教学课程安排,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的实习活动相结合,如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志愿劳动、扫盲支教、红色旅游等社会性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激发他们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情怀。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自身都应当予以高度的重视。针对目前国内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体系整体认知水平不高这一问题,一方面,学校应继续加大教育宣传的力度,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也应积极创新当前的教学手段,利用网络等多媒体技术将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到平时的实践教学当中,以全方位地提升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峰.新建本科院校核心价值观及其培育策略[J].现代大学教育,2013(5).
[2]周廷伟.新建本科院校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内涵与意识培养[J].高教学刊,2015(7).
[3]李荔.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以苏北新建本科院校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9).
责任编辑:杨国栋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知现状 培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0-0036-02
价值观是人类思想中一种深层次的信念,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如何,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还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能否顺利发展。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水平,从而培养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现状
就目前而言,国内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整体上良好,但由于高校校园文化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个体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知自然也就难免会存在一些差异性。例如,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近90%的大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念有较为熟悉的了解,但充分理解其深层次内涵的学生仅40%左右,可见尽管大学生们通过平时的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并没有联系生活实际来深入思考其本质内涵,以致在实践运用过程中还有所不足,容易出现知行分离的现象。具体而言,许多大学生熟知核心价值观念,但却不能将其较好地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如关于公交车让座问题,有30%的学生表示自己做不到毫不犹豫地让座,有的会迫于社会道德压力让座,而有的学生则会视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让座。又或者,在求职方面,尽管大部分学生认为对于个人简历应实事求是,如实回答招聘人员提出的问题,而少数大学生则认为,要想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适当地夸大修饰一些也无妨。可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元文化和价值理念开始涌入校园,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某种程度上而言,也影响到了他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认识,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认识的因素分析
(1)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现实环境。当今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发达,高校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封闭式校园环境,学生们除了校园生活以外,也正逐渐向社会化过渡,现实环境中的利益格局、社会结构等都会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一定的影响。二是,多媒体传播途径。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在高度发达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其中以电脑、手机、平板等为终端的新媒介占据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绝大部分,同时也在冲击着他们的精神世界。
(2)学校因素。学校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知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课堂教育、文化教育以及实践养成三方面途径实现的。具体而言,课堂是学校开展理论教育最主要的场所,也是目前大学生们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70%的大學生认为课堂教育是学习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教育课程时有必要适当地融入一些核心价值观内容,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高校还应注重通过文化涵育来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认知水平,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当中,创造出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除此之外,实践养成也是高校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适当地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强化巩固学生的认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深入人心。
(3)学生个人因素。大学生拥有较强的独立思维,个性化意识强烈且容易受新鲜事物和思想的影响,故而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进行内化吸收时,常常会受到自身认知基础、价值取向、性格习惯、意志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除了要认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应时刻保持清醒的思维能力,不随波逐流、不盲目跟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内涵。
三、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有效途径探讨
(1)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新建本科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建设与专业优势,深入剖析多元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相互联系,积极思考如何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不断强化他们的价(下转第35页)(上接第36页)值观取向和思想道德品质。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加大对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教育宣传工作,从思想层面上提高大学生的认同程度,一方面,要从全局角度出发,树立“大宣传”工作理念,整合所有有价值的新旧媒体传播平台,最大限度地激发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高校还应改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方式,贴近学生群体,深入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
(2)创新课堂教学方式。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积极创新现有的教学手段,将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到平时的课堂教学当中。如依托于形势政策课、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课等为载体来开展核心价值观培育,构建一个多层次性的、立体化的、全方位化的思政教育体系,以有效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在当代的转化。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师还应注重第二课堂的建设,立足于社会公益结构、学校社团、爱心组织等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模拟、情境演绎等方式来强化大学生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成为符合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求的优秀人才。
(3)注重实践养成教育。除了理论教学以外,高校还应注重通过实践教育来提升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认知水平。首先,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建设具有本科院校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其次,要充分发挥文化熏染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们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再次,高校还应加大对校园资讯的传播与宣传力度,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氛围以有效引导大学生作出科学正确的判断;最后,新建本科院校可以结合教学课程安排,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的实习活动相结合,如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志愿劳动、扫盲支教、红色旅游等社会性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激发他们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情怀。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自身都应当予以高度的重视。针对目前国内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体系整体认知水平不高这一问题,一方面,学校应继续加大教育宣传的力度,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也应积极创新当前的教学手段,利用网络等多媒体技术将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到平时的实践教学当中,以全方位地提升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峰.新建本科院校核心价值观及其培育策略[J].现代大学教育,2013(5).
[2]周廷伟.新建本科院校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内涵与意识培养[J].高教学刊,2015(7).
[3]李荔.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以苏北新建本科院校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9).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