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北大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wu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君
  2018年是北京大学办学120周年,同时也是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革新北大的校长蔡元培诞辰150周年。1916年蔡元培接手北大时,北大仍有不少衙门气,很多教师原为清朝或北洋政府的官僚,学问不多;部分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大多无心学术研究,只想做官发财;有的学生带着听差上课;一些师生出入八大胡同等地的花街柳巷。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的这十年,被视为北京大学校史上的一段辉煌期,“奠定了北大的传统和精神”。可以说,没有蔡元培,就没有现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北大建校已120年,蔡元培既非北大的创校校长,也非在任时间最长的校长,但只有他被北大人称为“永远的校长”。请跟作文君一起,发现不一样的蔡元培。

01人物小传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17岁中秀才,23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26岁就成为翰林院编修。1898年,蔡元培30岁时,戊戌变法失败,清政府杀害了他所崇拜的谭嗣同,使他深感清廷政治改革无望,断然离开翰林院南下,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组织南京临时政府,第三天就任命蔡元培做教育总长。这个教育总长既没钱也没办公室,一共就三个人:总长、次长和秘书。办公室虽然寒酸,人才却不少,鲁迅、许寿裳、王云五等牛人,便是这个时候被蔡元培发现并请进教育部的。不久以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蔡元培断然辞职。
  三年后,袁世凯一命呜呼,当时的教育总长急电在国外游学的蔡元培:“国事渐平,教育宜急。用特专电敦请我公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一席。”好友纷纷劝他不要去:“北大已经烂到流脓,若不能整顿,反而污了自己的名声。”但蔡元培慨然领命。他延聘和支持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辜鸿铭等人任教讲学,使北大不仅成为全国重要的学术研究中心,而且这些教授作为不同思想的代表而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摇篮。
  除了改造北大,蔡元培还办了许多学校。1927年,蔡元培倡议成立中华民国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1927年11月27日和萧友梅于上海创办的国立音乐院(即今上海音乐学院),是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音乐院校。1928年于杭州西子湖畔创立的国立艺术院(即今中国美术学院),是中国的最高美术学府。1936年,与陶玄、张静江、李石曾等人在上海创办的世界学校,实行教育救国和科学救国,把学生从小培养成出国留学及有用的人才。
  蔡元培操劳一生,也清贫一生,直至死后也没有一间房子、一寸土地。不仅欠下医院千余元的医药费,就连入殓时衣衾棺木,都是商务印书馆的王云五代筹的。但蔡元培的成就,有目共睹。

02元培语录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
  教育者,非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03他人评价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毛泽东
  年少通经,文极古藻,隽才也!——翁同龢
  蔡先生一生的成就不在学术,不在事功,而只在开出一种风气,酿成一大潮流,影响到全国,收果于后世。——梁漱溟

04蔡元培在北大




  1.就职演说:什么是大学
  蔡元培在北大的第五天,发表了著名的就职演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对大学的定位一针见血。他一开始就批评了抱着做官的理想来念大学的人:“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也正是因为蔡元培这句掷地有声的话,中国的大学终于拥有了自己独立的精神:大学就是大学,不应把它当成是权力的依附,更不应该把它当作升官发财的阶梯。这一天,蔡元培为大学教育奠定了基调:“为全国文化之中心,立千百年之大计。”此篇演讲一出,全中国都震惊了。当时还是学生的罗家伦后来回忆说:“那深邃、无畏而又强烈震撼人们心灵深处的声音,驱散了北京上空密布的乌云,它不仅赋予了北京大学一个新的灵魂,而且激励了全国的青年。”那一天起,中国的大学教育终于拨开云雾见天明。
  【小编感悟】新官上任三把火。蔡元培甫一上任就指出当时北大学风、学气不正的原因所在,并倡导学生们在大学里要抱定宗旨,努力学习。这番就职演说不仅阐明了大学的本质,还让人们看到了蔡元培的能力与决心。
  【适用话题】改革;演讲;透过现象看本质



  2.新校徽、新制度
  蔡元培对北大的伟大抱负与期望,也体现在了北大的校徽中。他委托鲁迅设计北大的校徽:上部的“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是正面站立的人像,寓意“以人为本”,要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
  同时,蔡元培对学校听课制度进行了改革:“不管有没有学籍,都可以来听课。”最有名的旁听生,他的名字叫“毛泽东”。而后,蔡元培更是做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决定:招收女生。从此开启了中国大学教育男女同校之帷幕。这些超前的思想与姿态,谁人能及?
  【小编感悟】新的校徽,既寄托了蔡元培“以人为本”的理念,又使师生们有了团结凝聚的向心力;制定新的制度,开放旁听、招收女生,开国内大学教育先河,使北大成为国内大学的创新与革命先驱。   【适用话题】开放;革新;创新


(左起:鲁迅、萧伯纳、蔡元培)

  3.找人才、“挖墙脚”
  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时,提出了“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用人主张,创中国大学昙花一现的鼎盛时代。他深知教育的改革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人才。于是他各处去找人才、“挖墙脚”,无所不用其极。为了请陈独秀,蔡元培竟然给他办了张“东京日本大学毕业”的假证。陈独秀还推辞说:“我得回上海办《新青年》!”蔡元培二话不说就把《新青年》搬来了北大。一心想考北大却落榜的梁漱溟,也被蔡元培聘来当教授,只因为梁漱溟用西方现代学说阐述佛教理论,根基深厚。被邀请的梁漱溟也感叹:“欲当北大学生而不得,却一下成了北大教师!”
  蔡元培聘请教师的标准是“积学而热心”之士,即学有专成又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为合格。他不问党、信仰,只问学问,于是各学派的大师大家相继到北大,李大钊、鲁迅、刘半农等革新人物进入北大任教;邀请辜鸿铭教授英国文学;刘师培、黄季刚等主张发扬国故的国学大师也登上北大讲坛;今文派的胡适与古文派的陈汉章,大唱反调,同时并讲,都有听众,学生在比较中得到较全面的知识。蔡元培不仅延揽众多学问大家教授学生,而且聘请高明的管理人才。傅斯年曾说蔡先生请蒋梦麟做总务长,助理校务为最佳搭档:“梦麟先生学问不如蔡孑民,办事却比蔡先生高明。”
  【小编感悟】蔡元培求贤若渴,唯才是举,聘请大批学有专成的学者、人才,改变了北大的教育风气,提出了中西合璧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们可以听到不同的观点,从而开阔视野。
  【适用话题】观点碰撞;求贤若渴;人才;教育


(左起:蒋梦麟、蔡元培、胡适、李大钊)

  4.“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是蔡元培给北大影响最深的贡献。当时北大的思想有多自由呢?有段逸事可作说明。
  教授黄侃是反对白话文的先锋,他讲课时时常攻击白话文:“如果胡适太太死了,其家人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长达11字。而文言仅需四字——妻丧速归。”但倡导白话文的胡适听闻后,也作出了令人拍案的回擊。胡适对学生们说:“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发信,邀我去行政院做秘书,我拒绝了。同学们如有兴趣,可用文言文代我拟一则电文。”学生写完后,胡适选了一则字数最少的——“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仅12个字,也算言简意赅。但胡适却说:“我的白话电文就5字:干不了,谢谢。”
  就是在这样百花齐放的学术思想下,北大学子的见识和思想有了飞一般的提升。蔡元培让北大成为全国新文化运动阵地和学术的中心。
  蔡元培确立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一办学思路影响深远,使北大“学风丕振,声誉日隆”。北大人才辈出,学术成果累累,这其中有许多是本学科开创性、奠基性成果,如徐宝璜的《新闻学》、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陈大齐的《心理学大纲》、陈垣的《二十史朔闰表》等。此外,陈大齐在北大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钟观光在北大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用现代科学分类标记的植物标本馆……由于北京大学在学术与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贡献而声名远播,正如李大钊所说:“只有学术上的发展,值得作大学的纪念。只有学术上的建树,值得‘北京大学万万岁’的欢呼!”
  【小编感悟】单打独斗是没法成大事的,观点的碰撞、自由讨论的氛围才能产生新的想法。蔡元培治下的北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成为全国新文化运动的阵地和学术中心,是北大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适用话题】自由;观点;想法
  5.“讲义风波”与五四运动
  北大曾经发生过一起“讲义风波”。有段时间,教育部拖欠了北大工资好几个月,一度让北大教授们生活拮据起来。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教授评议会决定向学生征收少量讲义费。数百名学生拒交讲义费,还包围了红楼。一向温和的蔡元培挺身而出,怒吼道:“你们闹什么,这是教授评议会做出的决定,我是校长,我负责!”学生们被其气势所慑,纷纷离开。因为蔡元培,北大不但成为中国最自由的大学,也成为中国最规范的大学。
  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了,北京各校的大学生都涌到街上示威游行,得知学生的行动后,蔡元培并没有像“讲义风波”那样阻拦,而是选择了赞同甚至“放任”的态度。
  【小编感悟】“讲义风波”时,蔡元培是维护学校正常运转的校长,五四运动时,蔡元培是维护学生的校长。他的所作所为并不矛盾,他让学生可以正常地表达自己,却又不纵容。
  【适用话题】责任;爱护学生;做人与处世
  (摘自微信公众号“七书先生”,作者七书先生,编辑部汇编)
其他文献
其他适用话题 言传身教;医者仁心;最好的教育;职业素养;善良  新闻回放  2019年8月15日中午,从上海开往杭州的D3291次列车在出发10分钟左右,车厢内紧急广播有人需要医务救助。听到广播,坐在14号车厢的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手术室护士董筱,立马拉着丈夫、区中医院医生刘长韦从座位上站起来,打算去救人。这时,看到9岁和3岁的两个儿子,董筱简单和大儿子说了一声:“爸爸妈妈去救人,你乖乖坐在这里
期刊
作家简介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1936年以《家》成为青年之心中偶像。《家》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对于“巴金”两字的由来,他曾解释:“1928年8月我写好《灭亡》,要在原稿上署名,我想找两个笔画较少的字。我当时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我看到了‘金’字,就在稿本上写下来。在这时候我得到了一个朋友自杀的消息,这个朋友姓巴,我当时想到他,
期刊
名师押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般地说,精确的审美趣味在于能在许多毛病中发现出一点美和在许多美点中发现出一点毛病的那种敏捷的感觉。——伏尔泰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思路解析  本道题考生既可以谈“敏捷”地发现许多毛病中的“一点美”,也可以谈“敏捷”地发现许多美点中的“一点毛病”,当然也可以将两者
期刊
其他适用话题 坚持梦想;互联网;土味文化;自学成才  人物时事速递  2019年9月,一位昵称为“陆仙人”的20岁小哥因在乡村走秀火了!编织袋、破渔网、橡胶手套、雨篷布、家里的旧窗帘、妈妈的毛毯、垃圾桶、空调主机……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经过小哥的一番整理后瞬间变成了“高端时装”,而小哥穿上它们在乡村走秀的视频发到抖音上之后,俘获了2100万赞。此外,“乡村超模”也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土味时
期刊
适用话题 爱心;互助;积少成多;新趋势  新闻回放  捐2100个“鸡蛋”,就能帮一名失学儿童返学!民政部官网显示,2019年上半年,民政部指定的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1.7万余条,累计获得52.6亿人次的点击、关注和参与,募集善款总额超过18亿元,互联网慈善已经成为慈善事业新的重要增长点。支付宝公益平台数据则显示:80后90后已经成为捐赠主力。从地区来看,广东省捐款人数遥遥领先,其次
期刊
适用话题 融合;与时俱进;贫与富;变;艺术与科技  素材聚焦1 靠直播“画虎”带动村民致富  双胞胎兄弟王卯和王丁是村里最早玩快手的人,现有粉丝150万,近两年直播卖画收入500万元以上。36岁的村支书王建峰是村里第一批直播销售作品的人,一个月线上收入最多时达50万元。种田跟画画相比,“收入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带领全村人致富成了王建峰的“心事”,于是,他想通过提升“画虎村”的知名度吸引游客,让不会
期刊
适用话题 消费观;亲子关系;量入为出;独立意识  新闻回放  “生活费到底多少才够用?”每逢开学季,生活费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2019年9月,一个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红网络。她希望母亲给自己每月4500元的生活费,却遭到了母亲的拒绝。她觉得很委屈,认为一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根本不够花。对此,有网友表示,无论家庭情况如何,一个月四五千实在是有点过分了!也有人说,给多给少还是要根据家庭情况来。据调
期刊
适用话题 自由与约束;表达自我;包容  新闻回放  2019年8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發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总体规模已达到8.54亿,用户月均使用移动流量达7.2GB。其中“网民学历结构”部分提到,我国“九成网民学历不足本科”。但这“九成网民”并不都是低学历的成年人,许多网民是中小学生。报告显示,初中生占全部网民的38.1%,是所有学历选项中占比最多的,
期刊
适用话题 孝道;担当;父与子;生命种子  素材聚焦1 3个月增肥30多斤  2018年8月,路子宽被告知“爸爸得了白血病”,不过,他可以通过捐骨髓救爸爸。因为骨髓移植前,供者的体重需达到90到100斤,而路子宽的体重仅有60多斤。于是,增肥成了路子宽的首要任务。本来每次吃饭只吃半碗的他,一天吃5顿,每次三碗饭。路子宽常常吃到肚子撑得痛,躺在房间里睡不着。2019年3月至6月,路子宽迅速长胖30多斤
期刊
適用话题 转型;敢于挑战;工作与生活  人物镜头 敢于换“频道”  马雪征敢于转换人生的频道,而且每个频道都能现出绚烂的彩虹。在中科院工作12年的她,于1990年加入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联想集团,先后任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等职,成为联想“三驾马车”之一,并于2005年的IBM业务收购中,为联想带来数百项专利,使联想市场占有率从亚洲第一一跃而为全球第一。2007年,她又开启投资女王时代,经典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