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对自身和学科教学提出更高要求,为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小学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科教学活动中,广泛的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数学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方法,我们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这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在当前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还有很多问题存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因此笔者将主要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课堂;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179-01
前言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利于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开展自主学习,这是构建生本课堂的重要一步。为了有效提升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质量,我们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过程中,就要有效组织小组活动,激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数学学科教学作用的充分发挥提供保障。我们之所以肯定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性,主要是由于该教学模式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利于构建学生为本的高效课堂。基于当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不足,笔者作出如下教学内容分析。
一、营造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新课标提出: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为教学切入点,并要不断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地位,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并营造一个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所以,在数学教学上,教师要多加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还能和教师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例如,在学习《加与减》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就要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设计“小牛做客”的情景,即小牛接到小猫的电话邀请组织周末旅行,已知小狗家门牌号为59、小熊家门牌号为51、小猪家门牌号为68,小牛到小猫家的小区时发现大家的门牌号均为计算公式,“20+39、2+49、33+35”,接着教师提出:“如何帮助小牛找到小熊和小猪的家?”;继而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一起计算出每个动物的家庭地址,以此达到在寓教于乐中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
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创新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小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我们需要利用丰富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激发小学生的实践意识和探索欲望[1]。例如,在讲“年份周期表”章节时,让学生分别查阅年份不同的日历,定在某年、月、日进行对比讨论分析,把他们有问题的地方提出来,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有的月是31天,这种小组合作式学习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特殊的意义。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学生的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意识的行动,需要有激励和推动他们去学习的内部动力,达到实践活动的目的。
三、精心设计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学习
问题引导也是教师发挥教学指导作用的重要路径,教师需要精心进行问题设计,提升问题的指导性、开放性,为学生的合作探讨提供方向,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效果[2]。例如,教师在讲解“分数乘法”这一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就应该巧妙和精心地为学生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知道一张纸3/4的1/4是多少吗?”让学生通过小组间折纸、涂画的方式进行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让学生掌握和理解分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并可以正确地完成计算,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四、创设合作情境,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想要切实实现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质量的提升,合作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内容开展合作教学,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否则会导致学生在交流学习中看似气氛活跃,实则不具有实效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合理的情境,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让其对小组合作学习充满兴趣[3]。例如,在讲解“统计”这一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统计某一路段在指定时间段通过车辆数,之后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进行单独的统计,之后学生会发现他们统计出的数据并不相同,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析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统计,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充满兴趣。
五、利用游戏教学提升合作学习趣味性
小组合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增强,但是也很容易由于缺乏教师指导,造成无效的合作学习,造成这种无效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小組合作学习枯燥,在没有教师引导的情况下缺乏方向性和趣味性,尤其是针对小学生来说,趣味性教学元素的融入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4]。例如,在“可能性”一课中,可以根据学生对“一定发生”“有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基本概念的理解基础上,可设计进行摸球实验:①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的一定是蓝球;②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的有可能是蓝球;③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的不可能是蓝球。采用四人分组的形式完成活动,并说出装球时的想法。在整个小组中,通过集体商量的方式决定装球的方式,然后一个人实际操作,其他学生检验操作是否符合试验要求,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相应的分工。在试验结束后,班级交流时,普遍认为:第一个问题:装球时只能装蓝球,至少装一个蓝球,数量多少都可以;第二个问题:随意装几个球都可以,只要袋子里不存在蓝球即可;第三个问题:放入一个或几个蓝球,同时放入其他颜色的球多种。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游戏和交流对课程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必然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应用有赖于教师在教学策略选择上的科学性,为了提升学科教学质量,我们在指导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优化学生分组,针对教学指导,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促进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作用的充分发挥。本研究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方法进行研究,仅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健娟.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1(13)126-127.
[2]文海山.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现状与对策[J].教学实验研究院,2015,2303)126-127.
[3]张忠.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效率[J].中国课外教育,2015,12(16):72-73.
[4]伊秀云.试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互动式教学[J].学周刊,2015,15(23):56-57.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课堂;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179-01
前言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利于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开展自主学习,这是构建生本课堂的重要一步。为了有效提升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质量,我们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过程中,就要有效组织小组活动,激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数学学科教学作用的充分发挥提供保障。我们之所以肯定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性,主要是由于该教学模式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利于构建学生为本的高效课堂。基于当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不足,笔者作出如下教学内容分析。
一、营造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新课标提出: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为教学切入点,并要不断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地位,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并营造一个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所以,在数学教学上,教师要多加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还能和教师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例如,在学习《加与减》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就要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设计“小牛做客”的情景,即小牛接到小猫的电话邀请组织周末旅行,已知小狗家门牌号为59、小熊家门牌号为51、小猪家门牌号为68,小牛到小猫家的小区时发现大家的门牌号均为计算公式,“20+39、2+49、33+35”,接着教师提出:“如何帮助小牛找到小熊和小猪的家?”;继而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一起计算出每个动物的家庭地址,以此达到在寓教于乐中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
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创新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小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我们需要利用丰富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激发小学生的实践意识和探索欲望[1]。例如,在讲“年份周期表”章节时,让学生分别查阅年份不同的日历,定在某年、月、日进行对比讨论分析,把他们有问题的地方提出来,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有的月是31天,这种小组合作式学习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特殊的意义。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学生的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意识的行动,需要有激励和推动他们去学习的内部动力,达到实践活动的目的。
三、精心设计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学习
问题引导也是教师发挥教学指导作用的重要路径,教师需要精心进行问题设计,提升问题的指导性、开放性,为学生的合作探讨提供方向,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效果[2]。例如,教师在讲解“分数乘法”这一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就应该巧妙和精心地为学生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知道一张纸3/4的1/4是多少吗?”让学生通过小组间折纸、涂画的方式进行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让学生掌握和理解分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并可以正确地完成计算,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四、创设合作情境,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想要切实实现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质量的提升,合作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内容开展合作教学,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否则会导致学生在交流学习中看似气氛活跃,实则不具有实效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合理的情境,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让其对小组合作学习充满兴趣[3]。例如,在讲解“统计”这一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统计某一路段在指定时间段通过车辆数,之后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进行单独的统计,之后学生会发现他们统计出的数据并不相同,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析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统计,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充满兴趣。
五、利用游戏教学提升合作学习趣味性
小组合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增强,但是也很容易由于缺乏教师指导,造成无效的合作学习,造成这种无效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小組合作学习枯燥,在没有教师引导的情况下缺乏方向性和趣味性,尤其是针对小学生来说,趣味性教学元素的融入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4]。例如,在“可能性”一课中,可以根据学生对“一定发生”“有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基本概念的理解基础上,可设计进行摸球实验:①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的一定是蓝球;②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的有可能是蓝球;③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的不可能是蓝球。采用四人分组的形式完成活动,并说出装球时的想法。在整个小组中,通过集体商量的方式决定装球的方式,然后一个人实际操作,其他学生检验操作是否符合试验要求,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相应的分工。在试验结束后,班级交流时,普遍认为:第一个问题:装球时只能装蓝球,至少装一个蓝球,数量多少都可以;第二个问题:随意装几个球都可以,只要袋子里不存在蓝球即可;第三个问题:放入一个或几个蓝球,同时放入其他颜色的球多种。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游戏和交流对课程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必然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应用有赖于教师在教学策略选择上的科学性,为了提升学科教学质量,我们在指导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优化学生分组,针对教学指导,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促进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作用的充分发挥。本研究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方法进行研究,仅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健娟.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1(13)126-127.
[2]文海山.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现状与对策[J].教学实验研究院,2015,2303)126-127.
[3]张忠.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效率[J].中国课外教育,2015,12(16):72-73.
[4]伊秀云.试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互动式教学[J].学周刊,2015,15(2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