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政治“三维”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但是如何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却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难题;本文分别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实现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上坚持生活化原则、创新活动载体等方面对如何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行论述,既有理论依据又有鲜活案例,能很好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政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效落实
在思想政治“三维”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更是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要求。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教学的评价必须从结果评价转为过程评价,需要通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三维目标的实现过程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中,大多数教师满怀“春风”,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实现的目标作详细的要求,但在实现的教学中这些“春风”却难以化成“雨露”,更难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往往是被教师忽视,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方面存在很大的偏差;有些是留于形式;有些认为“水到渠成”,知识掌握好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会自然生成。
事实上,教师只有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才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教育——润物细无声,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智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双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本文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政治教学,谈谈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找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实现点是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前提。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学目标明确,找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实现点,方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随堂渗透。制定明确的、合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避免不切合实际,力求体现学情,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验、学习需求,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每一单元、每一课、每一框、每一节所要实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以此引导教学过程的实施,为真正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创造前提。如,在讲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这个问题时就要找准正确的金钱观的教育;在讲企业形象和企业信誉时,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在讲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时,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教育。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内在驱动力。
传统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我认为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创设乐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情感心灵,使他们在情境中学知识,在情境中受教育。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认识规律和需求特点,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热点、小品、歌曲、影视等手段创设乐学情境。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价值规律》时,创设《蛋市》情境,我让一名同学扮演养鸡场的老板,部分同学扮演成卖鸡蛋的,另外一些同学扮演成买鸡蛋的,模拟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据“蛋市”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鸡蛋价格的变动及时作出是扩大规模多养鸡多生蛋以赚取利润还是杀鸡以减少损失的决策,并要求大家对“老板”的决策进行评价。由于这种情境贴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因此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每个同学都不自觉地成了课堂的主体,如何做一个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经营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三、教学内容上坚持生活化原则是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要保障。
教学内容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的重要因素和载体。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善于挖掘和丰富育情内容,坚持生活化原则,帖近学生、帖近生活、帖近实际,满足学生的需要,以此触动学生的情感世界,引起共鸣。
1、充分利用教材中能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适时恰当地做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充满着德育的内容,教师只要有心、用心去钻研教材,就能挖掘出教材中的德育内容,选择恰当的德育点,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无声地渗透教育,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使政治课充分发挥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功能。例如,在讲《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时,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的教育……有的学生故意破坏学校公物,我问他们,为什么在破坏学校公物呢?你在家里是这样的吗?……在讲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时,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教育。在讲辩证否定观时,我引用与学生紧密联系的案例来说明。现在不少教师都抱怨学生喜欢撒谎、虚伪,作为教师家长其实更应该反思。辩证的否定观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其中肯定方面是保持事物性质、维护其现状的方面;否定方面是打破现状、促使事物性质转化的方面。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对自身的否定,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比如,大风把庄稼摧毁,是大风否定了庄稼。这就要求我们自己要学会反思,要从自身找原因以寻求解决问题,以不断发展自己。
2、从生活中捕捉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效落实的渗透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用生活的经验来教育,是学生最为喜欢的方法,也是教育效果的最好方法。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校园生活资源,增强德育实效。教师要关注校园生活素材,把校园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引入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在感受生活中掌握知识,在感受生活中受到教育。例如,教学《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时,列举校园中学生考试作弊、上课玩手机、抽烟、打牌、拍拖等现象,让学生对此行为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实现自我教育,自觉规范行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另一方面,要关注社会生活资源,实现道德升华。时事是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因此,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补充时政材料,让教学内容更丰富、更直观、更富有时代气息,又能促进学生发展。如,每节课前10分钟的时事报道,让学生轮流搜时政材料进行报道;这样可以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创新活动载体,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效落实的关键。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里的情境创设,就是学生的活动。活动能使用学生心灵受到感动、震撼和启迪,最有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寓德于活动之中,让学生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在活动中接受教育。
1、精心创设课堂活动情境。课堂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学习、思考、交流、讨论中去接受知识和领悟做人的道理。例如,在学习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时,我就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假如你有十万块,现在让你制订一个投资理财计划,你会选择哪些理财方式,请说明理由。由于这节课的内容我之前就要求学生预习过,因此,学生开始煞有介事地设计投资理财方案。一段时间以后,我找出班级中的几位学生介绍自己的理财方案,并说明这样制定的原因。这样,在学生的发言和教师的引导下,这节课主要的内容框架基本上就建立了。这种结合生活实例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显然比教师一条条分别列出银行储蓄、股票、债券、保险等各种投资理财方式各自的优缺点要显得更加生动形象,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不断创新活动形式。知识内化为情感需要有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实践活动。一方面,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因此,政治课堂教学应该能够和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有效的整合。我在政治教学中多次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的时候,我发现许多学生对什么是正确的金钱观并不十分明确。因此我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我让他们按自愿的原则分成十个小组,开展调查研究。有的小组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人们都有怎样的金钱观;有的小组以《你认为应如何获得金钱》为课题展开调查,了解人们获取金钱的途径有哪些;有的小组以《如何使用金钱》为课题展开研究,了解人们是如何花钱的。经过两个月的调研,各个小组都有了自己的结果。这些不仅能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能力,还在活动中获得道德感悟和升华。另一方面,创新德育系列活动。例如,组织志愿者到敬老院开展义务劳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懂得尊重老人,孝敬父母,学会感恩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怀。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总之,政治课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二维目标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只要政治教师怀着颗对学生充满爱的心,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创设教学情境、巧妙地利用校园文化、家庭教育、教学内容为载体,有的放矢且自然有效地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那么我们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中就一定能收到“春风化雨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政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效落实
在思想政治“三维”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更是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要求。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教学的评价必须从结果评价转为过程评价,需要通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三维目标的实现过程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中,大多数教师满怀“春风”,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实现的目标作详细的要求,但在实现的教学中这些“春风”却难以化成“雨露”,更难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往往是被教师忽视,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方面存在很大的偏差;有些是留于形式;有些认为“水到渠成”,知识掌握好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会自然生成。
事实上,教师只有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才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教育——润物细无声,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智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双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本文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政治教学,谈谈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找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实现点是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前提。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学目标明确,找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实现点,方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随堂渗透。制定明确的、合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避免不切合实际,力求体现学情,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验、学习需求,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每一单元、每一课、每一框、每一节所要实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以此引导教学过程的实施,为真正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创造前提。如,在讲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这个问题时就要找准正确的金钱观的教育;在讲企业形象和企业信誉时,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在讲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时,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教育。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内在驱动力。
传统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我认为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创设乐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情感心灵,使他们在情境中学知识,在情境中受教育。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认识规律和需求特点,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热点、小品、歌曲、影视等手段创设乐学情境。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价值规律》时,创设《蛋市》情境,我让一名同学扮演养鸡场的老板,部分同学扮演成卖鸡蛋的,另外一些同学扮演成买鸡蛋的,模拟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据“蛋市”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鸡蛋价格的变动及时作出是扩大规模多养鸡多生蛋以赚取利润还是杀鸡以减少损失的决策,并要求大家对“老板”的决策进行评价。由于这种情境贴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因此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每个同学都不自觉地成了课堂的主体,如何做一个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经营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三、教学内容上坚持生活化原则是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要保障。
教学内容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的重要因素和载体。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善于挖掘和丰富育情内容,坚持生活化原则,帖近学生、帖近生活、帖近实际,满足学生的需要,以此触动学生的情感世界,引起共鸣。
1、充分利用教材中能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适时恰当地做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充满着德育的内容,教师只要有心、用心去钻研教材,就能挖掘出教材中的德育内容,选择恰当的德育点,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无声地渗透教育,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使政治课充分发挥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功能。例如,在讲《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时,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的教育……有的学生故意破坏学校公物,我问他们,为什么在破坏学校公物呢?你在家里是这样的吗?……在讲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时,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教育。在讲辩证否定观时,我引用与学生紧密联系的案例来说明。现在不少教师都抱怨学生喜欢撒谎、虚伪,作为教师家长其实更应该反思。辩证的否定观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其中肯定方面是保持事物性质、维护其现状的方面;否定方面是打破现状、促使事物性质转化的方面。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对自身的否定,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比如,大风把庄稼摧毁,是大风否定了庄稼。这就要求我们自己要学会反思,要从自身找原因以寻求解决问题,以不断发展自己。
2、从生活中捕捉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效落实的渗透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用生活的经验来教育,是学生最为喜欢的方法,也是教育效果的最好方法。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校园生活资源,增强德育实效。教师要关注校园生活素材,把校园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引入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在感受生活中掌握知识,在感受生活中受到教育。例如,教学《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时,列举校园中学生考试作弊、上课玩手机、抽烟、打牌、拍拖等现象,让学生对此行为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实现自我教育,自觉规范行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另一方面,要关注社会生活资源,实现道德升华。时事是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因此,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补充时政材料,让教学内容更丰富、更直观、更富有时代气息,又能促进学生发展。如,每节课前10分钟的时事报道,让学生轮流搜时政材料进行报道;这样可以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创新活动载体,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效落实的关键。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里的情境创设,就是学生的活动。活动能使用学生心灵受到感动、震撼和启迪,最有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寓德于活动之中,让学生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在活动中接受教育。
1、精心创设课堂活动情境。课堂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学习、思考、交流、讨论中去接受知识和领悟做人的道理。例如,在学习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时,我就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假如你有十万块,现在让你制订一个投资理财计划,你会选择哪些理财方式,请说明理由。由于这节课的内容我之前就要求学生预习过,因此,学生开始煞有介事地设计投资理财方案。一段时间以后,我找出班级中的几位学生介绍自己的理财方案,并说明这样制定的原因。这样,在学生的发言和教师的引导下,这节课主要的内容框架基本上就建立了。这种结合生活实例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显然比教师一条条分别列出银行储蓄、股票、债券、保险等各种投资理财方式各自的优缺点要显得更加生动形象,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不断创新活动形式。知识内化为情感需要有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实践活动。一方面,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因此,政治课堂教学应该能够和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有效的整合。我在政治教学中多次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的时候,我发现许多学生对什么是正确的金钱观并不十分明确。因此我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我让他们按自愿的原则分成十个小组,开展调查研究。有的小组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人们都有怎样的金钱观;有的小组以《你认为应如何获得金钱》为课题展开调查,了解人们获取金钱的途径有哪些;有的小组以《如何使用金钱》为课题展开研究,了解人们是如何花钱的。经过两个月的调研,各个小组都有了自己的结果。这些不仅能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能力,还在活动中获得道德感悟和升华。另一方面,创新德育系列活动。例如,组织志愿者到敬老院开展义务劳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懂得尊重老人,孝敬父母,学会感恩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怀。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总之,政治课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二维目标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只要政治教师怀着颗对学生充满爱的心,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创设教学情境、巧妙地利用校园文化、家庭教育、教学内容为载体,有的放矢且自然有效地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那么我们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中就一定能收到“春风化雨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