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强降水个例中降水粒子类型演变特征及微物理过程分析

来源 :自然灾害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揭示华南地区强降水过程中降水粒子类型变化特征,选择2018年8月29日至31日华南后汛期一次典型强降水过程,首先使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地区融合降水资料,分析了降水的天气形势并确定了降水的性质.之后使用华南地区S波段双偏振雷达资料观测量以及反演量,定义了对称性和非对称性降水的概念并对比分析了对称和非对称降水过程中降水粒子类型演变差异,基于最大降水合成法分析了不同类型降水粒子在降水开始、发展、消亡、结束阶段的演变情况.进一步分析了各类冰相和液相粒子的粒径、浓度与降水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次降水是受南海季风低压、低空急流、地形等多因素的影响形成的对流性降水.冰粒子数量较多的阶段降水维持时间长,冰粒子数量较少的阶段降水维持时间较短,冰粒子在不同降水阶段分布的多寡导致降水开始至达到峰值的时间与峰值发生后至降水结束的时间明显不同,即降水过程存在非对称性.在降水过程中有大量冰晶粒子下落碰并过冷水形成霰粒子,霰粒子从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化预示着降水量的变化.降水开始阶段液相粒子粒径较小,数量较多,粒径和浓度同时增长,降水结束阶段液相粒子粒径较大,数量较少,粒径和浓度呈反相变化,表明降水末期粒子碰并过程更明显.
其他文献
地下水渗透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目前对降雨入渗型滑坡演化过程和稳定性变化规律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泉水补给型地下水渗透破坏机理缺乏深入认识.本文采用物理模拟试验研究了泉水补给地下水情况下堆积层斜坡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泉水补给地下水流量对斜坡最终破坏形式具有控制作用.流量较低时地下水沿基岩面渗透至斜坡前缘渗出,最终形成牵引式滑坡;增大泉水补给量到斜坡水力坡降接近临界水力坡降时,斜坡演化为较大规模的推移式滑坡;泉水补给量较大时斜坡发生流土现象,最终在坡面上形成冲沟.滑坡扰动挤压产生超孔隙水压力使滑体液化,加剧滑坡
为研究碳纤维(CFRP)约束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轴压性能,对11根CFRP约束型钢再生混凝土柱进行了轴压试验研究,分析了试件的破坏形态特征及再生粗骨料取代率、CFRP包裹层数、再生混凝土强度、配钢率和长细比等参数对试件轴压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CFRP可以有效的提高试件的承载力和延性,且提高效果随着CFRP约束层数的增加而增强;再生混凝土强度以及型钢配钢率对提高试件承载力是有利的,试件延性随着型钢配钢率的提高而提高,但随着再生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降低;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试件轴压承载力影响较小,试件承载力最大
地震灾害情景构建研究对直观展示整个地下管网的灾害情景和薄弱环节具现实意义,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大中城市地下管网地震灾害情景的三维可视化效果,研究了基于VTK函数库和Python语言利用地下管网空间位置数据及管线表面的TIN表达算法,实现了外部数据转换、城市大规模三维管网模型建立及地震反应动态可视化。并运用该方法开展了广东省某城市地下管网的震害仿真模拟,展示了该研究方法的可视化效果
本文基于逻辑斯蒂回归模型,以2015年6月~ 2020年5月该地区火点数据为基础,结合气候、植被指数、地形、人口及草原分布,对榆林北部地区主要草原进行火险等级划分.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域的已建防火监控点和新建防火监控点选址分析,同时根据火险区划结果,综合考虑高火险区域、公路以及居民点的距离等因素进行草原火灾扑救区规划,实现对研究区域森林草原火灾的管理区划.结果 表明:植被指数、人口、高程、坡度、坡向、距离公路的距离、距离居民点的距离、年平均地表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风速、草原分布等11个因素与草原火灾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实测降水数据,运用HYSPLIT轨迹模式对金华地区2018-2019年冬季连阴雨事件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分析.模拟计算了3个月不同高度层的水汽输送通道和不同来源的水汽贡献率,并结合水汽通量场分析影响金华地区降水异常增多的原因.结果 表明:2018-2019年冬季的水汽输送通道主要有四支:欧亚非大陆-北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孟加拉湾-南海和局地水汽通道;局地水汽通道是低层的主贡献通道,中高层12月份来自孟湾和南支槽的水汽贡献较大,1月份以西太平洋和南海的水汽输送为主,2月份南海和西南急
目前关于软黏土直剪流变特性的研究考虑结构性影响还很少,且从自然界中取得物质成分接近且含水量一致但结构强度不一致的土体很难.本文以天津滨海软黏土为原料土,通过掺加少量不同含量的水泥制成不同结构强度但含水量相同的软黏土试样.采用LTDZJ-15自动应力应变控制式直剪流变仪,对不同结构性软黏土试样进行室内剪切流变试验,研究不同结构强度影响的软黏土剪切流变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结构性对土体直剪流变特性有明显影响.当剪应力水平较低、小于结构屈服应力的情况下,结构性软黏土的剪切流变曲线均表现为衰减稳定流变;当剪应力水平
面向基于平面波输入的海域场地效应研究,本文以勒让德谱元波动模拟方法为例,探讨利用流固界面反/透射系数以验证海域场地模拟方法的精度.考虑四阶勒让德谱元(令单元尺寸与目标最小模拟波长一致),就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情形,基于入射、反/透射模拟波形模的最大值以计算反/透射系数,计算与解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0.5%;超过临界角情形,相对误差可超过20%.相对误差过高的原因为:入射角超过临界角情形,反射、透射与入射波形将存在相位差,仍基于波形模的最大值计算反/透射系数将导致错误结果.本文建议利用Hilbert包络幅值代替
溃坝后果评价作为大坝风险评估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近年受到广泛关注.综合考虑生命、经济损失以及社会和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构建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深入分析可变模糊集中相对隶属度计算所存在的操作复杂、部分数据信息缺失以及定性指标主观性较强等问题.为避免此类问题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引入灰色系统理论并对其核心参数“关联度”及可变模糊集中核心参数“隶属度”进行本质分析.基于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建立溃坝后果评价的灰色系统—可变模糊集耦合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江西省5座资料较为完备的水库.结果 表明:耦合模型在处理溃坝后果评
本文运用全国加密气象站降雨观测数据对数千起滑坡灾害的致灾降雨因子展开了系统性分析,通过改进致灾降雨场次划分方法,确定本场致灾降雨过程.在静态临界阈值模型算法基础上,考虑前期降雨对滑坡发生的重要影响,以百分位法对前期降雨条件进行区分,将前期有效雨量作为阈值模型的前端输入标准,建立动态的降雨致灾临界阈值模型,并利用评价指标对阈值模型过程进行了验证回算.研究结果表明:(1)致灾降雨因子的量级分布较为集中,在致灾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优势区间,近90%的致灾本场降雨历时和强度分别在48h以下和10mm·h-1以下,近8
依据历史降雨数据与滑坡事件的相关性,准确地确定滑坡临界降雨预警阈值,是区域滑坡灾害防治工作的关键问题.选取湖南张家界市为典型研究区,采用I-D模型,分别考虑区内降雨型滑坡的破坏模式、斜坡结构、坡体形态、滑体面积、厚度及至坡度的差异,系统开展不同发育特征滑坡的精细化预警阈值分析.结果 表明:研究区推移式滑坡临界雨量阈值要小于牵引式滑坡;顺向坡、斜向坡、横向坡和逆向坡滑坡的临界降雨阈值逐渐增大;凸型、平直型、阶型和凹型斜坡孕育滑坡的临界降雨阈值依次增加;滑坡面积和厚度与降雨阈值呈现正相关关系,较大规模滑坡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