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眼中的老上海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duan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科学文化名人杜威、罗素、爱因斯坦、玻尔、泰戈尔、马可尼、萧伯纳、卓别林、郎之万等人纷纷来中国访问,他们或着迷于东方的传统文化,或感兴趣于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或像杜威一样被弟子的热情所感染,因而受邀来华访问。来访的具体原因,大多为讲学,也有出访他国途中顺道逗留的。
  而上海,往往是他们访问的第一站。
  那么,在这些世界文化名人的眼中,上海又呈现出一种何等景象呢?他们又为上海带来了什么呢?透过他们的视角,回首八十多年前的上海,我们又能得到何种感悟呢?
  
  一、繁华上海的背后:“实在是一幅悲惨的图像”
  
  1919年4月30日,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夫妇和他们的女儿罗茜,乘坐日本轮“熊野丸”抵达上海码头。三位中国弟子胡适、蒋梦麟、陶行知赶忙迎上前去迎接。
  弟子们将杜威及家人送至沧州饭店。胡适说:请老师先休息几天,“略略看看上海”。这时候的上海,的确也颇有一些看处,故而胡适有此自信。据杜威自己的记述,那几天胡适等人陪同他参观了一家棉纱厂、申报馆和百货商店等地方。
  在棉纱厂,杜威震惊于那些可怜的童工和女工们微薄的薪水,他被告知,童工们每天的工资不超过1角。回到旅馆后,他给女儿写信说:你能想到吗,这些孩子每天都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杜威在南京路的百货商店买了手套、吊袜带和丝绸,这显然是为夫人和女儿买的,但他注意到,尽管店里的日本货质量上乘而且便宜,但“这里的人们不买日本货,他们宁可要美国的”。
  而自称“我是来研究中国社会状况的”的罗素,日后回忆说,初见的上海如同西方大都市,和他习惯的伦敦并无多少区别。但一出租界不远,便是破败的贫民区,这使他感到上海城市面貌的多样性,或者说一种畸形的繁华。
  1922年12月底,当爱因斯坦第二次路过上海时,夫妇两人逛了上海老城厢。这里是华人的居住区,房屋破旧、市容肮脏,而且到处可见那些瘦骨嶙峋的黄包车夫,载着洋人招摇过市前来游玩。这种景象让爱因斯坦夫妇难过。
  爱因斯坦走在石子铺成的路上,看到路旁有许多小工在凿石块,于是他问身旁的翻译,这些人一天能挣多少钱?翻译告诉他,折合成美元大约是5美分。
  看着这些席地而坐、衣不蔽体的工人,他们目光呆滞,脸上没有一丝表情,只是机械地挥舞着手中的榔头,爱因斯坦认为艰辛的生活使他们变得麻木。在这里,他还看到了在马路上来回奔跑的人力车夫,坐在车上的是趾高气扬的洋人小伙子,而拉车的却是瘦骨嶙峋的中国老翁。
  这些景象都被记录在了爱因斯坦的旅行日记中。中国人民的苦难唤起了爱因斯坦深切的同情,上海的悲惨景象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以至1936~1937年他在普林斯顿遇到周培源时,还曾与之谈起当时的情形,唏嘘不已。
  他的女婿曾根椐他的旅行日记,记述了爱因斯坦对当年上海的感受:“实在是一幅悲惨的图像。”
  
  二、上海传统文化的象征:城隍庙、湖心亭、半淞园
  
  在外国人看来,上海既是天堂又是地狱,既是西方文化的桥头堡又是东方文化的最后根据地。像城隍庙、湖心亭那样的地方,像京剧、昆曲等戏曲,就是古老中国的象征,东方文化的精髓,到了中国一定要“到此一游”。
  1922年11月,第一次来上海的爱因斯坦也不例外。他向主人提出的要求是“领略我国烹调、戏剧与园林之胜”。他的访问,不过顺道而已,时间有限,而上海方面的安排,当然尽力满足他的心愿,为此主办方特意选择了“小世界”、“城隍庙”和“梓园”等几个地方。
  在城隍庙北面,有一家有名的游乐场“小世界”,那里正好在上演一出昆剧,但见演员浓妆艳抹、服色华丽,唱腔委婉动听,在众人的陪同下,他坐着看了一会儿,显得很有兴趣。
  离开“小世界”,他们步行到了城隍庙,这里商家酒楼密集,各种特色小吃、手工艺品应有尽有,还有不少地摊,来往人流如梭,吆喝之声四起,一派热闹景象,爱因斯坦夫妇饶有兴趣地漫步其中,过九曲桥,驻足湖心亭,悠然而享受。
  当天傍晚,爱因斯坦夫妇赶到王一亭宅邸“梓园”,出席欢迎宴会。
  王一亭,名震,字一亭,号白龙山人,集书画家、收藏家、实业家、慈善家于一身,更是一个热心的社会活动家。梓园在南市乔家弄,是一座二层小洋楼,附有中国式花园,当年颇具雅趣。好客的中国主人认为,以家宴形式欢迎爱因斯坦,不仅可以使他感觉亲切、领略中国家庭寓所的特色,而且还可以让他欣赏到许多中国名画。
  喜剧大师卓别林则游览了“大世界”,领略上海市民的休闲娱乐活动。在南京路河南路口的老介福绸布店,卓别林一口气买下60打真丝衬衫。
  在南市的一所私家园林——半淞园,罗素也呆了两个多小时。半淞园“剪去吴淞半江水”,景色清幽,有听潮阁、迎帆楼、鉴影亭等景,多中国传统形式,但因原来的园主是天主教徒,那些亭阁之上,就装饰了十字架,又有弹子房等西式游乐节目,中西合璧,颇得罗素的欣赏。
  大凡来华访问的外国名流,都为东方传统文化的魅力所慑服,呼吁保存中国的“国粹”,极少有人去游览外滩之类的万国建筑博览会,因而罗素流连半淞园这样的名园,倒是合情合理的。这所著名的园林,“八·一三”事变中毁于日本人的炮火之下,如今只有半淞园的路名,可以让人遐想当年的风情。
  
  三、与科学大师对话的场所:交通大学、中国科学社
  
  
  来沪的世界文化名人,大多是来讲学的,演讲是他们的主要目的。能够与科学大师对话的,自然是当年的名教授们,而科研水平和科研人才相对较强的交通大学、中国科学社等,成为他们演讲的首选之地。
  1933年,意大利著名科学家马可尼携夫人曼丽亚作环球旅行,于12月7日清晨抵达上海,并应邀前往交大演讲。
  演讲之前,在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交通大学校长黎照寰等人陪同下,马可尼夫妇进入交大容闳堂内,出席与交大师生的座谈会。
  会毕,校长黎照寰邀请马可尼在交大工程馆门前建立“马可尼纪念物”,并亲行植基。然后,又为即将兴建的无线电台典基。“马可尼纪念物”迄今保存完好,成为交大的一处胜迹,但其中蕴含的故事,或许大多数学生已不知晓。
  1937年春,另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玻尔也抵达上海访问。
  作为国际物理学界的泰斗,玻尔的来华也受到媒体的关注,但与当初爱因斯坦相比,玻尔的到来似乎要冷清得多,报纸上没有连篇累牍的报道,只有《大公报》、《申报》和《中央日报》等几条不起眼的消息。好在玻尔的儿子汉斯·玻尔随行时,在日记中记下了他父亲在上海的一些活动,可惜因当年的他年纪轻轻,不可能对上海的风貌人情都有准确的描述。
  小玻尔的日记原是丹麦文,现在的中文则是从英文转译的,当中又不免走样,有些译名也无法考定,但不管怎么样,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玻尔对在上海交通大学工程馆的讲演,极为重视。
  当时交大离租界中心区还有一段距离,周围尚显荒凉。
  玻尔的儿子在日记中写道:“大学在较远的郊区,坐落在田野和茅舍之间,那些茅舍用泥土修建,用草盖顶。”今日徐家汇地区的商业繁华,车水马龙,确非小玻尔后来所能预料。
  下午三时,玻尔的演讲开始,题目为《原子核》,具体阐述他的原子模型理论。工程馆大教室里挤满了慕名前来的学生,人太多只好在过道上加座,场内听众约有600余人,场外还有数百人收听拉线广播。
  除交大外,工部局礼堂和中国科学社也是大师们演讲较多的地方。爱因斯坦第二次访沪时,应上海犹太人青年会和学术研究会的邀请,在福州路英租界工部局礼堂,作了关于相对论的演讲。
  
  1931年12月10日,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邀请朗之万,在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演讲,题为《磁学之现代观念》。
  中国科学社位于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309号,设有总办事处、明复图书馆及编辑部等。其中明复图书馆是为纪念已故的科学社创始人胡明复而建,1931年初建成后,即成为上海社会和学术生活的重要活动场所。罗素来华时,也曾在此发表演讲。
  
  四、世界文化名人下榻处:礼查、华懋、一品香
  
  礼查饭店(今浦江饭店),是外国人在上海最早开设的近代化大饭店,设施先进,服务周到,舞厅、酒吧一应俱全。加上位于苏州河和黄浦江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因此在华懋饭店(今和平饭店北楼)建造前,那些来沪访问的外国商人、名流,都喜欢下榻于此。
  1922年12月27日,爱因斯坦夫妇访问日本后回国,顺路在上海逗留时,就入住礼查饭店304房间。
  爱因斯坦在上海逗留过的地方,大概只有浦江饭店还保留了原貌,笔者去实地看过饭店和爱氏下榻的房间,也的确能感受到这一点。
  1929年华懋饭店建成后,一直是上海的奢华所在,也是一个光怪陆离的社交场,饭店里的九国套房,面临黄浦江,分别以中、英、法、美、德、日、意、西、印等九国风格装设,在上海独一无二,有人戏称为联合国度假村。马可尼也下榻于此,只可惜下榻的具体房间已不可考。临行前,马可尼在华懋饭店设宴回请热情好客的中国主人。
  1936年卓别林拍完电影《摩登时代》后,作了一次环球旅游,其中一站就是东方大都市的上海。陪同他来访的,是《摩登时代》的女主角宝莲·高黛,当时他们已经同居,但尚未正式宣布结婚,因此他们在上海并未以夫妻相称,但耽于八卦的记者总喜欢问诸如此类的问题,且记者们得知,卓别林与宝莲·高黛下榻于华懋饭店。饭店方面为卓别林准备了5楼A字房间,不知是有意安排还是巧合,宝莲·高黛入住的同层9号房间,恰好与卓别林房门相对。
  罗素在上海期间,住在上海西藏路一品香旅馆,在上海度过了访华的最初5天。一品香旅馆附设的饭店是上海最早的西餐馆之一,大厨们能烹制极为地道的西餐;中餐则色香味俱全,且中餐西吃,很合外国人的口味。早期一品香旅馆是二层楼的中式楼房,20年代后翻造为大楼建筑,是接待外国人较多的著名旅馆。罗素还在一品香旅馆接受了《申报》记者的采访,第二天,意犹未尽的他又去参观了报馆。
  另一所静安寺附近的沧州饭店,印度诗哲泰戈尔和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来上海时,曾在此下榻。但该楼现已拆除,在原址上造起了雄伟的锦沧文华大酒店。
  
  五、泰戈尔的温馨记忆:徐志摩陆小曼寓所
  
  1924年4月来上海的印度诗哲泰戈尔,其行程仿佛要私人化得多,并没有惊动多少人,其行程也更具浓郁的文化和宗教气息。
  泰戈尔在诗人徐志摩的陪同下,来到了位于上海西南的龙华。4月的龙华,桃花齐放,鲜艳欲滴,不过在泰戈尔看来,庄严、肃穆的龙华古寺则显得“衰败”,“无任何宗教精神”。
  13日上午,泰戈尔又到哈同花园(今上海展览中心)参观。吸引泰戈尔的或许是笃信佛教的哈同夫人罗迦陵和总管宗仰上人,以及园内珍藏的名贵佛教典籍。泰戈尔与陪同的徐志摩在园内徜徉多时。这位耽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诗人,还来到了位于四马路(今福州路)的有正书局,选购该局所印之中国美术图集多种,准备归国后加以研究。
  晚上,徐志摩、郑振铎、戈公振、刘海粟等人在北京路功德林素菜馆设宴,为他举行欢迎宴会。
  上海各界代表和英美人士约一千二百多人,曾在宝山路商务印书馆的东方图书馆为诗人举行盛大的欢迎会。会场门口用松柏树枝粘连而成“欢迎”两字,内部四壁悬挂着中国古画以及用松柏交叉做成的彩条和彩球,主席台上也用同样的方法织成“欢迎”两字,台前则摆放着十余盆鲜花。当泰戈尔出现在会场上时,乐队奏起优美的音乐。
  东方图书馆由张元济先生一手创立,藏书约46万8千册,尤以典藏的20万册涵芬楼古籍藏书闻名东亚。
  可谁也想不到,在八年后的“一·二八”事变中,日本轰炸机的狂轰滥炸持续了10多个小时,闸北地区陷入一片火海。商务印书馆总厂对马路的东方图书馆,也被日军一把大火烧毁。
  1929年3月,泰戈尔第二次来到了上海。他事先叮嘱徐志摩,这次来沪只是朋友间的私访,不要对媒体通报,且一定要求住在徐家。故诗人的身影,连上海的《申报》都看不到一丝的踪迹。
  当时徐志摩与陆小曼新婚不久,住在福煦路(今延安中路)四明村923号。该弄房子由四明银行投资建造,属于新式里弄建筑,只有资力殷实的小康人家才租住得起,徐志摩陆小曼夫妇以每月100块银洋的代价,租下923号整幢楼房。
  虽然这处三层楼的房子,陆小曼“东看看也不合意,西看看也不称心”,泰戈尔看了却十分满意,还不愿住他们特意布置的一间印度式小房间,倒要睡他们的“那顶有红帐子的床”。有三天时间,泰戈尔只在徐家与志摩夫妇谈诗,还专门为陆小曼吟诵了几首新诗,陆小曼也“说不出的愉快”。后来陆小曼在《泰戈尔在我家》一文中写道:“虽然住的时间并不长,可是我们三人的感情因此而更加亲热了。”
  是年6月,诗人访欧归来,第三次到上海,想不到他再次住进了徐志摩的家里。或许是年华老去,或者是他预料不会再来,回国前,泰戈尔拿出一件紫红色丝织印度长袍,深情地对徐志摩夫妇说:“我老了,恐怕以后再也不能到中国来了,这件衣服就留给你们作纪念吧。”
  
  六、中国京剧倾倒喜剧大师:共舞台、新光大戏院
  
  1930年梅兰芳访美演出时,就与卓别林结为莫逆之交。时隔6年后,卓别林来到了上海,而且在三个月内两度登陆上海。实际上,卓别林这次来上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与梅兰芳会面,观赏中国的京剧表演。
  那天在国际饭店共进晚餐时,卓别林向梅兰芳提出想看京剧,梅兰芳自然一口答应。但当晚梅兰芳自己没有演出,考虑了一会儿,梅陪同他去了共舞台,看当时流行的京剧连台本戏《火烧红莲寺》。
  梅兰芳、卓别林他们进场时,《火烧红莲寺》已经开演,正演到其中最精彩的一场“十四变”,卓别林对变幻无穷的舞台背景和热闹的武戏打斗,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后面梅兰芳还安排看马连良主演的《法门寺》,卓别林不等散场,便悄悄离开。
  新光大戏院,即今新光电影院,在大马路南京路后面不远,四层楼高,有点中世纪风格的建筑。卓别林一行进场时,观众都在聚精会神地欣赏马连良德大段西皮唱腔。听说梅兰芳陪着卓别林来看戏,观众都起立,热烈鼓掌,卓别林也招手致意。找到座位后,梅兰芳与卓别林悄悄坐下,台下复归寂静,卓别林立即也被马连良的表演所吸引,他学着其他人的样子,用右手在膝盖上轻轻击着节拍,显得十分投入。
  演出完毕,卓别林在梅兰芳的陪同下,上台祝贺马连良演出成功。马连良来不及卸妆,卓别林已经学着中国人的样子,就在台上与马连良面对面拱手作揖,接着伸出手来,两人紧紧握手,交谈起来,这一系列难得的镜头,被眼明手快的记者抢拍下来,发表在许多杂志封面上。
  从新光出来,卓别林游兴不减,又至百乐门参加通宵舞会,直至凌晨3点才回到住所休息。是啊,在上海短短的一天逗留,又有梅兰芳的精心安排,卓别林怎么可能放弃这难得的艺术享受呢?
  第二天上午9点,他乘游原轮离开上海前往香港。
   “天上没有痕迹,鸟儿却已飞过”。当年杜威们“略略看过”的上海,如今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可否认,他们对上海——这个中国的异数,有着一种奇异的认知,以今天的眼光观之,甚至还不可避免地带有西方人的优越感。但他们独到的眼光和见解,总给我们一种与众不同的体验;他们对上海、对中国深深的同情和关怀,无论岁月怎么流失,总给人一份由衷的感动。
  (作者为上海市档案馆编研室主任、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 肖阿伍
其他文献
针对水下运载器具有强非线性、强耦合、多输入多输出、水动力作用复杂以及姿态变化剧烈等特点,设计了一种非线性动态逆控制系统,解决了传统控制器设计方法在线性化过程中因忽
【正】 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时候,历史也成了他们任意宰割的对象。在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中,除了捏造的所谓儒法斗争的线索之外,几乎骂倒一切。对待中国近代史上的戊戌变法运
利用基于实例推理(CBR)与基于规则推理技术(RBR)的基本原理,反斗提机已有成功的设计安全作为实现,根据用户实际要求,自动推理、检索、修改、最终形成新的设计方案.本文介绍了论述了基于实例与规则的斗提机设计专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实例的层次模型的建立方法,规则库的建立方法,和程序接口等.
电火花放电修整(EDD)砂轮技术利用放电产生的热能熔融气化结合剂使磨粒突出修锐砂轮,是很有发展前途的特种加工修整方法。放电加工的介质放电轨迹显示出树枝分叉倾向,具有明显
邓小平同志自1973年复出以来,一直站在与"四人帮"斗争的第一线,在若干回合的较量中,最为激烈的要算是与"四人帮"挑起的大反"经验主义"的斗争。毛泽东接见周恩来提出要学习无
为了研究短脉冲激光对光电系统的作用机理,开展了高重频皮秒激光对行间转移Wat-902B型电荷耦合器件(CCD)的损伤实验研究,并对损伤机理进行了分析。调整皮秒激光指向相机光学系
单输入多输出(SIMO)水声通信系统可利用空间分集获取性能增益,考虑到水声信道垂直相关半径通常大于SIMO接收阵的阵元间距,因此各个SIMO信道响应的多径稀疏结构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本文利用磁流体密封原理,解决了因轴旋转摆动带来的密封困难问题。通过研究构建了大长径比搅拌轴磁流体密封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磁流体密封的结构,并通过实验进行了更为深
1948年1月底,寒冬时节。上海在三天内接连爆发了三起重大斗争:1月29日,同济大学学生罢课;1月30日,申新九厂工人罢工;1月31日,舞女到社会局请愿,并捣毁了该局办公室。这三起集
为研究隔转鸭舵式弹道修正弹执行机构的工况,对鸭舵和轴承进行动力学建模,改进基于欧拉方法的双旋弹道模型,并利用弹道参数对电磁执行机构的设计工况进行验证.以不同发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