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柳钢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yi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钢集团)来说,2019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在钢铁行业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柳钢集团发展成绩连续取得突破,继2018年成为广西首家年利润超百亿的国有企业之后,2019年的营收首次突破1000亿,成为广西第一家营收超千亿元的制造业企业,引起行业瞩目。
  “数字只是一种外在的呈现,它背后其实是我们柳钢这四五年来一直在稳定、可持续地发展。”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潘世庆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道。
  全方位创新、多元化发展
  2010~2015年,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严重,整个行业处于连年亏损状态。作为中国钢铁行业元老的柳钢集团也未能幸免,在2015年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亏损。那时,潘世庆刚刚到柳钢集团任职一年。
  “行业越艰难,越是优势企业凸显的时候。”潘世庆认为,面对困境,创新才能突破,而创新是全方位的,与所有岗位、所有业务都密切相关。于是,柳钢集团开始了管理体制机制、营销模式、产品等全方位的改革创新之路。
  例如,在产品创新方面,柳钢集团不断做优做精钢铁主业,加强产品研发,推广应用新技术,促进钢材产品性能优化,提高品种钢比例。至2019年,柳钢品种钢比例达到60.2%,创效6.65亿元。又如,营销模式由以产定销转变为以销定产,并积极采用数字化营销的手段,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节奏,市场需求什么,就生产什么,最大限度缩短生产期限和交货周期,快产快销,避免无效供给。
  通过全方位的创新,柳钢集团的吨钢利润率、人均产钢水平、销售利润率等运行效率的指标近年来得到大幅度提升,实现了高质量的发展。2017年,柳钢集团的利润进入全国同行前十名,2018年更是创历史最好水平。
  同时,2014年和2015年的“钢铁寒冬”也让柳钢集团管理层看到,“一钢独大”经不起风吹雨打,多元化发展才能更好抵御市场风险。经过几年时间,柳钢集团形成了“1+4+X”的产业结构,其中“1”是钢铁产业;“4”是贸易与物流、能源与化工、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服务业;“X”是建筑工程、信息化等。并且,多元产业规模和利润来源也更加均衡。2019年柳钢集团多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76.52亿元,占集团总营收的近40%,多元产业利润也达到9.17亿元,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潘世庆认为,改革创新带来的发展质量提升、产业结构优化是柳钢集团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在一些数字上取得突破的基础。
  实施沿海战略,着眼未来的东盟市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鋼材净进口国占70%以上,是中国钢材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同时,中国在部分沿线国家建设基础设施、经贸合作区,也会间接带动钢材出口,这些都给柳钢集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目前,柳钢产品立足两广,辐射华东、华中、西南等国内市场,并出口东亚、南亚、欧洲、美洲、非洲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的市场主要还是在国内,但在未来,东盟及其他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肯定是我们发展的方向。”柳钢集团经销公司党委副书记、经理张卫权对本刊记者表示。
  据悉,柳钢立足柳州本部,大手笔实施沿海战略,加快发展向海经济,着力打造防城港千万吨级钢铁新基地和建设重要的中金不锈钢生产基地,其中的战略考量就是着眼未来,为开拓东盟等海外市场做准备。
  由于钢铁产品重量大,物流成本高,尤其是需要陆路运输时,出口海外就不占优势。而防城港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的西南端,还是国内唯一一个与东盟陆海相通的港口城市,地理位置优越。在此地建立新基地之后,可减少陆路运输,每年节省数十亿开支,确立新的物流竞争优势。
  2019年12月26日,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1#高炉顺利试点火烘炉,建设期仅用13个月,创造了令业界惊叹的“柳钢速度”。随着防城港项目的加快建设,柳钢集团可以依托防城港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窗口,实现钢材产品的“走出去”,辐射东盟国家,助推中国钢铁产能的全球化布局。
  抗疫的“实力担当”
  2020年1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的人们都构成了威胁。面对疫情,柳钢集团在第一时间建立了疫情防控领导机构和联防联控工作机制,24小时值班值守,实行“零报告、日报告”制度,织紧、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截至3月20日,柳钢集团范围内(包括柳州本部、防城港钢铁基地、玉林中金公司以及桂林、南宁等子公司)干部职工家属没有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
  在抓好疫情防控、保障职工健康的同时,柳钢集团还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主动担当、主动作为。例如,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柳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捐款3000万元,向广西红十字基金会捐赠各类医用口罩8920个,助力广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先后两次派出12名医务人员奔赴抗疫一线,驰援武汉,与湖北人民共克时艰等,切实履行了一家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此外,柳钢集团还千方百计打通人流、物流堵点和货运物流限制,确保了生产有力和复工有序。2020年1~2月份,柳钢集团不仅没有因疫情而停产,还频频传出喜讯:柳钢集团总部基地铁、钢产量同比均有5%以上的增长,其中铁产量还创下3.68万吨的新纪录,防城港钢铁基地10万吨级泊位成功安置首个沉箱,玉林中金不锈钢冷轧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开发新产品2个、完成5个新产品技术储备……
  不仅如此,疫情期间,为鼓励供应商组织货源并尽快复工,柳钢集团还充分结合供应商各项成本压力,主动“加价采购”,积极带动上下游企业共渡难关。
  可以说,柳钢不仅最大限度降低了疫情的负面影响,还充当了经济增长的重要“顶梁柱”和“压舱石”。对接下来的发展,潘世庆同样信心满满。“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将是短期可控的,不会改变经济增长趋势。柳钢将继续从多方面采取超常规措施,把在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上的时间抢回来,加速向前进。”潘世庆说道。
  ·联系编辑:2671536527@qq.com
其他文献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意在促进中国—东盟贸易提质升级、实现持续发展的创举。随着其中的陆运、海运、枢纽功能不断发展,陆海新通道的作用也将逐步释放出来。  2020年1~3月,中国广西钦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887.8万吨,同比增长8%;集装箱吞吐量达68.8万标箱,同比增长24%。在全国港口货量普遍下跌的情况下,钦州港港口吞吐量逆势双增长,西部陆海新通
期刊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有余,互联互通作为该倡议实施的优先领域,展现出方兴未艾的局面。中老万(象)昆(明)铁路、柬埔寨10号公路、印尼雅万高铁等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陆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打造中国—东盟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东盟陆路基础设施建设大有可为  东盟国家拥有丰富的农、林、渔、石油等自然资源,但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较为
期刊
解读柳州工业的辉煌,有太多的关键词:柳钢、柳汽、上汽通用五菱、两面针、预包装螺蛳粉、金嗓子、花红药业……  挖掘柳州工业的成功内核,有太多的切面:柳州人有着对工业的挚爱精神,他们自信创新、扎实向上、奋发有为……  作为广西首个以“生态”为主题的城市新区,柳州市北部生态新区(以下简称生态新区)承载着柳州乃至广西生态新城的梦想。柳州的工业升级发展,柳州未来的发展蓝图,都可从生态新区中窥见一二。  北部
期刊
减贫,一直是湄公河流域国家致力解决的问题。2016年3月,《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三亚宣言》, 就将农业和减贫确定为澜湄合作的五大优先领域之一。此后,减贫作为澜湄合作的“重头戏”,持续在澜湄国家上演,开辟了乡民脱贫之路。  不僅如此,在2020年8月24日举办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上,减贫合作再次被放在聚光灯下。与会各国领导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澜湄国家的减贫合作,造福区域各国人民。 
期刊
提起两面针,许多人对这个伴随自己成长的品牌充满了亲切感。但大家也许不知道的是,这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品牌同样驰名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从1978年成功研制中国国内第一支中药牙膏,到发展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再到成为行业内首家自主品牌上市公司,40多年来,两面针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印记不断创新求变,提质增效,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中药牙膏生产企业之一。  质量兴企 创领中药日化  “一口好牙两面针”。在两面
期刊
柳州市以工业发展闻名,而汽车工业则是其中一大亮点。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柳汽)由农械厂变身而来,经过柳汽人勠力打造,东风柳汽已发展为拥有广泛客户群和雄厚科研实力的汽车制造公司。  书写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多个“第一”  柳州农械厂在办厂时期已积累下一定的制造基础,1969年,柳州农械厂加入汽车行业,同年生产出广西第一辆汽车——“柳江”牌载货汽车。后来农械厂加入东风汽车集团,改制为东风柳州汽
期刊
如果要选出广西工业的代名词的话,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工)绝对可以实力出镜,成为广西工业的重要代名词之一。从1958年建厂,偏居中国西南一隅,起初不为人知的国有老厂,发展成为今天业内外听到“柳工”一词就竖起大拇指的国际化公司,柳工开辟了独属的传奇之路。  而循着这条传奇之路溯源过去,审视当下,展望未来,我们发现了柳工之所以能够在国际市场厮杀中突围冲出的内核之源,与62年来一代代柳工人的开
期刊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0年前8个月中越双边贸易额达1112.4亿美元,同比增长13.4%;中国对越出口670.8亿美元,同比增长8.9%,進口441.6亿美元,同比增长20.9%。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越双边贸易增幅明显快于其他贸易伙伴,越南继续保持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和在东盟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且中越贸易在中国与东盟贸易中占比进一步扩大至26.7%。越南对华贸易逆差继续得到改善,前8个月越南对华
期刊
不求大而全,但求精而专  目前花红药业有花红片(颗粒、胶囊)、消肿止痛酊、葛根芩连丸等主打药品和一系列保健品、消杀品和医疗器械等产品,涵盖药材种植、研发、制造、批发、零售以及女性美容健身服务等纵向多元化产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西女性健康中成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取得今天的成就,花红药业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该公司前身是柳州市中药厂,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因缺乏特色经营而陷入困境。寻求转型,走出一
期刊
2020年2月,在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上汽通用五菱凭借一句“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口号登上各大社交媒体的热搜,再次用实力刷新了人们对这一“国民神车”的认知。  从造汽车到产口罩,这两者虽然看似不相干,但其背后也彰显了上汽通用五菱“资源雄厚、自主研发、主动求变”的硬实力,以及向多元化转型升级的成功转变。  自主研发 硬实力刷新“五菱速度”  在提出转产口罩的3天后,2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