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医用X射线工作者1997–2011年队列随访恶性肿瘤发病危险分析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w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我国医用X射线工作者随访队列中最大的江苏亚组开展继续随访,分析1997–2011年队列随访期间慢性小剂量电离辐射照射诱发恶性肿瘤的发病危险。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由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统一随访方案,经过统一培训后,组织开展随访工作。采用Epicure之Datab计算随访队列1997–2011年累计观察人年分组列表,利用AMFIT进行分组资料的Poisson回归,计算调整性别、年龄等因素后医用X射线工作者的各种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RR)值及其95%CI

结果

共随访7 088人,其中,照射组3 668人,累计观察94 651.2人年,失访率为5.79%。在此期间诊断新发恶性肿瘤441例。与对照组相比,照射组全部恶性肿瘤的RR为1.44(95%CI:1.18~1.75),实体癌的RR为1.44(95%CI:1.18~1.75)。照射组发病率明显上升的恶性肿瘤包括肺癌(RR=1.95,95%CI:1.30~2.92)、食管癌(RR=3.04,95%CI:1.20~7.70)、淋巴癌(RR=2.24,95%CI:0.67~7.48)、白血病(RR=1.57,95%CI:0.33~7.39)、喉癌(RR=2.47)和甲状腺癌(RR=2.80,95%CI:0.24~32.26)。对失访情况进行调整后,照射组实体癌的RR=1.2(95%CI:0.94~1.46)。

结论

1980年前参加工作的江苏省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恶性肿瘤,主要是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危险增高,可能与其接受的慢性小剂量电离辐射职业照射有关。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不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NICH)患儿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2例NICH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分析。结果22例NICH患儿男14例,女8例,就诊平均年龄4.2岁。发病部位:头面部5例、颈部3例、躯体6例、上肢5例、下肢3例。组织学呈不规则的结节状或小叶状结构,血管内皮细胞核突出血管腔内,呈现"钉突样",结节中央通常可见1条或多条管壁厚薄不一的引流血管;小叶间为纤维组织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ALDH1A1的表达情况及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PTC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标本153例,在HE染色下观察其一般临床病理学特点(肿物直径、双侧、多灶、肿瘤边界、腺叶外浸润),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检测癌及癌旁组织中ALDH1A1的表达情况,分析ALDH1A1表达与淋巴结转
期刊
目的研究江苏省医用X射线工作者的职业性照射因素与恶性肿瘤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队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省内1950–1980年间在医院放射科工作的医用X射线工作者为放射组;同一医院同时期未从事过放射工作的内科、五官科、儿科等医务人员为对照组形成调查队列。计算该随访队列1950–2011年累计观察人年数,并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计算调整性别、年龄等因素后医用X射线工作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