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瓷造型的构件—系与耳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feng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陶瓷造型上有单个的主体和多个主体拼接式之外,还有一部分的造型是附加了构件在主体造型上,它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满足特定的功能效用,也有的只是为了作为装饰加以点缀。附加装置构件在陶瓷上不仅可以使得其造型更加完善,对功能和形式都有加强作用,本篇文章主要以陶瓷造型的构件——系与耳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关键词:陶瓷造型;系;耳
  陶瓷器具造型有一个部件叫做系,这个部件是为了印穿系绳子的,是为了便于拎提移动方便而设介置的。系这个构件必须要有洞孔,使可以拴系穿绳,其牢固示程度必须超过陶瓷器具盛装物质之后的重量负荷的,系在器具造型整体上的位置多为口部和肩部,装在腹部的极少,只有在原始社会的陶器把系装置在腹部的比较常见。一般而言,系的体积比较小巧,它的空间感也不太突出,正是如此,系它常常作为一个点或者小局部来处理。但这些也并不是绝对而言的,因为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造型,比如具有较大的体量,占据显著的空间,从而形成很引人注目的造型效果。
  如果从系的主要作用来讲,系主要是为了使所在用目的才产生的构件,但是在造型发展过程中,形式有一部分陶瓷器具上的系已经脱离了实用的功能型成为一种纯粹的装饰附加物。
  陶瓷器具上所指的耳,是指装置在造型的两侧或单侧,主要为了使用的要求,也有的完全是关系为了形成造型空间的附加构件。系与耳的概念用有密于陶瓷器具上,并不是分得很清楚的,实际上有较小的也很难完全分开。例如,有些陶罐上的系,或为是提梁茶具上的系,也有把它称为耳或鼻的。系也能常常被称作耳,但有一些耳却无法称为系。这里只就比较的系与耳的造型,介绍两者存在的某些差别、在功能的作用、以及在装饰方面的意义。
  系很少有单个存在于陶瓷器具上的。为了穿造型效绳拎提,不使器具倾斜,常常是在肩部等高的圆周线上,用两点、三点或四点等距离,安排系的是为了使所在位置。大多数器具的系都在肩部,采取对应过程中,形式,装置两个、三个或四个系,这类器具的造的功能,型,必然重心比较低,系的位置比较高,提拎之后才稳当。
  系一般不是用手直接去把握的部分,和手的的完全是关系不大,而是和需要穿过绳的粗细及牢固程度的概念用有密切关系。为了不破坏造型的整体感,用体量实际上有较小的系与主体结合,突出整个造型的体积感。的系,或为了保持足够的坚固程度,用两个系并列组合,或鼻的。系也能很好发挥系的作用。
  这里耳既可以是成双对称附着在造型主体的两侧,也可以单独装置在造型主体合适的部位。耳侧,也可以单独装置在造型主体合适的部位。耳般要比系的体量大一些,有的甚至近似于把手。典型的耳并不是为了用来穿绳提拎的,常常是可以用手直接去端或提的。
  耳的体量大小不一,变化比较悬殊,有的接近于把手,甚至比把手还要大;也有的比较小,个别的比一般系的体量还要小。为了增加造型的装饰效果,这两种类型的耳都可应用。大型的耳能够造成空间效果,小型的耳可以增加细部变化二者都有各自的作用。
  日用陶瓷中糖罐、汤锅、砂煲等造型的耳,主要是为了使用而设置的,适应端拿的需要,大都是有两个呈对称状态的耳。这些造型上的耳,有种类型是没有中间通透变化的空间,耳上没用孔洞,用单片状或是其他形状构成耳,比较牢固也易于清洗,同时又具有较好的功能。耳在陈设性的艺术陶瓷的造型上,不受功能的制约,完全根据造型形式变化的效果来设计在造型整体效果统一谐调的情况下,利用耳的空间处理和细部表现,可以获得很好的视觉效果,增加造型的形式美。
  系和耳的早期样式是基于功能要求而产生的,同时和捏塑成型方式分不开,充分表现着黏了土的可塑性,也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与主体造型的连贯性。由于最初的陶器没有釉子,为了使构件与造型主体结合牢固,尽量扩大粘接面,填平相接部位的转折凹角,使其相互连成一体,较好能地体现造型的整体感。这种系与耳的处理手法,对于我们今天设计仍然是有所启示的,尤其是用于石膏模具成型的造型,体量和空间较大的耳,与造型主体连贯流畅,适于构件与主体一次注浆成型的要求。
  随着釉的产生,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釉能够加强构件与遣型主体粘接的牢度。于是,系与耳在和造型主体结合的方式上,出现了明确的分界线,形成了体量大小的对比关系,相接处显示出凹线角,使这些构件更醒目,起到衬托作用,造型整体的形式感也相应增强了。
  以后系的形式处理逐渐多样化,有片状的泥条压接状的(单条和双条)、切削成几何体状的,以及模拟自然形态等多种样式。这些不同样式的系,有的是由自身的弯曲变化形成穿绳的孔洞,也有用钻孔的方法挖出穿绳的孔洞。在装置的方式上,有的呈横向状态,也有的呈纵向状态,都是根据造型的主要功能和形式特征来决定的。
  耳在造型整体中的作用,一般比系显得更突浆出。除去上面谈到的日用陶瓷上耳的功能外,艺术陶瓷的耳在空间效果方面的作用更为显著。由能于耳居于造型主體两侧,并且能够占据较大的虚与拟空间,与主体形成空间的虚实对比关系,因此分对于丰富造型形态,增加造型气势的作用是十分示显著的。
  结语
  陶瓷造型的构件,不仅在日用陶瓷中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在陈设性的艺术瓷中,也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从造型发展的历史来看,有些造型构件原本是为实用而装置的,在后来的发展和演变中,失去了原来的作用。而成为了装饰的一部分。所以,在陶瓷艺术设计中,构件的装置和处理是不可被忽视的细节。系与耳的造型构件,在原始社会的陶器上已经开始被利用,几千年来不断发展和变化,样式和处理手法丰富多彩,为我们今天的造型设计提供了经验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2]冯先铭.《中国陶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3]辛华泉.《形态构成学》.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的雕塑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实在我国雕塑的历史上雕塑的种类可以分成很多种类的:从雕塑的使用材料方面来看,雕塑可以分成石雕、木雕、骨雕、冰雕、玉雕等;从雕塑呈现的形式来看,可分成浮雕、圆雕以及透雕。雕塑的形态不仅仅能够展现工匠们的卓越技术,优美的雕塑更能给人一种文化的视觉盛宴以及精神上的享受,另外在大多数的雕塑艺术中都蕴含着一定意义,值得人们去深入体会。
期刊
《春江水暖》  《琥珀》  《前行》  《石榴熟了》  作者简介:张子珩(1993—),女,漢族,辽宁省沈阳市,学生,研究生在读,景德镇陶瓷大学,雕塑方向
期刊
摘要:少数民族传统歌舞作为传播历史、文化、人文、艺术的重要载体,是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云南仍然保留有多种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但传承方式单一,受众范围狭隘,并且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之下逐渐成为获得利益与名利的工具和手段,在少数民族传统歌舞的传承方式上逐渐陷入一种极端,呈现出商业化与世俗化趋势。可以说,现如今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的地位在社会现代化飞速发展进程中显得岌岌可危。  关键词:云南
期刊
摘要:艺术的美感来源于生活。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技术的追求、欲望的彰显和大道的把握,此三者之间以道为本,技与欲相互依存,紧紧围绕之。作者通过对古典主义时期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莫扎特的歌剧作品《魔笛》的分析,将创作中的技欲道的展现深度剖析,以求更深层次的了解音乐艺术中美的体现。  新道论中的基本观点是:欲望、技术和大道游戏将美和艺术完满显现。从新道论(欲技道的游戏说)的哲学和美学出发来探讨一下莫扎特歌剧
期刊
摘要:自明清时期以来,昆曲风靡全国,饱受官僚阶级、骚客文人的喜爱。昆曲起源于苏州地区,专供政府官员和文士名流闲暇时的消遣。随其逐渐流传,慢慢地从宫廷之中流传至平民百姓之间,让田间地头的农民也能享受音乐文化带来的人文交流。如今,需要更多的学者来发掘和保护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对历史的负责也是对将来的交代。  随着苏州昆曲戏班传入各地,与当地的语言和音乐结合、演变,衍生出了众多其他的流派,形成了各
期刊
摘要:青铜剑的类型繁多,本文挑选比较有代表性的三种类型进行比较说明。分别为:巴蜀地区柳叶型青铜剑、吴越青铜剑以及秦青铜剑。他们分别代表了青铜剑的雏形、鼎盛和最后的绝唱。  关键词:巴蜀柳叶型青铜剑;吴越青铜剑;秦青铜剑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古人将祭祀与战争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视为国家大事。“古之言兵必言剑”。剑有着“百兵之君”的美称,剑作为中国武器的代表,在古代战场上发挥着不可或
期刊
我国意象油画的审美趣味是一种精神的表现。当今的意象油画以特有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通过对客体的创造、象征、立像、概括、加工来对画面加以建构,进而将艺术家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及密切关注表达了出来,再加上艺术家对所表现的事物和思想的切身感受和领悟,造就了中国审美文化的精髓。但是,意象油画并不是叙事式的感情宣泄,它需要在意象构思过程中表现画家真实的内心感受,重视意的传递,呈现出一种栩栩如生的独特美感,这样意象
期刊
中国色彩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成体系。当代国内艺术、设计、色彩等领域深受强调色彩科学认知的西方色彩学说、方法等的影响,而对于注重色彩精神作用的中华色彩文化的观念知之甚少,相关研究,尤其有影响的成果鲜见。中国色彩事业若想在世界色彩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不断地研究、推介、传承和运用本民族的优秀传统色彩文化,就成为中国色彩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本文试图从色彩的对比、色彩结构的装饰性、色彩风格的变化等多方面
期刊
摘要: 当代工笔人物画已经走向了多元的趋势,形成多种角度、多层面的发展格局,无论从题材内容、形式语言、创作理念、艺术式样、审美趣味与艺术本体的追求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相当深刻的变化,呈现出勇于探索创新的新局面,显示出多姿多彩的勃勃生机。对其进行研究总结是对今后的工笔人物画拓展做有力的铺垫。在多样的表现形式下,要深入挖掘工笔人物画创作风格的表现深度,并注重通过形式的层面而深入到绘画的精神层面,在新的知
期刊
文明,指一个相对居住集中的民族、国家等人类聚集体在长期的生产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物质与精神结果的总和,其中精神部分,又称为文化,文明是文化形成的基础,而文化在形成之后,具有相对独立性,本文试从西方文明、文化的诞生与演变方面探讨其特征。  中国文化奠基于中国的农耕文明,形成了以追求和平、稳定为宗旨的“和”的文化。中国哲学家的理想不是朝向未来的,而是指向过去的。子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孟子曰:“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