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生“三字经”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e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阴荏苒,一晃在教育战线上已工作32个年头了。回顾这些年来追求教育理想的心路历程,我付出,但也幸福地享受着付出后的收获。32年间,我先后在化学教师、班主任、团委干部、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等岗位上工作过。时光虽然改变了我的容颜,却始终没有改变我对教育的情怀,没有改变我的“三字经”,即“勤为径、常躬行、他山石”。
  勤为径
  在我即将工作的时候,母亲对我说了一句话:“山那边是海。”当时我并不理解,只认为她在告诫我,参加工作后要谨慎点。后来我渐渐觉得这句话有更深刻的含义。我曾在日记中写道:“在跋涉中,我告诉自己要想知道外面的世界究竟有多大,要靠自己闯,不要有懈怠之心;在攀登时,我告诉自己每一级台阶都是目标,山到底有多高,只有登上去才知道。”
  1981年,我从一名化学教师起步,开始了跋涉与攀登。在教学中,我凭借年轻人身上那股闯劲,放手“拿来”,大胆实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了上好一节课,我几乎翻阅了所有能接触到的资料;为了让课堂充满激情,我认真琢磨每一句课堂语言;为了进行“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的课题研究,我自费去省城开研讨会向专家请教。当时多媒体刚刚进入课堂,我率先参加计算机培训,并在其他教师的配合下进行了“应用多种教学媒体,优化高中化学教学,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课题实验。
  我的课堂开始活起来。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成绩也突飞猛进。许多同行慕名来听我的课,在与同行们研磨、探讨、交流的过程中更加提升了我的教学能力。我深知,教学的世界五彩斑斓,我只是检了几枚贝壳罢了。我以五个“静”警示自己:静下心来备好每一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反思教学的得失。
  在做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我把“成人在先、成才在后”作为履职的基本理念,把教育的最终目标锁定在“使学生能够自学自励,出了学校,做主动作为的人”;把育人的成效落实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渐渐地,我所带的班级学生心态健康、人格健全,显示出一种积极向上的风貌。
  作为一名教师,我辛勤地耕耘着、品味着、实践着,将教育理想逐渐变为现实。面对取得的一点点成绩,我心静如水。人生没有止境,每个人都要追求更有意义、更能体现自己价值的生活。
  常躬行
  1995年8月,我被任命为学校教导处主任,作为“兵头将尾”,我开始了“裁判员”和“运动员”双重身份的生活。不知多少个夜晚,我独自坐在桌前,以书为友,以写为乐。我深知,作为一名教导主任,应该走在所有教师的前面。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仅仅学习理论还不够,要想把工作做好,大量的实践必不可少。我曾利用暑假时间,完成了近两万字的高中化学基本功教学讲座的稿件,编写了三十多万字的教学心得,为全校学生办知识讲座二十余场,并对整个高中化学教材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写了十万余字的笔记。平时,我在教研活动中和老师们进行研讨交流,不断探索和总结适应新课程理念的不同课型教学模式。做教导主任的两年间,听了多少节课我不记得,参加了多少次教研活动我也不记得,但我能扳着指头说出全校200多位教师每个人的教学特点。厚积才能薄发,行得春风有夏雨,所有这些成了萌发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源头。“知识点过关法”、“目标教学模式”就在这一节节研究课中有了雏形。
  领跑的人当然自己得成为长跑能手。那时候,虽然管理担子重,但我仍在毕业班担任着教学任务。因为我心里对教师和领导有这样一种理解,只有当好教师,才能当好领导,要当好领导更要当好教师。我经常是走出别人教室又跨进自己教室,放下听课笔记又拿起教案作业。那几年,我没轻松地度过一个星期天,没安稳地睡过一夜囫囵觉。看见我一次次地把当天没改完的作业带回家批阅,亲朋好友都说:“这样起五更,爬半夜,不要说工资不高,就是有钱也没有时间消费呀。”听了他们善意的嘲讽,我总是付之一笑。的确,干教师这工作,挣钱不多,但对于我来说,这是理想的选择,从中,我找到一种成就感。
  他山石
  1999年,我被任命为怀仁一中副校长。虽然之前已积累了一些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但做校长的思路还是一片空白。尤其是面对这样一所社会期望值较高的学校,我一直在思考着如何让她变得不再普通,如何让她在传承过程中发挥我们这一代的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时候踏上“取经”之路了。我的第一站选择了洋思中学。九十年代末,洋思很多东西也还在探索中。记得我和蔡林森校长座谈时,两人都对“模式”一词产生了兴趣。教学不能完全模式化,但有模式的教学又有着显而易见的好处。它提高了教学过程的可操作性,有利于整合集体智慧,发挥教育团队的整体作用。在洋思的几天里,我体会到了“模式”的威力。虽然不同学科有着自己不同的特点,但每堂课上,学生都是在教师的引领和循循善诱下进行思考。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一个个举着小手,紧张地思考答案,哪个有心思走神?老师进行归纳、总结或者升华,所有的课堂教学环节都十分紧凑,一环扣一环,课堂容量很大。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整个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堂岂能不高效?
  我暗暗思忖:在一定环境下,模式是需要的,但模式一定要结合学校的实际,一定要以让进入这所学校的每个学生获得进步和发展为根本宗旨,要让这所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能体验到一种职业成长的幸福感。
  于是,围绕“育人”这一中心任务,我在怀仁一中养成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德育生活化、课程化的模式。我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课堂改革,逐步扩大“试验田”的面积,最终使“目标教学法”成为学校的教学特色。
  2009年,我担任校长。上任伊始,正面临国家基础教育重大转型和新课程改革。经过多年发展,高中教育已在数量上基本达到饱和,怎样让学校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怎样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凝练自己的特色,我又一次踏上了“取经”之路。我去昌乐、赴衡水,下黄冈、到建平,一路走来一路看,一路看来一路思。渐渐地,改革的轮廓在我心里逐渐清晰起来。回学校后,我立刻着手建立起一条“编学案、制配餐,抓教研、推新人”的改革发展链条。
  2009年6月,教育部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了课改基地校校长培训班。在培训班中,我有幸聆听了崔允螂教授关于“课堂有效教学”的精彩讲解,受益匪浅,积聚在我心中多年的一些改革难题得到了疏通。我意识到,课堂有效教学不能缺少明确的目标引领;课堂有效教学是基于学生的体验而生成的;课堂有效教学不能忽视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我提出逐步地形成并赋予怀仁一中“三三五”课堂的个性化内涵,即目标引领三步骤,学案导学三功能,学习行为五体验。目标引领三个基本步骤为出示学习目标、围绕目标教学、当堂目标检测;学案导学三个主要的功能是导读、导思、导练;学生学习行为的五种体验是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自己表述、自己总结。
  2009年11月,那是一个暖冬,山西省新课程实验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在怀仁一中召开。会上,我代表学校向参会的全省400多位专家同仁推出“三三五”课堂教学模式,受到广泛关注。这几年,学校和我本人的荣誉也接踵而至,当别人掂量这些成果的“重量”时,只有我知道,哪怕是一个微小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改革成效的获得,都得要不断学习,不断付出,都需要念上几本“经”。
  如今,我已在教育战线上滚爬了30多年。这些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我本人的岗位也几经变化,但不变的是我对教育永远的挚爱、对事业充沛的激情和我的教育人生“三字经”。
  作者系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 陆燕)
其他文献
采用敏感水平、群落景观重要值、物种多样性信息指数等一系列评价指标,探讨了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与植被生态环境的关系。通过一系列评价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保护站-冰口凹
大气 CO2 浓度升高对陆生植物的影响引起广泛的关注 ,相对来讲 ,人们对大型海藻类与 CO2 浓度升高关系的研究则要薄弱得多 ,但近年来在这方面仍有很大进展。高 CO2 浓度下 ,许多大型海藻表现出光合能力下降 ,对海水中 HCO- 3利用能力下降 ,并使得光合量子产额下降 ;而另一些大型海藻则没有上述光合作用的下调现象。另外 ,高 CO2 浓度下 ,大型海藻的其它许多生理过程 (如生长、呼吸作
在对农业生态系统时间演替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以评价指标年际变异性、评价指标的时间发展斜率变化率和评价指标的初始阈值水平为评价领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趋势度的概念.并以
辽东栎萌生丛零散地分布在北京山区,虽然其种子量很大,但自然状况下的实生苗非常稀少。鼠类搬运并吃掉大量散落在地表的辽东栎种子,但鼠类是否影响辽东栎的自然更新尚不清楚。本
和谐校园是指在校园文化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学校良好的校风基于和谐的校园,而和谐校园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文化,以学生为本,创建和谐校同文化应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任务联系起来,从学生利益人手,从学生这个校园文化中最大的群体出发,让学生在和谐校同中得到健康发展、特质提升的实惠,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管理文化,并以注重内涵发展为基础,有效调控学生的差异,确保校园
现代艺术越来越重视人体艺术的发挥。而服装表演,作为一支重要的现代艺术,它涵盖了很多艺术形式,涉及服装艺术、表演艺术、化妆、舞台美术、音乐、灯光等,进而给人以视觉、听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本文简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适应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下的发展格局。全面、准确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
目前,技术发展的轨迹难以预测,各种创新层出不穷。虽然这样的速度让人兴奋,但我们也因此经常缺乏时间去考虑技术可能带来的意外的结果。
《档案学经典著作》梳理再现了中外具有特定影响力的档案学作品,针对未能最终入选该丛书的"佚文",本文从编辑删除、出版遗漏、作者存疑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涉及主题、逻辑、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