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爱玲笔下有个易先生,易先生在刑讯逼供和猜忌警惕里生活。他遇上了王佳芝,有时候他从自己操着生死大权的牢房里出来,靠在王佳芝的身上,恍如隔世。当王佳芝用传统唱法的发声,用小调的表演去将一个说不尽的天涯歌女轻轻哼唱,与他敬酒,他却潸然泪下。‘矮小,穿着灰色西装,生得苍白清秀,前面头发微秃,褪出一只奇长的花尖”的易先生用梳得一丝不苟的头发和表面的残酷掩盖着难以名状的恍惚。
我的一位朋友,每当恍惚的时候,就在自己的头发上下工夫。洗头,反反复复地,后来干脆在自己对自己根本无从把握的时候,将头发全部剃了去。
头发的有或者没有,还是从有到无,零乱或者整齐,还是从整齐到零乱,这样的摇摆可以延伸到眼神,延伸到神态,延伸到步态,延伸到心灵,最后形成一种整体的状态。
一种没有状态的状态,便可叫作恍惚了。
而今天,更是一个容易恍惚的年代。
恍惚,不是肉眼视觉上的模糊不清,而是内在意义上的难以把握。不是身体物理上的激情缺失,而是内心真正的深刻地满足感无法实现。
恍惚者最喜欢拿些“爆炸式”的活动来填补恍惚的时间。所以,你看,多少人在需要发声的时候保持沉默,却在兴致勃勃地煲电话粥,在微信里你来我往,网聊,或者摇一摇,再或者付着高昂的代价找年轻貌美者陪着聊聊。多少人将饭局变成了日常的行为艺术,开口要吃饭,闭口要吃饭,每一次都是以满满当当的桌宴开场,以又一次满满当当的桌宴结束。多少人在忙碌地购买和扩大房产,却舍不得花一些时间慰问一下精神,还有灵魂。
在爆炸式活动的繁荣背后,反映的是恍惚无聊中无话可说,无事可做,无“家”可归的真实状态。
我常常恍惚。在爆炸式的忙碌中感到人生的虚无。
对于如何克服人生中的虚无感,尼采的建议是:“寻找新的生活意义”。庆幸的是,我还有“写作”,可以在恍惚时冥想自己的缺失,可以让我在如何有意义地打发时光方面不再显得那么一筹莫展,可以暂时摆脱恍惚的纠缠,清醒那么一会儿。在清醒的这么一会儿,说些乱七八糟的我的老实话。
一只败犬的相亲
讲个故事,故事是从别处看来的。
三杨当国时有一妓名齐雅秀,性极巧慧。一日令侑酒,众谓曰:“汝能使三阁老笑乎?”对曰:“我一人便令笑也,”乃进见,问来何迟。对曰:“看书。”问何书,曰:“烈女传”。三阁老大笑曰:“母狗无礼。”
把女人与母狗联系起来,看来是极传统的事。但21世纪出现的新动向则是:与母狗有联系的女人们都精英化了,还带有赞许的意味。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极深。我们甚至可以胡乱猜想,这“三杨当国”时的故事也曾传到日本,于是日本有了把女人与母狗联系起来的传统。到了21世纪,我们中国在赞美母狗帮的时候,日本人也造出了一个词,叫“败犬”。用来形容高收入、高学历,到了适婚年龄却未步入婚姻殿堂的女性。
再讲个故事。还是从别处看来的。
名字叫《文明女悬挂招夫牌》。
很可信。
故事发生在1918年的上海。
自幼留学欧美的周女士,回国后在某学校充任教务,未禀明父母,自行在住所门前悬挂一招夫公告牌,内容为:
女学士周某某,现年28岁,原籍广东香山人。久寓北京,毕业于美国女子大学,现执教鞭于北京某女学校。家资及不动产可达五万元之数。自悬牌之日起,至民国八年一月止,各学士如有与某某(女自名)具有同等之能力及资产者,每日午后四时至六时,为会谈期,务请应时驾临可也。
我的朋友T,在某高校工作,教留学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留学生,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不知怎么,耽误到了现在。每次假期回来,抱着负罪感,待上几天,就唏嘘不已。见到我时,便说,恨不得从天上掉下个孩子,落在自己肚子里,然后交给每天喊叫的妈妈去带,她就解脱了。这样的困境折磨得人实在难受,就做最后一搏。办法就是“相亲”去。现在相亲,用不了“悬招夫牌”这样的可人之举。打听一个著名的“严肃婚恋网站”,注册了,上传照片,筛选,聊天,觉得可以,然后就见面了,不久,遇到……
不久,遇到一个躁动的健美先生。
T这两天有些小得意。原因是找自己的人不少,专门为相亲准备的邮箱里每天都会新增十几封情书。心安了,哦,原来跟自己一样的人确实不少。再说,从信和自己人气的增长态势来看,大可不必为嫁不出去过于焦虑。不过,心安的时候也心烦。“他,XX岁,未婚,上市公司职员,有房有车,本科”“他,XX岁,未婚,国有企业,已经购车,本科”“他,XX岁,未婚,事业单位,有房,博士”……说了很多又好像什么也没有说。T心烦了。抓了抓头发,T决定,我喜欢东跑西颠,找一个体魄不错的,以后也比较容易双宿双飞。健美先生便很自然便跳了出来。
健美先生和T见面之前,通过几次电话。第一次通电话,他就很热情地给T唱了一首《北京欢迎你》,评论说自己的声音酷似费玉清。健美先生判断并赞美了T的嗓音,估计从嗓音上判断了T的长相,从第二次通电话开始,就热情并逐渐非常热情了。T虽然并不舒服于他话语上的亲昵,但总对对方的体魄有念想,就忽略了不快,约好了见面再聊。
T和健美先生约在电影院的咖啡店,是个下午。远远就看见一个体魄壮硕的男子向着自己的方向走来。上身明显地包裹在高领毛衣里,相当宽阔,将外面的休闲西服撑得滚圆。走近一看,长相并不怎么体面,还带着几颗正在发育以及已发育好的青春痘。他大踏步地走过来,带着躁动的气息。不知道为什么,T后来想起这位见了一次面的健美先生的时候,那天下午的躁动感总是挥之不去。事实证明,他们之间确实没有共同语言。即使健美先生对T十分中意,从见面后就开始穷追猛打,并适时地表现出保护弱小的姿态,但T对这个进攻性很强的男人却始终没有感觉。
从电影院的咖啡店喝完咖啡,又勉强吃了下午饭,又在健美先生的执意要求下让他把自己送回家,T进门后,就把自己摔在了沙发上,觉得好疲惫。她打电话给我,说,我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了,不是健美的体魄,而是安全感,可是这个人,他没有。说完长叹一声。我听见她狠狠地捶打着枕头,发出怦怦的声音。之后,又声音清脆地说,没关系,写信的人多着呢,我再找…… 你满脸通红,那些干瘪的青春痘也像受着煎熬似的,你指点着每一个人,恶狠狠的:“你们这些聪明的人,谁能告诉我莫扎特是谁?”你咄咄逼人地盯着他们戴着面具的脸,一字一顿地说:“那好吧,我认为莫扎特是坨狗屎。”你走到一名士官的面前,“你,跟我重复,莫扎特是坨狗屎。”“如果要脱下你的面具,那就跟我说,莫扎特是坨狗屎……”
一个有着强烈控制欲的男人在面对自己的无知和愚蠢时,用的是如此直白激烈的方法。可是到了这个故事的最后,这位粗鲁的男士听到了莫扎特的音乐。他跑到山坡上,大声喊着“噢,是的,你说的对,莫扎特,莫扎特是个伟大的作曲家。我爱莫扎特。”
下面请让我为您举些例子,说明不服输的女人在面对自己的愚蠢、尴尬和失败时,会有怎样的表现。
莎士比亚的早期剧本《爱的徒劳》中有一个滑稽的私塾教师霍罗福尼斯。霍罗福尼斯如果要提到苹果,就一定会补充说,苹果悬在枝头时“宛若明珠悬于太虚耳畔,太虚者,天空、苍穹、昊天之谓也。”还要补充说,该苹果掉在“八荒之面部,八荒者,土壤、土地、大地之谓也。”现在没有私塾,也就没有私塾先生了,但先生还是有。
我拼搏了多年之后,成了一位先生。
做先生,而且做女先生,免不了要高谈阔论。“《劳工之爱情》者,中国现存最早之电影拷贝也。”“《人到中年》中潘虹杯壁上所滴之眼泪者,中国电影史最珍贵之一滴眼泪也。”“现实题材者,非必为现实主义也。”“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关于权力之控制,福柯有两种模式,一曰麻风病模式,一曰鼠疫模式也。”……竟然慢慢给了人们一个博学多才的印象。我自己也没想到,对于这个“博学多才”,竟慢慢在乎起来了。
一旦在乎了自己的聪明,就愚蠢了,和愚蠢打照面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
朋友弄了两张票,要去看《猫》。《猫》我听说过,但从没看过,所以不甚了了,甚至是哪个国家的,印象都极为模糊。我坐在出租车里,剧院门口,等着我的是某位有些名气的文化人。我的“博学多才”开始捣鬼了。“如果他问起我怎么办?”脸开始红了,一定会红的。出租车开得有些挤挤搭搭,我的脑子却转得飞快。“某某,我是老师。快在百度上帮我查一下《猫》的资料。……哦,没事的,一会儿要看,不了解一下,不好的啊!……查到后给我回个电话,好,好,辛苦!辛苦啊!”我常常“辛苦”的那个学生渐渐跟我熟稔了,开口就是“说……”,很强硬。有时候,也会靠不住,因为他也会“有事啊”“在外面”“上课呢”等等。临时,当下,并不都能抱上佛脚。
有些情况也无法临时抱佛脚。我的朋友中有个写书法的,要赐我一幅字。而且让我自己从脑袋里搜刮,诗词歌赋、名言警句。我迅速地搜刮了一下。“春眠不觉晓”“床前明月光”“谁知盘中餐”“停车坐爱枫林晚”“凄凄惨惨戚戚”“两岸猿声啼不住”“葡萄美酒夜光杯”“月落乌啼霜满天”“子在川上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知识是人类的阶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在极短时间的搜索中,除了《春晓》《静夜思》等有限的几个,竟然没有搜刮出一首完整且精确的。朋友的笔墨纸砚都装备停当,只等我吟诵一首,然后挥毫泼墨。我保持着若有所思的神情,表面上不动声色,脑子里那张“博学多才”的脸却是红一阵白一阵。“您姓马,不如就写个跟马有关的吧!”“博学多才”的脸更是白一阵红一阵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马到成功”“马儿唉,你慢些跑慢些跑唉……”“马儿”一“跑”起来,满脑子就都是“马儿跑”了。我依然是不动声色,完好地保持着若有所思的表情,“博学多才”的脸合着“马儿跑”的节奏抖抖颤颤的,把尴尬都抖落出来了。抖着抖着,从记忆的深处,抖落出小时候的一则童话故事,名字倒跟“马”有关。“不如这样,不写诗词了,写个特别一点的。‘小马过河’怎么样呢?”“小马过河”就挂在我的客厅中央,来的朋友,看了都说好,特别啊,挺特别的!“小马过河”只能写一次。后来为了应对类似情况,我专门找了李贺、杜牧、李商隐、辛弃疾,又从中选了佶屈聱牙的,装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这种当时灵机一动,然后后天补充的方法,弄得人很辛苦。因为你知道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不知道的速度,变得聪明和发现自己愚蠢相比,总是远远地拉在后面。于是,我想,怎么样才能一劳永逸地笼罩在“博学多才”的光环里呢。
在我家客厅里,坐着几个聊天的人,屋子烟雾缭绕,于是,我躲到了一边。隐隐约约听见他们在谈什么莫扎特、做爱、晕倒等等。我禁不住好奇地走过去:
“说什么呢?”
“你看过《西伯利亚的理发师》么?”
“我看过《西伯利亚的悲情小姐》。”
那个正在热火朝天地说着《理发师》的人低下头略微想了想。又一点点摇着头抬脸看我。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我问的是《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我说的是《西伯利亚的悲情小姐》,我看过《西伯利亚的悲情小姐》。”
他咄咄逼人地看我:“难道你不愿意承认你没有看过《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吗?”
“反正我看过《西伯利亚的悲情小姐》。”我耸着我的肩膀,得意地走掉了。
……
“你知道‘三条汉子’吗?”
“哦,我知道‘四人帮’。”
……
有一天,我坐在自家的台阶上,T骑着自行车,看见我,停下车,挨近我坐了。我们是好朋友,她正忙着谈情说爱。
“你了解他吗?”
“我知道他的爸爸妈妈,他有很好的家世背景。”
“你爱他吗?”
“我了解他,知道他有房有车。”
“你会幸福吗?”
“我得跟着他,我知道我跟了他会过上好日子。”
“先生在家么?”她问
“我们想要个孩子。”我说。
“他想要么?”她问。
“房子都装修好了。”我说。 “一起来喝我的喜酒啊。”她说。
“下个月到韩国去。”我说。
我坐在自家的台阶上,看着远处。我不动声色地笼罩在那个聪明的光环里,像个活在自己的谎言里的光鲜的傻瓜。事实上,我冷战中的爱人已经离家多日,也很少给我音讯。
这还不是关于母狗帮的一切
一天晚上我(宁瀛,著名导演)问索拉(刘索拉,著名音乐人),英文的Bitch怎么解释。索拉努力解释了半天都觉得不够准确。最后她指着我说:“你就是Bitch,洪晃(洪晃,著名媒体人)也是……当然了,我也够Bitch的。这么说吧,咱们仨就是Bitch,Bitch就是母狗……”
什么是“母狗”?如果你擅于推演,便可从上面简短的对话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母狗”是对出生于60年代;最好有革命功臣的父辈作为强大背景支撑;在后毛时代成功借到西风,飘洋过海;在改革开放的中国让西风东渐,在西风东渐中乘风破浪;不知怎么地先是晃晃悠悠地成了先锋,又稳扎稳打地成长为社会精英的东方女性的昵称。三人或三人以上的群体,便可称“母狗帮”,英文皆为“Bitch”。
当有资格做“母狗”的时候,女人们大多都到了只能用才学来补充魅力,用地位来维持关注,用财富来吸引眼球的更年期阶段。“母狗”们虽然经济丰硕,但在外形上建设“年轻”“美丽”“女人味”等等已经不是聪明之举。所以,“母狗”们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各种方式建设自信,其外在表现便是一种自恋。于是以下的事情在“母狗”们的生活中变得非常重要:起床后看着自己没有化妆的顶自然却也顶丑的脸,还要坚强地对自己说“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你更我不更。”摸着身边空空如也没有褶皱的白色床单,清心寡欲地坚信,更年期的女人是开到极致的花朵,因为漫长所以性感。作为个体的“母狗”们在独处的时候总是百无聊赖地透过窗户想心事。只有在帮派活动中才能活蹦乱跳。所以她们害怕孤独。只要有可能,绝不独处,除夕夜也不例外。
因为“母狗帮”的女人们大多在自己的领域内都相对权威,在工作上都颇为叱咤,所以,“母狗帮”的“生活”需要与“工作”进行严格区分。区分之后,“生活”对于“母狗帮”的女人们就有些糜烂了。抽烟、喝酒、打麻将、斗心眼、说段子、骂脏话、怀旧、啃鸡爪、跳大绳、流眼泪、疯笑、喃喃自语……而最重要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母狗帮”具有标志性的生活组成部分是Mind Fuck(意淫),其表现形式就是经常在一起讨论“到底是谁睡了我丈夫”这样带有摧毁性的悬念故事,而不是像中国男人那样纯粹而空洞地想象在荒郊野外的古刹神庙里碰上了一个虚无的妖艳女子,然后做成了好事。
对于“母狗帮”的女人来说,讨论“情爱”比讨论“爱情”更为实质。身体对于“母狗帮”的女人们来说已不是绝对重要。“母狗帮”的女人们可以在其他的场景尤其是吃的场景中体味和高潮相同的幸福。到了“母狗”们的年龄,更重要的是女人与女人之间而非男人与女人之间的感情。面对和自己相同的女人,“母狗帮”的女人们之间要有惺惺相惜的暧昧欲望,说得女权一点叫作姐妹情谊。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绝不招惹朋友的老公。如果有人招惹了自己的老公,“母狗帮”女人会衣着光鲜,暗暗地或光明正大地叫对方“母狗”,听起来似乎是贬义的恶狠狠的,但决不歇斯底里。有缘分了,甚至能成为姐妹。老公的作用则变得很简单,一个是需要有这样一个角色让女人怀疑。查看留言记录,进入老公的私人电脑,在背后盘查秘密,满足女人固执的好奇欲。另一个则完全因为女人们意淫时需要一个对象。假装接到一个电话,然后捂着脸说“我丈夫死了,开车的是一个18岁的姑娘,两个人从马甸桥上摔下来了。”看女朋友中哪一个哭得最大声,最后却发现谁也不是那个自己怀疑的第三者,姐妹情谊便愈加巩固。
关于她的故事有些是道听途说的,不可尽信。我只知道她曾经留学英伦,90年代初期回到大陆。其时已经30多岁的她实在难以找到一个勇敢者来向她求婚,只能像乔伊斯《一位母亲》里的女人那样吃了许多“土耳其拌砂糖聊慰她的种种浪漫愿望”。还没有等到所有的人对她评头论足的时候,便嫁给了一个穷困潦倒的诗人。她将诗人塑造成了著名的书商,自己也很快成为浸泡在文化和艺术里的社会精英。不过,母狗帮女人的担心在她那里却是事实。半老徐娘的时候她离开了丈夫,但她却因为追逐新的爱情而容光焕发。不久,她嫁给了一位大她许多岁的革命英雄,即使这位革命英雄已经卧床不起多年。恋父和怀旧让她伺候了老英雄几年,失去他的时候她就像失去父亲一样伤心。现在她孤身一人。她有着母狗帮女人的独立坚强,自信和自嘲;她爱母狗帮的其他女人甚于爱男人;她有母狗帮女人矫情的艺术气质和指向毛泽东时代的怀旧理想。最重要的是,她和所有的母狗帮女人们一样,都有许多故事,却从不轻易流泪。
当然,所有这些,都还不是关于“母狗帮”的一切……
从三个F开始
博士毕业后,我已老大不小了。所在的学校出了一个被戏称为“学术超女”的名人。仅仅因为与她同校,连我似乎也“名”了起来。饭桌上,她常常是大家的谈资。我不得已时谈到她,周围人立刻缄默,露出听权威讲话的神情。以后发展到但凡媒体上有她的身影,旁边的人都要大叫,唤我去看。一次,我又被大叫声唤出来,看见她参加《时尚·COSMOPOLITAN》策划的颁奖礼,得了一个“COSMO时尚女性大奖”。我跟往常一样受人差使地看了她,礼貌性地紧盯了比往常稍长的时间。这一次的凝视,竟然有收获。我第一次知道了新时代女性精神用三个以F开头的字母就可概括了,而她即为这新时代女性精神的代表之一。转身离去的时候,我的脑子里还在起劲地转着这三个词:Fun(风趣)、Fearless(大胆)、Female(韵味),然后就全神贯注地撞在迎面的碟架上。我想,有许多事是偶然知道的,就像这迎面一撞一样突然,但它一定有属于自己的来龙去脉。集合了大胆风趣和韵味的3F女郎们也该有自己的前世今生。我努力思考着,轮回出了许多女人的名字和故事。
Female,这个词做雌的,女性的,或者作为名词的雌性动物,女性来解,就是在光线很好的情况下辨认小伙子和大姑娘,在静态的环境中辨认公鸡和母鸡,是个纯视觉的活儿,极容易。但作为女人气质的“韵味”解,作为“味道”“神韵”解,却需要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等综合感官,必要时还要加上理性的剖析,竟成了极难的事情了。古希腊神话中的爱神阿佛洛狄忒拥有绝伦美色,不仅如此,这位诞生在海浪的白色泡沫中的女爱神,有时序女神和美惠女神的陪伴,她的青春永不凋谢。她从不干预血腥的厮杀,只管在众神和凡人心中激起情爱,实现他们爱与被爱的愿望。阿佛洛狄忒一定是最符合Female词义的,有内心的平安,有爱和被爱的能力,有平和时间的心性,有善良美惠的精神世界,永不凋谢的青春和美丽自然而然便成了凡人也可拥有的现实。 Fearless: 女战神雅典娜是从父亲宙斯的头颅里出生的。她全身披挂,头戴闪闪发光的战盔,手持长枪和盾牌。她的一双淡蓝色的眼睛闪烁着智慧卓越的光芒,让雅典娜散发出令人倾倒的绝伦的俊美。雅典娜常常为困境中的希腊英雄们出一些充满智慧的主意。她毫不吝啬地将智慧和知识各种技能和手艺传授给人们。雅典娜是最符合Fearless词义的。智慧的抉择,坚定的判断,勇敢的抗争,无私的分享,哪怕会因为超凡脱俗而略显乖张,哪怕会因为并不循规蹈矩而略显孤单,但任何时候,只有做好自己才能不可战胜。
Fun:一个让人感觉无聊的女人恐怕比丑陋的女人更不招人喜爱。但女人的幽默风趣又不同于小丑式的插科打诨,前者能给人带来高级而持久的快乐。在古希腊神话中,宙斯与记忆女神生下了九位缪斯女神。她们主管史诗、抒情诗、情歌、悲剧、喜剧、舞蹈、历史、天文和圣歌。每当阿波罗拨动琴弦的时候,缪斯女神们就放声歌唱,诸神跳起欢乐的环舞,纷争不断的奥林波斯山终于一片和平和宁静。悲伤与失落,尴尬与困境,无奈与离别,在有趣的女人那里,可能是一首小诗,一首低声吟唱的歌曲,一朵捻来别在衣襟上的花朵,一个体态轻盈如舞蹈般的拥抱,一个自我解嘲的玩笑,一个夕阳西下时的沉醉,然后微笑,然后释怀,于是,快乐萦绕生活。
波伏瓦曾多次遇到杜拉斯,但两个人之间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敌人,据说并不投缘。波伏瓦喜欢盘发,有时用简单的发带作装饰,一丝不苟又不失活泼;杜拉斯年轻时梳两根闲散的小辫,为人妇后简短地盘发,以后就披散着一头凌乱的短发。波伏瓦除了情人送的墨西哥戒指,几乎很少戴首饰;杜拉斯则关注香水、颜色、项链,她叮嘱自己每天都有变化。波伏瓦不再年轻的时候,常常穿着一条带子的直筒裙,外面是米色或白色的正装外套;杜拉斯不再年轻的时候,经常在羸弱的肩头搭上大红色的披肩,用抢眼的首饰装扮自己……同样有韵味,韵味又如此不同。
波伏瓦与萨特的自由伴侣关系成了不可复制的传奇。“可是,我亲爱的小宝贝,我的小花朵,永远别忘了。我轻轻地吻你的小脸颊。”她在自由的定义中让这个男人对她产生了影子般的友谊和爱情。她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著作《第二性》献给了另一个情人的妻子。她与美国人尼尔森·艾格林的激情演化出了优美无比的《越洋情书》,最后她戴着这个男人送的墨西哥戒指入葬。42岁的波伏瓦遇上了25岁的情人,然后疯狂相爱。演讲台上的波伏瓦,街头的波伏瓦,法庭上的波伏瓦,写作的波伏瓦,都是无畏的波伏瓦。杜拉斯18岁时在西贡遇到自己的中国情人,然后带着残缺的爱情和衰老的心回到法国。她强烈又顽固地保存着对于自己小哥哥的不伦之恋,又同样固执地坚持体味大哥对自己青春的伤害。她与丈夫的好友生了个儿子。62岁时遇到了小了她整整三十八岁的最后一个情人扬·安德烈亚。与母亲纠结一生。疯狂的杜拉斯,酗酒的杜拉斯,摄像机后的杜拉斯,写作的杜拉斯,她说:“我不怕,不怕任何事,什么都不怕,不怕物,不怕神,不怕这些地方和这些广袤。”都是无畏的杜拉斯……同样无畏,无畏地又如此不同。
波伏瓦初识萨特,二人相约到巴黎的一个集市上游玩。她戴了一顶俏皮可爱的贝雷帽赴约。波伏瓦拿起一把玩具手枪,准备为萨特射下哪怕一个玩具或者任何奖品。她紧闭双眼,仿佛这把枪是真的一样。萨特则将右手亲切而友好地放在她的肩膀上。波伏瓦虽然允许萨特有情人,但她也会用自己的智慧和风趣终止萨特与舞文弄墨的女情人的来往。杜拉斯与情人间的风趣都带有行为艺术的特点,她的胡言乱语表现了日常的风趣。比如杜拉斯说摇滚乐是自愿的走样或者自愿的装傻。在电视上有舞蹈的时候,她会旁若无人地欢呼。她在醉眼朦胧中看到常去的咖啡馆周围都是白菜、烟鬼和奶牛……同样有趣,有趣得又如此不同。
波伏瓦与杜拉斯,如此不同,却又相当一致。
这是我最后要讲的一个女人和她的故事。
这个女人叫意拍来,广西富川黄竹村人。有趣又奇妙的一个名字。对不对?她做了一件相当大胆的事又有些反讽趣味的事。意拍来善机杼,又识些字,偶尔也能写些拙朴的诗。婚后的意拍来不满于自己糊涂又只字不识的丈夫,于是,她给自己找了一个志同道合的情人。意拍来在家庭生活的失意和隐秘的爱情的甜蜜之间摇摆着。于是,她写起了诗。她写道:“恨恨月老无情错铸兰谱……”她写道:“身身有恨……”她又写道:“女界同胞世世同心兰,快起来争取……”她把这首诗献给了自己的情人。她还把诗辛苦地织在了被面上。被面织好后,她用新被面做了新被子。她爱着自己的情人,但还是必须与没有爱的丈夫同床共枕,就盖着这床写满了情思的被子。过了很多年,被面已经陈旧了,有许多字也已经看不清了。意拍来与自己情人的结局已不可考,我们知道的是,她死的比自己的丈夫要早,她的不识字的丈夫盖着这床被面度过了余生。
波伏瓦说:没有人命令,没有人强迫,这样活着多么快活啊!意拍来快活过吗?我想,她爱过,所以快活过吧。
如果我们总是对的
有这样一个小岛。我们不知道它在哪里,只知道它离我们很远很远,但就是有这样的一个小岛。
小岛上的每个人都骄傲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他们为什么那么骄傲呢?因为他们每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对的,他们为此骄傲极了。每个人都说:“我是对的,而你却错了。”他们总是这样说。因为只有这样的话才代表着信念、勇气和力量。从来没有听见有人说:“也许是我错了,也许你是对的。”因为这样的话代表着胆小、犹豫和软弱。当他们之间出现分歧的时候,这个人叫嚷着:“我是对的,我向你保证。”那个也叫嚷着:“我才是对的,我向你保证。”于是,小岛上热闹极了,每天,这里那里都是叫嚷着的人们。为了平息小岛上不绝于耳的争吵声,管理小岛的公爵想出了一个办法。当你觉得自己是对的,而和你面对面叫嚷着的人是错的时候,就用铁锹在他面前挖一个坑。以后,小岛上的居民都要带着铁锹出门了,他们面对面叫嚷两声,然后用铁锹在对方的脚下挖个坑,便转身而去,从此互不理睬,连招呼也不打了。这样,小岛上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了。 小岛上有这样一户人家。家里有骄傲的爷爷奶奶和骄傲的爸爸妈妈还有一个他们的骄傲的儿子。一个普通的清晨,他们打开各自的房门来到了客厅里。哦,对了,别忘了,他们每个人用一只手揉着惺忪的睡眼,另一只手还得抓紧一个小小的精致的铁锹呢。客厅里的地板早就揭掉了,露出斑驳丰满的沙土地,在清晨太阳的抚摸下温柔地闪着金光。抓着铁锹的儿子站在客厅中央,大声地宣布说:“我要走了,要离开这个地方。”扛着铁锹的爸爸和爷爷可不像清晨的太阳光那样温柔,他们急匆匆地走到儿子的对面,骄傲且焦急地望着他说:“我们如此辛苦才建造了这么丰饶和幸福的生活,我们这里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美好,你应该继承我们的遗产而不是离开我们。”儿子扬着头颅,没有丝毫胆怯地说:“我可没有看到什么丰饶和幸福,只看到了掠夺和争吵。看看这坑坑洼洼的土地和污浊的天空吧,我要去远方寻找更美好的生活。”儿子不愿再争吵下去了,他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在爷爷和爸爸面前的那片依旧闪着金光的沙地上挖了一个深坑,然后扛起铁锹,出了家门。爷爷爸爸生气极了,他们各自拿起自己的铁锹,气冲冲地在那个坑上挖了好几下,深坑被挖得像条沟一样了。两人踉踉跄跄地往后退了几步,重重地坐在了餐桌边的凳子上。这一户人家的两个女人各自站在丈夫的身边,奶奶沉默一些,妈妈气冲冲地,她们眼里都含着泪。
就这样,这一户人家的男人和女人们像一张静止的相片一样定格在那里了。过了好一会儿,大家才慢慢缓过神来,奶奶扯扯爷爷的衣袖,回到了他们的房间。妈妈扯了扯爸爸的衣袖,也回到了他们的房间。他们走得有些沉重,女人的一只手搀扶着男人,另一只手紧紧地抓着一个小小的精致的铁锹。
奶奶坐进扶手椅里,比起早晨温柔的阳光来,现在的阳光明亮得多。她拿起了手中的活计,屋里的地板也早已经揭掉了,她在一低头的瞬间,看到明亮的金色的沙地上,那些坑坑洼洼的地方被明亮的太阳弄的有了阴影。她继续向左边看过去,看见了爷爷的旧挎包。
“你总是背着这个挎包,它已经破破烂烂的了。你该把它扔掉。”她说。
“你不懂,这是我的过去,我一生所珍爱的东西都在里面。”他说。
“你总是这样讲。你最珍爱的应该是我。而不是一个旧情人送给你的破破烂烂的挎包。”她说。
“不,你错了。在我看来,回忆比生活本身更值得珍惜。”他说。
“我总是觉得自己很傻,为了你牺牲了自己。”她说。
“你总是这样总是这,真让人厌烦。”他说。
奶奶从扶手椅里站起来,拿起自己的精致的小铁锹,在早已存在的深坑上挖着,算是无声的回答。
这个房间的地板同样坑坑洼洼的。妈妈坐在化妆台前的凳子上,有些懊恼地望着爸爸。他似乎还没有从被儿子抛弃的事实里缓过神来。他们互相躲避着对方的眼神,就这样局促着也沉默着。阳光一点温柔的迹象也没有了,越来越刺眼,蒸腾起一些骄傲的烦躁。女人有些百无聊赖地四处望着,好像在为自己的烦躁寻找出口。
“你总是买最贵重的东西给自己,看看这个挎包就知道了。”她说。
“我只买过这样一个挎包,它不过是比往常稍贵了一些而已,我没有‘总是’,你知道的。”
“你总是不让我动你的挎包,似乎里面装满了秘密。”她说。
“我的挎包里有文件,但没有什么秘密。事实上,你经常翻看我的挎包,我是拒绝过你,但没有‘总是’。”他说。
“你对我越来越冷淡了,你有那么多的朋友、同事,你总是跟他们在一起,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你似乎更快乐。”她说。
“每天我都尽可能赶回家陪你和孩子,也许有那么一两次没有和你们一起吃晚饭,但没有‘总是’,你是知道的。”他说。
“我总是觉得,我和你的挎包比起来,你更喜欢你的挎包。与爱我和爱孩子相比,你更爱自己。”她说。
“挎包不会说话,有时候它让我觉得更自由。如果爱是一种要求和重负,我宁愿把它加在自己的身上。”他说。
“我总是觉得后悔,为了你和孩子,我放弃了太多,牺牲了自己。”她说。
“你总是这样总是这,怨恨别人的时候总是这,夸奖自己的时候也总是这,真让人厌烦……”他说。
女人不说什么了,她从凳子上坐起来,委屈地走到男人面前,用铁锹挖着挖着,挖了个大大的深坑,算作无言的回答。男人也委屈极了,他拿起自己的铁锹,骄傲地在深坑上继续着,不久,深坑变得像一条沟那样了。阳光不经意地照在两边的金色沙土上,明亮而刺眼。
小马的老父亲老马是个好丈夫,更是个好父亲。每次来小马家,他都忙东忙西,一刻也停不下来。不过老马有一个特点,用小马妈妈的话说,就是做事喜欢摊底。比如,最近的一个月,老马在装餐厅灯的同时,打碎了其中的一个,三朵百合花变成了两朵半。再比如,门口需要一块穿衣镜,在老马自告奋勇地要自己把穿衣镜钉上墙不久,还没上墙的穿衣镜已经碎成了两半。最好笑的事情发生在上个星期天。自制书架的玻璃门需要黏一个金属底座,可以让玻璃门更润滑地来回活动。老马又自告奋勇地接了这个活。后来,小马发现,老马不仅将玻璃门和金属底座黏在了一起,同时,也把金属底座和底下的金属轨道紧紧地黏在了一起,结果就是,本来可以左右自由移动的玻璃门,牢牢地停在了一个地方,怎么推拉也不管用了。每每遇到这样的事情,小马的妈妈都要感叹和唠叨许多时日。“你爸啊,总是这样……”不过,小马妈妈的“总是”并没有伤害到老马。他依然乐此不疲地干着各种活,摊着各种底,听着小马妈妈的各种“总是”。有一天吃饭的时候,看着残破的餐灯,小马妈妈又开始“总是”了。老马笑着,吃完了,才有哲理地说。“我这一辈子,终于总结出一个经验,对于喜欢用总是,把偶然当成必然,并且觉得自己总是正确的女人,你一定要顺从……”
重逢那一刻
最近见了一些相爱又不能相守的事,遂决定要想一想了。
我是不喜欢胡兰成与张爱玲与周训德的,一个一个的不喜欢,加在一起也不欢喜。不过,拿他们说事还是无障碍的。 胡与张写了婚书,那年,胡三十八岁,张二十三岁。胡说“我们虽结了婚,亦仍像是没有结过婚。我不肯使她的生活有一点因我之故而改变。两人怎样亦做不像夫妻的样子,却依然一个是金童,一个是玉女。”金童胡兰成到了汉口,即遇上了护士周训德。离开汉口时,胡对训德说:“我不带你走,是不愿你陪我也受苦,此去我要改姓换名,我与你相约,我必志气如平时,你也要当心身体,不可哭坏了。你的笑非常美,要为我保持,到将来再见时,你仍像今天的美目流盼。……”又说:“我们虽未举行仪式,亦名分已经定了。……我们为欢方未央,亦且留到将来,我们还有长长的日子……”我的朋友专专在“美目流盼”和“长长的日子”旁狠狠地标注了“无耻”二字,许是知道后来并没有“美目流盼”,也没有“长长的日子”,故为周鸣不平所以狠狠写下的字。但周是不写字的,究竟她怎样想,就不得而知了。周在胡走后竟然下了狱,被保释后匆忙嫁了一个已有妻室的男子,生活苦痛,与胡有书信联系,但终于再未见面。胡对于这样的结局,想得很开。说了这样一段话:“《桃花扇》里候方域与丽娘,兵荒马乱中失散,在山寺打樵,不意于人丛中相见了,当下惊喜交集,却被那高僧一喝:‘佛地无男女情缘。’仍旧不得团圆。我与小周亦只是善男信女同在龙华会上,各人自身清好。”但周还是不写字的,究竟她是否“自身清好”,也不得而知了。
张知道胡与周的事情,想来还是介意的,于是就让胡来选。胡终是没有选。后来又有别的事。所以在这次选择的一年半后,张给胡写了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时惟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胡并无大悲,“爱玲是我的不是我的,也都一样,有她在世上就好”。他仍然端写他的文章了。此后两人只有些许的书信交往,与小周一样,再未重逢。对此,胡亦看得很开,说“还有爱玲,我与她亦不过是金童玉女,到底花开水流两无情。”爱玲就这样成了胡笔下民国女子的一员,端写在那些书里了。但张是写字的,不容得也不愿吃哑巴亏。她发声道:“胡兰成书中讲我的部分缠夹得奇怪,他也不至老到这样。……后来来过许多信,我要是回信,势必‘出恶声’。”恶声即使到了《小团圆》,张亦是没有出。但两人终究是清冷的了。即使胡在张索书时写了杂七杂八的话去撩拨她,却也只收到这样的回信:“你的信和书都收到了,非常感谢。我不想写信,请你原谅,我因为无法找到你的旧著作参考,所以冒失地向你借,如果使你误会,我是真的觉得抱歉……”
何必如此又何止于此呢?想到这里,就想起了一身的寒意,心里凉凉的,这么能说会道的两个人,也许是太能说会道了吧……
“马丫……”“狗胜……”
徐老蔫和马大哈就是这样喊着对方的小名,然后就羞涩地走到一起。三十年没见的老熟人也是三十年没见的老情人,再见,在对方眼里还是那么美。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两个人因为“属相不合”硬是分开了,说起来的时候,也是无奈,也上火,但关键还是要动向前的心思。一个说“我瞅见你,心里就热乎乎的。”一个说“我没事老梦见你。”一个回忆小时候下河摸鱼,一个回忆小时候到瓜地偷甜瓜。三十年过去了,两个人一个是寡妇一个是鳏夫。都知道生活的不易。一个问“这些年你是怎么熬过来的?”洗洗涮涮,做菜做饭,轻轻松松地几句话就填满了三十年的岁月。一个问“你咋样啊?”一句简单的问候就勾起了马丫的满腹辛酸,但回答出来的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我……我……我挺好的。”还是狗胜能懂得人的心思,知道这是女人面子薄不好照直说的借口。日子好了,狗胜的理想就是找了马丫,回乡种地,养鸡,老两口抽旱烟,喝茶水,嗑瓜子,扯闲话。劳动人民没有那些纠缠不清的你来我往,行还是不行,狗胜就要马丫个痛快话。马丫说自己害怕,害怕别人的眼光,害怕周围人的闲话。狗胜的道理则朴素而简单。“小的时候归爹妈管,老了又归儿女管,你什么时候能个人承包一段,自己说了算呢?”马丫习惯了命运对自己的安排,说下辈子再见面。但生活还是给狗胜和马丫安排了最好的结局,儿女们为他们安排今日相会,两人终于再续前缘,成双成对,终得圆满。
竟然如此也竟止如此!想到这里,就生出了一身的暖意,心里热乎乎的,这么朴素而又健康的两个人,也许是因为足够朴素足够健康……
比肖邦大六岁的乔治·桑追求肖邦,后来两人在一起生活,肖邦整天写曲练琴,做完一天的工作之后对乔治·桑发牢骚,乔治·桑说:“他找我谈话,就像莫里哀找女仆人谈话一样”。终于,恋情淡得不能再淡了,乔治·桑说:“我的眼睛终于睁开来了。我再也不让我的肉体和鲜血成为薄幸和邪恶的牧场。”后来两人分居。最后一次见面两个人都已经没有话说了:
“好吗?”
“好。”
我们的一生总有些时候要分离,并要承认无法相守的事实。我只希望在重逢的那一刻,能回首那时的爱和纯真,能回首彼此的真诚勇气和努力。与其将共同走过的日子或者美化,或者带着冰冷的怨恨,在记忆中不断地自说自话地提起,终成冷漠;与其将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共同的日子磨灭成无话可说,以至于无从惦念,不如勇敢地分离,然后温暖地重逢。像狗胜那样,在重逢的时候,简简单单地但却暖暖地问一句“你咋样啊?”然后,暖暖地回答说:“我……我……我挺好的。”
我的一位朋友,每当恍惚的时候,就在自己的头发上下工夫。洗头,反反复复地,后来干脆在自己对自己根本无从把握的时候,将头发全部剃了去。
头发的有或者没有,还是从有到无,零乱或者整齐,还是从整齐到零乱,这样的摇摆可以延伸到眼神,延伸到神态,延伸到步态,延伸到心灵,最后形成一种整体的状态。
一种没有状态的状态,便可叫作恍惚了。
而今天,更是一个容易恍惚的年代。
恍惚,不是肉眼视觉上的模糊不清,而是内在意义上的难以把握。不是身体物理上的激情缺失,而是内心真正的深刻地满足感无法实现。
恍惚者最喜欢拿些“爆炸式”的活动来填补恍惚的时间。所以,你看,多少人在需要发声的时候保持沉默,却在兴致勃勃地煲电话粥,在微信里你来我往,网聊,或者摇一摇,再或者付着高昂的代价找年轻貌美者陪着聊聊。多少人将饭局变成了日常的行为艺术,开口要吃饭,闭口要吃饭,每一次都是以满满当当的桌宴开场,以又一次满满当当的桌宴结束。多少人在忙碌地购买和扩大房产,却舍不得花一些时间慰问一下精神,还有灵魂。
在爆炸式活动的繁荣背后,反映的是恍惚无聊中无话可说,无事可做,无“家”可归的真实状态。
我常常恍惚。在爆炸式的忙碌中感到人生的虚无。
对于如何克服人生中的虚无感,尼采的建议是:“寻找新的生活意义”。庆幸的是,我还有“写作”,可以在恍惚时冥想自己的缺失,可以让我在如何有意义地打发时光方面不再显得那么一筹莫展,可以暂时摆脱恍惚的纠缠,清醒那么一会儿。在清醒的这么一会儿,说些乱七八糟的我的老实话。
一只败犬的相亲
讲个故事,故事是从别处看来的。
三杨当国时有一妓名齐雅秀,性极巧慧。一日令侑酒,众谓曰:“汝能使三阁老笑乎?”对曰:“我一人便令笑也,”乃进见,问来何迟。对曰:“看书。”问何书,曰:“烈女传”。三阁老大笑曰:“母狗无礼。”
把女人与母狗联系起来,看来是极传统的事。但21世纪出现的新动向则是:与母狗有联系的女人们都精英化了,还带有赞许的意味。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极深。我们甚至可以胡乱猜想,这“三杨当国”时的故事也曾传到日本,于是日本有了把女人与母狗联系起来的传统。到了21世纪,我们中国在赞美母狗帮的时候,日本人也造出了一个词,叫“败犬”。用来形容高收入、高学历,到了适婚年龄却未步入婚姻殿堂的女性。
再讲个故事。还是从别处看来的。
名字叫《文明女悬挂招夫牌》。
很可信。
故事发生在1918年的上海。
自幼留学欧美的周女士,回国后在某学校充任教务,未禀明父母,自行在住所门前悬挂一招夫公告牌,内容为:
女学士周某某,现年28岁,原籍广东香山人。久寓北京,毕业于美国女子大学,现执教鞭于北京某女学校。家资及不动产可达五万元之数。自悬牌之日起,至民国八年一月止,各学士如有与某某(女自名)具有同等之能力及资产者,每日午后四时至六时,为会谈期,务请应时驾临可也。
我的朋友T,在某高校工作,教留学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留学生,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不知怎么,耽误到了现在。每次假期回来,抱着负罪感,待上几天,就唏嘘不已。见到我时,便说,恨不得从天上掉下个孩子,落在自己肚子里,然后交给每天喊叫的妈妈去带,她就解脱了。这样的困境折磨得人实在难受,就做最后一搏。办法就是“相亲”去。现在相亲,用不了“悬招夫牌”这样的可人之举。打听一个著名的“严肃婚恋网站”,注册了,上传照片,筛选,聊天,觉得可以,然后就见面了,不久,遇到……
不久,遇到一个躁动的健美先生。
T这两天有些小得意。原因是找自己的人不少,专门为相亲准备的邮箱里每天都会新增十几封情书。心安了,哦,原来跟自己一样的人确实不少。再说,从信和自己人气的增长态势来看,大可不必为嫁不出去过于焦虑。不过,心安的时候也心烦。“他,XX岁,未婚,上市公司职员,有房有车,本科”“他,XX岁,未婚,国有企业,已经购车,本科”“他,XX岁,未婚,事业单位,有房,博士”……说了很多又好像什么也没有说。T心烦了。抓了抓头发,T决定,我喜欢东跑西颠,找一个体魄不错的,以后也比较容易双宿双飞。健美先生便很自然便跳了出来。
健美先生和T见面之前,通过几次电话。第一次通电话,他就很热情地给T唱了一首《北京欢迎你》,评论说自己的声音酷似费玉清。健美先生判断并赞美了T的嗓音,估计从嗓音上判断了T的长相,从第二次通电话开始,就热情并逐渐非常热情了。T虽然并不舒服于他话语上的亲昵,但总对对方的体魄有念想,就忽略了不快,约好了见面再聊。
T和健美先生约在电影院的咖啡店,是个下午。远远就看见一个体魄壮硕的男子向着自己的方向走来。上身明显地包裹在高领毛衣里,相当宽阔,将外面的休闲西服撑得滚圆。走近一看,长相并不怎么体面,还带着几颗正在发育以及已发育好的青春痘。他大踏步地走过来,带着躁动的气息。不知道为什么,T后来想起这位见了一次面的健美先生的时候,那天下午的躁动感总是挥之不去。事实证明,他们之间确实没有共同语言。即使健美先生对T十分中意,从见面后就开始穷追猛打,并适时地表现出保护弱小的姿态,但T对这个进攻性很强的男人却始终没有感觉。
从电影院的咖啡店喝完咖啡,又勉强吃了下午饭,又在健美先生的执意要求下让他把自己送回家,T进门后,就把自己摔在了沙发上,觉得好疲惫。她打电话给我,说,我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了,不是健美的体魄,而是安全感,可是这个人,他没有。说完长叹一声。我听见她狠狠地捶打着枕头,发出怦怦的声音。之后,又声音清脆地说,没关系,写信的人多着呢,我再找…… 你满脸通红,那些干瘪的青春痘也像受着煎熬似的,你指点着每一个人,恶狠狠的:“你们这些聪明的人,谁能告诉我莫扎特是谁?”你咄咄逼人地盯着他们戴着面具的脸,一字一顿地说:“那好吧,我认为莫扎特是坨狗屎。”你走到一名士官的面前,“你,跟我重复,莫扎特是坨狗屎。”“如果要脱下你的面具,那就跟我说,莫扎特是坨狗屎……”
一个有着强烈控制欲的男人在面对自己的无知和愚蠢时,用的是如此直白激烈的方法。可是到了这个故事的最后,这位粗鲁的男士听到了莫扎特的音乐。他跑到山坡上,大声喊着“噢,是的,你说的对,莫扎特,莫扎特是个伟大的作曲家。我爱莫扎特。”
下面请让我为您举些例子,说明不服输的女人在面对自己的愚蠢、尴尬和失败时,会有怎样的表现。
莎士比亚的早期剧本《爱的徒劳》中有一个滑稽的私塾教师霍罗福尼斯。霍罗福尼斯如果要提到苹果,就一定会补充说,苹果悬在枝头时“宛若明珠悬于太虚耳畔,太虚者,天空、苍穹、昊天之谓也。”还要补充说,该苹果掉在“八荒之面部,八荒者,土壤、土地、大地之谓也。”现在没有私塾,也就没有私塾先生了,但先生还是有。
我拼搏了多年之后,成了一位先生。
做先生,而且做女先生,免不了要高谈阔论。“《劳工之爱情》者,中国现存最早之电影拷贝也。”“《人到中年》中潘虹杯壁上所滴之眼泪者,中国电影史最珍贵之一滴眼泪也。”“现实题材者,非必为现实主义也。”“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关于权力之控制,福柯有两种模式,一曰麻风病模式,一曰鼠疫模式也。”……竟然慢慢给了人们一个博学多才的印象。我自己也没想到,对于这个“博学多才”,竟慢慢在乎起来了。
一旦在乎了自己的聪明,就愚蠢了,和愚蠢打照面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
朋友弄了两张票,要去看《猫》。《猫》我听说过,但从没看过,所以不甚了了,甚至是哪个国家的,印象都极为模糊。我坐在出租车里,剧院门口,等着我的是某位有些名气的文化人。我的“博学多才”开始捣鬼了。“如果他问起我怎么办?”脸开始红了,一定会红的。出租车开得有些挤挤搭搭,我的脑子却转得飞快。“某某,我是老师。快在百度上帮我查一下《猫》的资料。……哦,没事的,一会儿要看,不了解一下,不好的啊!……查到后给我回个电话,好,好,辛苦!辛苦啊!”我常常“辛苦”的那个学生渐渐跟我熟稔了,开口就是“说……”,很强硬。有时候,也会靠不住,因为他也会“有事啊”“在外面”“上课呢”等等。临时,当下,并不都能抱上佛脚。
有些情况也无法临时抱佛脚。我的朋友中有个写书法的,要赐我一幅字。而且让我自己从脑袋里搜刮,诗词歌赋、名言警句。我迅速地搜刮了一下。“春眠不觉晓”“床前明月光”“谁知盘中餐”“停车坐爱枫林晚”“凄凄惨惨戚戚”“两岸猿声啼不住”“葡萄美酒夜光杯”“月落乌啼霜满天”“子在川上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知识是人类的阶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在极短时间的搜索中,除了《春晓》《静夜思》等有限的几个,竟然没有搜刮出一首完整且精确的。朋友的笔墨纸砚都装备停当,只等我吟诵一首,然后挥毫泼墨。我保持着若有所思的神情,表面上不动声色,脑子里那张“博学多才”的脸却是红一阵白一阵。“您姓马,不如就写个跟马有关的吧!”“博学多才”的脸更是白一阵红一阵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马到成功”“马儿唉,你慢些跑慢些跑唉……”“马儿”一“跑”起来,满脑子就都是“马儿跑”了。我依然是不动声色,完好地保持着若有所思的表情,“博学多才”的脸合着“马儿跑”的节奏抖抖颤颤的,把尴尬都抖落出来了。抖着抖着,从记忆的深处,抖落出小时候的一则童话故事,名字倒跟“马”有关。“不如这样,不写诗词了,写个特别一点的。‘小马过河’怎么样呢?”“小马过河”就挂在我的客厅中央,来的朋友,看了都说好,特别啊,挺特别的!“小马过河”只能写一次。后来为了应对类似情况,我专门找了李贺、杜牧、李商隐、辛弃疾,又从中选了佶屈聱牙的,装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这种当时灵机一动,然后后天补充的方法,弄得人很辛苦。因为你知道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不知道的速度,变得聪明和发现自己愚蠢相比,总是远远地拉在后面。于是,我想,怎么样才能一劳永逸地笼罩在“博学多才”的光环里呢。
在我家客厅里,坐着几个聊天的人,屋子烟雾缭绕,于是,我躲到了一边。隐隐约约听见他们在谈什么莫扎特、做爱、晕倒等等。我禁不住好奇地走过去:
“说什么呢?”
“你看过《西伯利亚的理发师》么?”
“我看过《西伯利亚的悲情小姐》。”
那个正在热火朝天地说着《理发师》的人低下头略微想了想。又一点点摇着头抬脸看我。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我问的是《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我说的是《西伯利亚的悲情小姐》,我看过《西伯利亚的悲情小姐》。”
他咄咄逼人地看我:“难道你不愿意承认你没有看过《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吗?”
“反正我看过《西伯利亚的悲情小姐》。”我耸着我的肩膀,得意地走掉了。
……
“你知道‘三条汉子’吗?”
“哦,我知道‘四人帮’。”
……
有一天,我坐在自家的台阶上,T骑着自行车,看见我,停下车,挨近我坐了。我们是好朋友,她正忙着谈情说爱。
“你了解他吗?”
“我知道他的爸爸妈妈,他有很好的家世背景。”
“你爱他吗?”
“我了解他,知道他有房有车。”
“你会幸福吗?”
“我得跟着他,我知道我跟了他会过上好日子。”
“先生在家么?”她问
“我们想要个孩子。”我说。
“他想要么?”她问。
“房子都装修好了。”我说。 “一起来喝我的喜酒啊。”她说。
“下个月到韩国去。”我说。
我坐在自家的台阶上,看着远处。我不动声色地笼罩在那个聪明的光环里,像个活在自己的谎言里的光鲜的傻瓜。事实上,我冷战中的爱人已经离家多日,也很少给我音讯。
这还不是关于母狗帮的一切
一天晚上我(宁瀛,著名导演)问索拉(刘索拉,著名音乐人),英文的Bitch怎么解释。索拉努力解释了半天都觉得不够准确。最后她指着我说:“你就是Bitch,洪晃(洪晃,著名媒体人)也是……当然了,我也够Bitch的。这么说吧,咱们仨就是Bitch,Bitch就是母狗……”
什么是“母狗”?如果你擅于推演,便可从上面简短的对话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母狗”是对出生于60年代;最好有革命功臣的父辈作为强大背景支撑;在后毛时代成功借到西风,飘洋过海;在改革开放的中国让西风东渐,在西风东渐中乘风破浪;不知怎么地先是晃晃悠悠地成了先锋,又稳扎稳打地成长为社会精英的东方女性的昵称。三人或三人以上的群体,便可称“母狗帮”,英文皆为“Bitch”。
当有资格做“母狗”的时候,女人们大多都到了只能用才学来补充魅力,用地位来维持关注,用财富来吸引眼球的更年期阶段。“母狗”们虽然经济丰硕,但在外形上建设“年轻”“美丽”“女人味”等等已经不是聪明之举。所以,“母狗”们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各种方式建设自信,其外在表现便是一种自恋。于是以下的事情在“母狗”们的生活中变得非常重要:起床后看着自己没有化妆的顶自然却也顶丑的脸,还要坚强地对自己说“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你更我不更。”摸着身边空空如也没有褶皱的白色床单,清心寡欲地坚信,更年期的女人是开到极致的花朵,因为漫长所以性感。作为个体的“母狗”们在独处的时候总是百无聊赖地透过窗户想心事。只有在帮派活动中才能活蹦乱跳。所以她们害怕孤独。只要有可能,绝不独处,除夕夜也不例外。
因为“母狗帮”的女人们大多在自己的领域内都相对权威,在工作上都颇为叱咤,所以,“母狗帮”的“生活”需要与“工作”进行严格区分。区分之后,“生活”对于“母狗帮”的女人们就有些糜烂了。抽烟、喝酒、打麻将、斗心眼、说段子、骂脏话、怀旧、啃鸡爪、跳大绳、流眼泪、疯笑、喃喃自语……而最重要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母狗帮”具有标志性的生活组成部分是Mind Fuck(意淫),其表现形式就是经常在一起讨论“到底是谁睡了我丈夫”这样带有摧毁性的悬念故事,而不是像中国男人那样纯粹而空洞地想象在荒郊野外的古刹神庙里碰上了一个虚无的妖艳女子,然后做成了好事。
对于“母狗帮”的女人来说,讨论“情爱”比讨论“爱情”更为实质。身体对于“母狗帮”的女人们来说已不是绝对重要。“母狗帮”的女人们可以在其他的场景尤其是吃的场景中体味和高潮相同的幸福。到了“母狗”们的年龄,更重要的是女人与女人之间而非男人与女人之间的感情。面对和自己相同的女人,“母狗帮”的女人们之间要有惺惺相惜的暧昧欲望,说得女权一点叫作姐妹情谊。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绝不招惹朋友的老公。如果有人招惹了自己的老公,“母狗帮”女人会衣着光鲜,暗暗地或光明正大地叫对方“母狗”,听起来似乎是贬义的恶狠狠的,但决不歇斯底里。有缘分了,甚至能成为姐妹。老公的作用则变得很简单,一个是需要有这样一个角色让女人怀疑。查看留言记录,进入老公的私人电脑,在背后盘查秘密,满足女人固执的好奇欲。另一个则完全因为女人们意淫时需要一个对象。假装接到一个电话,然后捂着脸说“我丈夫死了,开车的是一个18岁的姑娘,两个人从马甸桥上摔下来了。”看女朋友中哪一个哭得最大声,最后却发现谁也不是那个自己怀疑的第三者,姐妹情谊便愈加巩固。
关于她的故事有些是道听途说的,不可尽信。我只知道她曾经留学英伦,90年代初期回到大陆。其时已经30多岁的她实在难以找到一个勇敢者来向她求婚,只能像乔伊斯《一位母亲》里的女人那样吃了许多“土耳其拌砂糖聊慰她的种种浪漫愿望”。还没有等到所有的人对她评头论足的时候,便嫁给了一个穷困潦倒的诗人。她将诗人塑造成了著名的书商,自己也很快成为浸泡在文化和艺术里的社会精英。不过,母狗帮女人的担心在她那里却是事实。半老徐娘的时候她离开了丈夫,但她却因为追逐新的爱情而容光焕发。不久,她嫁给了一位大她许多岁的革命英雄,即使这位革命英雄已经卧床不起多年。恋父和怀旧让她伺候了老英雄几年,失去他的时候她就像失去父亲一样伤心。现在她孤身一人。她有着母狗帮女人的独立坚强,自信和自嘲;她爱母狗帮的其他女人甚于爱男人;她有母狗帮女人矫情的艺术气质和指向毛泽东时代的怀旧理想。最重要的是,她和所有的母狗帮女人们一样,都有许多故事,却从不轻易流泪。
当然,所有这些,都还不是关于“母狗帮”的一切……
从三个F开始
博士毕业后,我已老大不小了。所在的学校出了一个被戏称为“学术超女”的名人。仅仅因为与她同校,连我似乎也“名”了起来。饭桌上,她常常是大家的谈资。我不得已时谈到她,周围人立刻缄默,露出听权威讲话的神情。以后发展到但凡媒体上有她的身影,旁边的人都要大叫,唤我去看。一次,我又被大叫声唤出来,看见她参加《时尚·COSMOPOLITAN》策划的颁奖礼,得了一个“COSMO时尚女性大奖”。我跟往常一样受人差使地看了她,礼貌性地紧盯了比往常稍长的时间。这一次的凝视,竟然有收获。我第一次知道了新时代女性精神用三个以F开头的字母就可概括了,而她即为这新时代女性精神的代表之一。转身离去的时候,我的脑子里还在起劲地转着这三个词:Fun(风趣)、Fearless(大胆)、Female(韵味),然后就全神贯注地撞在迎面的碟架上。我想,有许多事是偶然知道的,就像这迎面一撞一样突然,但它一定有属于自己的来龙去脉。集合了大胆风趣和韵味的3F女郎们也该有自己的前世今生。我努力思考着,轮回出了许多女人的名字和故事。
Female,这个词做雌的,女性的,或者作为名词的雌性动物,女性来解,就是在光线很好的情况下辨认小伙子和大姑娘,在静态的环境中辨认公鸡和母鸡,是个纯视觉的活儿,极容易。但作为女人气质的“韵味”解,作为“味道”“神韵”解,却需要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等综合感官,必要时还要加上理性的剖析,竟成了极难的事情了。古希腊神话中的爱神阿佛洛狄忒拥有绝伦美色,不仅如此,这位诞生在海浪的白色泡沫中的女爱神,有时序女神和美惠女神的陪伴,她的青春永不凋谢。她从不干预血腥的厮杀,只管在众神和凡人心中激起情爱,实现他们爱与被爱的愿望。阿佛洛狄忒一定是最符合Female词义的,有内心的平安,有爱和被爱的能力,有平和时间的心性,有善良美惠的精神世界,永不凋谢的青春和美丽自然而然便成了凡人也可拥有的现实。 Fearless: 女战神雅典娜是从父亲宙斯的头颅里出生的。她全身披挂,头戴闪闪发光的战盔,手持长枪和盾牌。她的一双淡蓝色的眼睛闪烁着智慧卓越的光芒,让雅典娜散发出令人倾倒的绝伦的俊美。雅典娜常常为困境中的希腊英雄们出一些充满智慧的主意。她毫不吝啬地将智慧和知识各种技能和手艺传授给人们。雅典娜是最符合Fearless词义的。智慧的抉择,坚定的判断,勇敢的抗争,无私的分享,哪怕会因为超凡脱俗而略显乖张,哪怕会因为并不循规蹈矩而略显孤单,但任何时候,只有做好自己才能不可战胜。
Fun:一个让人感觉无聊的女人恐怕比丑陋的女人更不招人喜爱。但女人的幽默风趣又不同于小丑式的插科打诨,前者能给人带来高级而持久的快乐。在古希腊神话中,宙斯与记忆女神生下了九位缪斯女神。她们主管史诗、抒情诗、情歌、悲剧、喜剧、舞蹈、历史、天文和圣歌。每当阿波罗拨动琴弦的时候,缪斯女神们就放声歌唱,诸神跳起欢乐的环舞,纷争不断的奥林波斯山终于一片和平和宁静。悲伤与失落,尴尬与困境,无奈与离别,在有趣的女人那里,可能是一首小诗,一首低声吟唱的歌曲,一朵捻来别在衣襟上的花朵,一个体态轻盈如舞蹈般的拥抱,一个自我解嘲的玩笑,一个夕阳西下时的沉醉,然后微笑,然后释怀,于是,快乐萦绕生活。
波伏瓦曾多次遇到杜拉斯,但两个人之间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敌人,据说并不投缘。波伏瓦喜欢盘发,有时用简单的发带作装饰,一丝不苟又不失活泼;杜拉斯年轻时梳两根闲散的小辫,为人妇后简短地盘发,以后就披散着一头凌乱的短发。波伏瓦除了情人送的墨西哥戒指,几乎很少戴首饰;杜拉斯则关注香水、颜色、项链,她叮嘱自己每天都有变化。波伏瓦不再年轻的时候,常常穿着一条带子的直筒裙,外面是米色或白色的正装外套;杜拉斯不再年轻的时候,经常在羸弱的肩头搭上大红色的披肩,用抢眼的首饰装扮自己……同样有韵味,韵味又如此不同。
波伏瓦与萨特的自由伴侣关系成了不可复制的传奇。“可是,我亲爱的小宝贝,我的小花朵,永远别忘了。我轻轻地吻你的小脸颊。”她在自由的定义中让这个男人对她产生了影子般的友谊和爱情。她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著作《第二性》献给了另一个情人的妻子。她与美国人尼尔森·艾格林的激情演化出了优美无比的《越洋情书》,最后她戴着这个男人送的墨西哥戒指入葬。42岁的波伏瓦遇上了25岁的情人,然后疯狂相爱。演讲台上的波伏瓦,街头的波伏瓦,法庭上的波伏瓦,写作的波伏瓦,都是无畏的波伏瓦。杜拉斯18岁时在西贡遇到自己的中国情人,然后带着残缺的爱情和衰老的心回到法国。她强烈又顽固地保存着对于自己小哥哥的不伦之恋,又同样固执地坚持体味大哥对自己青春的伤害。她与丈夫的好友生了个儿子。62岁时遇到了小了她整整三十八岁的最后一个情人扬·安德烈亚。与母亲纠结一生。疯狂的杜拉斯,酗酒的杜拉斯,摄像机后的杜拉斯,写作的杜拉斯,她说:“我不怕,不怕任何事,什么都不怕,不怕物,不怕神,不怕这些地方和这些广袤。”都是无畏的杜拉斯……同样无畏,无畏地又如此不同。
波伏瓦初识萨特,二人相约到巴黎的一个集市上游玩。她戴了一顶俏皮可爱的贝雷帽赴约。波伏瓦拿起一把玩具手枪,准备为萨特射下哪怕一个玩具或者任何奖品。她紧闭双眼,仿佛这把枪是真的一样。萨特则将右手亲切而友好地放在她的肩膀上。波伏瓦虽然允许萨特有情人,但她也会用自己的智慧和风趣终止萨特与舞文弄墨的女情人的来往。杜拉斯与情人间的风趣都带有行为艺术的特点,她的胡言乱语表现了日常的风趣。比如杜拉斯说摇滚乐是自愿的走样或者自愿的装傻。在电视上有舞蹈的时候,她会旁若无人地欢呼。她在醉眼朦胧中看到常去的咖啡馆周围都是白菜、烟鬼和奶牛……同样有趣,有趣得又如此不同。
波伏瓦与杜拉斯,如此不同,却又相当一致。
这是我最后要讲的一个女人和她的故事。
这个女人叫意拍来,广西富川黄竹村人。有趣又奇妙的一个名字。对不对?她做了一件相当大胆的事又有些反讽趣味的事。意拍来善机杼,又识些字,偶尔也能写些拙朴的诗。婚后的意拍来不满于自己糊涂又只字不识的丈夫,于是,她给自己找了一个志同道合的情人。意拍来在家庭生活的失意和隐秘的爱情的甜蜜之间摇摆着。于是,她写起了诗。她写道:“恨恨月老无情错铸兰谱……”她写道:“身身有恨……”她又写道:“女界同胞世世同心兰,快起来争取……”她把这首诗献给了自己的情人。她还把诗辛苦地织在了被面上。被面织好后,她用新被面做了新被子。她爱着自己的情人,但还是必须与没有爱的丈夫同床共枕,就盖着这床写满了情思的被子。过了很多年,被面已经陈旧了,有许多字也已经看不清了。意拍来与自己情人的结局已不可考,我们知道的是,她死的比自己的丈夫要早,她的不识字的丈夫盖着这床被面度过了余生。
波伏瓦说:没有人命令,没有人强迫,这样活着多么快活啊!意拍来快活过吗?我想,她爱过,所以快活过吧。
如果我们总是对的
有这样一个小岛。我们不知道它在哪里,只知道它离我们很远很远,但就是有这样的一个小岛。
小岛上的每个人都骄傲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他们为什么那么骄傲呢?因为他们每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对的,他们为此骄傲极了。每个人都说:“我是对的,而你却错了。”他们总是这样说。因为只有这样的话才代表着信念、勇气和力量。从来没有听见有人说:“也许是我错了,也许你是对的。”因为这样的话代表着胆小、犹豫和软弱。当他们之间出现分歧的时候,这个人叫嚷着:“我是对的,我向你保证。”那个也叫嚷着:“我才是对的,我向你保证。”于是,小岛上热闹极了,每天,这里那里都是叫嚷着的人们。为了平息小岛上不绝于耳的争吵声,管理小岛的公爵想出了一个办法。当你觉得自己是对的,而和你面对面叫嚷着的人是错的时候,就用铁锹在他面前挖一个坑。以后,小岛上的居民都要带着铁锹出门了,他们面对面叫嚷两声,然后用铁锹在对方的脚下挖个坑,便转身而去,从此互不理睬,连招呼也不打了。这样,小岛上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了。 小岛上有这样一户人家。家里有骄傲的爷爷奶奶和骄傲的爸爸妈妈还有一个他们的骄傲的儿子。一个普通的清晨,他们打开各自的房门来到了客厅里。哦,对了,别忘了,他们每个人用一只手揉着惺忪的睡眼,另一只手还得抓紧一个小小的精致的铁锹呢。客厅里的地板早就揭掉了,露出斑驳丰满的沙土地,在清晨太阳的抚摸下温柔地闪着金光。抓着铁锹的儿子站在客厅中央,大声地宣布说:“我要走了,要离开这个地方。”扛着铁锹的爸爸和爷爷可不像清晨的太阳光那样温柔,他们急匆匆地走到儿子的对面,骄傲且焦急地望着他说:“我们如此辛苦才建造了这么丰饶和幸福的生活,我们这里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美好,你应该继承我们的遗产而不是离开我们。”儿子扬着头颅,没有丝毫胆怯地说:“我可没有看到什么丰饶和幸福,只看到了掠夺和争吵。看看这坑坑洼洼的土地和污浊的天空吧,我要去远方寻找更美好的生活。”儿子不愿再争吵下去了,他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在爷爷和爸爸面前的那片依旧闪着金光的沙地上挖了一个深坑,然后扛起铁锹,出了家门。爷爷爸爸生气极了,他们各自拿起自己的铁锹,气冲冲地在那个坑上挖了好几下,深坑被挖得像条沟一样了。两人踉踉跄跄地往后退了几步,重重地坐在了餐桌边的凳子上。这一户人家的两个女人各自站在丈夫的身边,奶奶沉默一些,妈妈气冲冲地,她们眼里都含着泪。
就这样,这一户人家的男人和女人们像一张静止的相片一样定格在那里了。过了好一会儿,大家才慢慢缓过神来,奶奶扯扯爷爷的衣袖,回到了他们的房间。妈妈扯了扯爸爸的衣袖,也回到了他们的房间。他们走得有些沉重,女人的一只手搀扶着男人,另一只手紧紧地抓着一个小小的精致的铁锹。
奶奶坐进扶手椅里,比起早晨温柔的阳光来,现在的阳光明亮得多。她拿起了手中的活计,屋里的地板也早已经揭掉了,她在一低头的瞬间,看到明亮的金色的沙地上,那些坑坑洼洼的地方被明亮的太阳弄的有了阴影。她继续向左边看过去,看见了爷爷的旧挎包。
“你总是背着这个挎包,它已经破破烂烂的了。你该把它扔掉。”她说。
“你不懂,这是我的过去,我一生所珍爱的东西都在里面。”他说。
“你总是这样讲。你最珍爱的应该是我。而不是一个旧情人送给你的破破烂烂的挎包。”她说。
“不,你错了。在我看来,回忆比生活本身更值得珍惜。”他说。
“我总是觉得自己很傻,为了你牺牲了自己。”她说。
“你总是这样总是这,真让人厌烦。”他说。
奶奶从扶手椅里站起来,拿起自己的精致的小铁锹,在早已存在的深坑上挖着,算是无声的回答。
这个房间的地板同样坑坑洼洼的。妈妈坐在化妆台前的凳子上,有些懊恼地望着爸爸。他似乎还没有从被儿子抛弃的事实里缓过神来。他们互相躲避着对方的眼神,就这样局促着也沉默着。阳光一点温柔的迹象也没有了,越来越刺眼,蒸腾起一些骄傲的烦躁。女人有些百无聊赖地四处望着,好像在为自己的烦躁寻找出口。
“你总是买最贵重的东西给自己,看看这个挎包就知道了。”她说。
“我只买过这样一个挎包,它不过是比往常稍贵了一些而已,我没有‘总是’,你知道的。”
“你总是不让我动你的挎包,似乎里面装满了秘密。”她说。
“我的挎包里有文件,但没有什么秘密。事实上,你经常翻看我的挎包,我是拒绝过你,但没有‘总是’。”他说。
“你对我越来越冷淡了,你有那么多的朋友、同事,你总是跟他们在一起,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你似乎更快乐。”她说。
“每天我都尽可能赶回家陪你和孩子,也许有那么一两次没有和你们一起吃晚饭,但没有‘总是’,你是知道的。”他说。
“我总是觉得,我和你的挎包比起来,你更喜欢你的挎包。与爱我和爱孩子相比,你更爱自己。”她说。
“挎包不会说话,有时候它让我觉得更自由。如果爱是一种要求和重负,我宁愿把它加在自己的身上。”他说。
“我总是觉得后悔,为了你和孩子,我放弃了太多,牺牲了自己。”她说。
“你总是这样总是这,怨恨别人的时候总是这,夸奖自己的时候也总是这,真让人厌烦……”他说。
女人不说什么了,她从凳子上坐起来,委屈地走到男人面前,用铁锹挖着挖着,挖了个大大的深坑,算作无言的回答。男人也委屈极了,他拿起自己的铁锹,骄傲地在深坑上继续着,不久,深坑变得像一条沟那样了。阳光不经意地照在两边的金色沙土上,明亮而刺眼。
小马的老父亲老马是个好丈夫,更是个好父亲。每次来小马家,他都忙东忙西,一刻也停不下来。不过老马有一个特点,用小马妈妈的话说,就是做事喜欢摊底。比如,最近的一个月,老马在装餐厅灯的同时,打碎了其中的一个,三朵百合花变成了两朵半。再比如,门口需要一块穿衣镜,在老马自告奋勇地要自己把穿衣镜钉上墙不久,还没上墙的穿衣镜已经碎成了两半。最好笑的事情发生在上个星期天。自制书架的玻璃门需要黏一个金属底座,可以让玻璃门更润滑地来回活动。老马又自告奋勇地接了这个活。后来,小马发现,老马不仅将玻璃门和金属底座黏在了一起,同时,也把金属底座和底下的金属轨道紧紧地黏在了一起,结果就是,本来可以左右自由移动的玻璃门,牢牢地停在了一个地方,怎么推拉也不管用了。每每遇到这样的事情,小马的妈妈都要感叹和唠叨许多时日。“你爸啊,总是这样……”不过,小马妈妈的“总是”并没有伤害到老马。他依然乐此不疲地干着各种活,摊着各种底,听着小马妈妈的各种“总是”。有一天吃饭的时候,看着残破的餐灯,小马妈妈又开始“总是”了。老马笑着,吃完了,才有哲理地说。“我这一辈子,终于总结出一个经验,对于喜欢用总是,把偶然当成必然,并且觉得自己总是正确的女人,你一定要顺从……”
重逢那一刻
最近见了一些相爱又不能相守的事,遂决定要想一想了。
我是不喜欢胡兰成与张爱玲与周训德的,一个一个的不喜欢,加在一起也不欢喜。不过,拿他们说事还是无障碍的。 胡与张写了婚书,那年,胡三十八岁,张二十三岁。胡说“我们虽结了婚,亦仍像是没有结过婚。我不肯使她的生活有一点因我之故而改变。两人怎样亦做不像夫妻的样子,却依然一个是金童,一个是玉女。”金童胡兰成到了汉口,即遇上了护士周训德。离开汉口时,胡对训德说:“我不带你走,是不愿你陪我也受苦,此去我要改姓换名,我与你相约,我必志气如平时,你也要当心身体,不可哭坏了。你的笑非常美,要为我保持,到将来再见时,你仍像今天的美目流盼。……”又说:“我们虽未举行仪式,亦名分已经定了。……我们为欢方未央,亦且留到将来,我们还有长长的日子……”我的朋友专专在“美目流盼”和“长长的日子”旁狠狠地标注了“无耻”二字,许是知道后来并没有“美目流盼”,也没有“长长的日子”,故为周鸣不平所以狠狠写下的字。但周是不写字的,究竟她怎样想,就不得而知了。周在胡走后竟然下了狱,被保释后匆忙嫁了一个已有妻室的男子,生活苦痛,与胡有书信联系,但终于再未见面。胡对于这样的结局,想得很开。说了这样一段话:“《桃花扇》里候方域与丽娘,兵荒马乱中失散,在山寺打樵,不意于人丛中相见了,当下惊喜交集,却被那高僧一喝:‘佛地无男女情缘。’仍旧不得团圆。我与小周亦只是善男信女同在龙华会上,各人自身清好。”但周还是不写字的,究竟她是否“自身清好”,也不得而知了。
张知道胡与周的事情,想来还是介意的,于是就让胡来选。胡终是没有选。后来又有别的事。所以在这次选择的一年半后,张给胡写了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时惟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胡并无大悲,“爱玲是我的不是我的,也都一样,有她在世上就好”。他仍然端写他的文章了。此后两人只有些许的书信交往,与小周一样,再未重逢。对此,胡亦看得很开,说“还有爱玲,我与她亦不过是金童玉女,到底花开水流两无情。”爱玲就这样成了胡笔下民国女子的一员,端写在那些书里了。但张是写字的,不容得也不愿吃哑巴亏。她发声道:“胡兰成书中讲我的部分缠夹得奇怪,他也不至老到这样。……后来来过许多信,我要是回信,势必‘出恶声’。”恶声即使到了《小团圆》,张亦是没有出。但两人终究是清冷的了。即使胡在张索书时写了杂七杂八的话去撩拨她,却也只收到这样的回信:“你的信和书都收到了,非常感谢。我不想写信,请你原谅,我因为无法找到你的旧著作参考,所以冒失地向你借,如果使你误会,我是真的觉得抱歉……”
何必如此又何止于此呢?想到这里,就想起了一身的寒意,心里凉凉的,这么能说会道的两个人,也许是太能说会道了吧……
“马丫……”“狗胜……”
徐老蔫和马大哈就是这样喊着对方的小名,然后就羞涩地走到一起。三十年没见的老熟人也是三十年没见的老情人,再见,在对方眼里还是那么美。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两个人因为“属相不合”硬是分开了,说起来的时候,也是无奈,也上火,但关键还是要动向前的心思。一个说“我瞅见你,心里就热乎乎的。”一个说“我没事老梦见你。”一个回忆小时候下河摸鱼,一个回忆小时候到瓜地偷甜瓜。三十年过去了,两个人一个是寡妇一个是鳏夫。都知道生活的不易。一个问“这些年你是怎么熬过来的?”洗洗涮涮,做菜做饭,轻轻松松地几句话就填满了三十年的岁月。一个问“你咋样啊?”一句简单的问候就勾起了马丫的满腹辛酸,但回答出来的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我……我……我挺好的。”还是狗胜能懂得人的心思,知道这是女人面子薄不好照直说的借口。日子好了,狗胜的理想就是找了马丫,回乡种地,养鸡,老两口抽旱烟,喝茶水,嗑瓜子,扯闲话。劳动人民没有那些纠缠不清的你来我往,行还是不行,狗胜就要马丫个痛快话。马丫说自己害怕,害怕别人的眼光,害怕周围人的闲话。狗胜的道理则朴素而简单。“小的时候归爹妈管,老了又归儿女管,你什么时候能个人承包一段,自己说了算呢?”马丫习惯了命运对自己的安排,说下辈子再见面。但生活还是给狗胜和马丫安排了最好的结局,儿女们为他们安排今日相会,两人终于再续前缘,成双成对,终得圆满。
竟然如此也竟止如此!想到这里,就生出了一身的暖意,心里热乎乎的,这么朴素而又健康的两个人,也许是因为足够朴素足够健康……
比肖邦大六岁的乔治·桑追求肖邦,后来两人在一起生活,肖邦整天写曲练琴,做完一天的工作之后对乔治·桑发牢骚,乔治·桑说:“他找我谈话,就像莫里哀找女仆人谈话一样”。终于,恋情淡得不能再淡了,乔治·桑说:“我的眼睛终于睁开来了。我再也不让我的肉体和鲜血成为薄幸和邪恶的牧场。”后来两人分居。最后一次见面两个人都已经没有话说了:
“好吗?”
“好。”
我们的一生总有些时候要分离,并要承认无法相守的事实。我只希望在重逢的那一刻,能回首那时的爱和纯真,能回首彼此的真诚勇气和努力。与其将共同走过的日子或者美化,或者带着冰冷的怨恨,在记忆中不断地自说自话地提起,终成冷漠;与其将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共同的日子磨灭成无话可说,以至于无从惦念,不如勇敢地分离,然后温暖地重逢。像狗胜那样,在重逢的时候,简简单单地但却暖暖地问一句“你咋样啊?”然后,暖暖地回答说:“我……我……我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