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本教育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peip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本教育观念认为,教育就是通过外部对生命加工塑造。生本教育观念则认为,教育是帮助生命提升自己,让生命自己去完善自己。教育家孙云晓说:“教育是唤醒人,帮助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教育最宝贵一点就是:使一个人想成为好人,想竭尽自己整个心灵的全部力量,在集体的眼里把自己树立起来,显示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完全合格的公民。”(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471页。)孙云晓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都认为教育就应该是唤醒人,帮助人,让学生自己去完善自己的生命。这和生本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
  知识需要学生理解后才能真正掌握;道德观念需要学生接受才能指导他们的行动……所以,教育,无法代替学生理解、接受、自我完善的过程。因此,所有的教育都必须学生自己来完成,他们的积极、主动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生本教育的理论核心也在此,她主张学生在老师的协助下,自己探索知识,完善自己的生命。
  生本教育的方法就是积极投入到自己的学习活动中,自己掌握知识。
  下面我们来简单说一个课例:
  上课单位:广州某小学。
  上课内容: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上课形式: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完成。
  上课后,老师说:“今天我们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有几种方式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教室里热闹了,同学们各抒己见,学习气氛非常浓厚,也得出了五花八门计算周长的办法。同学们都认为书本只介绍了一种,(长 宽)×2,单调了。
  这样的课堂,学生的知识面很宽,他们对学习就充满兴趣,为什么?因为知识是通过他们自己辛勤劳动获得的,而不是老师“施舍”的。
  所以,生本教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他们能够主宰自己的学习,还会不喜欢吗?
  两种教育的差异:
  再回到我们师本的课堂。我们的差生面大,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而我们的教育却无能为力。初一进来是差生,初三毕业,基本上还是差生,甚至变得更坏,教育对他们的作用在哪里?我们没有能够提供他们真正喜欢的课堂,没有真正唤醒他们,没有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以,在他们索然无味的课堂里,在艰难、丢人的考试折磨下。经受着老师的批评,他们只会越学越糟糕。在智育为纲的学校里,成绩差了,学生就几乎看不到出路,就破罐子往破里摔。
  心理学证明,每个人都渴望进步,都渴望被尊重。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教育的现实却消磨掉学生进步的决心和信心。新生还没有入学,就要考试,来鉴别好坏,本来希望到了新的学习环境,可以重新开始,却因为一次考试,给贴上了标签。这对不少学生的上进心是沉重的打击。入学后,老师责骂批评式的管理,毫无趣味的满堂灌,艰深陈旧的知识,五花八门的考试,令学生失望,他们对学习就慢慢失去了兴趣,因为新环境而刚刚燃点起的微弱的火苗,被接二连三的打击,扑灭了。
  人总是要动的,他们在学习上没有兴趣,听不懂,所以在课堂上就讲话,搞小动作,影响老师上课。老师无法完成任务,就批评他,引起学生强烈的反感,师生情绪对立,学生就进一步走向厌学的深渊。
  这样教育永远无法改变差生,因为它根本不是为差生服务的,它是培养精英的。
  要改变差生,就应该让他们对知识感兴趣。老师要唤醒学生渴望进步的神经,如果每个学生都渴望进步,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好做了。“教育最宝贵一点就是:使一个人想成为好人,想竭尽自己整个心灵的全部力量,在集体的眼里把自己树立起来,显示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完全合格的公民。”(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471页)
  好学生与差学生之间智力是没有多大区别的,甚至个别差学生的智力还优于好学生。差学生成绩差,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学习动力,学习比较懒惰;而好学生学习目标比较明确,学习比较主动,比较勤奋。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区别。假如差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了,渴望进步的神经被唤醒了。他们也是可以学好的。
  用生本教育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那怎样唤醒他们呢?生本课堂可以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我用生本模式上语文课,学生非常喜欢。我的口号是:“人人参与,表现自我。”连平时最差的,最令老师头疼的学生,在我的课堂里,都有精彩的表现,令同行们非常惊奇。该生对老师也非常感激,因为老师让他在同龄人当中表现了自我,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因此而燃点起来,只要老师不断添加柴火,学生这堆火将越烧越旺,他的人生可能就因此改写。
  大师魏书生老师的课堂,也是生本的。他也在改变许多的学生。
  点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唤醒了学生。只要学生对学习有兴趣,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会因此变得轻松。
  生本教育是这样一种教育模式,唤醒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发自生命的热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能力来自实践。不是来自老师的说教。
  再举一个语文课堂的例子来说明。 我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语文生本教育实践中,我给学生提供了进行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创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全班48名学生,我把他们分成八个小组,每组6个学生面对面围在一起坐,改变过去以列为单位一律面向黑板的座位排列方式,这样没有过去课堂的压迫感,学生感到课堂气氛轻松自由。在学习《<论语>十则》的时候,学生进行了这样的讨论:
  “‘学而不厌’中的‘厌’字是什么意思?”一个同学问同组的同学。
  “这句话应该翻译为,学习不感到厌倦’,所以这个‘厌’应该翻译为‘厌倦’。”该同学说。
  “不对吧。在这本翻译书里,‘厌’字是‘满足’的意思,全句翻译是,‘学习不感到满足’。我觉得‘满足’更加准确。”另一个同学拿着书插嘴说。
  “我翻过字典,‘厌’字有‘满足’的意思。”
  同学们对“厌”讨论非常有益,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但得到了对“厌”字的正确解释,还掌握了语文的学习方法。这是老师教不了的。而且,对“厌”字的理解,是他们通过劳动获得的。对这些知识就充满感情,记忆就牢固。心理学上说,青少年的认知是充满情感的。
  语文教育,如果只搞题海,就会出现学生“跳过场地不会武功”的情况,这个问题,在这篇文章中,应该这样回答;到了另外一篇文章,应该那样回答;考试又遇上了,到底应该怎样回答呢?学生不知道了。
  生本教育另一个重要理念:大阅读,大感悟,小落实。
  学生大量的阅读,对语文有大感 悟,对文章就有深刻而且独到的见解,在他们看来,阅读题目的解答,就万变不离其宗。凡是语文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真正提高我们语文能力的不是试卷,而是书,是阅读。那么,为什么我们还不让学生去阅读呢?没有大阅读,就没有大感悟,没有大感悟,语文的一切都会变成空中楼阁。如果我们的学生大量地阅读文学名著,文学修养很高,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变得轻松自如,训练阅读、应付考试的阅读题,也不会吃力。
  生本教育还认为学生是教学资源。
  “学生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的内在积极性都应当为教师的教学所用,应当成为动力之源、能量之库。而且,它不仅是教育的一般性资源,更是基础性资源;其他的资源,最终必须同学生资源相结合或相化合,才能发挥效益。形象地说,生本教育体系的重要思想,就是‘借力’,‘好风凭藉力,送我上青云’,依托学生资源来进行教育,而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第60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
  下面再用我上课的一个例子来说明生本教育。
  上课内容:2000年到200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默写部分题型分析。
  开场白:同学们,分析过去,就可以预见未来。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2000年到2003年中考试卷中的文言文部分的默写题型,寻找里面的规律,来安排今后的复习,使复习目标明确,针对性强。下面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然后全班进行资源分享。
  每小组学生讨论着,分析着,之后,他们做了非常精彩的发言,令我非常吃惊。
  蔡玉婷:我看了这4年的试卷,发现一个问题,大多数的默写题目都是出景物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哲理句子等,所以我觉得大家背书时,一定要充分注意这些句子,就算整篇文章不能背下来,这些句子也要滚瓜烂熟。
  林浩辉: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所有的默写题目当中,诗歌和文章的比例是9:1,诗歌的分数多得多,所以在背诵的时候,这6册书的60首诗歌务必要烂熟于心。
  林茂辉:浩哥的话非常正确。我要补充一点是,诗歌非常重要,但是,文章的背诵也不能忽略,尽管默写部分比较少,别的地方可以出,而且背熟了,也对我们的理解很有帮助。
  李静雯:我猜测,默写也可能考开放性,比如列出某个地方的景物,请你默写描写它的诗句,所以大家在准备的时候。也应该关注这些诗歌是描写什么地方的美景。
  杨佩华:应该关注诗歌出现的年代。
  同学们议论纷纷,这时,下课铃响了。
  这就是生本的课堂,学生用自己的劳动获得的见解,就可以非常牢固地扎根于他们的脑海中,比老师声嘶力竭的说教。效果好得多。
  生本教育的课堂就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地方,而不是灌输知识的阵地。
  教育应该是一门放飞心灵的艺术,而不是培养考试机器的机关。考试是必须的,但是,我们思考的是能否用一种更有效的手段。更科学的做法,让学生充满个性,对知识、对学习充满热爱,人的素质高了,考试,还可怕吗?
  生本教育并不反对考试,她只是一种有别于师本,有别于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她希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强烈兴趣。让他们把全身心投入到真正喜欢的学习当中去,全面提升自己的生命,提高自己的素质,学生素质高了,考试自然就会取得好成绩了。
其他文献
新课程数学必修3的概率部分增添了几何概型,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几何概型的等可能性的理解感到比较困难,常常犯一些普遍性的错误,并且常常找不出错误原因,本文试图通 The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指挥官,是学生迈向成成功的引导者,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又是德育工作,现就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谈几点体会。 Class teacher is the
在高中数学教科书中,判断Ax+By+C>0( 0 (
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更是中考的考点。如何正确、简便、快速地识别两个三角形相似呢?首先,同学们应深刻领会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之真谛,切实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然后按照笔者下面提供之方法,经过一定的练习,相信你定能达到目的。
学生进入初中以后,思维方式由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必然会遇到问题,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和设法解决的问题。  在初一《有理数》(苏科版七年级)这一章的教学内容中,教材安排了“阅读”内容,介绍了“分类——一种常用的方法”。这是教材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本章数学教学中隐含的数学分类思想而做的安排,但经我们分析发现,“阅读”内容对“分类”
新一轮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数学教学要体现课改的基本理念: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发展能力;注重联系,提高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作者与读者,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通过我社一年多试运行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下半月刊从2009年元月起回归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编辑部编辑出版。对于下半月
伴飞小卫星是指伴随在空间飞行器附近做周期性相对运动的卫星,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航天器.伴星的服务对象往往是一些大型航天器,如空间站、航天飞机、载人飞船以及大卫星等等,
变压器是交变电流的重点知识,也是高考的热点,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变压器考题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些地方政府、学校和社会不约而同地将高考成绩作为学校和教师评级指标,高考承担了其不应该承担同时也无力承担的衡量教育质量的作用。要解决这一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