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民权 摄影记录岁月 奉献展现情怀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zjh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吴民权先生 ,香港中华摄影学会会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摄影沙龙1995、1996、1997年世界十傑(彩色照片组),香港中华摄影学会名誉高级会士,香港中华摄影学会高级会士,中苑摄影学会荣誉高级会士,沙龙影友协会高级会士,香港摄影学会会士,香港大众摄影会会士,香港中华摄影学会荣誉展览者,香港大众摄影会荣誉展览者。


  摄影是一门光与影的艺术,光影交错,通过镜头定格在一瞬间;摄影是一种独特的记录方式,岁月匆匆,在照片上成为永恒。吴民权先生发现了摄影的魅力。他对摄影的兴趣始於一次未实现的旅行,他对摄影的执著贯穿人生的每个时期,他对摄影的情怀化为了无私的服务。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有他对摄影艺术的不懈追求;近一个甲子的光阴,传承着他作为摄影人的奉献情怀。
  续写“爱拼才会赢”的精神
  1947年,吴民权先生出生於福建泉州,父亲是菲律宾华侨,60年代初,经历过“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災害”洗礼後,内地经济十分贫苦,十三四岁的他和母亲一起来到香港。初来香港续读中学,由於语言不通,除了广东话外还要补习英语(此前在内地虽读了一年半中学,但学的是俄语)。


  那个年代许多人都是吃苦走过来的,他也不例外,小小年纪,为了生活很早就步入社会了。来香港後不久,16岁的他去了工厂做工,辛苦程度自不必说,做了约有一年多时间。後来恰逢有一个机会,经同乡介绍他进入中银集团旗下金城银行工作。
  爱拼敢赢,是大家对福建人一致的印象,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品质。从银行最基层做起,吴民权先生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並在夜校进修,积极上进。中银当时由十几间附属银行及机构组成,他曾在多间分行的多个岗位任职过,後被调至总行任职。他心里清楚,自己不是金融专业科班出身,特别是每一次工作调动,他看到自身差距的同时並勤力追赶。1983年他报读了澳门东亚大学(澳门大学前身)的公开学院工商管理学位课程,历经四年校外进修,白天工作,晚上学习,几乎很少閒下来。
  天道酬勤,正因为这股拼劲,吴民权先生在金融方面的专业能力迅速提升,工作上不断晋升,不仅练就了洞悉市场的眼光,更培养了运筹帷幄的思维。2007年,他从中银荣退,几十年的银行生涯,他把青春和热血留在了中银,为中银的发展倾尽了全部的心力。
  “勤学+苦练”打下扎实摄影功底
  1965年,进中银工作不久,吴民权先生在得知公司计划组织员工去肇庆旅遊後激动不已,风光旖旎的七星岩风景区令人无限向往。为了能记录旅途美景,他花了200港币——当时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人生中第一台相机。时至今日回想起往事,他仍忘不了当时的欣喜。然,不凑巧的是因为突发事件旅行取消了,但他卻从此爱上了摄影,开始了追求摄影艺术的道路。


  由於忙於工作,根本没有太多时间去採风学习,每月一期的《摄影画报》是吴民权先生爱不释手的学习资料,许多摄影师会在上面分享一些心得与技术,就这样一边自学一边研究。他曾跟过两个老师学摄影,除了拍摄技巧外,他跟随摄影名家陈绍文老师还学习彩色照片放大技术,基础日益扎实。九十年代参展国际沙龙的照片全部是自己亲手製作。
  真正的功夫还是从实践中练就的。吴民权先生早期的摄影作品主要分为两大类:风光摄影和纪实摄影。这与他当时的工作密不可分。70年代初,吴民权先生被调到金城银行香港总行部门工作,虽然当时内地还相对封闭,香港同胞回内地不容易,但中旅社每年都有香港旅行团计划,中银也有一定名额,他带队去过内地许多城市,祖国宏伟的名胜古跡、壮阔的名山大川让他流连忘返,相机成了他表达心中热爱最好的道具。
  另一方面,摄影是现实事物的一种记录方式,纪实是摄影的核心功能。然而摄影在那个年代远不及现在普遍,公司里摄影稍微专业点的人都屈指可数,所以每当有重要活动、酒会等,摄影的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吴民权先生头上。其实摄影之所以诞生,就是为了记录的目的。它诞生之後所显示出来的强大的生命力,也恰恰在於它的记录功能。
  “差不多有十来年,诸多的大型活动的照片都是我拍的。回想起来,那个阶段的经历对後来摄影水平的提升是有很大帮助的。”酒会、活动的摄影记录其实跟新闻记者的拍摄是大同小異的,都需要做到三“要”——要快、要抢、要抓。因为美好的瞬间稍纵即逝,且不会再重复,如何抓到画面构图、人物神态和形态俱佳的作品,这非常考验拍摄者的技术。“这需要先观察,再做出凖确的预判,把握好时机是关键,早年间都是胶卷拍摄,更由不得太多失误。即便是现在用数码相机,有时候甚至拍上十几张都挑不到满意的。”
  一边兼顾工作,一边钻研摄影,将摄影融入工作中,这样的生活忙碌亦十分充实。


  香港第一个由华人成立的摄影学会
  80年代後期,他的工作趋於稳定,加之此前玩摄影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经常以“片”会友,一起探讨交流摄影心得,在互相的鼓励下计划加入摄影学会。於是1990年左右,吴民权先生加入了香港中华摄影学会,以期提升摄影水平。“其实早就想加入这个专业的摄影学会,1976年当时都已经填写入会介绍书了,无奈受工作限制,便一直耽搁下来。”他解释说。
  香港中华摄影学会於1958年5月19日获香港政府批準成立,並选出徐庆丰医生,陈复礼先生为首届正副会长。这也是香港第二个摄影学会、第一个由华人成立的摄影学会,它的成立经过了一个长时期的努力:   当时香港还处於英皇统治下,作为舶来品的摄影也是外国人玩得较多,因此,在1937年成立了香港最早的摄影学会——香港摄影学会。到了四五十年代,内地不少优秀摄影师陆续来到香港,並加入了香港摄影学会。然而毕竟不是华人社团,外国人居多,活动、会议都是他们主持且都使用英语,华人摄影师在里面始终觉得还是存在一定的差異和隔阂。於是在众人的商量合作下,香港中华摄影学会由此诞生。在成立後不久,众华人摄影家纷纷慷慨解囊赞助,自置会所以便开展会务,同时为促进和提高会友之影技,及会友交流提供了平台。1970年11月改製为有限公司。自成立至今已有58年的历史,近一个甲子的岁月,凝聚的是华人摄影家相同的艺术情怀。
  加入香港中华摄影学会对吴民权先生来说,既是多年来的心愿,更是一种荣耀,每次谈到香港华人摄影学会的发展历史,以及前辈们倾力奉献的优良传统,吴民权先生都感慨良多,並以此为榜样激励自己向先贤看齐。
  致力学会发展不遗餘力
  香港中华摄影学会当年由一群热心的华人摄影家发起成立,其实早在1998年,吴民权先生就参与了理事会的工作。他在2007年退休後连任三届会长,此後又做了两年副会长,2016年再次被推选担任会长一职。会长一职,是肩上的责任,也是众人的信任。他想做的则是不遗餘力地服务学会,促进摄影的发展。
  他介绍说,学会为会员提供了多元化的摄影活动,包括有摄影班,学术讲座,摄影比赛及至名衔考试、国际沙龙等等;每年举办会员作品展览,並定期举办季节外影活动,为会员及非会员之间交流並以相会友,创造了机会。


  其中国际摄影沙龙是学会最悠久、影响力最广的活动。自1960年举办了第一届国际沙龙起,此後几乎每年一届,至今已举办了57届了。作为一个互相观摩学习、促进影艺交流提高的园地和平台,国际沙龙吸引了海内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摄影爱好者参与,集中展示了世界各地优秀摄影作品。並得益於数码摄影的快速发展,沙龙参展人数和作品每年不断增加,不少创新题材和新颖手法。
  1961年,学会举办了第一届会员作品联合展览,作为会员作品的大检阅。会员作品展览也是学会活动的一项非常重要内容。展览作品没有题材的要求,没有条框的限制,也不设评比,任由会员恣意发挥各自的才艺。因而能夠题材多样,风格多元,作品不拘一格,不落俗套,佳作纷呈,让观者大饱眼福。通过会员作品展览这一平台,也实现了互相观摩交流的展览目的。
  月赛是会员竞技的平台,也是学会挑选人才的方式。通过月赛评比,合格的会员可以通过考试晋级为会士,再到高级会士。要想提升,参加比赛是“必经之路”。吴民权先生也曾过关斩将,有一段时期内基本上每个月都参赛。
  学会还曾主办及协办香港今昔摄影比赛、普天同庆迎回归祖国摄影比赛、北京奥运摄影比赛、庆祝国庆六十周年摄影比赛等大型跨国跨地区公开摄影比赛。五十多年来,始终坚持爱国爱港的方针,团结摄影界人士为推动摄影的普及和艺术发展作出努力。
  历经半个多世纪,学会能取得如此硕果,历届理事的不懈努力功不可没,吴民权先生的付出,大家亦有目共睹。由於会务工作繁忙,自己外出拍片的机会则相应地减少了许多,即便是出去,也只能作短途安排。居会长之位,任重而道远。青出於蓝而胜於蓝,他希望能培养出更多的年轻接班人。同时,他亦相信,随着摄影队伍越来越壮大,摄影艺术一定能走近更多人身边,必定会大放異彩。
其他文献
2016年届圣达菲电影节在美国落幕,由刘海旭担任编剧、导演、词曲、美术和剪辑的短片《何处去》,获得了本届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评审团一致认为,在刘海旭身上看到了一个非常光明的未来,所有的评委被这个影片深深打动,並一致同意把这个奖颁给他。圣达菲电影节举办至今已有十六年的历史,“评审团大奖”是又评委会评出,仅次於最佳(全长片)影片奖的奖项。作为短片,《何处去》能夠得到这项荣誉,是圣达菲电影节对这位青年电
期刊
[林貝聿嘉]  一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社會活動家,並在長達半世紀的時光中,她圓了一場千百年來的“男女平等夢”,樹了一座女性豐碑。其職務有:太平紳士、名譽教授、榮譽大學院士,榮獲金紫荊星章、銀紫荊星章、英國官佐級勳章、英國員佐級勳章榮譽,全國政協第七、八、九届委員、香港各界婦女聯合協進會創會主席、全國婦聯前執行委員、灣仔體育總會主席、香港各界婦女聯合協進會發起人、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香港女童軍灣仔分
期刊
【人物简介】  王子秋女士,传承“卓宏”数字玄机密码,解读宇宙能力转运法。学习、研究玄学近二十年,擅长数字解码,透过数字,透见人的天赋潛力和性格特点,帮助人更好地发展。  几经风雪经历寒彻骨,挺直脊樑心坚志不移,一朝否极泰来时运转,助人为乐价值得升华。她感恩上天对她生命的眷顾,感恩在心,重获新生;她以数字为密码,解读生命真谛,以助人为乐,愉悦他人,充实自己。  打破宿命感恩生命的眷顾  我们常常以
期刊
【人物简介】  欧平先生,澳门摄影学会会员大会副主席、荣誉高级会士、优秀摄影家、香港国际幻影会荣誉博学会士、资深摄影爱好者、澳门中华文化联谊会名誉顾问,曾任《澳门日报》财务课主任、澳门摄影学会会长十六年(1969—1984),澳门国际摄影展览历届评选委员,1981年赴北京担任第一届国际(亚洲)影展评选工作。其作品多次参与澳门及世界各地公开展览,1984年赴葡萄牙波尔图市展览、1985年在北京美术馆
期刊
【人物简介】  周锡彬先生,名苑酒家集团出品总监,前任陶源酒家集团(鲍鱼专门店)出品部行政总经理,厨皇典范厨皇会有限公司创会主席、法国厨皇会烹饪艺术大师、中国饭店协会烹饪艺术大师、世界饭店协会五星燕鲍翅专家、世界饭店协会国家一级评委、中国烹饪高级技师,获得了美食之最至高荣誉金奖、食神爭霸战金奖、国际美食大赛金奖、粤港澳专业厨师比赛金奖、世界粤菜厨皇精英大赛至尊金奖、网上最具人气菜式大奖、全城食家美
期刊
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公佈了“总统自由奖章”的21位获奖人,其中包括比尔·盖茨、NBA球星贾巴尔、奥斯卡影帝汉克斯、著名篮球运动员乔丹、流行乐巨星史普林斯汀等各领域傑出代表。其中有一位华裔建筑师林樱,她是林徽因的侄女,因设计华盛顿越战纪念碑而成名。  据悉,总统自由勳章是美国最高荣誉的文职勳章,向在科学、文化、体育和社会活动等领域作出傑出贡献的平民颁发,由美国总统一年一度颁发,与国会金质奖章併列为美国
期刊
11月22日,2016集美·阿尔勒发现奖在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揭晓,本届集美·阿尔勒发现奖由艺术家刘思麟获得,除发现奖之外,还公佈了三位提名奖获奖名单,获得提名奖的分别是唐潮、梁半和游莉。  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主席萨姆·斯道兹先生主持了颁奖典礼。中共集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赖朝晖为2016集美·阿尔勒发现奖得主颁奖,中共集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唐金富、集美区文体广电出版旅遊局局长吴吉堂、厦门银行厦
期刊
【人物简介】  罗盛宗先生,超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威利来(香港)有限公司主席、珠海市派龙酒业有限公司及超然食品(珠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2014第四任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委员、澳门乐善行会长、澳门一带一路研究会会长、澳门广西总商会会长、澳门广西社团联合总会理事长、澳门雀仔园福德祠土地庙值理会会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常委、广西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期刊
11月14日,清博大数据联合学术中国独家发佈的《高校名人网络热度榜200强》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分别以1156、1060的网络关注度领衔高校名人榜。  位居榜首的于丹,谦称自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者,她的《论语心得》以简简单单的故事表达论语之意,架起文学精粹抵达现代生活的桥樑。从《百家讲坛》走入公众视野的她,将她的快乐观、幸福观传达给日渐浮躁的世人,一时之间,“寻求
期刊
近日,来自印尼的华裔青年作家杨丽欢以其作品《橄榄树——记我与华文的美妙时光》在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上获得“第二届全球华文散文大赛”二等奖,她也是此次大会所有获奖作家中最年轻的一位。  杨丽欢说,她出生於“千岛之国”印尼的华人家庭,每年春节期间,与祖籍国人民一样,拜年、穿新衣、吃年糕、放鞭炮等都是当地华人必不可少的传统节庆活动。杨丽欢1995年出生,在她满周岁“抓周”时,居然从家人放置的一大堆物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