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理论”课中频率特性的研究型教学初探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prit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电路理论”课中电路频率特性的研究型教学方案。按照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首先通过仿真方法将电路变量随频率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展现给学生。然后,通过启发和讨论,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定电路的频率特性或根据要求设计所需电路。在分组讨论后,由教师通过电路仿真对电路的频率特性加以验证。通过这一过程,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识并学以致用,培养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电路理论;研究型教学;电路仿真;频率特性
  作者简介:李冠林(1979-),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电能变换技术;陈希有(1962-),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电能变换技术。(辽宁 大连 116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大连理工大学教学改革面上基金项目(项目编号:MS201004)的研究成果。
  
  “电路理论”课是国内外电类各专业本科生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目前大连理工大学电类专业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开始学习电路理论课,两年后再分流到各电类专业。该课程作为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对学生后续专业课学习有很大影响。目前,“电路理论”课程教学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授课内容多,信息量大,导致学生无法跟上老师思路;理论教学和工程实际脱节,导致学生只会做书本上的题,不会运用知识;考核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以理论计算为主,不涉及应用,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创新思维。
  一、“电路理论”课程研究型教学改革现有成果及设想
  针对上述问题国内不少高校都进行了教学改革,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清华大学电路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改革,其经验主要有两点。[1]
  首先,在教学理念上进行调整。传统教学中,往往以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考试试题的难度来判断和评价教学的水平。而重点高校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学术大师、治国之才、兴业之士”,即无论学生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学生在学校期间所获得的教育要为其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电路理论”课作为专业基础课,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电路分析基本功,另一方面也要拓展学生视野,训练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也需要不断进行探索,例如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以达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研究兴趣的目的。
  开展“电路理论”课的研究型教学是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研究能力的重要教学模式。将电路仿真和电路实验引入课堂教学,从学生的认知过程出发,引导学生从理论分析到仿真验证,再到实验验证,逐步认识和掌握电路理论的内容,是开展研究型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1,2]目前,Multisim、Pspice等仿真软件已经具备很强大的电路设计功能,而且仿真方法也已经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这些仿真软件具有直观的图形界面、丰富的元器件库和丰富的测试仪器,整个操作界面就像一个电子实验工作台,测量数据、波形和特性曲线如同在真实仪器上看到的一样。利用仿真软件可以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交流分析、瞬态分析、傅里叶分析、噪声分析、失真分析、传输函数分析、灵敏度分析等。在电路仿真时,可以随时将所需电子元器件和高指标虚拟仪器拖放到工作区使用,并能实时显示有关数据和波形,非常方面灵活,易于实现。学生掌握了仿真软件后,只需要有仿真软件和计算机就可以进行电路仿真实验,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领域自主进行实验,增强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展了学生的实践空间和实验内容。掌握仿真软件是工程教育和研究型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今后的研究工作很有帮助。
  虽然国内高校对专业课中的研究型教学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思路和观点,但是对“电路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的一些具体方案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下面以频率特性的教学内容的开展为例,[3]介绍对该课程课堂研究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方案。
  首先针对频率特性的教学内容,基于仿真软件特点,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入手,给出电路的输出信号随输入信号频率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思考产生变化的原因,引出网络函数的相关概念。
  再以简单而典型的RLC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分析为例,探讨频率特性和谐振现象,总结相关概念和规律。
  最后,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布置课堂思考题并利用仿真软件给出结果。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是以教学基本要求和参考教材为依据,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启发式及讨论式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主要采用板书和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形式。
  通过上述教学方案的设计,训练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从几方面介绍教学方案。
  二、从感性认识入手引出网络函数频率特性
  在讲电路频率特性之前,首先通过仿真方法,将同一电路在不同频率输入信号作用下的输出展示给学生,使其比较直观地感受到频率对电路响应的影响。例如,选择简单的RC电路进行仿真实验。输入信号源的频率从100Hz变换到500Hz,观察电容两端电压(或电阻端电压)。通过虚拟示波器,让学生直观看到频率变化对电容电压的影响情况。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为什么在电路结构和参数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仅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就可以改变电路的响应。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些时间来总结当输入信号的频率变化时,输出电压的幅度和相位发生了哪些变化,并思考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写出电容电压相量和电源电压相量之间的关系:
  从而引出频率特性和网络函数的概念:
  启发和引导学生分析网络函数的模和相位随频率的变化情况。利用仿真得到RC电路的频率特性。将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对照,让学生们自己思考如何通过频率特性解释之前看到的现象。
  接下来,再根据RC电路的频率特性,分析能够通过该电路的频率范围,引出滤波器、相移网络、截止频率和通频带等概念。
  三、分析典型电路的频率特性
  以RC电路的频率特性分析过程为基础,让学生分组研究RLC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分别取R、L、C上电压为输出,绘制相应的频率特性图。之后,根据频率特性,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从小到大变动输入信号源的频率,R、L、C各元件上输出电压的幅度和相位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尤其是对发生谐振时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采用讨论的形式,最后给出结论。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进行仿真验证。图1为RLC串联电路频率特性的Multisim仿真原理图。利用虚拟仪器画出网络函数的频率特性——分别以电阻电压为响应、以电压源为激励得出网络函数的频率特性。
  为进一步使学生理解频率特性,教师不断调节电源频率,让学生观察电阻电压的变化情况。仿真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仿真结果很容易观察到电阻电压相对于电源电压的幅度和相位的变化情况,从而验证理论分析结果。
  再对RLC串联电路谐振时的情况进行重点研究,让学生观察谐振时电路各元件上的电压波形。通过虚拟仪器测量得到谐振时电阻电压等于电源电压,而电感和电容电压恰好大小相等,相位相反,测电感和电容串联支路的两端电压为0。通过虚拟示波器同时观察电源电压和电容电压,让学生思考其幅值大小及相位关系和电路的哪些因素有关,加深学生对谐振与电路频率特性关系的理解。
  在以上教学基础上,教师还可以不断变动R、L、C的参数,让学生思考并讨论电路频率特性的变化情况,并利用仿真软件加以验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频率特性的认识及理解。
  四、布置课堂思考题运用所学知识
  根据讲授的内容,提出课堂思考题,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设计并独立思考。
  例如,假设某频率范围在200-300Hz的音频信号被调制到20MHz后,设计接收机接收该信号,并抑制其他频段信号。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自由式设计,最后,通过仿真进行验证。
  通过这种课堂思考题,锻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论
  在“电路理论”课频率特性的研究型教学过程中,借助电路仿真,通过启发式和讨论式模式,使学生能够在思考中一步步获得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借助电路仿真,可以直观地提出问题并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在理论课教学中是开展研究型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今后还要设计一些适用于研究型教学的教学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于歆杰,陆文娟,王树民.专业基础课中的研究型教学——清华大学电路原理课案例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118-121.
  [2]肖冬萍,李新.仿真实验在“电路原理”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2):97-99.
  [3]陈希有,孙立山,柴凤.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事业关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面对扩大大学“办学自主权”的呼声,应该如何应对和处理是一个严肃又需谨慎的重要议题。本文在充分承认办学自主权的重要性的前提下,更加理性地结合当今教育局势和我国国情进行分析,提出:大学自治权的赋予应当科学适度。之后,通过一系列事实和高等教育理论进行论证,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大学教育现状提出三点应警醒之处,希望高等教育能够长效良性发展。  关键词:大学自治权;教育局势
期刊
摘要:在“结构力学”学时压缩的情况下,按照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完成大纲要求的基本教学任务。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弥补学时紧张、课堂教学枯燥以及学生不易接受等方面的不足。笔者针对目前多媒体教学认识上的误区,进行了列举和剖析,进而提出如何运用这一手段进行结构力学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传统教学为辅的方式,能够高效、优质地完成“结构力学”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结构力学;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 
期刊
摘要:学导式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改变了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中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的重心由“教”转到“学”上来,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中国计量学院重点建设课程“微电子学导论”的教学实践中引入和实施了学导式教学法,论述了引入学导式教学法的必要性,给出了实施学导式教学法过程中的一些探索。  关键词:微电子学导论;学导式教学法;教学改
期刊
摘要:从企业、学生、社会的角度分析了“光纤通信”课程的教学背景,根据该课程的教学要求,提出了把科技论文应用于“光纤通信”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案,并对科技论文的选取、科技论文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实践,实施效果表明该改革方案可行和有效。  关键词:科技论文;光纤通信;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杜云刚(1978-),男,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工业大学理学院,讲师,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光纤
期刊
摘要:课程群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课程群建设的概念,课程群建设的内容,并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例,对现阶段课程建设的不足以及该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构想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课程群;课程建设;信息与计算科学  作者简介:赵晖(1979-),男,山东文登人,陕西理工学院数学系,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安全。(陕西 汉中 723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理工学院教改研究
期刊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分析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教学手段与方法,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编制;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李君(1979-),男,河南商丘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电力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曹永梅(1980-),女,湖北钟祥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电力学
期刊
摘要:实验教学环节在高等学校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介绍了实验教学改革实践的一些情况,完善了实验教学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室开放不仅能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资源,提高教学水平,而且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开放实验  作者简介:王璐(1980-),女,辽宁沈阳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助工,工学硕士,主要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工科“高等数学”双语教学的特点,就如何使双语教学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的问题,从双语教学的含义和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双语教学;高等数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彭慧春(1971-),女,山东青岛人,华北电力大学数理系,副教授,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微分几何;周继泉(1968-),男,山东临沂人,华北电力大学数
期刊
摘要: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际情况,分析出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电子信息类教材建设的基本思路,并结合教材建设的实践活动,具体探讨了解决高职电子信息类教材存在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材建设;课程整合   作者简介:李书舟(1979-),男,湖南株洲人,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控制系统稳定性、高职教育;赵文才(1965-),男,湖南双峰人,湖南电
期刊
摘要:“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实践性教学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基础,因此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改进、实习环节的管理、考核体系的调整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是决定本课程实际效果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旅游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许丽华(1981-),女,江苏海安人,紫琅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助教,管理学硕士,主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