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诗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谈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830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要想让学生爱上诗歌,可以引领学生遨游诗海,在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中感受诗歌的无穷魅力。
  一、无边光景一时新:异体纷呈感诗形
  我们开展的“与诗同行”活动,主要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诗歌朗诵会、诗歌知识竞答和诗歌展示台。这三个环节是独立的也是层层递进的。怎样把这三个环节串联起来呢?我选用异体诗来启发学生打开诗歌城堡的大门。读宝塔诗《月》开启诗歌朗诵会城堡之门,读藏头诗《平湖秋月》开启诗歌知识竞答之门,读回文诗《赏花》开启诗歌展示台之门。三首异体诗创设了新奇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不断挑战中了解诗歌的独特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大珠小珠落玉盘:读吟唱画品意境
  “与诗同行”活动的目的是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百花园,多元化吟诵古诗,品味诗中之意境。古人往往会在作完诗词之后,即兴吟唱一番。而今天,我们将许多耳熟能详的诗词谱了新曲,也唱出了另一番风味。在诗歌朗诵会环节,我和学生一同选取了四季诗、情谊诗、生活诗和外国诗四个篇章,学生们诵读了不同类型的古诗词和现代诗,陶醉其中。情谊诗篇中的《七步诗》让学生演一演更能感受到曹植那复杂的内心。生活诗篇中班歌《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是借用别人的曲调为自己所唱的,唱出了古诗的韵律美、音乐美,也唱出了学生的心声,他们就如这青青葵一样,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诗词与绘画,作为语言艺术与造型艺术的代表,都是通过体验、想象、比喻等手段,表达作者的体验与感受。诗词蕴含着“笔墨之美”,绘画也呈现着诗词的“意韵之美”。学生用手中的画笔将古诗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大胆表现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营造了“古风古韵唱吟古诗”的意境。
  把传统的死记硬背转变成为读诗、吟诗、唱诗、舞诗、画诗,增强了古诗学习的趣味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认识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取了民族文化的智慧,增强了文化积淀。
  三、映日荷花别样红:诗歌竞答展风采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望其项背的。
  诗歌也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如果仅仅诵读是无法理解其深刻内涵的,还必须去了解诗歌的背景,走近诗人。诗歌知识竞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诗歌交流与展示的平台。这既复习巩固了学生平时积累的诗词,同时还拓展补充一些相关的诗歌知识,使学生积累了大量语言文字的精华,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积淀,全面提高了他们的语文读写能力。
  四、百花齐放春满园:师生共创抒生命
  每天畅游在诗歌的海洋,从一首诗到一个诗人再到一本诗集,入其眼,出其口,潤其心,唤醒了每一个学生的诗心。他们逐渐学会静听、观察、欣赏、思考,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写进了诗里。有写自家小院风光的,有写神奇的汉字的,有写友谊的,还有参加小记者节后有感而发的《从这里,我们再出发》。可喜可贺的是《从这里,我们再出发》这首小诗发表在《黄山日报·黄山晨刊》上。我送给学生一首诗,一首《致同学》,勾画了我和学生们这六年生命的成长过程,引发了学生甜美的回忆。他们个个陶醉其中,乐在其中,把这次活动推向了高潮。
  诵读敲响了儿童诗创作的大门,创作让学生享受到了儿童诗诞生的喜悦,发表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动力。学生们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童年遇见诗,真好!”
  (作者单位:安徽黄山市祁门县祁山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打敗病毒小怪兽
期刊
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探究的重点。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可以借助现代网络技术为习作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笔者认为这将是一种革新的尝试。  首先,互联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宝库,储存了各个领域的知识。除了丰富的文本信息,还有大量的图片、声像、视频等,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认知视野。其次,网络环境的交互性和共享性,又使教学过程变得可控、可操作,不仅教师可以在线对学生进行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要想在课堂中出新,在创新中出彩,教师需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主动说、喜欢说。  一、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实施语言实践  在阅读教学中实施语言实践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设计有梯度的讨论问题、选用恰当的多媒体画面、组织有效的朗诵和讨论等。课堂的主要时间应该以学生的学习实践为主,从预习
前不久的澳洲学习培训之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澳洲小学的“探究式学习”。其核心就是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求知。反观我们国内,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早已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纳入了每个学科的课标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许多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仍然是“填
【教学目标】  1.理解“滴穿”“顽石”等关键词语,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2.运用比较策略获取信息、整合解释、欣赏评价,发现说理文事例典型与简洁、道理精练与有力的特点。  3.迁移运用文本的说理特点,指导学生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难点】  迁移说理文“事例 道理”的特点,指导学生运用“联想 感想”的方法写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把握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
习作,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反映童年真实生活,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一项学习活动。但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用以下标准来要求和评价学生的习作:思想是否健康,中心是否明确,事例是否有意义,语言是否规范,结构是否合理,等等。久而久之,以上标准使学生不敢正视自己的真情实感,并逐渐放弃了本该属于自己的语言系统。于是,原本天真烂漫的孩子,却一个个变得想成人之想,说成人之话,表成人之情。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
踏破铁鞋无觅处  三月初的一个黄昏,我和读五年级的女儿在学校操场散步。女儿在一旁撒着欢,我却有些心不在焉。今年教五年级,开学都半个多月了,《习作1》的题材还没着落。(《习作1》要求写一种自然现象,写出变化和特点。)开学后,我一直在留心寻找合适的题材。这不,执教相同年级的同事有的让学生写春雪,有的让学生写春雨,我也开始心里痒痒,准备加入观察春雨的行列。可谁知,那几个班交上来的习作竟然“惨不忍睹”,字
大尾巴松鼠和小尾巴兔住在一幢大楼里,大尾巴松鼠住在楼上,小尾巴兔住在楼下。  每天,大尾巴松鼠在楼上望着小尾巴兔,一蹦一跳地从大楼里出出进进,就会想,小尾巴兔真神气呀。大尾巴松鼠悄悄地想:要是我的尾巴,能变得又短又小,那该有多好啊。想到这里的时候,大尾巴松鼠就会使劲地拽拽自己的尾巴,小声地唱起来:“大尾巴,大尾巴,快快变成小尾巴,送你一朵喇叭花。”  每天,小尾巴兔在楼下望着大尾巴松鼠,一蹦一跳地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通过记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从偶然相遇到相处的几个生活片段,赞美了爱因斯坦不拘小节、乐于与孩子相处的品质。课文第2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爱因斯坦的人物性格,让学生实现读写迁移,学习外貌、动作等细节描写。在一次同课异构教研中,两位教师同时针对第2自然段采用了随文练笔的形式让学生进行仿写,形式不同,取得的效果也不同。  【教学片段1】  师:刚才我
纵观当前语文教学,由于教师长期的自我优越感和懈怠感,传统的课堂已经饱受病垢。虽经几番课改,看似如火如荼,但课堂的“贪耗”之风依旧愈演愈烈。  一、贪“色”  许多教师喜欢追求时尚和华丽,课堂也一样,尤其是公开课,教学活动丰富多彩,课堂高潮迭起,加上多媒体的助阵,学生个个亢奋激昂,感觉是在享受一场视觉盛宴。然而,热闹的课堂是否就会有丰硕的收获呢?我们时常看到教师花费大量精力来设计活动,课堂上师生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