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人文摄影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fang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尼泊尔』
  人物本身的鲜活使影像有了生命,他们给了我更多的创作灵感,也为作品注入了活力。——苏学
  
  摄影,让我重新认识幸福的含义
  尼泊尔有秀美的风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淳朴善良的人民。从2008年年初至今,我一共去了七次尼泊尔,在尼泊尔拍摄的时间加起来大约有三个月。和大多数影友一样,我平时工作,利用业余时间拍照和旅行,这几年在摄影上花费的精力更多一些,工作反而成了我的“业余爱好”。摄影让我重新认识了幸福的含义。
  
  旅途拍人,更易有独特作品
  我认为旅行中应该多拍些人文题材。在旅途中,我们不容易有大把的时间去等待最佳光线和选择最佳拍摄地点。在一些常规线路中,我们很难拍到独特的作品,还不如干脆把精力用在拍人上。人物本身的鲜活使影像有了生命,他们给了我更多的创作灵感,也为作品注入了活力。
  
  发现色彩的力量
  尼泊尔的地貌、建筑、服饰、宗教饰物多姿多彩,非常上镜,尼泊尔人性情温和,友好善良,并且喜欢被人拍照。在拍摄 时,我首先会利用光影和色块强化色彩的表现,不同时间的天色、冷暖对比、丰富的服饰色彩????这些都很好地突出了色彩在画面中的构成。练就一双对色彩敏锐的摄影眼,善于利用现场光影,是拍好一张照片的前提。
  
  灵活运用数字后期
  后期制作时,多数是通过图层叠加的方式,让色彩饱满,还要适当调整人物面部的亮度和对比度,始终将人物面部作为视觉中心,让主题突出。对于色彩较少的片子,像《火车与行人》(46页上图),阴天的散射光反差很低,通过适当地去除灰雾,增加反差,虽然并没有多少色彩,但是在乌云的映衬下火车和行人比较突出,照样给人浓烈的感受。《神奇的奇特旺》(42页上图)是在早上拍的,河面上笼罩着一层薄雾,调整暗部细节,还原更多的色彩,通过强化色彩来达到震撼的视觉效果。很多影友问我后期的操作步骤,每一幅片子要达到的效果不尽相同,实现的手法也有多种途径,总体来说,控制影调是关键所在,色彩要协调,一定谨慎增加饱和度和对比度,让色彩浓郁而不杂乱。
  
  广角镜头带来现场感
  语言不是沟通的障碍,真正的障碍是你能不能表述你想法,能不能用相机实现你的想法。很多摄影爱好者过不了这道坎,总是远远地用长焦拍摄,如果过多地用长焦拍摄,你永远是一个旁观者。我很少用长焦镜头,长焦镜头没有融入感。我喜欢用16-35mm或者24-70mm近距离拍摄。这么近距离拍摄,沟通非常重要。
  
  Tips:沟通的技巧
  低调才是硬道理。我拍照时很少穿冲锋衣之类的服装,也不背摄影包,手里拎着个普通袋子,里面放着两台相机。
  1.微笑是最好的语言。一个友善的微笑可以让被摄者放松。
  2.给被摄者一点小礼物,效果跟微笑相同,但效果更佳。
  3.耐心坚持打持久战。对于不能进入状态的被摄者,你要有耐心等待,打持久战,等他习惯了你的存在再下手。
  4.真心交流营造氛围。与被摄者一起交流,营造良好的氛围,伺机拍摄。
  5.该出手时就出手。对于瞬息万变的场景,一定先拿下再说,事后再报以微笑或者礼物,在尼泊尔拍摄,让被摄者看看回放的照片,可能就能顺利沟通。
  6.尊重对方,这一点最重要。旅行摄影一定要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在尼泊尔,金钱不是万能的。我每次去都会将上一次拍摄的照片带给他们,久而久之,很多人就跟我成了好朋友,拍摄起来就很方便了。
  
  『俄罗斯』
  我的照片记录了我对俄罗斯人的感受:乐观、开朗。——蓝沙
  
  苏联相机和黑白暗房
  17岁那年,用了近半年的工资,买了二手的苏联卓尔基135胶片相机。拍照、冲胶卷、放大照片、玩得很开心。拍过风光,拍过室内人像,最后,还是归一于人文摄影。“忠实于自己的直觉,只拍摄触动内心的东西” ,这就是我的摄影心得。
  这次刊出的照片来自五个小故事,照片拍摄于2010-2011年在俄罗斯工作期间。其中有在酒吧勤工俭学的学生;有长途巴士邻座的小女孩;有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路人;还有潦倒的艺术家——在美术馆相识后被热情地邀请到他狭小的工作室,在聊天的过程中,盲拍下来。我的照片记录了我对俄罗斯人的感受:乐观、开朗。 游走中的随意记录,人与人一个眼神就可沟通,我想记录下那些眼神。而与大自然的交流往往是单向的。我是个随遇而安的人,不喜欢做太刻意的事,所以没有按计划去拍摄的习惯。 我会随身携带一台相机,漫无目的地游走,通常会遇见一件事,于是我参与进去,然后作为其中的一员记录下这个故事。
  
  从黑白胶卷到滤镜模式
  过去主要用黑白胶片拍摄,自己冲胶卷。到了俄罗斯,没这条件了。见友人用奥林巴斯相机和这种模式,我觉得挺像胶片的效果,就用了。我是个数码盲,甚至不知道这就叫艺术滤镜模式。我对相机没有特别的爱好。
  抓拍随意的瞬间,我不习惯那种太过刻意的拍摄和构图,其实人生也是无法刻意的。多数情况下,在那个触动我内心的瞬间,我会举起就拍,构图自然形成。在那个瞬间,一切关于摄影的说教,都显得苍白无力。
  
  放松真诚地拍摄
  在国外的拍摄,我的建议是:放松些,真诚些;如果可能,尽量地参与其中,熟悉后再掏出相机;如果客观条件不允许,那就多用盲拍。因为在我看来,真实的瞬间,永远是最美好的。如果摄影只是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那可尽情去享受摄影过程中的乐趣;如果作为一种精神追求,那你要做好为它付出代价的准备。
  
  『印度』
  其实不仅拍风景需要光线拍人文同样可以等光线。——侯毅敏
  
  去印度采风一直是我的梦想,在2011年深秋,我终于踏上了这块土地,感受到印度的不可思议:古老和现代,传统和时尚,贫瘠和奢华交相辉映,一切都使人感到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最令人难忘的当属普什卡骆驼节。普什卡位于拉贾斯坦邦,这里每年都要举办一场延续了几百年的骆驼交易大集市。每年10月至11月月圆前一周,北部地区的村民赶着自家的骆驼从百里之外到这里进行交易。他们穿着传统服饰,男人大都留着翘八字胡,身着白色长袍和披肩,头上缠裹各种色彩的头巾;而女人都穿着及地长裙,颜色斑斓夺目,鼻环、耳环和手环是必戴的饰品,就连骆驼也被装扮得十分华丽,它们头顶小花,颈部戴着彩珠项链,有的身上还有美丽的彩绘,煞是好看。
  
  场景需要光线
  2011年秋季我第一次到印度采风。在骆驼市场拍摄了两天。其实不仅拍风景需要光线,拍人文同样可以等光线。为获得良好的拍摄效果,我充分利用早晨和黄昏时间段进行拍照,早晨的山谷被薄雾笼罩,在晨光照射下有一种蒙眬而神秘的意境,黄昏时光线深沉泛红,景物的轮廓被勾勒得更加清晰饱满。当然,使用数码相机对作品的后期处理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色调、对比度等适度调整,更增加了照片的层次感和色彩感。
  
  我的五条经验
  拍好人文作品,一是在出行前认真做好功课,仔细了解所去国家或地区的风土人情乃至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二是善于与被拍摄对象沟通交流,以免对方误会或反感;三是注意捕捉细节的表现,耐心等待拍摄时机;四是充分利用好最佳光线时段拍照,即“早起晚归”;五是灵活应变,运用好“抓拍”、“抢拍”、“路拍”等拍摄手段。
  
  器材与后期
  器材方面,我使用尼康D700,配合尼康AF-S Nikkor 24-70mm 1:2.8G、尼康70-200mm 1:2.8G ED VR II两只镜头。后期我用曲线调整了一下反差,有些图片我会建一个图层副本,与原图层以柔光的方式混合,获得柔和而光鲜的色彩效果。
其他文献
为何想到写这么一个题目呢?今年8月19日是摄影术诞生175周年。作为摄影人,理应对这个日子保持敏感。  不知大家是否和我一样做过这样的总结。同样是很火的穿越剧,国外的影片基本都往未来穿,我们的影片几乎全部都是往老祖宗那儿跑。  作为舶来品,我想摄影这个洋玩意,还是要带点子洋气。于是想到了若干年前,境外某媒体在进入21世纪初时,曾作过一个关于未来30年摄影发展的预测。如今10多年走过来了,目测感觉还
虽然在摄影器材中,相机和镜头永远是我们选购的核心,但是如何把它们运输和携带到拍摄地,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要不怎么会发明出专门的摄影包来装它们呢。一款摄影包的好坏,说直接关系着相机、镜头的使用寿命也不为过,甚至有时我们的拍摄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也决定于它。因此挑选到最适合自己的摄影包就十分重要。  一款合适的摄影包,不但能给我们的器材带来更加体贴的保护,还能让我们轻松背负,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拍摄之中
雪景是风光摄影师最为喜爱的题材,但是在雪天,许多摄影爱好者为了躲避风雪,亦或是珍惜心爱的器材,多在房间内等候着雪后天晴。其实,在漫天飞雪中创作,更加容易拍摄出氛围浓郁、特色独具的摄影作品。所以勤奋和吃苦耐劳是风光摄影得以出佳作的关键。王炳成先生便是一个既勤奋,又善于发现美的摄影者。一座村庄,一片树林,几棵树木,在不同的快门速度和曝光组合下,呈现出不同的美感和韵律。此外,王炳成拍摄的雪天作品对色彩的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尝试,摄影师很好地发挥了摄影的记录功能,解决了我们常问的那个问题:摄影该拍什么。这也是他的一次有创意的实验。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是给这位母亲的一份好礼物,也给我们一定的启发。  图中的女主角为何采用不同的姿势?  我于1986年开始摄影。起初是想当一名职业摄影家,但做了一段时间后,我决定不靠摄影来挣钱。而今,我在瑞士银行工作,但我把每一分钟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摄影上。我的拍摄主题完全
拍摄系统不稳定  抖动是影响画面清晰度的大敌。手持拍摄时,我们要确保安全快门速度;弱光拍摄时,我们要寻找稳定的支撑物(三脚架)、增加光源(闪光灯)和提升感光度。不要担心噪点,和抖动产生的模糊相比,噪点是更容易接受且有条件优化的。  通常认为“安全快门”是等效焦距的倒数,如100mm镜头的安全快门是1/100秒。开启防抖功能通常可以降低约3挡快门速度,即让1/100秒变为1/13秒。需要注意的是,像
『人勤春早 江苏 王少岳 摄/10分』  有雾的天气往往被认为不容易出好照片,但其实任何天气都能拍出好作品。这张照片中,雾汽不仅强化了林中树木远近之间的空间关系,更形成了柔和的光线,确定了照片的安静气氛,而隐约可见经过的人影和乍起的鸟群则更突出了这种意境。    『戏到精彩处 浙江 王玉璜 摄/8分』  拍摄舞台表演,而又不仅仅是舞台上的人物,这个角度能够将台上演员,台下观众和环境都容纳其中,而台
媲美旗舰机型的  对焦系统  职业摄影师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拍摄内容。优秀的对焦系统不仅是高画质的保障,同时也能大幅提高拍摄效率,毕竟时间就是金钱嘛。  D800采用了与旗舰机型D4相同的Multi-CAM 3500FX自动对焦模块,具有51个可选对焦点(包含15个十字型对焦点)。与D3/D700/D300等前代产品相比,新的自动对焦模块主要增强了弱光适应能力,可以在-2EV(ISO100,2
这是一幅以韵味和色调取胜的一幅风光作品。作者采用对称的构图方式,流动缓慢的清澈溪流占据画面的四分之三,在画面顶部的四分之一处对树林的环境进行了交代。作品的趣味点在于溪流倒映的树木线条,打破了对称构图的呆板。作者截取这样的局部,以小见大地展现出林中溪流的韵味。其实,从画面上不难看出,作者为了得到这样的构图效果,应该是站在溪流的中央拍摄的,这也使得这幅作品的构图显得与众不同。此外,傍晚高色温所呈现的蓝
80年代初期,大多数人还是使用黑白胶片,为什么您的《八十年代中学生》(以下简称《中学生》)里绝大部分都采用了彩色胶片?是希望通过彩色照片来记录下更丰富的信息?  A:摄影术发明初始就是黑白的,而且可以自己在暗房控制后期操作,这种方式也许更符合人们对“艺术”的认定。进入彩色时期后要通过机器冲洗,可能大家就会觉得这不是艺术了,美国现代彩色摄影之父威廉·埃格尔斯顿的作品,最初也是受到亚当斯、弗兰克等摄影
城市变大,白天熙攘纷杂,于是很多人选择了夜里出来活动,喝酒、跑步、探古宅、钻胡同,此类夜游狂人越来越多,也许是出于对白天的厌恶,也许是因为人在夜里会更敏感……不管怎样,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且愿意记录你在夜里的见闻,那么选择一台有较好低照度表现的相机是很重要的,三星EX1是不错的选择。    夜里活动,我相信没多少人愿意背负一身装备,各种设备——无论是跑鞋手电头灯还是为了安全的“甩棍儿”,都是越轻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