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mbo0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设在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设计问题应设在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案例1]“过氧化钠的性质” 问题设计
  在介绍 Na2O2能与H2O反应这一性质时,可以设计成以下几个问题:①水是能灭火的,有同学见过水能点火吗?(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演示水滴到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上,脱脂棉燃烧。②为什么会燃烧?燃烧的条件是什么?③推测Na2O2能与H2O 反应的产物是什么?试着写出反应方程式。
  上述情景的设计,联系了生活中常例,造成学生认知因素之间的不平衡,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感环境和良好的认知环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 只有当认知结构与外界刺激发生不平衡时才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把问题设在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进入多疑、好奇的情境,思维处于兴奋点,积极地投入到解决问题之中。这样教师教得轻松、高效,学生学得也轻松、高效。
  2. 设在新旧知识的链接点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因而教学不是从外部填入新知识, 而是把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 点,是知识的处理与转化。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因此,设问应注重新旧知识的链接。
  [案例2]“SO2的性质”问题设计
  设计这样的问题:已知2Na2O2 2CO2=2Na2CO3 O2,写出Na2O2分别与SO3、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果很多学生把关于SO2的反应写成了2Na2O2 2SO2=2Na2SO3 O2,此时教师指出是错误的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小小问题既把新知识SO2与旧知识CO2联系起来,又加深了CO2、Na2O2、Na2SO4、Na2SO3性质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
  知识是相互联系的,课堂教学若揭示了彼此的联系,既能让学生对知识知此达彼、举一反三,又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整合能力。因此 ,教师要善于在新旧知识的链接点设问,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效。
  3. 设在学生思维的障碍点
  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解答习题时出现错误,出现思维疑难或思维受阻是经常发生的,有的是个别的,偶然的,而有的是具有共性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教学时有意识地让学生的普遍性错误暴露出来。然后,把问题设在学生思维的障碍点,就能很好的让学生的普遍性错误暴露出来,再通过分步设问、引发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案例3]“S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是否产生沉淀”问题设计
  ①如果产生白色沉淀,你认为该沉淀是什么物质?②如果有该沉淀物生成,除此物质外还有什么产物?③亚硫酸钙能存在于盐酸中吗?④相同条件下,亚硫酸与盐酸的酸性谁强?弱酸能制取强酸吗?⑤如果把CaCl2改为BaCl2或把SO2改为CO2,现象是否相同?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弱酸怎么能制取强酸”的疑问来,在学生显得一筹莫展之时,教师再从旁点拔。可再问使得SO2通入CaCl2产生沉淀,应该怎么处理?经过这样的提问,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习效率非常高。
  这种“以错制错”的方法不仅可以化解思维的障碍点,让学生在思考中强化对这种错误根源的认识和分析,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
  4. 设在教材知识的重难点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教学的重要任务,问题的设计应围绕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即设置问题情境,并巧妙设问。
  [案例4]“硫酸根离子检验”问题设计
  ①一瓶无色的溶液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如何检验?②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是否可以证明该试样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③硫酸钡不溶于盐酸,而碳酸钡、亚硫酸钡均可溶于盐酸,为什么?④当未知试样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可以证明试样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吗?
  有了后三个问题的巧妙提示引发思考,学生就容易想到用沉淀法并考虑排除SO、CO等的干扰,明确了检验SO的方法:若往未知溶液中加入盐酸无沉淀产生,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原溶液含有SO。这样就突破了检验SO对试剂选择的难点、突出了重点。
  设置问题应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问题的内容应潜伏着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符合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感到新颖,造成连续的思维,形成持久的内驱力。
  责任编辑 潘孟良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民航华北局山西办公楼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重点介绍:1.室内分散式热泵系统(水环热泵)及室外地埋管换热系统的设计思路;2.太原地区粉质粘土地质结构冬夏季土壤换热量;3
以高中数学的解题教学为例,较系统地阐述发散性思维在教学中的作用,并将创新性思想有效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剖析发散思维培养过程中的数学语言的转换问题。教学实践经验表明,
为了解家庭教育中"攻击性"这一特征,有针对性地为实施健康家庭教育提供依据,在文献分析、访谈、开放式问卷等方法的基础上收集项目,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父亲攻击型教养方式
运用响应曲面优化法优化超声波辅助的茶粕中提取茶皂素工艺,建立以75%乙醇为提取剂的料液pH值、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液固比和超声波功率等因素与茶皂素提取率间数学模型,据此确
有关保障对象、建设项目、房源、住房规划等住房保障数据都被标注在一张电子图表上,只要点开其中的任意一项,有关信息就会一目了然,并会动态更新。由北京理正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说起“发表”,人们普遍认为是像作家一样在报刊杂志上登载作品。那简直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其实,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发表”一词除了表示“在报刊杂志上登载”的意思外,还表示“在公开场合说出,或向集体、社会宣布表达意见、思想、观点”的意思。前者是正式发表,后者是非正式发表。文章因读者而存在,而要体现出文章的价值,发表是必由之路。不管是正式发表还是非正式发表,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体验自我成功的最直接
安息小茴香生育期短,一般在95天左右,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春季光热资源,发展多熟制,将安息小茴香与玉米套种,目前此套种模式已成为焉耆盆地效益较好的多熟制模式。仅焉耆县这
语文教学的最大任务在于教学生会读书,重在“授之渔”而不是“授之鱼”,是交给学生开门的钥匙,而不是替学生开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创设鲜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文学基础,能充分挖掘教学素材,因地制宜地创设鲜活的教学情境,还要具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在课堂上能使用新鲜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折服学生;其次,当今世界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网
“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数学这门学科。对数学的兴趣来自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把教材组织得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气氛才会宽松和谐。  1. 乐意参与数学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学习者自身的感受来理解和领悟,所获得的体验也就越深刻、丰富,也就越有利于学生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应极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要学的知识由自己发现和创造出来。  例
南疆棉区以节水灌溉为基础,实现了匀水匀肥,棉花单产大幅提升。2008年棉花单产达到历史最高,2009~2010年由于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棉花产量有所下降,现就影响产量的因素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