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女主播“乔碧萝殿下”直播期间萝莉变大妈的闹剧刷爆朋友圈。“萝莉变大妈”竟然是精心策划的事件营销,把网友都蒙在鼓里了,不仅没有掉粉,结果却是人气爆棚,粉丝逆势暴涨,简直令人大跌眼镜。粉丝、流量、广告接踵而来,炒作看似非常成功,不过,此事也备受争议,很多网友认为恶俗炒作影响不良,应施以惩戒。
疯狂的直播
由互联网所催生的网络视频直播,一直是近年来毕业生最向往的新兴职业,甚至有高中生放弃高考直接开始直播。曾有平台通过对超过万名网友5000多名主播的抽样问卷调查也发现,网络主播已经成为最受年轻人喜爱的职业之一。
“我是从2017年下半年辞职开始做主播,开始一段时间粉丝少得可怜,后来通过尝试各种方式总算逐渐积累了一些粉丝。”从事视频直播两年时间的王丽告诉记者,其实这个行业是非常辛苦的,一天要直播十几个小时,2017年比较红火时的确赚钱比较快,今年就感觉赚钱不易。
伴随着4G网络的全面普及,2016年常被称作“网络直播元年”,这一年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网民总体的47.1%。
从2016年开始直播平台层出不穷,内容形式日趋多样。网络直播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离不开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以及相关网络技术的成熟。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网络直播市场存在巨大利益。
实际上,网络直播中的观众和主播之间存在一种基于粉丝关系的打赏经济,观看用户可以花钱购买鲜花、汽车等虚拟道具赠送给主播,相应地,主播通过直播平台向线上用户提供表演服务。在这一过程中,主播得到了金钱收益,直播平台也得到了不少分成。有人分析,直播观众在即时互动中,可以通过打赏行为获得存在感和荣誉感,这些可以弥补某些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空虚与挫败。
中娱智库发布的《2017中国网络表演(直播)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直播行业市场整体营收规模超过300亿元,相比2016年增长了39%,而这300亿元中的相当一部分来自网友打赏。根据《2016~2020年中国网络直播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分析,网络直播的用户多为20~29岁群体的年轻人。
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直播平台推出“造星计划”,培养“网红主播”更成为直播平台相互竞争的常用手段。通过这些平台,素人主播在积累了不俗的人气之后,迅速在国内外各种社交媒体扩展影响力。一些主播不但成为电商宠儿、带货能手,还会受到网络综艺、电视台的关注,成功地从手机银屏走向电视银屏、甚至电影银幕,获得更高更持久的关注度。
“那些日进斗金的主播其实都有幕后推手或者是和平台签了协议,真正全职做主播的人每天过得很辛苦。因为这一行淘汰率太快了,大部分人干几个月就会人气下降,只有少数人可以迅速转型,以名套利。”曾与国内某大型直播平台签约的国企职员黄女士对记者说。
而另一位已经放弃这一行业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压力很大,时时刻刻要想办法留住粉丝,没有一定的头脑,没有较深的文化功底很难做长久。”
赚钱有道
礼物收入是各大直播平台主播的重要获利手段,除此之外,还有网红销售、广告宣传、信息流广告等。
刷礼物具体就是,网友花钱买道具,再给主播送礼物,主播收到的礼物,会在后台转化成虚拟币,主播与平台就这些虚拟币有分成比例。通常而言,主播被打赏的金额越多,平台获利也就越大。
但实际上媒体报道过很多主播引诱“土豪”为其刷礼物的事件,而这些所谓的“土豪”最后有的卖车有的卖房。
刘先生是青岛一家公司的IT工程师,每月收入有1万多元,一次无意中,接触到了直播平台,翻看到其中一个叫“文杰”的男主播,“这个男主播唱歌非常好听,特别是beyond的歌曲唱得好听。”刘先生开始关注对方。起初只是听听不花钱,时间久了,开始刷礼物,由原先的几块钱打赏,变成后来的几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前前后后刷礼物花了近100万元,礼物都是用信用卡的钱,因为无力偿还,我只好把车子房子卖了,妻子也离我而去。”刘先生后悔莫及。
其实,主播除了靠礼物赚钱外,电商卖货业务也很赚钱。现在几乎所有直播平台都开放了电子商务业务,有的是平台自己搞的,有的是引流到第三方平台。
主播卖货的获利追求很强烈,相比传统电商而言,一些主播为了卖货无所不用其极。虚假夸大宣传、欺骗宣传、洗脑式售賣、绑架型购买等行为,几乎成为直播电商的标配。至于广告法、产品质量法、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早已弃之不顾。
直播中对电商的引流更加令人瞠目结舌,实践中,主播会对“挂榜直播”提出金额要求。比如,直播间电商刷礼物超过一万元的,可以挂榜——通过主播直播间引流到电商自己的直播间;刷礼物超过三万的,主播可以与电商连麦、PK,增加商品销售几率;如果刷的礼物更多,主播就可以直接在直播间代替电商售卖。
主播们还有一种赚钱的方式,那就是广告。一些主播会按照自己影响力来标记广告价格。一个粉丝数量两百万的主播,发布一条广告小视频,获利就有数万元。大部分主播自己发的短视频广告,并未按照广告法的规定标记为广告,广告内容更不会有太多顾虑。主播们规避广告风险的办法就是及时删除,一般都是发布期限不会超过一天,到了点击次数或时间段,主播就会删除这个视频,仿佛一切没有发生过。
如何健康发展
“年轻用户有50.2%的比例认为,观看网络直播会减少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独感。”业内专业人士认为,这或许可以作为大多数“打赏到倾家荡产”或“为送礼物而走上经济犯罪”一类社会新闻的某种恰当注脚。
由于资本的逐利本性和商业平台的推动,网络视频行业自身缺少规范和操守的浮躁气息,导致黄色、暴力、低俗内容泛滥,甚至“暴露和擦边”成为经纪公司对主播的主要要求。“很多人给主播打赏,就是为了和女主播建立个人联系,试图从线上发展出线下的关系和互动,这是不少出重金打赏者的心态。”一位外企职工李先生告诉记者,他过去常给自己喜欢的主播打赏、送礼物,“既耗费了时间又浪费了金钱”。
2018年5月10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消息,在管理部门的严令下,直播和短视频网站进行自查自纠,共计自查清理下线问题音视频节目150余万条,封禁违规账户4万余个,关闭直播间4512个,封禁主播2083个,拦截问题信息1350多万条。
“在此环境下,如何使直播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必须研究的问题。”广东财经大学文化创意学院院长贾毅教授表示,直播产品专业化、创意化,资源延伸化、产业外延化应作为视频直播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作为零门槛的网络直播行业,基本处于主播随意化、内容粗放化、形式单一化的产业初级阶段,大部分直播频道没有长期的发展思路和个性化产品,通过低级手段博得受众眼球成为常见形式。”贾毅指出,直播内容走专业化之路,寻求创意突破,打造差异产品,以吸引受众,提升体验,加强关系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同时,直播平台资源流向更广阔的领域,构建“直播+”战略,如产品销售业、旅游产业、时尚产业、饮食产业等等。利用网络直播链条上的各种价值点与其他产业进行联合与重组,进而追求相互融合、相互弥补、相互支撑,也可以促进其走上健康可持续的道路。
疯狂的直播
由互联网所催生的网络视频直播,一直是近年来毕业生最向往的新兴职业,甚至有高中生放弃高考直接开始直播。曾有平台通过对超过万名网友5000多名主播的抽样问卷调查也发现,网络主播已经成为最受年轻人喜爱的职业之一。
“我是从2017年下半年辞职开始做主播,开始一段时间粉丝少得可怜,后来通过尝试各种方式总算逐渐积累了一些粉丝。”从事视频直播两年时间的王丽告诉记者,其实这个行业是非常辛苦的,一天要直播十几个小时,2017年比较红火时的确赚钱比较快,今年就感觉赚钱不易。
伴随着4G网络的全面普及,2016年常被称作“网络直播元年”,这一年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网民总体的47.1%。
从2016年开始直播平台层出不穷,内容形式日趋多样。网络直播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离不开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以及相关网络技术的成熟。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网络直播市场存在巨大利益。
实际上,网络直播中的观众和主播之间存在一种基于粉丝关系的打赏经济,观看用户可以花钱购买鲜花、汽车等虚拟道具赠送给主播,相应地,主播通过直播平台向线上用户提供表演服务。在这一过程中,主播得到了金钱收益,直播平台也得到了不少分成。有人分析,直播观众在即时互动中,可以通过打赏行为获得存在感和荣誉感,这些可以弥补某些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空虚与挫败。
中娱智库发布的《2017中国网络表演(直播)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直播行业市场整体营收规模超过300亿元,相比2016年增长了39%,而这300亿元中的相当一部分来自网友打赏。根据《2016~2020年中国网络直播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分析,网络直播的用户多为20~29岁群体的年轻人。
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直播平台推出“造星计划”,培养“网红主播”更成为直播平台相互竞争的常用手段。通过这些平台,素人主播在积累了不俗的人气之后,迅速在国内外各种社交媒体扩展影响力。一些主播不但成为电商宠儿、带货能手,还会受到网络综艺、电视台的关注,成功地从手机银屏走向电视银屏、甚至电影银幕,获得更高更持久的关注度。
“那些日进斗金的主播其实都有幕后推手或者是和平台签了协议,真正全职做主播的人每天过得很辛苦。因为这一行淘汰率太快了,大部分人干几个月就会人气下降,只有少数人可以迅速转型,以名套利。”曾与国内某大型直播平台签约的国企职员黄女士对记者说。
而另一位已经放弃这一行业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压力很大,时时刻刻要想办法留住粉丝,没有一定的头脑,没有较深的文化功底很难做长久。”
赚钱有道
礼物收入是各大直播平台主播的重要获利手段,除此之外,还有网红销售、广告宣传、信息流广告等。
刷礼物具体就是,网友花钱买道具,再给主播送礼物,主播收到的礼物,会在后台转化成虚拟币,主播与平台就这些虚拟币有分成比例。通常而言,主播被打赏的金额越多,平台获利也就越大。
但实际上媒体报道过很多主播引诱“土豪”为其刷礼物的事件,而这些所谓的“土豪”最后有的卖车有的卖房。
刘先生是青岛一家公司的IT工程师,每月收入有1万多元,一次无意中,接触到了直播平台,翻看到其中一个叫“文杰”的男主播,“这个男主播唱歌非常好听,特别是beyond的歌曲唱得好听。”刘先生开始关注对方。起初只是听听不花钱,时间久了,开始刷礼物,由原先的几块钱打赏,变成后来的几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前前后后刷礼物花了近100万元,礼物都是用信用卡的钱,因为无力偿还,我只好把车子房子卖了,妻子也离我而去。”刘先生后悔莫及。
其实,主播除了靠礼物赚钱外,电商卖货业务也很赚钱。现在几乎所有直播平台都开放了电子商务业务,有的是平台自己搞的,有的是引流到第三方平台。
主播卖货的获利追求很强烈,相比传统电商而言,一些主播为了卖货无所不用其极。虚假夸大宣传、欺骗宣传、洗脑式售賣、绑架型购买等行为,几乎成为直播电商的标配。至于广告法、产品质量法、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早已弃之不顾。
直播中对电商的引流更加令人瞠目结舌,实践中,主播会对“挂榜直播”提出金额要求。比如,直播间电商刷礼物超过一万元的,可以挂榜——通过主播直播间引流到电商自己的直播间;刷礼物超过三万的,主播可以与电商连麦、PK,增加商品销售几率;如果刷的礼物更多,主播就可以直接在直播间代替电商售卖。
主播们还有一种赚钱的方式,那就是广告。一些主播会按照自己影响力来标记广告价格。一个粉丝数量两百万的主播,发布一条广告小视频,获利就有数万元。大部分主播自己发的短视频广告,并未按照广告法的规定标记为广告,广告内容更不会有太多顾虑。主播们规避广告风险的办法就是及时删除,一般都是发布期限不会超过一天,到了点击次数或时间段,主播就会删除这个视频,仿佛一切没有发生过。
如何健康发展
“年轻用户有50.2%的比例认为,观看网络直播会减少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独感。”业内专业人士认为,这或许可以作为大多数“打赏到倾家荡产”或“为送礼物而走上经济犯罪”一类社会新闻的某种恰当注脚。
由于资本的逐利本性和商业平台的推动,网络视频行业自身缺少规范和操守的浮躁气息,导致黄色、暴力、低俗内容泛滥,甚至“暴露和擦边”成为经纪公司对主播的主要要求。“很多人给主播打赏,就是为了和女主播建立个人联系,试图从线上发展出线下的关系和互动,这是不少出重金打赏者的心态。”一位外企职工李先生告诉记者,他过去常给自己喜欢的主播打赏、送礼物,“既耗费了时间又浪费了金钱”。
2018年5月10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消息,在管理部门的严令下,直播和短视频网站进行自查自纠,共计自查清理下线问题音视频节目150余万条,封禁违规账户4万余个,关闭直播间4512个,封禁主播2083个,拦截问题信息1350多万条。
“在此环境下,如何使直播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必须研究的问题。”广东财经大学文化创意学院院长贾毅教授表示,直播产品专业化、创意化,资源延伸化、产业外延化应作为视频直播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作为零门槛的网络直播行业,基本处于主播随意化、内容粗放化、形式单一化的产业初级阶段,大部分直播频道没有长期的发展思路和个性化产品,通过低级手段博得受众眼球成为常见形式。”贾毅指出,直播内容走专业化之路,寻求创意突破,打造差异产品,以吸引受众,提升体验,加强关系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同时,直播平台资源流向更广阔的领域,构建“直播+”战略,如产品销售业、旅游产业、时尚产业、饮食产业等等。利用网络直播链条上的各种价值点与其他产业进行联合与重组,进而追求相互融合、相互弥补、相互支撑,也可以促进其走上健康可持续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