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的轨迹不仅仅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有时还通过词汇表现出来。时间的年轮碾过,有些词汇便被碾成了碎片,被扫入记忆的垃圾堆,例如“粮票”、“油票”、“红卫兵”;而有些词汇被碾得变了形,例如“摩登”,曾经的贬义词如今已然加入赞美的行列。还有一些词,逐渐被发明或发现或“移民”,并在生活中大行其道,例如“按揭”。
“按揭”是一个随着时间而“移民”的词汇。
“按揭”来源于西方国家,英文是“Mortgage”。随着英军入港,它便在港地生根发芽,20世纪90年代从香港跨过边界,飘入内地。也有人认为,它其实就像它的“表兄”,即近义词“抵押贷款”。
“按揭”不仅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动词,或者确切地说,它已经成为一种和时尚有关的生活方式。
千年来的农耕文明,培育出的是挣一毛花五分的储蓄型消费,所以才有“量入为出”这个词。如今,这个曾经是和节俭、持家这样的传统美德挂钩的词,却大不时兴,入时的已经是活在当下,享受当下的生活方式,宣扬的是借明日的钱,过今日的时间。这便是按揭了。显然,这种有悖于农耕文明的生活理念是“近海”的,而非“内陆”的,因此,按揭起源于英美,便不足为怪了。
虽然起源于英美,但是在中国却成了时下的“宠儿”。英国政府在奥运期间的数据表明,奥运会第一周,中国游客的平均消费额就占据各国消费者榜首,成为奥运消费主力。这份报告称,中国游客的平均每笔消费额高达203.05英镑(约合人民币2030元),比居第二名的阿联酋的游客高出了近10%,可谓当之无愧的“消费冠军”。奥运会期间,共有25万华人游客纷至沓来,从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千里迢迢来到英国。国际信用卡巨头Visa公司在2012年8月8日发布的统计报告也显示,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周期间,国际游客持Visa卡消费近7亿美元,中国游客在单笔交易额方面名列前茅。
按揭为何会流行
我们看美剧或者英剧,经常会看到,当债主讨上门来的时候,欠债者不慌不忙地从西装上衣口袋里掏出钢笔,怀中拿出一沓支票,只消刷刷几笔,债主便心满意足而去。这便是支票了。可惜这种支付方式却远远没有流行,这大概和中国的社会结构有关。我们习惯于生活在一个熟人的社会,习惯于相信熟人,当需要金钱资助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找熟人,而非去找金融机构。追终到底,这与信用有关。支票是信用社会的产物,要想施行,首先必须有一个信用的环境。
按揭和开支票有共同之处,即都能在今天花明天的钱,不同之处在于按揭是借助于信息技术,电子化了的“支票”。对比支票和按揭,便不难发现,按揭更加便捷,而这种便捷离不开金融系统及网络。随着银行网上业务的开通,消费者既可到银行办理按揭,也可坐在家中,只需动动鼠标,几秒钟便可办理成功。
所以,“按揭”成了人人皆熟悉的词汇,而支票仍停留在荧幕上装有钢笔的西装口袋中。
谁更有可能成为按揭达人?
和按揭密切相关的一个词汇是“信用卡”。信用卡是按揭的途径和前提条件,但是,仅有信用卡,却并不一定意味着按揭。只有在信用卡的基础上再加上个人消费,才算是完满地完成了按揭。因此,毫无疑问,使用信用卡进行个人消费的群体最有可能成为按揭达人。
来自银行业的数据显示,从年龄上来看,使用信用卡进行个人消费信贷的群体以“70后”、“80后”为主,占比77%;“90后”群体增长较快,近3年复合增长率为221%。
从学历来看,大专以上学历群体占比达到75%,这是因为,这些高学历人群在汽车、旅游、家电、数码产品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消费意愿和能力。但是可以预见的是,随着“90后”的快速成长,他们在脱离学校进入社会之后,按揭需求将进一步释放。
从地域分布来看,按揭达人集中在东部地区,而中西部以及境外群体有后来居上之势。很好理解,经济越发达的地区,金融业也必定发达,按揭这种时尚的支付形式便会越普及。
从收入上来看,最有可能成为按揭达人的群体年收入在5万——10万元之间,这部分群体占比为49%;其次是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群体,占比为42%;再者才是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群体。如果年收入10万元,在东部发达地区,除去基本生活所需之后,多余的消费需求也只能通过按揭的形式来得到满足。而年收入不足5万元的人,在按揭时会考虑到月偿还能力,有所顾忌。
如果你是一名“80后”,来自中东部地区,拥有大学以上学历,月收入在1万元左右,而且拥有强烈的消费欲望,那么恭喜你,你可以获得按揭达人奖章一枚。
但是,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按揭群体显然并不庞大。根据上市银行年报信息显示,2010年国内四大银行消费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平均为6%,远低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如美国银行同期为25%。从消费信贷对经济的贡献来看,目前我国消费信贷余额占GDP的比重仅为3%,而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消费信贷在GDP中占比均在10%以上。在美国,每100个人中有17位按揭达人;在日本,这一数字为12;而中国,这一数字为3。
没有做不到 只有想不到
按揭与房产相伴而生,因此,购房应该是最为普通的按揭。
除去房子之外,价格昂贵的个人消费品最有可能成为按揭的对象。
数据显示,汽车消费成为按揭资金的主要流向。信用卡分期购车成为汽车消费金融市场的主力军。根据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结构计算,2011年在全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中,汽车占据的份额为11.5%。2011年全国乘用车销量为1224万辆,其中信贷方式购车占18%。信贷方式购车中,信用卡购车分期占73%,即每千辆车中,约有730辆通过信用卡购车,分期实现。
家电是除汽车之外的另外一个按揭大户。数据显示,2011年信用卡在家电类消费共2689亿元,同比增长29%,信用卡消费在全国家电销售中占比达到25%。
随着人口流动性的提高,境外旅游也越来越火。对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潜在旅游群体来说,按揭旅游成为一种时尚的选择。数据显示,2011年信用卡境外消费超过1600亿元,占全国出境旅游花费的36%,较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近3年复合增长率58%,高出全国出境旅游花费增速30个百分点。信用卡境外消费,高学历、大众富裕客户为主力,区域上主要集中在香港、美国与澳门等地区,这三地消费占境外消费总量的65%。 应当引起注意的是,高端个人消费品——珠宝,也加入按揭的大军。资料显示,珠宝工艺消费自2009年以来,在信用卡消费中的占比稳步增长,2011年信用卡珠宝类消费额达到676亿元,近3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6%。
此外,装修也成为按揭的另一大门类。几万块钱的装修费不大不小,找熟人借,欠人情不说,万一到时还不上,还会影响朋友间的感情。去银行办理无抵押贷款吧,其利息之高,足以吓退贷款者。而使用信用卡按揭,则完全避免了以上这个问题。一般的信用卡都有几万元的额度,购买装修材料完全可以刷卡。根据所刷的额度,结合自己的承受能力,确定还款的期限及每次还款的额度,就可以轻松搞定装修。
以按揭的形式解决生活中的这些大项支出,省时省力省心。其实按揭的用途不仅仅体现在大项支出上,像短期的学习充电、健身,均可用按揭的形式搞定。
按揭,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按揭在满足个人日常生活的信贷需求方面显示的威力令人赞叹。或许可以设想,在不久的将来,钱包将从人们出行的必备品行列消失,出门只携带一张信用卡便足够。
世上没有不带刺的玫瑰
世上没有不带刺的玫瑰,按揭也有潜在风险。
风险一:由于按揭的偿还形式为分期付款,消费者透支的是未来N个月的个人收入,如果消费不当,则有可能沦为“卡奴”。
风险二:想省心,则必定会耗时。在消费时,消费者享受的是“一卡在手,消费不愁”的“总统级待遇”,在偿还时,则没有这样规格的享受了。拆东墙补西墙的消费者一定要牢记还款日期,在到期之前完成偿还,否则就需垫付额外的利息了,而且个人的信用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风险三:使用信用卡消费时,消费者感受到的只是卡上数字的变化,这种变化和从口袋里掏出真金白银相比要微小得多,因此,很容易导致过度消费。过度消费的后果只能是private bankruptcy—个人破产。
风险四:提防消费陷阱。现在有不少商家打着分期“免息”的口号,这时,消费者要注意了:买的没有卖的精,商家所说的“免息”有可能是诱饵,意在引消费者上钩。在使用信用卡分期服务时,心里不妨好好算一笔帐,如何使分期付款成本最低化。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按揭,你会用哪个:用未来的钱享受当下的生活?按揭有风险?省心却耗时?透支未来?不管你是怀疑是高兴是郁闷,还是忐忑,欢迎来到一个按揭的时代!
“按揭”是一个随着时间而“移民”的词汇。
“按揭”来源于西方国家,英文是“Mortgage”。随着英军入港,它便在港地生根发芽,20世纪90年代从香港跨过边界,飘入内地。也有人认为,它其实就像它的“表兄”,即近义词“抵押贷款”。
“按揭”不仅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动词,或者确切地说,它已经成为一种和时尚有关的生活方式。
千年来的农耕文明,培育出的是挣一毛花五分的储蓄型消费,所以才有“量入为出”这个词。如今,这个曾经是和节俭、持家这样的传统美德挂钩的词,却大不时兴,入时的已经是活在当下,享受当下的生活方式,宣扬的是借明日的钱,过今日的时间。这便是按揭了。显然,这种有悖于农耕文明的生活理念是“近海”的,而非“内陆”的,因此,按揭起源于英美,便不足为怪了。
虽然起源于英美,但是在中国却成了时下的“宠儿”。英国政府在奥运期间的数据表明,奥运会第一周,中国游客的平均消费额就占据各国消费者榜首,成为奥运消费主力。这份报告称,中国游客的平均每笔消费额高达203.05英镑(约合人民币2030元),比居第二名的阿联酋的游客高出了近10%,可谓当之无愧的“消费冠军”。奥运会期间,共有25万华人游客纷至沓来,从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千里迢迢来到英国。国际信用卡巨头Visa公司在2012年8月8日发布的统计报告也显示,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周期间,国际游客持Visa卡消费近7亿美元,中国游客在单笔交易额方面名列前茅。
按揭为何会流行
我们看美剧或者英剧,经常会看到,当债主讨上门来的时候,欠债者不慌不忙地从西装上衣口袋里掏出钢笔,怀中拿出一沓支票,只消刷刷几笔,债主便心满意足而去。这便是支票了。可惜这种支付方式却远远没有流行,这大概和中国的社会结构有关。我们习惯于生活在一个熟人的社会,习惯于相信熟人,当需要金钱资助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找熟人,而非去找金融机构。追终到底,这与信用有关。支票是信用社会的产物,要想施行,首先必须有一个信用的环境。
按揭和开支票有共同之处,即都能在今天花明天的钱,不同之处在于按揭是借助于信息技术,电子化了的“支票”。对比支票和按揭,便不难发现,按揭更加便捷,而这种便捷离不开金融系统及网络。随着银行网上业务的开通,消费者既可到银行办理按揭,也可坐在家中,只需动动鼠标,几秒钟便可办理成功。
所以,“按揭”成了人人皆熟悉的词汇,而支票仍停留在荧幕上装有钢笔的西装口袋中。
谁更有可能成为按揭达人?
和按揭密切相关的一个词汇是“信用卡”。信用卡是按揭的途径和前提条件,但是,仅有信用卡,却并不一定意味着按揭。只有在信用卡的基础上再加上个人消费,才算是完满地完成了按揭。因此,毫无疑问,使用信用卡进行个人消费的群体最有可能成为按揭达人。
来自银行业的数据显示,从年龄上来看,使用信用卡进行个人消费信贷的群体以“70后”、“80后”为主,占比77%;“90后”群体增长较快,近3年复合增长率为221%。
从学历来看,大专以上学历群体占比达到75%,这是因为,这些高学历人群在汽车、旅游、家电、数码产品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消费意愿和能力。但是可以预见的是,随着“90后”的快速成长,他们在脱离学校进入社会之后,按揭需求将进一步释放。
从地域分布来看,按揭达人集中在东部地区,而中西部以及境外群体有后来居上之势。很好理解,经济越发达的地区,金融业也必定发达,按揭这种时尚的支付形式便会越普及。
从收入上来看,最有可能成为按揭达人的群体年收入在5万——10万元之间,这部分群体占比为49%;其次是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群体,占比为42%;再者才是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群体。如果年收入10万元,在东部发达地区,除去基本生活所需之后,多余的消费需求也只能通过按揭的形式来得到满足。而年收入不足5万元的人,在按揭时会考虑到月偿还能力,有所顾忌。
如果你是一名“80后”,来自中东部地区,拥有大学以上学历,月收入在1万元左右,而且拥有强烈的消费欲望,那么恭喜你,你可以获得按揭达人奖章一枚。
但是,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按揭群体显然并不庞大。根据上市银行年报信息显示,2010年国内四大银行消费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平均为6%,远低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如美国银行同期为25%。从消费信贷对经济的贡献来看,目前我国消费信贷余额占GDP的比重仅为3%,而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消费信贷在GDP中占比均在10%以上。在美国,每100个人中有17位按揭达人;在日本,这一数字为12;而中国,这一数字为3。
没有做不到 只有想不到
按揭与房产相伴而生,因此,购房应该是最为普通的按揭。
除去房子之外,价格昂贵的个人消费品最有可能成为按揭的对象。
数据显示,汽车消费成为按揭资金的主要流向。信用卡分期购车成为汽车消费金融市场的主力军。根据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结构计算,2011年在全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中,汽车占据的份额为11.5%。2011年全国乘用车销量为1224万辆,其中信贷方式购车占18%。信贷方式购车中,信用卡购车分期占73%,即每千辆车中,约有730辆通过信用卡购车,分期实现。
家电是除汽车之外的另外一个按揭大户。数据显示,2011年信用卡在家电类消费共2689亿元,同比增长29%,信用卡消费在全国家电销售中占比达到25%。
随着人口流动性的提高,境外旅游也越来越火。对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潜在旅游群体来说,按揭旅游成为一种时尚的选择。数据显示,2011年信用卡境外消费超过1600亿元,占全国出境旅游花费的36%,较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近3年复合增长率58%,高出全国出境旅游花费增速30个百分点。信用卡境外消费,高学历、大众富裕客户为主力,区域上主要集中在香港、美国与澳门等地区,这三地消费占境外消费总量的65%。 应当引起注意的是,高端个人消费品——珠宝,也加入按揭的大军。资料显示,珠宝工艺消费自2009年以来,在信用卡消费中的占比稳步增长,2011年信用卡珠宝类消费额达到676亿元,近3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6%。
此外,装修也成为按揭的另一大门类。几万块钱的装修费不大不小,找熟人借,欠人情不说,万一到时还不上,还会影响朋友间的感情。去银行办理无抵押贷款吧,其利息之高,足以吓退贷款者。而使用信用卡按揭,则完全避免了以上这个问题。一般的信用卡都有几万元的额度,购买装修材料完全可以刷卡。根据所刷的额度,结合自己的承受能力,确定还款的期限及每次还款的额度,就可以轻松搞定装修。
以按揭的形式解决生活中的这些大项支出,省时省力省心。其实按揭的用途不仅仅体现在大项支出上,像短期的学习充电、健身,均可用按揭的形式搞定。
按揭,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按揭在满足个人日常生活的信贷需求方面显示的威力令人赞叹。或许可以设想,在不久的将来,钱包将从人们出行的必备品行列消失,出门只携带一张信用卡便足够。
世上没有不带刺的玫瑰
世上没有不带刺的玫瑰,按揭也有潜在风险。
风险一:由于按揭的偿还形式为分期付款,消费者透支的是未来N个月的个人收入,如果消费不当,则有可能沦为“卡奴”。
风险二:想省心,则必定会耗时。在消费时,消费者享受的是“一卡在手,消费不愁”的“总统级待遇”,在偿还时,则没有这样规格的享受了。拆东墙补西墙的消费者一定要牢记还款日期,在到期之前完成偿还,否则就需垫付额外的利息了,而且个人的信用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风险三:使用信用卡消费时,消费者感受到的只是卡上数字的变化,这种变化和从口袋里掏出真金白银相比要微小得多,因此,很容易导致过度消费。过度消费的后果只能是private bankruptcy—个人破产。
风险四:提防消费陷阱。现在有不少商家打着分期“免息”的口号,这时,消费者要注意了:买的没有卖的精,商家所说的“免息”有可能是诱饵,意在引消费者上钩。在使用信用卡分期服务时,心里不妨好好算一笔帐,如何使分期付款成本最低化。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按揭,你会用哪个:用未来的钱享受当下的生活?按揭有风险?省心却耗时?透支未来?不管你是怀疑是高兴是郁闷,还是忐忑,欢迎来到一个按揭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