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改造配套工程设计思考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城市中心区域的扩大,原本处于市区边缘的省道公路逐渐没入市中心范围,大型重载货车穿越市区既影响周边相接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又对沿线居民及行人产生一定交通安全隐患,所以部分省级道路改造为市政道路是非常有必要的。配合环城公路线路的建设,原省道改造也随之进行。某一省道由公路部门进行改造后,未配套非机动车及人行设施,同时沿线并未设置相应管线设施,下面针对这一情况对该工程进行分析,理清设计思路。
  关键词:公路改造配套设计;勘察;平纵横设计 ;海绵城市排水理念 ;配套绿化设计
  省道由公路部门进行拓宽改造后,作为机动车道使用,其后根据规划设计道路配套工程,包括机非分隔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相较于新建道路,改造道路有更多限制条件及必须权衡的要点,在与机动车道良好衔接的同时,还必须补足机动车道所不具备的其他道路功能,使道路正常平稳运行。这需要对现状情况做大量细致文档调查及现场勘察,做足功课,才能确定较好的方案设计,使配套工程与现有道路严丝合缝,不致出现偏差。
  一、道路勘察
  路全长约3300km,起点为南外环路,终点为在建环城道路,道路两侧为厂区、村镇、林地、泄洪边沟,工厂主营钢材水泥木方等建筑材料,重载交通量非常大,车辆出入频繁,堵车现象严重;村庄周边坑洼起伏,雨季积水严重,非机动车出行的居民无安全通行环境,经常被迫与大车抢行抢道;泄洪边沟芦苇密布,为出行方面,部分边沟被人为分段填埋,排水不畅。沿线厂房、村庄、林地、边沟桥涵等需大量拆迁,拆迁后地形会有较大改变,且影响道路路口开口位置,需进一步探查红线范围外地形路口,并向沿线居民询问建筑物历史及通行方式。
  在对现场情况进行踏勘后,组织测绘人员进行了地坪测量,预估拆迁后地形,并对村口、大型厂区、规划预建项目、现有公共设施、现状道路交叉口、排水管线情况进行了重点测量,在测量进行时,遇现状行车道外侧正在进行电力排管顶管施工,占据了规划管线位置,询问现场施工人员,得知该电力管线为沿线村庄取暖用电,由于需求较迫切,无法等待该路配套设施实施后再施工。与规划道路高程比较后,发现电缆井盖顶高高于规划非机动车道15-20cm,且位于非机动车道中心位置,在配套工程实施时需调整井盖高。边沟内遍布芦苇,结合测算的淤泥深度,确定该处需清表0.6m,满足路床处理要求。
  通过对现场的勘测,确定了工作的基本思路,满足与机动车道衔接的同时,考虑对现状情况的处理和纠偏,以便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确定下一步工作。
  二、道路结构设计及平纵横设计
  (一)道路结构设计
  对道路机动车流量进行分析,进行交通量预测,通过对趋势型及诱增型交通量预测,可以得出拟建道路预测特征年道路机动车总流量如下表:
  基于交通量预测及地勘报告的分析,结合道路两侧建筑物性质,与附近已通车道路作为参照比较,由于交通拥堵,重型车辆抢占车道,反复启动刹车、导致路面磨损非常严重,部分区域甚至已出现坑洼,结合该现状,本工程两侧厂区重型车辆必然会在非机动车道行驶和驻车,不应拘泥于非机动车道这个称呼,为保证道路使用寿命,非机动车道结构在此情况下需加强。
  (二)道路平纵横设计
  该路机动车道已由公路部门进行设计,现需在机动车道外侧设置配套机非分隔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除起终点外,沿线与9个规划道路相交,不设置平曲线。道路标高、竖曲线半径需与公路部门设计一致,路口及开口处理处理应考虑两方的实施范围及施工效果。机非分隔带绿化考虑采用下凹式绿地实现部分雨水消纳功能。
  机动车道为公路性质,道路普遍比两侧地面高,为减少填土土方,非机动车道横坡采用直线坡,坡度为2.0%,总体布置为:4.5m绿化带采用单向直线坡,坡度为1.5%,坡向道路外侧;非机动车道采用单向直线坡,坡度为2%,坡向道路外侧;人行道采用单向直线坡,坡度为1.0%,坡向道路内侧。
  非机动车道设计标高以机动车道高边标高为准(公路部门提供),按2.0%直线坡推算机动车道底边高程,然后再按道路设计横坡推算绿化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标高,若机动车道底边高程与推算后设计高程有偏差,加宽段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外边、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及道路交叉口接顺,绿化带、非机动车道坡度应坡向道路外侧,不能形成反坡。
  三、排水设计理念
  排水建设对城市道路建设工程的雨水管理要求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深入落實,原有的排水理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城市排水从“快”排转到“渗、滞、蓄、净、用、排”,通过工程综合措施减轻面源污染。[1]充分利用道路两侧现有耕地林地及绿地,结合机非分隔带绿化带,采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对场地内雨水进行就地控制,将一定量的雨水控制在场地内;采用雨水管道系统,对超出场地内就地控制能力的雨水径流进行排放;充分利用地表的自然漫流进行排水,构建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与雨水管渠系统相结合成“双排水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即利用地表进行自然漫流排水的系统,用以输送超出管道应对能力的雨水径流。[2]
  除设计常规雨水管道外,还通过实施初期雨水收集过滤、溢流式收水井、下凹式绿地、高低路缘石等措施,可以在不增大排水管径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收纳雨水。
  由于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降落地面后,冲刷沥青混凝土道路等,前期雨水中含有大量污染物质,经雨水管直排入河道,给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所以初期雨水先进入设置在机动车道低边的污水收水井内,待雨水水量增大,雨水漫流过低路缘石顶,经过绿化带边缘铺设的砾石消能,进入下凹式绿化带,雨水在绿化带下凹区域滞留,下渗至绿化带土层内及砾石层储存,当含水量过多时通过溢流井进入雨水收水井排出。
  四 、配套绿化设计
  结合本工程排水理念,绿化带采用了下凹式设计,承担部分消纳雨水的功能,为渗透净化雨水,以往设计多选择耐水湿草本植物,虽增强了耐水湿效果,却降低了植物多样性和其他生态功能,植物设计也容易偏向于控制雨洪目标,弱化了植物的造景功能。[3]本工程排水措施较灵活,使下凹式绿地不会变成积水池,积水时间较短,可不局限于仅选择耐水湿树种作为绿化植物,为保证绿化带景观效果,考虑低维护需求,采用耐盐碱、耐湿、耐旱的本地乡土植物白蜡作为主要树种,组团种植较耐水湿的花灌木紫薇、木槿、金银木,形成绿篱增加道路绿量,实现雨水冠层滞留,树下采用菖蒲、鸢尾、狼尾草、细叶芒、结缕草等覆盖土表,实现表土加固和根系滞留,使该绿化带起到净化雨水、迟滞水流的作用。整体乔、灌、地被相结合,层次错落、色彩丰富、季相变化,为城市提供绿色生态服务的良好效果。
  五、结语:
  该工程细节要求较高,设计标高、竖曲线半径、路口处理、绿化树种、甚至路缘石处理等均会导致道路排水设施的使用效果,均应在各专业设计时综合考虑。与公路部门进行对接是本工程设计的基础,根据资料建立配套工程整体设计方案,充分发挥各专业特点,使之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为工程的建设增值。
  参考文献:
  [1]赵江.《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内涝防治探索-以镇江市为例》[J]园林.2015,07期:26-31
  [2]王召森.《海绵城市建设中道路工程规划设计变革探索》[J].城市交通,2017,06期:13-19
  [3]王思思,吴文洪.《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的植物选择与设计》[J]园林.2015,07期:16-20
其他文献
为了保证装饰工程有良好的质量,应认识到装饰施工以及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能结合实际的施工工艺流程特点,制定规范的建造流程管理方案.本文就工程装饰领域施工流程管理进
绿色工程在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耗,促进环保建筑发展.本文主要是针对绿色工程在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物越来越密集,新建工程中往往会因地下基坑、沟渠、地下隧道的开挖施工或爆破产生的振动、地下水位变化、土体变形等因素对邻近房屋的安全性
本文回溯了毛女传说的早期形态及其丰富内涵,指出了其形象拓展的可能性,并且通过分析宋人笔记背后的政治隐喻,剖析出北宋蔡京利用毛女为其财经政策进行舆论造势的几大原因,得
期刊
父母家住的是平房,每次回去,推开熟悉的木门,视线中最惹眼的就是头顶上的葡萄藤,它可是我和姐姐们童年时的最爱。冬天,葡萄藤光秃秃的,我们想不起它的存在。但是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看到葡萄藤长出手掌形的叶子,再开出细碎到容易被忽视的小花,我们就开始憧憬:什么时候能结出葡萄呢?终于,葡萄藤上面挂满了一串串绿色如小珠子一样的果实,它们被风吹,被太阳晒,也被馋嘴的鸟雀啄,最终变成了莹亮光泽的葡萄,摘一串,吞下
期刊
女人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总是拥有许多属于她们自己的秘密.尤其是在性爱这个问题上,她们的心灵深处永远保藏着几乎让自己都无法洞悉的秘密,要想了解自己的性爱心理,那么做一
日前,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走访看望省委统战部、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机关干部,并对新一年统战工作提出要求.孙春兰指出,福建省统战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上与台湾隔海相望,有55个
长期以来,祖国大陆积极促进两岸直接“三通”,做了许多实际工作,为两岸直接“三通”做好了一切准备.在两岸民众的共同努力下,两岸“三通”取得了一些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