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 第十三章 轴对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十三章第一节轴对称的部分内容。学生在之前学过了全等三角形部分的内容,现在对轴对称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意义,并且能够为接下来要学习的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13.1.1轴对称,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以及对称轴、对应点的定义。
  (2)能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了解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体会生活中对称现象的普遍性。
  (2)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念能力。
  (3)通过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学习,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探索精神。
  (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对称美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准确掌握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的实质。
  教学难点:观察比较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
  在生活中,许多事物与图形紧密联系在一起。现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的事物图案和标志,请大家观赏。(投影显示)
  [教学说明:创设情境,将生活中的对称图案和标志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对称美牵引到数学中。]
  2.探索研讨:
  (1)做一做活动:将同学们准备好的一张纸对折后,用笔沿着折线画一条直线,然后从折叠处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想一想,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教学说明:让同学们从动手实践中总结出结论:剪出来的图形关于折线对称。]
  (2)看一看,想一想:细心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图片如:蝴蝶、蜻蜓、窗花等,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投影显示)
  [教学说明: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规律。]
  (3)引出课题——轴对称图形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面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就称这样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3.小组讨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你能举例说说吗?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完成问题,体会到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美。(水中的倒影、对称简笔画、脸谱、风筝等。)
  4.例题讲解:请同学们细心观察,下列轴对称图形各有多少条对称轴?(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图形的图片。)
  [教学说明:让学生从本题中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仅仅只一条,有可能有2条、3条、4条等,对称轴的方向不仅仅是垂直的,有可能是水平的或倾斜的。]
  5.练一练: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找出所有对称轴。(学生根据播放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片找出图形的对称轴。)
  结论:一般的三角形、一般的梯形、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6.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吗?(投影显示)
  [教学说明:让学生观察后去探索规律,引出新概念。每一组里,左边的图形沿直线对折后与右边的图形完全重合。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图形称为轴对称。]
  7.引出轴对称的概念:请细心观察动画后,总结出轴对称的概念(投影显示)。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翻折过去,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即两个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叠的点)叫做对称点。
  8.例题讲解:找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对称点。
  9.做一做(老师与同学演示):将一张吸水纸上滴一滴墨水,然后沿着直线对折,请同学们观察,有什么样结果?
  [教学说明:让学生从具体实验现象总结出墨水对折后所形成的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
  10.议一议:图形的对应线段(对折后重合的线段)、对应角(对折后重合的角)有什么关系?
  [教学说明:让学生讨论得出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的性质特征。]
  11.反馈练习与作业:P64复习巩固练习题1,P65综合运用练习题8。
  12.反思与回顾:
  (1)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会了哪些?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本节课我们共同欣赏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案,通过图形理解了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两个概念,请大家回忆一下,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教学说明:让学生谈谈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以及存在的疑问。]
  区别: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
  联系:都能沿着某条直线折叠重合。这条直线都叫对称轴。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图案及动画演示,让学生轻松掌握了轴对称图形与关于直线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感知学习的过程,从而找到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教学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会议
利用Von.Karman模型,对受内压作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堵盖进行了几何大变形分析,考虑了工艺因素对堵盖变形和堵盖与喷管喉衬粘接界面应力的影响。分别对察看靠粘接和三种不同形式的不牢靠
一、案例背景可能有很多教师和我一样有过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学生怎么了?怎么刚刚讲过的内容左耳进,右耳出,心思在哪里?这么简单的题目都能做错?其实仔细分析原因,可能是学生
摘 要: 新时期高中数学课程建设已经迈向了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领域,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相比具有先天的优势,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教学能够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多维创新,把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简单化、直观化、形象化。这一表现形式有效降低了高中学生的学习难度,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有利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许多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难度较大,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为了全面优化课堂教学,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通过不断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知识点,不仅加深学生的理解,而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以期能够给同行以
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现代意识,实质是强调一个人在社会、国家中所处的地位及个人对自己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的自我认识。公民意识教育是指以现代公民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