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百科全书:伟大的事业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17878213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它是我国出版史上规模最大的工具书,也被知识界、学术界誉为中国文化的丰碑。
  1993年9月18日,历时15载的《中国大百科全书》74卷全部出齐。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项出版工程,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先后组织2万余名专家学者,取精用宏,纂成了这部煌煌世制圆了中国人的“百科梦”。

最合适的人写最适合的条目


  1978年1月27日,著名翻译家姜椿芳向中国社科院提出编撰大百科全书建议。在他看来,200年前法国哲学家狄德罗开创的百科全书,揭开了欧洲现代文明的序幕,而现在的中国,需要这样一套百科全书填补中国缺少这类大型工具书的空白。
  这个建议很快报给了邓小平,立刻得到小平同志的支持。邓小平批准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亲笔题写社名,并亲自审定了胡乔木修订的军事卷“毛泽东”词条。他还叮嘱胡乔木,要快点出,趁老一辈专家学者还健在的时候着手编写。
  一部百科全书的编纂不可能仅仅依靠一个人来完成,所以如何聘请到众多领域的国内顶尖专家、学者参与到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中来,是让姜椿芳极为重视的一件事情。
  1984年的冬季,大雪纷飞,患有青光眼,视力微弱的姜椿芳不顾行走极不方便的身体状况,顶着严寒敲开了季羡林的家门。当时恰好季先生出门在外,只有季夫人在家。姜椿芳在说明来意之后,依然捧着聘书,向季夫人深鞠一躬,遞上聘书。季夫人说:“您太客气了,快别这样!”姜椿芳认真地说:“等季先生回家以后,请您务必也像我这样把聘书交给他。”
  至今,《中国大百科全书》在送聘书时依然保留着这个传统礼节。
  因为专家学者太多,很多人并不知道,钱学森的夫人,中国女声乐教育家和女高音歌唱家蒋英也曾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作者。她为《音乐·舞蹈》卷撰写了“德国艺术歌曲”这样一个长条目,字数总计5500字。蒋英自幼喜好音乐,她1936年随父游历欧洲,旅行意奥诸国。蒋英的德国音乐教育经历使她驾轻就熟地撰写了这个条目,而这也说明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最合适的人写最适合的条目”的原则。

皓首穷经,死而后已


  1978年,《中国大百科全书》正式开始编撰,可以说完全是白手起家。最初,出版社就在京城8个借来的地方办公,大家戏称“八大处”。由于当时编大百科纯属“赔钱活儿”,大百科的编校人员人均收入均低于同业人员,姜椿芳和他的同人们当初四处招兵买马靠的是挤公交和步行,但是,工作的辛苦却是百倍的。
  这套书按学科或领域分成74卷,共收7.8万个条目,囊括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66个学科,共1.26亿字、并附有5万余张图片,册叶浩瀚,内容宏富,适于高中以上、相当于大学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全书出版后,深受学术界和广大读者推许,1994年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称《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撰和出版为“伟大的事业”,辞书专家吕叔湘称之为“不朽的事业”。它是我国出版史上规模最大的工具书,也被知识界、学术界誉为中国文化的丰碑。为了它,中国知识界、学术界全部动员起来了,众多学术泰斗不顾年事已高,3万名学术精英殚精竭虑。一位老专家曾说,为了大百科,他甘愿皓首穷经,死而后已!
  全国第一流的学者都参与到这项划时代的工程中来了,考古学家夏鼐、天文学家戴文赛、建筑学家童隽等等,都是学界的权威和泰斗,他们不辞辛劳,参与到这套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撰工作中来,绝不是为了名和利,而是为了学术的真。所以他们都是不计酬劳,却愿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像建筑学家童隽就是在写作《江南园林》条目时,在办公桌旁溘然长逝,留下了那段永远也写不完的字句:“扬州以莳花闻名远近,清初……”
  和童隽一样,身患绝症的天文学家戴文赛临终前还在审定大百科全书的稿件,国际法专家陈体强在病榻上逐字逐句修改完几十万字的国际法条目后辞别人世。
  1993年10月8日,各界人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庆祝《中国大百科全书》胜利完成。而提出这一倡议的姜椿芳同志,已于1987年去世,没能看到凝聚着他的心血丛书出版完成,不得不说是一大感事。到丛书出版时,总编委会的110位委员中,也已有32位溘然长逝。

与时俱进


  按照国际惯例,百科全书通常每间隔若干年出版一个新的版本。1995年,国务院批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立项编纂,并列入“九五”、“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也将《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列为国家重大出版工程。经过全国专家、学者和编辑出版人员的共同努力,《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第二版也已于2009年3月出版。
  进入新世纪,互联网时代到来,出版领域的电子化趋势已经不可阻挡,而百科全书也从纸面转身走向了电子阅读时代。2011年,国务院批准“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通过建立数字化编纂平台,编纂发布和出版网络版、纸质版”,定位于新型网络的百科全书。目前,《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正在编纂,将实现纸网联动,而网络版争取于2018年年底部分上线试运行,免费供读者使用。
  一个国家公共知识服务平台,由此诞生!
其他文献
中国哪里的常住外国人最多?上海。中国哪里的外国人觉得自己生活得最便利最时尚最惬意?上海。中国哪里的外国人觉得在当地最能达成他们个人的“小目标”?还是上海。  这座魔力之都,不仅是外国人来中国留学和工作的青睐之地,也正以它丰厚的城市内涵,成为五洲四海的人们相聚一堂、逐梦前进的乐园。老外们来到这里,正在实现他们的“中国梦”。  读懂上海  来沪留学或者在商业金融等领域从业,这是人们对在上海的老外最普遍
在唐代,对皇帝的称谓是“圣人”;圣人当了父亲,就变成了阿爷(耶);圣旨不再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是“圣人诏令”……  一部《长安十二时辰》,让观众在观看电视剧的同时,还能学习到不少唐代文化知识——更难的是,这些考究的细节,并不单纯为了炫耀“服化道”技巧,非但一点不突兀,有些甚至达到了为剧情服务、给故事加分的作用。美酒佳肴羊肉水盆羊肉  唐朝肉类的绝对C位。唐人吃羊,主要是烤,但也有水煮。最著名
“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这是《肖申克的救赎》里的一句经典台词。这话到了《巴比龙》里,恐怕要改成“要么赶着赴死,要么忙于等死”。  在资深影迷的心目中,《肖申克的救赎》不仅是NO.1的越狱电影,还是世界影史NO.1的电影。然而在1994年《肖申克的救贖》问世之前,越狱电影的带头大哥当属1973年弗兰克林·斯凡那执导,史蒂夫·麦奎因、达斯汀·霍夫曼主演的《巴比龙》
改革开放唤醒国人审美意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百姓着装开始追逐潮流与时尚,喇叭裤、蝙蝠衫、健美裤、牛仔裤、连衣裙、吊带裙等等,你方兴罢我登台。  上海人爱打扮、会打扮这在全中国都是出了名的。上世纪90年代,人們开始大胆地追求服装享受,也正是在这十年,“服装市场”和“品牌”这两个影响深远的词汇凸现在人们的服饰追求之路上。  当时的人们最爱到华亭路“淘宝”,作为上海第一个个人服装市场,它一度是上海
76的顾银宝老人,居住在金桥一个环境优雅的社区。28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传统“男耕女织”模式的小镇。尽管祖辈为这里起了一个吉利的名字——金桥,但美好的心愿并没有改变他们世世代代“面朝土地背朝天”的贫穷日子,顾银宝的老相册里,藏着28年前农村落后生活的深刻记忆。  乘着1990年浦东开发的春风,金桥,成为了我国第一个以“出口加工区”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一时间,农民变成了市民、农田变成了大厦。金桥,以金
“中文热”的兴起,“搭”的是中国近些年来高速行驶的“经济快车”——中文在国际经济贸易、文化交流过程中作用凸显,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不断提升,世界各国普遍看好中国发展前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对学习中文的需求越来越大,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热”和“中文热”。俄罗斯莫斯科,当地一所中学,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文。  “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命运,对勇士低语:你无法抵御风暴。勇士低
瑞金医院肾脏内科陈楠教授。  海外药企常常要问的一句话是:来自中国的临床试验数据,是不是可靠?  药械研发,可以说是最具“现代性”的产业,因为产品直接关系人的生命安危,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谨的论证、精密的测算、紧密的合作。新药械的临床试验,是药械研发众多环节中资金投入多、周期长、牵涉面最广、最为复杂的部分。长久以来,由于中国临床医学研究能力比较落后,药械的临床试验水平也常常受到质疑。  中国有一千多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选手参加珠宝设计制作竞赛。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从这句经典广告词风靡的上世纪90年代初期起,中国珠宝首饰产业进入急速发展期,2018年,中国珠宝首饰年消费额超过7000亿元,消费能力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与庞大的市场相对应的,是我国珠宝行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千家一式,千店一面,珠宝首饰制造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这些现象的根源,在于珠宝首饰从业人员的
从医学角度来讲,吸毒者也是病人,需要对症处理。  合成类新型毒品在我国加速蔓延,滥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出现,以各种伪装危害着人们。这种新的形势,也给戒毒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对戒毒管理和医疗模式进行探索创新。医疗和心理康复均有新法  “比较安全、不会造成危害、不会上瘾,是一种潮流……”很多吸食新型毒品,尤其是吸食了“新精神活性物质”的青少年,都是在这种认识下坠入了毒海深渊。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登上三峡大坝,眺望浩瀚长江,“今天到三峡大坝来看一看,很高兴、很激动,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将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  时间回到26年前,1992年4月3日,在第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三峡工程以1767票的绝对优势拿下了“兴建通行证”。  然而,三峡开工的最大困境,在于水库修建区域的大量居民应该如何疏散。据工程测算,在三峡水库水位达到175米时,水库淹没范围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