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力研究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de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文化是高校历经长期的办学实践而逐渐积累形成的,并潜移默化影响高校发展的意识形态的外在流溢,它既被大学师生在思想内涵上所继承和传播,更在不断实践过程中被一代代师生所逐渐丰满、完善,最终成熟为具有显著特点和鲜明特色的高校自身精神内涵的表征。校园文化具有内向性、唯一性和自律性等特点,对广大师生的思想具有强大的改造能力,尤其是对价值观还处于不够成熟阶段的大学生,加强健康向上校园文化的建设,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在校大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各项素质得到提高与完善,进而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实现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地方本科院校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原有高等教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办学分散、对社会过度依赖等弊端。大学生的活动阵地也得到了拓宽。大学生潜在素质的挖掘和能力培养寓于各种文化活动中。但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受到办学条件、区域环境和文化底蕴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学校还未形成特色鲜明的属于院校自身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和高校就业市场渠道的拓展。因此,作为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本科院校必须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逐渐形成受到广大师生广泛认同,并能反作用于师生的校园文化,以之更好地促进毕业生就业,提升高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一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1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就业择业观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长期形成的隐形的精神风貌,平和、务实、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让学生就业观和价值观多元化发展。使学生择业、就业不再一味追求大城市、高薪酬、高待遇,而是根据自身的专业方向、兴趣爱好以及个人职业发展前景来确定自己的工作。让学生明白人没有高低之分,工作也没有贵贱之别,任何适合自己的工作都能成就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另外校园文化还能让学生懂得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到最需要的岗位上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胡锦涛同志曾鼓励青年说:“基层是最锻炼人,也是最能成长人的地方,特别你们又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是我们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样一个历史时代,因此可以大有作为。”相信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能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通过自己的拼搏努力做出成绩来证明不是只有企业白领和公务员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
  2 校园文化对高校就业市场渠道的拓展起着规划作用
  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让学生提前了解行业的行为规范。大学校园的实验室与实训基地是仿照企业原貌“复制”的场景,学生在这里可以学到职场当中的注意事项、了解行业规范,及早地注意到未来职业的特点,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对学生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带有企业规范的校园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纪律性。企业文化是带有约束性和惩罚性的。凡是影响或危害到企业利益的言行都可能受到惩罚,所以在带有企业规范的校园文化当中学生会学会自律,自觉地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这种文化不但让学生感受到在企业工作的严谨与约束,更能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纪律性。
  二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途径思考
  1 重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建设
  “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教师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设计者、实施者和参与者。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直接影响学风和校风。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随着现代社会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也对教学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各院校应多思索,细分析,找到适合自己院校学生的课堂教学方法,如可以开展以辩论、讨论、实践论为核心内容的“三论”式教学方式,是对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探索。“辩论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社会热点、学生关注点和困惑点拟定正反两个观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自主获取信息,积极收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理论依据、事例和数据,教师作为辩论主席,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的教学方式。“讨论式”是教师按照启发性和富有时代感的具体要求,广泛收集学生关注的理论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在讨论课前(一般在一周之前),拟订好讨论题目,在课堂上自主发言,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指导并进行总体点评。“实践式”教学是学生通过爱国践履、专业实习、志愿服务、公益课堂、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社团活动、自选项目等八个实践模块,根据教师或教学要求完成社会实践任务。“三论”式教学法实现了理论到实践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在辩论中能力得到提升、在讨论中心灵得到启发、在实践中思想得到升华。
  2 重视实践教育的主阵地建设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肯定了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走出校门,去接触更真实的社会环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速大学生的社会化,全面地了解社会,逐步地适应社会,进而服务社会。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重视实践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作用,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地方本科院校可以结合自身情况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实践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实践教育教研室。将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专项资金列入到学校财务预算中进行专款拨付,固定用于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为学生社会实践做好保障工作。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构成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鲜明特色,是校园文化向社会延伸、扩展的主要载体。学校应加大政策支持与行为引导,鼓励学生建立各种社团组织。鼓励他们在学习生活之余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实践教育可以使生活在象牙塔中大学生接触社会、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在社会生活中感悟人生,懂得人生充满艰辛、幸福来之不易,懂得珍惜机会,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培养他们正确的处世和进行社会活动的能力。大学生在实践教育中可以积累实际经验,还可以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展示自身综合素质、展示自我才干,为大学生今后的求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 重视隐性资源的媒介体建设
  隐性资源是指存在于课堂之外的对大学生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素质、健康人格产生积极影响的制度、环境、媒介和实践活动的总和。当然也包括时下非常流行的校园论坛、BBS、博客、飞信、微信等技术载体,它们不同于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那样只能单向性进行信息交流,而是双向性的、即时性地进行信息传播,从而突破了传统媒体信息发布和接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借助于这些隐性资源的媒介,大众可以在第一时间随时随地发布、接收、传播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速度。各类新媒体已经渗透到高校师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大学生可以在开放的论坛环境下向教育者反馈教学信息寻求答疑解惑,帮助他们消除疑惑与就业恐惧。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更新对高校校园网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这些新媒介体的发展,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它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同时也可能制造精神垃圾,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如果不加以对信息的监督和引导很容易产生不良社会影响,对于舆论的监控和引导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只有将这种新媒介体真正的为我所用,才能构建出一个较为成熟和完善的校园网络信息传播环境。学校相关部门要组织联动,从就业心态的调整到就业信息发布要全面及时,以便学生投出电子简历,帮助即将毕业的学生早日找到合适的工作。
  三 结论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人才的作用是服务社会,社会的进步需要广大的学生投身工作的岗位,一切一切的前提都是学生的就业。虽然当今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很多学生都表现出就业竞争力的不足。即使天天往返于人才市场也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不是慨叹生不逢时、命运不济。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改变自己不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观?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就要通过平常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起重要作用的校园文化。丰富良好的校园文化,会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赋予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学会面对挫折、面对失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真正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因此,未来的校园建设,应更加注重优化校园文化建设,从而有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真正做到为社会输送所需的人才,完成教育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N].2004-12-13.
  [2]戴惠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育人环境[J].卫生职业教育,2003(10).
  [3]薛晓娟.试论新形势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3).
  [4]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M].山东: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5]王晓阳.大学社会功能比较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湖南女子学院外语系2014届专科毕业生164名,本科毕业生236名,共计400名毕业生。其中20名同学考上国内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1名同学考上新疆选调生,1名考上公务员,2名考上村官,1名考上南航空姐,4名进了银行系统,2名同学创业,其余还有一部分做了培训机构或公民办中小学校的英语教师,有一部分进了外贸公司。就业率为73.4%。  一 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 就业质量不高,尤其是签约率不高  整
期刊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的质与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实力,这也对我国高等院校培养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在进行全面建设与探索过程当中,就需要将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师与学生中进行充分的应用。本文主要在教师个人工作激励以及工作环境创造、学生班级管理、学习积极性激发以及个人心理素质方面来探讨心理学在高等院校教育中的作
期刊
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类型的转变,以及地方院校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地方高校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面临如下问题:培养目标与地方人才和社会发展需求相脱节、研究生课程设置比例不协调和缺乏层级性、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和体系不完善、研究生教育资源缺乏、科研训练明显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地方高校应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重新定位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评价方式,创新培养模式,提高
期刊
《英语教学设计实践篇》作为教学设计实践方面的教材,与以往教材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对“教学理念”的强调,以及把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合二为一的概念。本文以其中三篇教学设计为例,每个教学设计都有一个教学理念贯穿始终,而且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作者根据《辞海》《汉语大词典》和《互动百科》对理念的界定,把理念界定为“人们在实践中所要实现的目标和所归纳总结出来的思想、观念、概念和法则”。教学理念即“人
期刊
在国内,很长一段时间公众对于学前教育的关注更多地集中在3~6岁儿童的幼儿园教育,而学前教育课程也历来被认为是3~6岁在幼儿园接受教育的儿童设计的课程。然而,从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学前教育已经从单纯的幼儿园教育向下延伸到从生命产生即从0岁开始的教育。按此趋势,学前教育课程的设置也理所当然应该向下延伸,为3岁以下的儿童和家长服务。近年来,随着儿童生理发展特点的深入研究,特别是脑科学研究的新
期刊
一 强理论性的专业课程要实施课改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不少新建地方型应用性本科院校明确了自身既不同于专门培养研究和学术性人才的重点院校,也不同于只重在传授某一特定岗位操作技能及技巧的职业技术学院[1],所以如何提高应用性本科院校经管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市场期待的“来则能用”的应用型实用性人才,引起了广泛关注。  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立足于服务黄山市和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
期刊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1] 同时,2015年1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
期刊
近年来,各高校陆续调整专业设置,逐步向综合院校发展,很多高校陆续创办艺体类专业。高校“艺体生”是指高校艺术类专业,音乐类专业和体育类专业学生。艺体类专业学生就整体而言,有着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的特点。高校艺体生普遍英语基础薄弱,忽略英语学习。《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 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要求 “各高等学校应参照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期刊
随着当今社会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在教育部要求与宏观指导下,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已经成为刚性需求。各级教育部门也根据实际条件对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时设置、组织管理、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但是,近些年的教学实践显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暴露出一些问题,除了各阶段课程内容的层次性不强、衔接不够外,更多的是教学方法上体现的不足。与传统课程不同,心理健康课程更注重学生的内心成长,
期刊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具有资政育人意义的历史遗存和精神品质。作为一种重要资源,红色文化主要包括红色物质文化、红色精神文化、红色制度文化、红色行为文化等。红色物质文化,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所遗留下来的各种物质实体,包括革命后所保存的旧址、战争中留下的遗迹及文物、历史资料等;红色精神文化,主要指在革命战争实践活动中升华而成的价值观念、高尚品质、人格魅力等,如井冈山精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