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游戏“三段三练”策略研究

来源 :中小学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Load0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体育游戏已成为小学体育课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实践,从体育课开始、基本、结束三个部分的体育游戏入手,阐述三阶段体育游戏的特点,以及各阶段体育游戏的设计原则和创新方法,有效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激发学生以趣促练,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运动能力。
  [关键词] 小学体育游戏;三段三练;实践研究
  体育游戏已经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方式,体育游戏的合理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将体育游戏的实用价值和趣味性有机整合,打造充满欢声笑语的体育课堂,让孩子们主动参与、积极练习,有效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小学体育游戏‘三段三练’实践策略”中的“三段”,指的是小学体育课堂的三个阶段,即开始、基本、结束,三个阶段有其相应的特征,也应辅之以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游戏策略。“三练”是每一个阶段教学的内容,指向策略运用和目标达成。因此,“三段三练”就是指在课堂教学的各个实践阶段,运用恰当的方法和辅助策略(这里主要指游戏),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的课堂推进模式。
  一、体育游戏“三阶段”特征
  一节完整的体育课,包括课的开始、基本和结束三部分。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在注重技能形成规律的同时,也应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在不同的课堂阶段,教师将教学内容融入趣味化的游戏中,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彰显体育游戏的教育性、情节性、趣味性。
  1.开始部分:规则先行,游戏激趣
  教师通常将师生问好、学习要求、慢跑和热身操等归属于课的开始部分,大约5~6分钟为宜。这样的短时间里,除班级常规训练有素外,还需要教师及时采用游戏形式激发兴趣,促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此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激活趣味,吸引注意,制定规则”,体现规则性、趣味性。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从课的开始就可有意识地通过游戏渗透规则意识,比如游戏“照镜子”,就是模仿教师动作,迅速做出相应指令。再者课堂上所需要的分组合作,就可以在慢跑中利用“找朋友”等游戏让学生知道就近凑成小组;为了避免学生蜂拥而至抢器材的危险,可以进行“包剪锤”有序取器材等等。
  2.基本部分:合作竞争,形成素养
  课堂的基本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也是课堂教学内容呈现和教学目标达成的阶段。本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内容与游戏结合,竞争与合作并存,趣味与学习相伴”,这一阶段游戏的主要作用是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学习效果,主要特征为参与性、互动性。
  大部分的体育游戏都以竞争的方式开展,游戏竞赛化,竞赛游戏化。比如摸高跳练习中,如果只是设置单一的跳上摸高,可能两次一练,兴趣就没了。此时,可以设置不同高度的积分挑战赛,也可以在改变悬挂物的形状和大小,在游戏中感受互帮互助,挑战一个个更高难度的动作,内容分层、难度递增。
  3.结束部分:身心愉悦,综合评价
  课堂的结束部分是对一节课的总结,是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阶段。本阶段课堂主要的形式是“检测目标达成,反馈学习效果,评估教学效果”。在这一阶段中游戏的作用是反馈教学效果,体现综合性、舒缓性。
  课堂最后的5~8分钟往往是教师对教学任务的总结,整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知识技能学习,最后将动作技能在学生头脑中进行建模,形成动作思维。这种“打结”是很有必要的,也可以为下一课时做铺垫。身体的放松显而易见,心理的舒缓则需要教师巧妙设计。比如跳单双圈课,教师安排学生一个个牵着套在身上的呼啦圈开火车放松,一是全班形成凝聚力,二是方便教师带领学生将圈在游戏中套回标识桶上,收拾器材巧妙有趣,德育渗透潜移默化。
  二、体育游戏“三练法”实施策略
  游戏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各个阶段的运用,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时机、具体学情等需要以不同的策略呈现。三阶段中的体育游戏有时是单一的,有时还可以是一个整体,聚焦一个技能进行一以贯之的游戏创新实践,每个阶段有各自不同的特征,相对独立;不同特征又可以相互交叉、融合。
  1.开始阶段趣味练
  准备部分的游戏选择有其规律性,主要是为了起到热身效果,帮助学生充分活动肢体,集中注意力,负荷不宜过大。比如,慢跑安排“模仿秀”“正反口令”的游戏强化规则;多种形式慢跑:“听数抱团”“花儿朵朵开”等游戏形式多样,既是游戏内容,又是教学手段。而开始阶段也是激活兴趣、探查学情的重要阶段,通过一些具有前置性的游戏设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探查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兴趣,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动作基础、技能基础和体能基础,利于教师开展针对学情的教学活动。比如,在三年级“立定跳远”教学中,在准备阶段设置游戏“模仿动物跳”,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的情况模仿一种动物的跳跃动作。通过这个小环节,课堂的氛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孩子们兴趣高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了解学生的大概情况,并顺势为学生的跳跃加入相应的规则(即立定跳远的规则要求),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相关要求有了初步认识。
  2.基本部分灵活练
  基本部分的游戏一般要考虑能将技能教学融入其中,笔者结合学校“场景学习”特色,教学中将选用的游戏教学内容和场景活动进行关联。比如前滚翻学习用“魔术师学魔术”场景,学生结合生活场景知晓变魔术的特点是快和隐藏,这些前置经验不断提醒学生在前滚翻过程中做到“团身紧、低头藏”的动作,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也有路可寻。通过改编老游戏,将创新的游戏进行时尚器材的融入、游戏手段的灵活应用,以增强学生对游戏的吸引力,在学生的体悟感知中,真正激荡思维,提高运动能力。
  在基本部分教学中,笔者也发现学生学习技能时,对动作的理解和专注时间的长短不一,也决定了学生对技能掌握的快慢。如“花样跳绳——侧打挽花”一课,教师利用竹节绳做静态平衡练习,从定时、定量到闭眼,再到闭眼抬腿只有臀部接触地面挑战任务的游戏,一次次比赛比快、变难,游戏结束学生大喊不过瘾。如此,投入的状态、练习的效果、体能的锻炼,对学生来说思维是开阔的,收获是全方位的。
  3.趣评结束巧妙练
  结束部分的游戏设计,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剧烈的运动中放松下来,并对一节课的学习进行简单的总结、评价。通过设计舒缓型游戏,帮助学生减缓心率,从奔跑类游戏转向拉伸类游戏,将素质练和放松相结合。游戏内容和形式应为教学目标服务,诸如放松游戏的形式,可以是群体类持轻器械的毛毛虫游戏,也可以用轻器械合作敲击身体肌肉帮助放松的游戏,及时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逐渐恢复身体机能。
  此外,师生间、生生间的互评在体育课堂中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因而在結尾部分,可以设计一些团辅游戏来融合评价,如“合作打节奏”“冥想听点评”“给你点赞”“我很棒”等;请伙伴说出对方的3个优点、3个改进措施,并用“大风吹”,吹动的同学说感受,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多样化的体育游戏教学法,让体育课堂课前激兴趣,课中有乐趣,课尾藏意趣。通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提高学生掌握动作技能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其他文献
[摘要] “共生语文课堂”以母语浸润塑造可持续发展的人为课程追求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心理,在教师、学生与作者、文本的对话中,相互浸润、共生共赢,达到生命的成长。基于共生理念,构建“说写引领,读写共生”单元教学下的“问题探究式共生语文”课堂模式,旨在打造有张力、有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 共生语文;单元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  共生阅读教学强调站在学生立场,提倡阅读教学的生长性、
[摘要] 阅读不仅仅是语文、英语等学科的学习活动,也是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学中,学生虽掌握知识点,但在实际应用中却问题颇多。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高低,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效果,所以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势在必行。通过小学低年级学生分析问题意识的培养,呈现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 数学阅读;辨析能力;教学尝试  根据教学目标,可以把一年级到六年级划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低年
[摘要]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审美教育内容,教师应遵循渗透传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理念。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可通过选材展现多元文化,律动中体验民间舞蹈,拓展中总结民歌特点,情境中感受文化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领略传统文化的绚丽之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音乐教学;律动体验;民族文化传承;蒙古族民歌  传统音乐文化与中华文明发展相伴相生。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让学生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
[摘要] 统编语文教材散文类课文占有很大的比重,从“借助想象,感受散文画面之美;细读品味,体会散文语言之美;诵读涵泳,领略散文情感之美;习得写法,体验散文表达之美”入手,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挖掘散文类课文的阅读价值,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体验美和领悟美,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统编教材;散文类课文;阅读价值;教学策略  散文是一种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语言优美,情感丰富,以
[摘要] 法治教育专册编排内容呈现方式多样,蕴含深厚的儿童情怀。以宪法为主线,为儿童认知法治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活动为主体,为儿童理解法治营造鲜活的场景;以体验为主轴,为儿童遵守法治烙上深刻的印记。通过深入研读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把法治教育专册中的儿童情怀转化成法治素养,凝练为法治精神。  [关键词] 法治专册,儿童情怀,宪法主线,活动主体,体验主轴  道德是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需要教
[摘要] 学校课程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载体,是学校特色文化落地的核心领域,是新时代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品质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着力构建一个基于校本实际、审视学校文化、源于办学理念、关注学生需求的特定逻辑且高组织化的课程体系,是学校高品质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构建体现林品教育文化的“林品课程”,聚焦涵育每个学生核心素养的特色育人指向,分别阐述构建“林品课程”的价值认同、特质要义和校本策略。 
[摘要] 个性化阅读,植根于常态化阅读之中,遵循学生的阅读需要、阅读兴趣和阅读关注内容。在对个性化阅读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旨在从学生、教师以及课程“三位一体”的角度研究个性化阅读,推动其在教与学层面的深入发展,促进学生阅读素养提升和语文实践能力生长。  [关键词] 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课程开发;能力生长  个性化阅读植根于常态化阅读之中,并不是对阅读的时髦表述。对它的理解很简单,也很纯粹——因为喜
[摘要] 文化意识是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挖掘和运用阅读文本中的文化内容是阅读教学研究的关键。以人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 10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语篇阅读教学为例,探讨在具体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渗透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阅读素养。  [关键词] 文化意识;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
[摘要] 粉画课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意义重大。通过介绍大师的画作,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更新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进行调研反馈,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培育学生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粉画;学习兴趣;创新;笔触  “粉画”全称色粉画,是重要的色彩画种之一。由于其个性的笔触、鲜艳的色彩、独特的绘画效果且作画便捷,非常适合小学生美术课堂的绘画与创作。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从接触粉画大
[摘要] 生命观念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独特体现,包含了适应与进化观、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稳态与平衡观、信息观、生态观等方面。以初中生物学“昆虫”一节课为例,构建利用问题驱动内化结构与功能观,通过直观教学完善适应与进化观,关注教学细节和课后拓展升华生态观,延伸社会热点,统整内化生命观念教学设计。  [关键词] 生命观念;初中生物学;教学设计;学科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是指对生命的组成、结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