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243-01
我们常说,一个班的学生的性格,几年下来,就是班主任的性格。这句话,常常令老师们光荣又忐忑。光荣的是我们可以影响几十号人的性格,也许很多学生在我们不经意的一举手一投足中获得了新的力量。忐忑的是我们的性格中的负面部分也会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暴躁会培养对抗,温和会消磨激情,轻率会失去信任,而那该是多大的罪过!
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坚持谨慎思考,放手管理 ,不断反思自我,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帮学生塑造一个最健全的人格,才是作为班主任除了关注学习成绩外应走的道路。
班主任,我认为应当是“幕后策划”,幕后指导着舞台的演出,而不要成为班级闪耀的明星,唯一的明星。那样,老师的表现却让学生的机会缺失,抢了学生的“风头”。这是我们教育的初衷吗?
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一直是我提倡的管理方式,也许有老师认为学生还较小,把班级事务都担负在他们身上不合适,同时也影响孩子学习成绩。首先,任何孩子都有管理自己管理他人的能力,也特别希望能够从社会实践中获得他人的尊重。有了老师的指导,学生肯定能做好。其次是学习成绩。尽管社会的大背景把成绩提到了至高的地位,甚至可以牺牲孩子的一切来提高成绩。对于教育工作者的良心来说,要问问自己,除了提高了孩子的分数,你还给了他什么?尽管考试压力巨大,但是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健康的身体,分数怎么能上升的了。分数的确重要,很多时候,成绩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责任心的程度,但是,成绩与能力总是相辅相成的,试想,一个积极阳光负责任的孩子学习成绩会差吗?我们急需搞清楚这两者的逻辑关系。只有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才是真正的教育。
既然这样,我们就尽可能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去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满足自己的内心需要。
班级事务,学生完全可以做的,就交给学生做,看他做。老师是一位观众,是一位看完演出后提出真诚意见的长者。哪里需要改进,如何协调关系,如果保证效果,老师都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发挥众长。
有些事务,是指导学生就能完成的,那么指导学生,让他去组织,教他做。即便有些难度,有了老师的指导与参与,尤其是对学生的鼓励,也会让学生信心满满,乐于去做。
而有些事务,不用交代就会做,那么说都不用说,任他做。只有让开手,婴儿才能学会走路,只有放飞风筝,它才能翱翔蓝天。
我们多么希望看到教室里随处可见学生指挥的身影,协作的身影,让一切井然有序,学生各有所长,各司其职,这是多么广泛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他们会觉得受到了尊重,并希望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一旦内心的动力被激发出来,他们的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
一件事,班主任只须想学生可做什么,哪些学生可做,几个学生来做。这样一想,我们需要做的也只剩下思想动员,幕后指导以及与个别学生私下沟通的事了。老师找到自己真正的位置,才能给学生合适的位置。
于是,老师退出了,事情圆满完成了。学生收获了交流、自信、踏实的真知。
倘若班主任是班级唯一的明星呢?
一场电影没有了明星的加盟该是多么无聊,一场演唱会没有明星的演唱,该是多么无趣。我们看电影,有时就是奔着喜欢的明星去的,我们看演唱会,完全就是为了这一位喜欢的歌星。可是,教育是一场电影,是一场演唱会吗?很明显不是,我们要的是每个人的成长,每个个性的绽放,即便是歌唱,也是彼此协作的大合唱。
我常想,我们整天忙碌的教育,除了能提高学生的分数,给学生知识,还能做些什么?对于学生来说,知识是不是第一重要的事?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可囊括世界。”爱因斯坦在面对“你是否更相信你的想象力胜过你的知识”这个问题时做了如是回答。知识当然也可以增长想象力,但是学知识不能以扼杀想象力为代价,如果知识真要和想象冲突的话,那么宁愿保持那份最初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永远保持一颗初心。世界自然天高云淡,宁静谦和。如果只用一种模式要求学生,就是一种沉痛的伤害。
学生需要个性,需要成长空间,教育就是要扩展这种空间,甚至创造这种空间,而决不是束缚。
我们常会教学生明白:什么是成功?只有清楚了自己企望的将来的生命状态是怎样的情形,才能知道自己的成功是什么。
是赚大钱?考第一?出国留学?
这是几种常见的理解。但我认为,但凡能称为成功的就绝不仅是物质的增多,地位的提升,更连接着一种内心的提升,与自己内心需求的真正满足。
能尽力把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做好,做到近乎完美,让自己满意,就是成功。
把自己不喜欢,但又必须做的事做好,让自己满意,让良心安稳,让责任有归属,也是成功。
我希望学生懂得,谁说玩物丧志?一切兴趣让位于考学?当他逐渐长大,会明白有一样兴趣并持之以恒,获得那份原始天真的快乐,有多么重要!所谓的“物”,如果是能大大提高心智的书籍,艺术,游戏,运动的话,不妨多多涉猎,不仅不会丧志,还会综合地提高自己。
我还希望学生懂得,给父母安全感也是你的责任。
现今的家庭教育总是出现这样的情景,家长辛苦劳作,为了孩子的学业,孩子被动地接受,没有意识到对父母的回馈与感恩。父母的生活与孩子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但却应该相互独立,父母如果抛弃自己的生活,以孩子的生活为中心,这不仅是不恰当的,更是对孩子不利的,没有谁的生活可以受到无穷无尽的干涉,真正主导自己生活的只有我们自己。父母也很少想过孩子的回报,不求回报会让孩子缺少了最起码的责任感与感恩之心,这种不对等的关系只会造就被动接受,漠视关爱的人。一个只知道上课学习不闻窗外事的孩子,是家长教育的初衷吗?这样的人将来会是优秀的人吗?所以,再小的孩子,都要学会如何照顾家人,如何分担责任,如何独立成长,父母给孩子创造一个温暖的家,孩子也要给父母一种踏踏实实的安全感。
孩子们大胆做自己,也大胆做好自己。
因为,世界本无奇迹,但我们可以创造奇迹。
常听见老师抱怨教育的大环境,抱怨学生笨,没有创造力,抱怨中国人得不了诺贝尔奖,得了文学奖又抱怨得不了科学奖,抱怨日本对钓鱼岛的觊觎。可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为何不做力所能及之事,来间接改变未来?我们有太多可以做的来代替抱怨,我们教育的不就是未来不就是希望吗?现在我们实施的教育就是在直接创造未来。
如果给所谓差生自信,将来多一个有骨气的人。即便成绩依然那么不堪。
给孩子犯错的机会,宽容他们的过错,将来多一个用教训铺就的智者。
给学生说话的权利,自由地表达,将来多一个敢于表达也善于表达自我的人。
保留孩子宝贵的想象力与灵气,也许一个艺术家会创造出惊世的作品!
给教育理想一点时间,我们都细细体味。
我们常说,一个班的学生的性格,几年下来,就是班主任的性格。这句话,常常令老师们光荣又忐忑。光荣的是我们可以影响几十号人的性格,也许很多学生在我们不经意的一举手一投足中获得了新的力量。忐忑的是我们的性格中的负面部分也会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暴躁会培养对抗,温和会消磨激情,轻率会失去信任,而那该是多大的罪过!
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坚持谨慎思考,放手管理 ,不断反思自我,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帮学生塑造一个最健全的人格,才是作为班主任除了关注学习成绩外应走的道路。
班主任,我认为应当是“幕后策划”,幕后指导着舞台的演出,而不要成为班级闪耀的明星,唯一的明星。那样,老师的表现却让学生的机会缺失,抢了学生的“风头”。这是我们教育的初衷吗?
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一直是我提倡的管理方式,也许有老师认为学生还较小,把班级事务都担负在他们身上不合适,同时也影响孩子学习成绩。首先,任何孩子都有管理自己管理他人的能力,也特别希望能够从社会实践中获得他人的尊重。有了老师的指导,学生肯定能做好。其次是学习成绩。尽管社会的大背景把成绩提到了至高的地位,甚至可以牺牲孩子的一切来提高成绩。对于教育工作者的良心来说,要问问自己,除了提高了孩子的分数,你还给了他什么?尽管考试压力巨大,但是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健康的身体,分数怎么能上升的了。分数的确重要,很多时候,成绩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责任心的程度,但是,成绩与能力总是相辅相成的,试想,一个积极阳光负责任的孩子学习成绩会差吗?我们急需搞清楚这两者的逻辑关系。只有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才是真正的教育。
既然这样,我们就尽可能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去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满足自己的内心需要。
班级事务,学生完全可以做的,就交给学生做,看他做。老师是一位观众,是一位看完演出后提出真诚意见的长者。哪里需要改进,如何协调关系,如果保证效果,老师都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发挥众长。
有些事务,是指导学生就能完成的,那么指导学生,让他去组织,教他做。即便有些难度,有了老师的指导与参与,尤其是对学生的鼓励,也会让学生信心满满,乐于去做。
而有些事务,不用交代就会做,那么说都不用说,任他做。只有让开手,婴儿才能学会走路,只有放飞风筝,它才能翱翔蓝天。
我们多么希望看到教室里随处可见学生指挥的身影,协作的身影,让一切井然有序,学生各有所长,各司其职,这是多么广泛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他们会觉得受到了尊重,并希望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一旦内心的动力被激发出来,他们的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
一件事,班主任只须想学生可做什么,哪些学生可做,几个学生来做。这样一想,我们需要做的也只剩下思想动员,幕后指导以及与个别学生私下沟通的事了。老师找到自己真正的位置,才能给学生合适的位置。
于是,老师退出了,事情圆满完成了。学生收获了交流、自信、踏实的真知。
倘若班主任是班级唯一的明星呢?
一场电影没有了明星的加盟该是多么无聊,一场演唱会没有明星的演唱,该是多么无趣。我们看电影,有时就是奔着喜欢的明星去的,我们看演唱会,完全就是为了这一位喜欢的歌星。可是,教育是一场电影,是一场演唱会吗?很明显不是,我们要的是每个人的成长,每个个性的绽放,即便是歌唱,也是彼此协作的大合唱。
我常想,我们整天忙碌的教育,除了能提高学生的分数,给学生知识,还能做些什么?对于学生来说,知识是不是第一重要的事?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可囊括世界。”爱因斯坦在面对“你是否更相信你的想象力胜过你的知识”这个问题时做了如是回答。知识当然也可以增长想象力,但是学知识不能以扼杀想象力为代价,如果知识真要和想象冲突的话,那么宁愿保持那份最初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永远保持一颗初心。世界自然天高云淡,宁静谦和。如果只用一种模式要求学生,就是一种沉痛的伤害。
学生需要个性,需要成长空间,教育就是要扩展这种空间,甚至创造这种空间,而决不是束缚。
我们常会教学生明白:什么是成功?只有清楚了自己企望的将来的生命状态是怎样的情形,才能知道自己的成功是什么。
是赚大钱?考第一?出国留学?
这是几种常见的理解。但我认为,但凡能称为成功的就绝不仅是物质的增多,地位的提升,更连接着一种内心的提升,与自己内心需求的真正满足。
能尽力把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做好,做到近乎完美,让自己满意,就是成功。
把自己不喜欢,但又必须做的事做好,让自己满意,让良心安稳,让责任有归属,也是成功。
我希望学生懂得,谁说玩物丧志?一切兴趣让位于考学?当他逐渐长大,会明白有一样兴趣并持之以恒,获得那份原始天真的快乐,有多么重要!所谓的“物”,如果是能大大提高心智的书籍,艺术,游戏,运动的话,不妨多多涉猎,不仅不会丧志,还会综合地提高自己。
我还希望学生懂得,给父母安全感也是你的责任。
现今的家庭教育总是出现这样的情景,家长辛苦劳作,为了孩子的学业,孩子被动地接受,没有意识到对父母的回馈与感恩。父母的生活与孩子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但却应该相互独立,父母如果抛弃自己的生活,以孩子的生活为中心,这不仅是不恰当的,更是对孩子不利的,没有谁的生活可以受到无穷无尽的干涉,真正主导自己生活的只有我们自己。父母也很少想过孩子的回报,不求回报会让孩子缺少了最起码的责任感与感恩之心,这种不对等的关系只会造就被动接受,漠视关爱的人。一个只知道上课学习不闻窗外事的孩子,是家长教育的初衷吗?这样的人将来会是优秀的人吗?所以,再小的孩子,都要学会如何照顾家人,如何分担责任,如何独立成长,父母给孩子创造一个温暖的家,孩子也要给父母一种踏踏实实的安全感。
孩子们大胆做自己,也大胆做好自己。
因为,世界本无奇迹,但我们可以创造奇迹。
常听见老师抱怨教育的大环境,抱怨学生笨,没有创造力,抱怨中国人得不了诺贝尔奖,得了文学奖又抱怨得不了科学奖,抱怨日本对钓鱼岛的觊觎。可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为何不做力所能及之事,来间接改变未来?我们有太多可以做的来代替抱怨,我们教育的不就是未来不就是希望吗?现在我们实施的教育就是在直接创造未来。
如果给所谓差生自信,将来多一个有骨气的人。即便成绩依然那么不堪。
给孩子犯错的机会,宽容他们的过错,将来多一个用教训铺就的智者。
给学生说话的权利,自由地表达,将来多一个敢于表达也善于表达自我的人。
保留孩子宝贵的想象力与灵气,也许一个艺术家会创造出惊世的作品!
给教育理想一点时间,我们都细细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