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已在2019年秋季投入使用,意味着人教版教材即将废止。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以下简称为“统编版”与“人教版”)相比,确实有很多亮点。本文以《故都的秋》为例,比较两种版本语文教材的异同。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统编版;《故都的秋》
一、同文选编异版本
《故都的秋》一文,选编在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同时选编在统编版上册第七单元第14课。尽管版本不同,但是还是把课文分为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故都的秋》无论是在人教版还是在统编版都属于教读课文。
二、课的内涵有变化
一课,即一篇课文。课的内涵由一课一篇发展到一课多篇。《故都的秋》一文在人教版中作为一课,一课一篇;在统编版中却是一课两篇,同一课里有《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两篇文章。
三、单元编排有差异
人教版以文体组元,必修二第一单元的文体是写景状物散文。统编版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结构组元。统编版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情怀,学习任务群为文学阅读与写作。
群文阅读是多文本的阅读,关键是多文本的界定,一般至少是三篇及其以上来组建群文。组建群文的依据是议题,议题可以是人文主题,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可以是文体,还可以是其它,只要组建的群文之间有关联性。人教版按照文体组元其实也是群文阅读,只是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建立文本之间的相关性,不是一束一束地教,而是一篇一篇地教。统编版就真正落实群文阅读,打破单篇教学精读、细读、深读的阅读方法,真正建构群文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四、单元导语有异同
人教版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
这个单元学习写景状物散文。
这些散文名篇,凭借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和优美隽永的语言,对大地山川、风物美景做了生动细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这些作品带着荷的清香、雨的气息、山的雄姿、水的光彩,像一幅清新优美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引领我们领略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彩多姿。
阅读这一类写景抒情的散文,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者所描述的美景,由此而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对文中精彩的语句,不妨做一些圈点批注,写下你的心得;对那些美妙的段落,要反复朗读,熟读成诵,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人教版單元导语共三个段落。第一段点明文体:写景状物散文。第二段交代了写作内容。第三段指明了阅读方法:展开想象、圈点批注、反复诵读。
统编版第七单元的单元导语:
人们生活在自然之中,而大自然也已深深融入人类的精神世界,成为人类心灵的寄托。通过文学作品对自然的描写反观自然,可以提升对自然美的感悟力,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选取的五篇散文,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有对故都“秋味”的吟唱,对荷塘月色的描写;有北京地坛牵出的人生故事;有夜游赤壁的吊古伤今,登临东岳的畅想。在对大地山川、风物美景的描写中徜徉,既可以感受到美的熏陶,又能领会深厚的人文内涵。
学习本单元的写景抒情散文,体会民族审美心理,提升文学欣赏品味,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要关注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生思考,体会作者观察、欣赏和表现自然景物的角度,分析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手法;还要反复涵泳咀嚼,感受作品的文辞之美。
统编版单元导语共三个段落。第一段点明人文主题:自然情怀。第二段交代选文情况。第三段指出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体会民族审美心理,提升欣赏品味;关注自然景物描写和人生思考,分析情景交融、情理结合;反复咀嚼,感受文辞美。
人教版强调语文知识素养。统编版不仅强调语文知识素养,还强调人文素养,对学习目标的要求更高。
五、课文后设置不同
课文后面是否有学习提示和研讨练习。人教版没有学习提示,但有研讨练习。研讨练习是针对这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来设计的。
统编版没有研讨练习,但有学习提示。学习提示有三个功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示学习重点和难点;提供阅读方法和学习策略。学习提示虽然是针对学生来写的,但是对教师来说也很重要,也是在提示教学的目标、要点与抓手。之所以把研讨练习变成学习提示,目的是改变过去教师过度精讲与反复操练的陋习,转向让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
人教版课文后面有研讨练习,统编版课文后面有学习提示。不管是研讨练习还是学习提示都出现在文本之后,研讨练习是疑问形式表达,学习提示是陈述形式表达,其实质都是针对文本提出教学的目标、要点与抓手。相比较而言,统编版的学习提示,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真正转向以学为中心。
六、是否有单元任务
人教版没有单元学习任务。统编版教材有单元学习任务,这是一大亮点。
仔细琢磨统编版单元学习任务,不难发现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学习任务强调整合性。注重单篇阅读,更强调群文阅读,比如单篇阅读的学习任务,阅读《故都的秋》,分析其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民族审美心理和审美特点。多篇阅读的学习任务,比如“《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毯》描写的是同一个城市的景物,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美。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段落,反复朗读,细加品味,写一段评点文字。”这就体现群文阅读的整合性。第二,学习任务强调读写深度融合。比如“同是写景抒情,本单元的几篇文章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借鉴这些文章的写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第三,学习任务强调实践性。比如“把全班的习作编辑成册,拟定书名,撰写序言,作为高中生活的一份纪念”,一方面固化写作成果,另一方面创设生活的真实情境,为书命名、写序言,体现实践性。
基于统编教材的编制逻辑,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成为实现课程整合理念、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路径。 七、教材体例有变化
人教版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4个部分。阅读鉴赏与表达交流是分离的,各自独立。《故都的秋》对应阅读鉴赏的第一单元第2课,表达交流对应的是写景要写出景物的特征。
统编版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融为一体。主要体现在单元学习任务:“阅读《故都的秋》,分析其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民族审美心理和审美特点”,这体现阅读鉴赏;“《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毯》描写的是同一个城市的景物,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美。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段落,反复朗读,细加品味,写一段评点文字。”“同是写景抒情,本单元的几篇文章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借鉴这些文章的写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这都体现表达与交流;“阅读《赤壁赋》和《登泰山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一些写赤壁或泰山的诗文,探讨历代文人寄托在赤壁和泰山的不同情思,探究其背后文化意义”,这体现梳理与探究。
八、课标要求有异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称“旧课标”)要求,在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方面,要求学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在阅读鉴赏中,要求学生“了解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涉及的背景”;“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称“新课标”)要求,统编版上册第七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在阅读方面要求学生“精读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然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强调将文学阅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接;培养写读书提要、记笔记和随时分享的阅读习惯,把阅读方式转化为习惯;在写作方面,了解不同文体的特征,珍惜自己的独特感受,注意分享與借鉴。
侧重点不同:新课标里“精读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表明要求更精准;旧课标里“了解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涉及的背景”,表明要求是了解。新课标要求比旧课标更高。
鉴赏目标不同:新课标里“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然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旧课标里“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九、教学目标有变化
人教版教学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即语文三维目标。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教材编写要以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落实18个学习任务群的要求。”统编版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根基,是“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实现的途径。
由人教版变为统编版,教学目标也发生了变化,由提高语文素养变为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在实际撰写教学目标时由“三维目标”变成“素养目标(四维目标)”,其实不管是“三维目标”还是“四维目标”,都是一个整体,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不需要将一个目标具体分为“三维”或“四维”,也无法有效区分。
十、教学方式要转变
人教版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单篇教学。因为是单篇文本,就决定文本的篇幅短、数量少,所以就可以进行精读、细读、深读,课堂上依旧是教师中心,教师独霸课堂,充其量由满堂灌变成满堂问。学生没有属于自己静心阅读、思考的时空。尽管课标也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但是教学实践中教师还是习惯精讲,进行单篇教学。
统编版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群文教学。因为是群文,就决定文本的篇幅、数量相对长而多,在有限的教学课时里,要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做到两点:一是教师需要给学生布置前置学习任务,学生需要做好前置学习;二是必须紧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版)》,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服务于学生的“学”,用好统编版教材的“单元导语”“学习任务”“单元学习任务”。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基于讨论的教学”和“读写深度融合”,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真正落实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的要求。
[作者通联:贵州六盘水市第三中学]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统编版;《故都的秋》
一、同文选编异版本
《故都的秋》一文,选编在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同时选编在统编版上册第七单元第14课。尽管版本不同,但是还是把课文分为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故都的秋》无论是在人教版还是在统编版都属于教读课文。
二、课的内涵有变化
一课,即一篇课文。课的内涵由一课一篇发展到一课多篇。《故都的秋》一文在人教版中作为一课,一课一篇;在统编版中却是一课两篇,同一课里有《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两篇文章。
三、单元编排有差异
人教版以文体组元,必修二第一单元的文体是写景状物散文。统编版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结构组元。统编版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情怀,学习任务群为文学阅读与写作。
群文阅读是多文本的阅读,关键是多文本的界定,一般至少是三篇及其以上来组建群文。组建群文的依据是议题,议题可以是人文主题,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可以是文体,还可以是其它,只要组建的群文之间有关联性。人教版按照文体组元其实也是群文阅读,只是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建立文本之间的相关性,不是一束一束地教,而是一篇一篇地教。统编版就真正落实群文阅读,打破单篇教学精读、细读、深读的阅读方法,真正建构群文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四、单元导语有异同
人教版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
这个单元学习写景状物散文。
这些散文名篇,凭借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和优美隽永的语言,对大地山川、风物美景做了生动细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这些作品带着荷的清香、雨的气息、山的雄姿、水的光彩,像一幅清新优美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引领我们领略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彩多姿。
阅读这一类写景抒情的散文,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者所描述的美景,由此而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对文中精彩的语句,不妨做一些圈点批注,写下你的心得;对那些美妙的段落,要反复朗读,熟读成诵,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人教版單元导语共三个段落。第一段点明文体:写景状物散文。第二段交代了写作内容。第三段指明了阅读方法:展开想象、圈点批注、反复诵读。
统编版第七单元的单元导语:
人们生活在自然之中,而大自然也已深深融入人类的精神世界,成为人类心灵的寄托。通过文学作品对自然的描写反观自然,可以提升对自然美的感悟力,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选取的五篇散文,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有对故都“秋味”的吟唱,对荷塘月色的描写;有北京地坛牵出的人生故事;有夜游赤壁的吊古伤今,登临东岳的畅想。在对大地山川、风物美景的描写中徜徉,既可以感受到美的熏陶,又能领会深厚的人文内涵。
学习本单元的写景抒情散文,体会民族审美心理,提升文学欣赏品味,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要关注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生思考,体会作者观察、欣赏和表现自然景物的角度,分析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手法;还要反复涵泳咀嚼,感受作品的文辞之美。
统编版单元导语共三个段落。第一段点明人文主题:自然情怀。第二段交代选文情况。第三段指出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体会民族审美心理,提升欣赏品味;关注自然景物描写和人生思考,分析情景交融、情理结合;反复咀嚼,感受文辞美。
人教版强调语文知识素养。统编版不仅强调语文知识素养,还强调人文素养,对学习目标的要求更高。
五、课文后设置不同
课文后面是否有学习提示和研讨练习。人教版没有学习提示,但有研讨练习。研讨练习是针对这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来设计的。
统编版没有研讨练习,但有学习提示。学习提示有三个功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示学习重点和难点;提供阅读方法和学习策略。学习提示虽然是针对学生来写的,但是对教师来说也很重要,也是在提示教学的目标、要点与抓手。之所以把研讨练习变成学习提示,目的是改变过去教师过度精讲与反复操练的陋习,转向让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
人教版课文后面有研讨练习,统编版课文后面有学习提示。不管是研讨练习还是学习提示都出现在文本之后,研讨练习是疑问形式表达,学习提示是陈述形式表达,其实质都是针对文本提出教学的目标、要点与抓手。相比较而言,统编版的学习提示,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真正转向以学为中心。
六、是否有单元任务
人教版没有单元学习任务。统编版教材有单元学习任务,这是一大亮点。
仔细琢磨统编版单元学习任务,不难发现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学习任务强调整合性。注重单篇阅读,更强调群文阅读,比如单篇阅读的学习任务,阅读《故都的秋》,分析其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民族审美心理和审美特点。多篇阅读的学习任务,比如“《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毯》描写的是同一个城市的景物,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美。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段落,反复朗读,细加品味,写一段评点文字。”这就体现群文阅读的整合性。第二,学习任务强调读写深度融合。比如“同是写景抒情,本单元的几篇文章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借鉴这些文章的写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第三,学习任务强调实践性。比如“把全班的习作编辑成册,拟定书名,撰写序言,作为高中生活的一份纪念”,一方面固化写作成果,另一方面创设生活的真实情境,为书命名、写序言,体现实践性。
基于统编教材的编制逻辑,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成为实现课程整合理念、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路径。 七、教材体例有变化
人教版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4个部分。阅读鉴赏与表达交流是分离的,各自独立。《故都的秋》对应阅读鉴赏的第一单元第2课,表达交流对应的是写景要写出景物的特征。
统编版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融为一体。主要体现在单元学习任务:“阅读《故都的秋》,分析其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民族审美心理和审美特点”,这体现阅读鉴赏;“《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毯》描写的是同一个城市的景物,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美。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段落,反复朗读,细加品味,写一段评点文字。”“同是写景抒情,本单元的几篇文章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借鉴这些文章的写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这都体现表达与交流;“阅读《赤壁赋》和《登泰山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一些写赤壁或泰山的诗文,探讨历代文人寄托在赤壁和泰山的不同情思,探究其背后文化意义”,这体现梳理与探究。
八、课标要求有异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称“旧课标”)要求,在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方面,要求学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在阅读鉴赏中,要求学生“了解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涉及的背景”;“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称“新课标”)要求,统编版上册第七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在阅读方面要求学生“精读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然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强调将文学阅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接;培养写读书提要、记笔记和随时分享的阅读习惯,把阅读方式转化为习惯;在写作方面,了解不同文体的特征,珍惜自己的独特感受,注意分享與借鉴。
侧重点不同:新课标里“精读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表明要求更精准;旧课标里“了解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涉及的背景”,表明要求是了解。新课标要求比旧课标更高。
鉴赏目标不同:新课标里“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然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旧课标里“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九、教学目标有变化
人教版教学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即语文三维目标。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教材编写要以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落实18个学习任务群的要求。”统编版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根基,是“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实现的途径。
由人教版变为统编版,教学目标也发生了变化,由提高语文素养变为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在实际撰写教学目标时由“三维目标”变成“素养目标(四维目标)”,其实不管是“三维目标”还是“四维目标”,都是一个整体,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不需要将一个目标具体分为“三维”或“四维”,也无法有效区分。
十、教学方式要转变
人教版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单篇教学。因为是单篇文本,就决定文本的篇幅短、数量少,所以就可以进行精读、细读、深读,课堂上依旧是教师中心,教师独霸课堂,充其量由满堂灌变成满堂问。学生没有属于自己静心阅读、思考的时空。尽管课标也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但是教学实践中教师还是习惯精讲,进行单篇教学。
统编版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群文教学。因为是群文,就决定文本的篇幅、数量相对长而多,在有限的教学课时里,要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做到两点:一是教师需要给学生布置前置学习任务,学生需要做好前置学习;二是必须紧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版)》,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服务于学生的“学”,用好统编版教材的“单元导语”“学习任务”“单元学习任务”。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基于讨论的教学”和“读写深度融合”,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真正落实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的要求。
[作者通联:贵州六盘水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