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麦克尼尔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w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7月8日,美国芝加哥大学官方主页宣布,芝大历史系世界史与欧洲文明研究专家、畅销书《西方的兴起》作者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McNeill)教授在康涅狄格州的寓所逝世,享年98岁。
  威廉·麦克尼尔属于典型的由某部著作声誉鹊起,终身受益的历史学家。出版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的兴起》,被公认为西方史学路径转移,开辟全球史写作的开创之作,博得包括汤因比在内的一系列学者激赏和公众赞誉,至今依然畅销。2010年,奥巴马在白宫为其颁发国家人文勋章,表彰他在西方文化与历史研究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
  作为誉满天下的历史学家,麦克尼尔对于自己的学术思想轨迹有着感性认识。有人以为,麦克尼尔的世界史著作代表着启蒙时代以来西方理性与进步思想的历史自省和不断超越,洋溢着特有的乐观精神,但麦克尼尔内心更认同自己扮演的是希罗多德的门徒,这是一位开启西方史学编撰新纪元的世界旅行家和博闻记录者。
  麦克尼尔1917年出生于加拿大温哥华,后随担任神学院教授的父亲迁居美国。作为虔诚的加尔文派教徒,父亲敦促他培养对真理和信仰的永恒追求。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麦克尼尔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此时的芝大正在年轻校长罗伯特·赫钦斯的带领下,开展人文经典通识课程运动,麦克尼尔一边服膺赫钦斯营造学生与教员论辩的浓厚思想氛围,另一边广泛汲取各类学科思想,芝大的哲学、古典学、文化人类学和欧洲中世纪史等,都给他灌输了思想活力。青年麦克尼尔推崇思想的原创性和对事物的想象推断能力,对那种堆砌史料而毫无观点洞见的研究很不以为然。这种思想偏好后来也波及到他对各位授业教师的评价,就这点而言,麦克尼尔称得上学术思想史上时常出现的“离经叛道者”。


  “二战”期间,麦克尼尔终止在康奈尔的博士学业应征入伍。战争期间,他被推荐担任美国驻埃及使馆的武官助理,随后在欧战结束前夕调至希腊担任观察员,并领命为五角大楼撰写战后巴尔干地区政治分析报告。这段时期是麦克尼尔个人将历史文化知识与现实政治需求完美结合的黄金时期,他撰写的一系列关于战后希腊政治的书籍获得好评,同时他对国际事务敏锐分析的优秀素养亦得到汤因比垂青,邀请其参与由英国皇家国际研究所主编的《国际事务概览》撰写,该书系被奉为20世纪最为经典的国际关系史著作。值得称道的是,他所负责的“二战”期间美、苏、英大国关系史的分册是唯一一部由非英国籍学者撰写,但学术评价位居最佳之列的专著。假设麦克尼尔日后没有重返高校任教,他亦注定会成为冷战期间研究国际事务的风云学者。
  战后麦克尼尔返回康奈尔完成博士论文。得益于赫钦斯的赏识和推荐,麦克尼尔重返芝加哥大学执掌教鞭,开启他服务芝大40年的学者历程。游历过世界各地,具有丰富观察经验的退役上尉麦克尼尔,其眼界已经超越众多同行而更具全球视野。麦克尼尔不满足于单纯讲解西方文明的历史,他需要一个更大的舞台,最好的选择就是写一部前人所未曾开拓、未曾突破的大部头著作。
  《西方的兴起》正是这种个人发展与时代背景相融合的产物,麦克尼尔花了整整八年时间构思结构、处理史料、增删枝节,最后成文书稿近千页,出版即轰动。该书契合了战后美国式的文明发展观:承认非西方文明与文化的贡献和重要地位的同时,强调西方世界崛起背后的技术、科技、交通因素的排他性优势;把西方历史的发展阶段与其他非西方文明交错书写,各自碰撞,终而汇聚。
  《西方的兴起》出版后,麦克尼尔没有停下对世界史领域的探索,他开始更关注在宏大叙事与微小主题之间的平衡。他日后出版的《瘟疫与人》探讨的即是疾病、病菌对于人类社会的正反影响力;《追寻权力》则围绕不同社会中的军事制度和组织对于国家和文明的作用。退休之后的麦克尼尔依旧笔耕不辍,关注着世界史发展的最新动态。他和儿子约翰·麦克尼尔合著的《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代表着从全球史观和生态环境史观审视全球数千年间文明碰撞交错的视角。
  麦克尼尔的世界史观始终是流动和富有想象力的。他在日后曾坦言在撰写《西方的兴起》时,他内心的西方文明优越感影响了写作的均衡,而冷战时代的东西方对峙也影响了他对非西方文明的观察态度。麦克尼尔并未真正摒弃被后殖民者主义者所批评的欧洲中心论色彩,这点他日后也并不讳言。
  麦克尼尔著作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始终不满足于对某个主题的固化思维,欣赏并期待来自其他学科发展后带来的新空间观、时间观的冲击。他反对历史学科的自我抱团和碎片化趋势,强调要积极与其他学科展开对话。唯有这样,历史学家赖以维持的砝码才不至于偏向,所亟须的想象力才不至于枯竭。
  作者为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其他文献
表面上,城市拆迁问题的症结在于土地的增值在政府与拆迁户之间的分配。但这可能还涉及到其他的原因,如我国农村土地与城市土地的二元结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以及公众对产权稳定性的担忧等,城市拆迁问题的治理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首先要明确城市土地增值从何而来。有观点认为土地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因为规划、城市化,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所带来的外部性,也就是说在大城市里城中村的高地价的来源在于全社会的共同投
期刊
我国目前的拆迁政策,其本质就是政府与拆迁户一起分割社会发展大蛋糕的一场博弈。这样的拆迁政策除了激化社会矛盾,对于城市发展也影响深远  拆迁是城市升级改造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然而城市拆迁过程中却出现了种种乱象,其实质是拆迁土地的增值在政府和拆迁户之间的分配问题。在中国目前以稳定为导向的政策基本面下,加上具体的拆迁补偿政策又有比较大的自由空间,“谁的哭声大谁的糖果就多”就成了一个选择。土地增值从何
期刊
朴槿惠政府不断加强在经济上和国际上进一步孤立朝鲜,这种做法能否达到目的,韩国政府和学界可能“过于乐观”。同时为应对短期威胁,她将不断加强韩国的军事部署。  6月4日,韩国外交部长尹炳世参加加勒比国家联盟首脑会议,成为访问古巴的最高层级韩国官员。更引人注目的是尹炳世在5日与古巴外长举行会谈时,表达了推进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意愿。  尹炳世在2015年2月就宣布将韩古关系正常化列为韩国的优先政策。为撼动朝
期刊
尽管IMF的经济学家有可能会将未来只有三次的危机预测成十次,但完全因为他们过去的失误而全盘否定他们的担忧也非明智之举  如果你通过谷歌搜索“IMF2006年4月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谷歌会很贴心地询问你要找的是否是2016年4月的版本。我估计IMF的公关官员会很高兴让尽可能少的人看到2006版的报告,因为这份报告实在算不上IMF有预见性的得意之作。  2006年4月的金融稳定报告发行,正逢美国次贷
期刊
当地时间7月14日晚间,一辆白色卡车驶入法国尼斯最著名的大街英国人大道,冲向正在观看国庆烟火的人群。袭击造成了84人遇难,仍有18人重伤。  袭击者是家住尼斯、现年31岁的穆罕默德·布莱勒。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随后宣称,尼斯袭击是该组织的“战士”所为。但是初步调查显示,除有一些不重的犯罪记录,布莱勒与恐怖或极端组织没有关联,先前也没有极端言行,不在法国情报部门的监控名单上。  在2015年接连发生
期刊
手机用户是因为孤独而大量修图、晒图,还是因为大量修图、晒图,导致了孤独,目前还无法确定  研究表明:孤独者使用美图软件更频繁  现在的你,可以自查:是不是每天花很多时间刷手机,经常使用美图软件修图,然后发到社交网络上?几乎很少拨打、接听电话,也不怎么发短信,经常关注一些健康类的APP,却很少拿手机拍照?  有上述行为的手机用户,可要注意了,其中有第一类行为的人目前可能比较孤独,明显有第二类行为的人
期刊
踏入牛津大学基布尔学院的人,大多会情不自禁地搜寻19世纪那场旨在宗教与社会改革的牛津运动的痕迹的同时,回想起学院与诗歌的渊源,回想起学院格言“朴素生活、高尚思考”的作者,“大自然的歌手”威廉·华兹华斯。  华兹华斯是著名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享誉不列颠内外的“湖畔派”诗人的领袖。华兹华斯能够享有如此的殊誉,这毋庸置疑首先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英国的湖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创作并发表了诸多开掘人的内心世界、
期刊
2016年6月外汇市场主要货币汇率
期刊
读完《我脑袋里的怪东西》,顿觉一切浮彩黯然褪去,只留下纪录片的黑白两色。黑白两色是《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所渲染的底色,令人震惊,更让人难以释怀。在帕慕克笔下,黑白两色乃是两道魔咒,他用它们唤醒了故乡忧郁的灵魂,激活了东西古今文化之间的冲突,呼召出人类灵魂的新型象征。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物。但小人物也有他的执着与梦想。出生于1957年,他属鸡,生性怯懦,品格柔和,一辈子害怕野
期刊
中国的城市化与农村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关于农村的发展,出路无非是大量农民进城。只有进城的农民多,最后留在农村的农民的年收入才会慢慢变得和进城的差不多,这样城乡之间的流动大致就会稳定下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每年过年候鸟般地迁徙。  农民往城里流动,有很多障碍。首先是来自国家政策层面的障碍,例如户籍制度的限制。与户籍相关的一系列福利往往是农民进了城但没有办法享受到,从而使得他们的生活成本极大提升,没法在
期刊